豆瓣8.4的高分、“催淚之作”標籤,足已顯示了《導盲犬小Q》的魅力,它是一部很難收到低分的作品。但有意思的是,翻開熱門影評大家會發現,很多觀眾認可影片的溫暖,卻同又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關鍵詞:平淡。
劇情“平淡”、故事“平淡”、拍攝手法“平淡”,甚至有觀眾將這份“平淡”理解為“電影拍的不好”。顯然,認為電影平淡的觀眾,給出的高分更多是因為片中小Q太有魅力,因為喜愛小Q,忽視了平淡的劇情。
但,如此“平淡”的《導盲犬小Q》能在上映10多年後仍被觀眾銘記,甚至出現翻拍之作,可見它的“平淡”是一種別樣魅力。因為,最貼近現實的拍攝手法,最“枯燥”的故事,反而最經得起時間的沖刷。
導盲犬小Q的一生
無論是日本版的《導盲犬小Q》還是中國的《小Q》,在影片宣傳中都提到“愛與忠誠”這個主題,從這個主題便可以看出影片核心焦點或者說淚點便是小Q與主人之間的感情。觀賞完全片,主人與狗狗之間相互羈絆的情誼,也的確最感人,記憶點最多。
但小七覺得,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隱藏的主題:導盲犬小Q的一生。
影片用大量篇幅描繪了小Q的導盲犬成長之路,包含了知識量豐富的導盲犬挑選、培訓、與主人的磨合等專業呈現。在這部影片出現之前,大眾對導盲犬的概念是“可以為盲人引路的狗狗”,更多的瞭解便沒有了。
但《導盲犬小Q》出現之後,大家才發現,一隻導盲犬的培養如此複雜,一合格的導盲犬又有多大的犧牲,導盲犬與主人的羈絆會那麼深。
比如影片開頭,小Q出生家庭的女主人希望自己養的小奶狗們能成為導盲犬,卻多次遭到導盲犬培訓機構的拒絕。因為,在導盲犬培訓程式相對完善的日本,更側重於從擁有導盲犬血統的狗狗中培養新的導盲犬。
因為擁有導盲犬血統的狗狗,能更大程度繼續導盲犬的基因:溫和、沉穩、忠誠。
擁有以上三個品質的狗狗,才有機會成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小Q雖然沒有導盲犬血統,卻在以上三個條件上表現的極為突出,當接受聲音干擾訓練時,它可以完全不受影響。當訓導員命令它等待時,它可以在訓導員已經遺忘它時繼續等待對方。
電影有一個片段表現很細膩,等待訓導員的小Q在腦海裡出現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熊,這是在暗示小Q內心玩耍的慾望。但面對玩具熊的“誘惑”,小Q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服從命令,原地等待訓導員。
一個小小的情節展現,便自然地向觀眾傳達一個觀念,為了成為導盲犬,小Q付出了很多。
將導盲犬的挑選、訓練過程儘可能地展現給觀眾,並不是影視化作品的最佳選擇,因為這樣的展現對於習慣了商業片節奏的觀眾來說,非常“枯燥”。沒有《一條狗的使命》中輪迴設定的新鮮,也沒有貝利改變人類主人命運的神奇,有的只是生活化的碎片。
但正是這份看起來平淡的成長碎片,讓觀眾瞭解到導盲犬的不易,它們為人類付出了很多。成為導盲犬的過程是艱辛的,無論哪個國家的導盲犬訓練,都會將他們訓練成聽從命令吃飯、上廁所的嚴格自律型狗狗。
這樣的自律對於人類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它們卻克服了種種原始慾望,而這一切都是為未來的主人服務,一切都是為了讓盲人有更多的生活自信。這份付出,值得每一個人去尊重,尊重導盲犬,尊重它的工作,因為它很偉大。
很多觀眾覺得小Q大放異彩是用專業能力為主人解決難題,是與主人之間相輔相成的陪伴,但小七覺得小Q成長過程中的劇情更加有意義。反覆咀嚼後,你也會發現這個最“枯燥”劇情,其實最能發現淚點。
對於愛狗人士或感情豐富的觀眾,可以從小Q的成長中發現很多隱藏付出,而對於普通觀眾同樣也能透過小Q“正式上崗”後感受到本片的溫情。所以,當小Q與主人渡邊先生相遇時,“愛與忠誠”的主題才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但同樣也是“平淡”的故事。
小Q對“忠誠與愛”的展現,沒有戲劇化橋段,整部影片它只做到兩點:守護、忠誠。當帶上導盲鞍它便是渡邊先生的眼睛,從來沒有出現失誤,永遠守護著主人。它的守護又存在於所有時間點,磨合時的守護、共同成長的守護、離開後的等待。
