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屬於典型的“高階黑+捧殺”,因為T-90坦克投入敘利亞戰場4年以來,實際戰損率之高令人觸目驚心。
敘內戰爆發後,反對派武裝透過外部勢力支援和戰場繳獲,得到了上萬套包括美製陶氏反坦克導彈、M-79反坦克火箭(產自巴爾幹半島)在內的各型武器,前者用其來對付敘政府軍的老式蘇制坦克,取得巨大戰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初,敘軍原有的4600餘輛坦克已銳減至2600輛,等於開戰不到7年就損失了約2000輛坦克。若再算上步戰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火炮、裝甲推土機等其他裝甲車輛,敘軍這些年遭毀傷的各型戰車或超過5000輛。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資料顯示,為提高敘利亞政府軍的戰鬥力,特別是幫助其破解“主戰坦克頻遭反對派武裝毀傷”的戰場困局、消除敘軍裝甲兵的“避戰懼敵”情緒,從2015年開始,俄軍向敘方陸續提供了至少65輛T-90坦克。
最重要的在於,T-90無論技戰術效能,還是防護力都遠超敘軍裝備的T-72、T-55等型坦克。T-90配備了125毫米滑膛炮、4衝程V-12發動機(1000馬力)和較先進的火控裝置。據稱,一名訓練有素的T-90炮手能夠藉助自動裝彈機,在坦克以時速25公里運動的狀態下,在1分鐘左右時間裡連續命中7個距離1500至2500米的目標。
強大的防護力更是T-90最引以為傲的特長。有資料顯示,T-90配有3層保護系統——第1層是炮塔複合裝甲(2層鋼甲+陶瓷複合夾層),第2層是新型爆炸反應裝甲(位於炮塔上方用於防禦攻頂武器),第3層是“窗簾-1”對抗元件(能夠自動探測、干擾來襲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衛星網稱,T-90能夠抵禦美製M1A1、德國豹2坦克發射的120毫米炮彈攻擊。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達吉斯坦平叛戰鬥中,曾有一輛俄軍T-90坦克被敵人用RPG發射的火箭彈連續7次命中,但仍能繼續行動和作戰。
第一批15輛T-90到手後,優先配發給巴沙爾弟弟馬希爾·阿薩德指揮的第4裝甲師,後者旋即將該型坦克部署至敘北部地區,投入到2016年2月發起的阿勒頗南部戰鬥中。據敘軍方訊息稱,第4裝甲師利用T-90坦克消滅了大量叛軍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設防工事,而己方裝甲部隊卻“毫髮無損”。
2017年10月,俄軍又透過海運一口氣給敘軍運來約40輛T-90A(相當於1個坦克營)。這批T-90A運抵拉塔基亞港後,也陸續分配給敘軍精銳部隊使用。正是從那時起,“老虎部隊”才擁有了這款陸戰利器,其列裝T-90的時間比第4裝甲師要晚1年多。再之後,連幫助巴沙爾政權打仗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也獲得至少1輛T-90作為“犒賞”。
但是,T-90果真“堅不可摧”嗎?對此,捷克軍事專家雅庫布·亞諾夫斯基(Yakub Yanovsky)近日給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推斷——敘軍裝備的T-90坦克損失率或高達60%。
原來,亞諾夫斯基利用公開圖文報道,長期跟蹤、蒐集了10輛敘軍T-90坦克的資料。為求研究紮實、嚴謹,他特意挑選的這10輛T-90涵蓋了3個版本——俄軍現役型號T-90A、指揮型T-90K、早期型T-90。其中,T-90A的焊接炮塔使用了更為堅固的合金鋼,防護等級比早期型提高10%至15%。
結果,亞諾夫斯基發現截至目前,已有6輛T-90在戰鬥中被摧毀,其中又有2輛屬於“先遭敵俘獲,之後被敘軍幹掉”的情況,等於敘軍“實際戰損率”為40%。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損失也很慘重了。
