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一到無窮
-
2 # 仁濟仁愛888
(治療原則與方案)①減輕胰島負擔(減少碳水化物進食量,結合降糖藥物,使胰島充分休息)。②促進胰島功能恢復(病情好轉後,在不使病情惡化的原則下,逐漸增加主食量,或逐步抽減降糖藥)。③保護胰島(避免過勞和不良精神刺激,注意攝生和終生合理治療)。
-
3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糖尿病是多方面導致的代謝疾病,由於糖尿病很早就有記載,所以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也是比較成熟,除了無法治癒,基本上現代的技術做到血糖的穩定還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血糖的控制不是吃藥就可以解決的,生活上從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等等方面都要做到控制。
控制好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基礎的工作,只有血糖穩定了,才能更好的預防糖尿病引起的其他併發症。
首先糖尿病的“五駕馬車”的治療方式要遵守,其次心態上也要積極向上。
-
4 # 健康壹佰分
現代醫學科技已誤入歧途,更尖端的儀器輔助,更進一步的抗生素為主,完全忽略了,臟器上結成的毒垢層疊,加以每天能量攝入大於排解量,還有食物中農藥殘留,抗生素和醫療失當造成的臟器進一步受損,血液中垃圾得不到肝臟的清理及血液總量的缺失,所以再好的中醫西醫醫不好慢性病,因為內部環境髒了,我對慢性疾病的治療方案如下:
1西藥降指標
2中藥護根本
3疏通十二經
4良好的習慣
5斷溶式療法(是重點)此方案缺一不可
-
5 # 大健康進行時
由於糖尿病是一種複雜的終身性疾病,藥物治療是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佔全部糖尿病患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控制率僅約40%,服用降糖藥物的有效率僅為57%,這是為什麼呢?
糖尿病臨床診療指南也有侷限性糖尿病是一種由多種基因決定的一種複雜疾病,要從遺傳和環境兩面進行科學分析和評估,才能更精準地預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是典型的異質性疾病,每一患者的胰島細胞功能和胰島素敏感性都不盡相同,造成治療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個體差異。然而,在未採用精準醫學思路之前,我們只有採用“試錯法”來逐漸尋找適合每一患者的方案。
糖尿病用藥不當後果很嚴重糖尿病患者如果用藥不當,那也就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長此以往,如果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將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腦血管所致,10%是腎病變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臨床資料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因此強調儘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精準醫學為糖尿病用藥進行個性化指南近年來,隨著藥物遺傳學和藥物基因組學的迅猛發展,糖尿病用藥的劃分也越來越精細。目前降糖藥已多達10餘類20餘種,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經發現了基因對於藥物療效及安全性的顯著影響。
以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藥物二甲雙胍為例。
二甲雙胍是各學會指南里推薦的幾乎是唯一的一線用藥,並且也被證明有一定的預防糖尿病的作用;但臨床上亦有二甲雙胍療效不佳或不能耐受的病例,嚴重者甚至會誘發酸中毒。透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我們發現,一種叫做SLC2A2的基因與二甲雙胍的療效顯著相關,這種基因編碼了一種重要的葡萄糖轉運蛋白,攜帶這種突變的患者,只需要較小的藥量就可以發揮足夠的效果;而另一種人類有機陽離子轉運體2(OCT2)基因突變,則會減慢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大大增加藥物的副反應。
透過基因檢測,我們就能夠及時的發現影響藥物療效和安全性的位點,在用藥前預測某患者是否適合使用該藥,而不必讓患者走彎路了。
降糖藥物的療效不良反應存在顯著的個體差異,2000年以來的研究發現,約40%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未能達到<7%,尤其是服用單一藥物難以控制血糖在最佳水平。相關基因檢測的分型結果,可以幫助醫生提供藥物代謝型的結果,酌情調整用藥劑量、品種和用藥頻率,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Variation in theglucose transporter gene SLC2A2 is associated with glycemic response tometformin. Nature Genetics, 2016; DOI: 10.1038/ng.3632
回覆列表
我見過的人得了糖尿病比比皆是,基本上都在打胰島素。有個老人接近90歲了,打了幾十年胰島素,生活質量有保障,沒問題。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按醫囑找中醫吃中藥最後導致併發症後果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