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烽火》本文主要敘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著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中國領土的滔天大罪,謳歌了中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釐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定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擴充套件資料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線,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華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15公里豐臺區永定河上,距廣安門10公里,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於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於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裡進入北京的。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在他的遊記裡,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因橋身跨越盧溝,人們都稱它盧溝橋。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必爭之地。
《盧溝橋烽火》本文主要敘述了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的經過。揭露了日本侵略著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中國領土的滔天大罪,謳歌了中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精神。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釐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定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擴充套件資料盧溝橋亦稱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線,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華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15公里豐臺區永定河上,距廣安門10公里,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於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於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裡進入北京的。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在他的遊記裡,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因橋身跨越盧溝,人們都稱它盧溝橋。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