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人人爭吟桃花詩,伯虎心事幾人知。
人說《桃花庵歌》是灑脫,是不羈。而我卻分明覺得裡面有唐伯虎最深的絕望。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可是,唐伯虎真的看穿了嗎,還是僅僅是一種陷入最深絕望後的放棄掙扎?
《桃花庵歌》作於弘治十八年,那一年,唐伯虎35歲,對於一個讀書人而言,未來大有可為。但對於唐伯虎而言。這一年,距離科場舞弊案僅僅六年。六年前,唐伯虎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南京解元,一夜之間,僅因為自己狂縱的個性,卻被汙衊為人人喊打的舞弊者。不僅被變為濁流小吏,並且不能繼續參加科舉。如果說一個武將最深的悲哀是一輩子不能再上戰場,那麼,一個讀書人最深的悲哀則莫過於一輩子不能再踏上科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別人有寶劍,我有筆如刀。這是每一年讀書人最深的渴望,哪個男兒能夠拒絕權力這味毒藥?能夠拒絕在朝堂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但是,不能再參加科舉的讀書人,就不能再叫一個讀書人了。所以,本來有機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唐寅,變成了風流才子唐伯虎,笑中帶淚的喊一聲“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其實他不是看得穿,而是強迫自己去看穿而不能。
唐伯虎看穿了嗎?沒有,一輩子他都看不穿,只要有一絲救命稻草,他都想緊緊抓住。
寫作《桃花庵歌》後的第九年,正德九年,唐伯虎應寧王聘,當初高歌“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唐伯虎,想再次做回若個書生萬戶侯的南京解元唐寅。只是當他發現自己的“知音”寧王,想做的是謀朝篡位的殺頭勾當。弘治十一年的南京解元唐寅只能裝瘋作傻,逃回去繼續做回了自己的吳中四才子唐伯虎,繼續“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是,唐伯虎真的忘了自己當初挑燈苦讀時,心中的野望嗎?沒有,他一輩子忘不了,雖然忘不了,但是前路已經無路可走,窮途末路,長歌當哭,這才是最深的絕望。
唐伯虎有一印章,無論是詩、書、畫,都愛鈐上這枚印。不是大家想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這枚印雖然名氣大,但是唐伯虎用得很少。用得更加頻繁的,是一枚“南京解元”印。《唐寅書心經一卷》經首是“南京解元”印,藏書《三辰通載》上是“南京解元”印,《唐寅書七言律詩軸》上也是“南京解元”,即使在《王蜀宮妓圖》這幅美人圖裡面,也鈐的是“南京解元”印。
相比於“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這個浮誇的稱呼,他更希望別人叫他“南京解元唐寅”。他希望後人們記住弘治十一年,記住那一年,他還是南京解元唐寅,而不是如今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的詩很多,我最喜歡的不是《桃花庵歌》這一首廣為傳唱之曲,而是另一首更冷門的《落花·其二》
“春來赫赫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不正是唐伯虎這一生的最好寫照麼?
“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有什麼心情無人可說,只能說與雨聲聽?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想“暫上凌煙閣”、“死當諡文正”,這種話,無人可說,也無人願意聽,徒惹恥笑。秋雨瀟瀟,正適合聽我這個天下第一無能之人的痴心妄想。
我乃南京解元唐寅,不是什麼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
人人爭吟桃花詩,伯虎心事幾人知。
人說《桃花庵歌》是灑脫,是不羈。而我卻分明覺得裡面有唐伯虎最深的絕望。
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可是,唐伯虎真的看穿了嗎,還是僅僅是一種陷入最深絕望後的放棄掙扎?
《桃花庵歌》作於弘治十八年,那一年,唐伯虎35歲,對於一個讀書人而言,未來大有可為。但對於唐伯虎而言。這一年,距離科場舞弊案僅僅六年。六年前,唐伯虎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南京解元,一夜之間,僅因為自己狂縱的個性,卻被汙衊為人人喊打的舞弊者。不僅被變為濁流小吏,並且不能繼續參加科舉。如果說一個武將最深的悲哀是一輩子不能再上戰場,那麼,一個讀書人最深的悲哀則莫過於一輩子不能再踏上科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別人有寶劍,我有筆如刀。這是每一年讀書人最深的渴望,哪個男兒能夠拒絕權力這味毒藥?能夠拒絕在朝堂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但是,不能再參加科舉的讀書人,就不能再叫一個讀書人了。所以,本來有機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唐寅,變成了風流才子唐伯虎,笑中帶淚的喊一聲“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其實他不是看得穿,而是強迫自己去看穿而不能。
唐伯虎看穿了嗎?沒有,一輩子他都看不穿,只要有一絲救命稻草,他都想緊緊抓住。
寫作《桃花庵歌》後的第九年,正德九年,唐伯虎應寧王聘,當初高歌“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的唐伯虎,想再次做回若個書生萬戶侯的南京解元唐寅。只是當他發現自己的“知音”寧王,想做的是謀朝篡位的殺頭勾當。弘治十一年的南京解元唐寅只能裝瘋作傻,逃回去繼續做回了自己的吳中四才子唐伯虎,繼續“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是,唐伯虎真的忘了自己當初挑燈苦讀時,心中的野望嗎?沒有,他一輩子忘不了,雖然忘不了,但是前路已經無路可走,窮途末路,長歌當哭,這才是最深的絕望。
唐伯虎有一印章,無論是詩、書、畫,都愛鈐上這枚印。不是大家想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這枚印雖然名氣大,但是唐伯虎用得很少。用得更加頻繁的,是一枚“南京解元”印。《唐寅書心經一卷》經首是“南京解元”印,藏書《三辰通載》上是“南京解元”印,《唐寅書七言律詩軸》上也是“南京解元”,即使在《王蜀宮妓圖》這幅美人圖裡面,也鈐的是“南京解元”印。
相比於“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這個浮誇的稱呼,他更希望別人叫他“南京解元唐寅”。他希望後人們記住弘治十一年,記住那一年,他還是南京解元唐寅,而不是如今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的詩很多,我最喜歡的不是《桃花庵歌》這一首廣為傳唱之曲,而是另一首更冷門的《落花·其二》
落花春來赫赫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杏子單衫初脫暖,梨花深院自多風。燒燈坐盡千金夜,對酒空思一點紅。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春來赫赫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不正是唐伯虎這一生的最好寫照麼?
“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有什麼心情無人可說,只能說與雨聲聽?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想“暫上凌煙閣”、“死當諡文正”,這種話,無人可說,也無人願意聽,徒惹恥笑。秋雨瀟瀟,正適合聽我這個天下第一無能之人的痴心妄想。
我乃南京解元唐寅,不是什麼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