這兩點看起來很簡單卻又很難,人類會因為另一個人的不穩定的情緒而失望,會因為枯燥而放棄守護,會因為複雜的感情離開。但小Q自始至終對渡邊先生始終保護同樣的態度,為主人的安全努力,為主人的開心而開心。
還是印證那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小Q是最動人的長情。
很多寵物類的故事,總是會動物比人類劇情更豐滿,但《導盲犬小Q》卻旗鼓相當,只是劇中各式生活中的人物,初看不那麼“顯眼”。他們演繹的,是一份生活細碎溫情的特寫。
導盲犬培訓機構的局長,總是與固執毒舌的渡邊先生拌嘴,兩人很少會有投機的話題。但面對堅持認為讓狗引路很愚蠢的渡邊先生,他總是循循善誘,希望他能接受導盲犬,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導盲犬對渡邊先生會有多麼大的幫助。
人與人之間的細小溫情,莫過於此。正如渡邊先生葬禮時那邊回憶他的同事般,都是生活的瑣碎小事,卻總是記憶最深。
同樣,失明的渡邊先生毒舌又固執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他與小Q之間也是由排斥到依賴再到無法分離。但整個過程沒有大沖突也沒有情緒爆發性時刻,都是生活的點點滴滴,卻又是接地氣的點滴。
一人一狗磨合過程中唯一出現的大沖突,可能便是小Q誤將渡邊先生的訓斥當成是指責自己,從而離家出走的情節。當觀眾以為渡邊先生會因為小Q的離家出走後悔自責向它溫柔認錯時,找到小Q的渡邊先生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小Q,回家去”。
讓一個自尊心強的固執中年男人突然變身小天使是不現實的,表面毫無波瀾內容卻鬆了一口氣的渡邊先生,才是現實中固執又彆扭的我們。也正是這樣一個固執的毒舌男人,在生命盡頭的願望,是讓小Q最後為他導一程路。
彼時,只能撐得住30米路程的他,對這位老夥計說“夠了,就這樣”。
看似無情的人溫情起來,最戳眼淚。這正是因為這些生活化的人物,讓《導盲犬小Q》的故事最經得起咀嚼,更有魅力。
豆瓣8.4的高分、“催淚之作”標籤,足已顯示了《導盲犬小Q》的魅力,它是一部很難收到低分的作品。但有意思的是,翻開熱門影評大家會發現,很多觀眾認可影片的溫暖,卻同又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關鍵詞:平淡。
劇情“平淡”、故事“平淡”、拍攝手法“平淡”,甚至有觀眾將這份“平淡”理解為“電影拍的不好”。顯然,認為電影平淡的觀眾,給出的高分更多是因為片中小Q太有魅力,因為喜愛小Q,忽視了平淡的劇情。
但,如此“平淡”的《導盲犬小Q》能在上映10多年後仍被觀眾銘記,甚至出現翻拍之作,可見它的“平淡”是一種別樣魅力。因為,最貼近現實的拍攝手法,最“枯燥”的故事,反而最經得起時間的沖刷。
導盲犬小Q的一生
無論是日本版的《導盲犬小Q》還是中國的《小Q》,在影片宣傳中都提到“愛與忠誠”這個主題,從這個主題便可以看出影片核心焦點或者說淚點便是小Q與主人之間的感情。觀賞完全片,主人與狗狗之間相互羈絆的情誼,也的確最感人,記憶點最多。
但小七覺得,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隱藏的主題:導盲犬小Q的一生。
小Q的付出影片用大量篇幅描繪了小Q的導盲犬成長之路,包含了知識量豐富的導盲犬挑選、培訓、與主人的磨合等專業呈現。在這部影片出現之前,大眾對導盲犬的概念是“可以為盲人引路的狗狗”,更多的瞭解便沒有了。
但《導盲犬小Q》出現之後,大家才發現,一隻導盲犬的培養如此複雜,一合格的導盲犬又有多大的犧牲,導盲犬與主人的羈絆會那麼深。
比如影片開頭,小Q出生家庭的女主人希望自己養的小奶狗們能成為導盲犬,卻多次遭到導盲犬培訓機構的拒絕。因為,在導盲犬培訓程式相對完善的日本,更側重於從擁有導盲犬血統的狗狗中培養新的導盲犬。
因為擁有導盲犬血統的狗狗,能更大程度繼續導盲犬的基因:溫和、沉穩、忠誠。
擁有以上三個品質的狗狗,才有機會成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小Q雖然沒有導盲犬血統,卻在以上三個條件上表現的極為突出,當接受聲音干擾訓練時,它可以完全不受影響。當訓導員命令它等待時,它可以在訓導員已經遺忘它時繼續等待對方。
電影有一個片段表現很細膩,等待訓導員的小Q在腦海裡出現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熊,這是在暗示小Q內心玩耍的慾望。但面對玩具熊的“誘惑”,小Q最終還是選擇繼續服從命令,原地等待訓導員。
一個小小的情節展現,便自然地向觀眾傳達一個觀念,為了成為導盲犬,小Q付出了很多。
小Q的偉大將導盲犬的挑選、訓練過程儘可能地展現給觀眾,並不是影視化作品的最佳選擇,因為這樣的展現對於習慣了商業片節奏的觀眾來說,非常“枯燥”。沒有《一條狗的使命》中輪迴設定的新鮮,也沒有貝利改變人類主人命運的神奇,有的只是生活化的碎片。
但正是這份看起來平淡的成長碎片,讓觀眾瞭解到導盲犬的不易,它們為人類付出了很多。成為導盲犬的過程是艱辛的,無論哪個國家的導盲犬訓練,都會將他們訓練成聽從命令吃飯、上廁所的嚴格自律型狗狗。
這樣的自律對於人類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它們卻克服了種種原始慾望,而這一切都是為未來的主人服務,一切都是為了讓盲人有更多的生活自信。這份付出,值得每一個人去尊重,尊重導盲犬,尊重它的工作,因為它很偉大。
很多觀眾覺得小Q大放異彩是用專業能力為主人解決難題,是與主人之間相輔相成的陪伴,但小七覺得小Q成長過程中的劇情更加有意義。反覆咀嚼後,你也會發現這個最“枯燥”劇情,其實最能發現淚點。
小Q的愛與忠誠對於愛狗人士或感情豐富的觀眾,可以從小Q的成長中發現很多隱藏付出,而對於普通觀眾同樣也能透過小Q“正式上崗”後感受到本片的溫情。所以,當小Q與主人渡邊先生相遇時,“愛與忠誠”的主題才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但同樣也是“平淡”的故事。
小Q對“忠誠與愛”的展現,沒有戲劇化橋段,整部影片它只做到兩點:守護、忠誠。當帶上導盲鞍它便是渡邊先生的眼睛,從來沒有出現失誤,永遠守護著主人。它的守護又存在於所有時間點,磨合時的守護、共同成長的守護、離開後的等待。
這兩點看起來很簡單卻又很難,人類會因為另一個人的不穩定的情緒而失望,會因為枯燥而放棄守護,會因為複雜的感情離開。但小Q自始至終對渡邊先生始終保護同樣的態度,為主人的安全努力,為主人的開心而開心。
還是印證那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小Q是最動人的長情。
人類感情描寫也很接地氣,平淡又充滿生活氣息很多寵物類的故事,總是會動物比人類劇情更豐滿,但《導盲犬小Q》卻旗鼓相當,只是劇中各式生活中的人物,初看不那麼“顯眼”。他們演繹的,是一份生活細碎溫情的特寫。
導盲犬培訓機構的局長,總是與固執毒舌的渡邊先生拌嘴,兩人很少會有投機的話題。但面對堅持認為讓狗引路很愚蠢的渡邊先生,他總是循循善誘,希望他能接受導盲犬,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導盲犬對渡邊先生會有多麼大的幫助。
人與人之間的細小溫情,莫過於此。正如渡邊先生葬禮時那邊回憶他的同事般,都是生活的瑣碎小事,卻總是記憶最深。
同樣,失明的渡邊先生毒舌又固執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他與小Q之間也是由排斥到依賴再到無法分離。但整個過程沒有大沖突也沒有情緒爆發性時刻,都是生活的點點滴滴,卻又是接地氣的點滴。
一人一狗磨合過程中唯一出現的大沖突,可能便是小Q誤將渡邊先生的訓斥當成是指責自己,從而離家出走的情節。當觀眾以為渡邊先生會因為小Q的離家出走後悔自責向它溫柔認錯時,找到小Q的渡邊先生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小Q,回家去”。
讓一個自尊心強的固執中年男人突然變身小天使是不現實的,表面毫無波瀾內容卻鬆了一口氣的渡邊先生,才是現實中固執又彆扭的我們。也正是這樣一個固執的毒舌男人,在生命盡頭的願望,是讓小Q最後為他導一程路。
彼時,只能撐得住30米路程的他,對這位老夥計說“夠了,就這樣”。
看似無情的人溫情起來,最戳眼淚。這正是因為這些生活化的人物,讓《導盲犬小Q》的故事最經得起咀嚼,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