假如亞諾夫斯基的調查結論比較可信的話,則意味著敘軍已經損失了26至39輛T-90坦克,相當於1個完整建制的坦克營被打光。這也說明,如果戰術應用不當,特別是在缺乏步兵和己方空地火力掩護的情況下就貿然將T-90投入戰場“孤身犯險”,那麼前者仍有很大可能遭敵反坦克武器毀傷。
而從已知的幾輛敘軍T-90遇襲事件來看,事發時其要麼馬馬虎虎地“隱蔽”在建築物或土坡側後,要麼大大咧咧地停駐在一覽無餘的野外,而且周邊普遍沒有安排觀察哨和狙擊手進行警戒、保護。結果無一例外地就是這些坦克統統在毫不知情的狀態被反坦克導彈“打個正著”。有的T-90被命中要害部位,炮塔殉爆乘員殞命,有的運氣好一些,乘員還來得及爬出艙外逃之夭夭。
更誇張的是,2016年2月下旬,一輛裝備了“窗簾-1”光電主動防禦系統的敘軍T-90A坦克在一堵矮牆後面露出大半個車身,突然一枚美製陶氏反坦克導彈來襲,所幸反應裝甲發揮作用,才避免了車毀人亡的慘劇。儘管車體並未受到嚴重損壞,但車內敘軍嚇壞了,爭先恐後地棄車逃走。事後得知,這輛T-90A的“窗簾-1”系統被乘員關閉(連續工作時間為6小時),成了無用的擺設。
可見,這些坦克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敘軍低下的戰鬥力和鬆懈的軍紀(缺乏警惕性、違反操作規程)所致,用“對手太狡猾”“反坦克導彈太厲害”推卸責任肯定說不過去。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若要追究是誰造成了T-90在敘戰場上高達60%的戰損率,板子首先就該拍到敘軍屁股上。
這種說法屬於典型的“高階黑+捧殺”,因為T-90坦克投入敘利亞戰場4年以來,實際戰損率之高令人觸目驚心。
敘內戰爆發後,反對派武裝透過外部勢力支援和戰場繳獲,得到了上萬套包括美製陶氏反坦克導彈、M-79反坦克火箭(產自巴爾幹半島)在內的各型武器,前者用其來對付敘政府軍的老式蘇制坦克,取得巨大戰果。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初,敘軍原有的4600餘輛坦克已銳減至2600輛,等於開戰不到7年就損失了約2000輛坦克。若再算上步戰車、裝甲輸送車、自行火炮、裝甲推土機等其他裝甲車輛,敘軍這些年遭毀傷的各型戰車或超過5000輛。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資料顯示,為提高敘利亞政府軍的戰鬥力,特別是幫助其破解“主戰坦克頻遭反對派武裝毀傷”的戰場困局、消除敘軍裝甲兵的“避戰懼敵”情緒,從2015年開始,俄軍向敘方陸續提供了至少65輛T-90坦克。
最重要的在於,T-90無論技戰術效能,還是防護力都遠超敘軍裝備的T-72、T-55等型坦克。T-90配備了125毫米滑膛炮、4衝程V-12發動機(1000馬力)和較先進的火控裝置。據稱,一名訓練有素的T-90炮手能夠藉助自動裝彈機,在坦克以時速25公里運動的狀態下,在1分鐘左右時間裡連續命中7個距離1500至2500米的目標。
強大的防護力更是T-90最引以為傲的特長。有資料顯示,T-90配有3層保護系統——第1層是炮塔複合裝甲(2層鋼甲+陶瓷複合夾層),第2層是新型爆炸反應裝甲(位於炮塔上方用於防禦攻頂武器),第3層是“窗簾-1”對抗元件(能夠自動探測、干擾來襲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衛星網稱,T-90能夠抵禦美製M1A1、德國豹2坦克發射的120毫米炮彈攻擊。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達吉斯坦平叛戰鬥中,曾有一輛俄軍T-90坦克被敵人用RPG發射的火箭彈連續7次命中,但仍能繼續行動和作戰。
第一批15輛T-90到手後,優先配發給巴沙爾弟弟馬希爾·阿薩德指揮的第4裝甲師,後者旋即將該型坦克部署至敘北部地區,投入到2016年2月發起的阿勒頗南部戰鬥中。據敘軍方訊息稱,第4裝甲師利用T-90坦克消滅了大量叛軍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設防工事,而己方裝甲部隊卻“毫髮無損”。
2017年10月,俄軍又透過海運一口氣給敘軍運來約40輛T-90A(相當於1個坦克營)。這批T-90A運抵拉塔基亞港後,也陸續分配給敘軍精銳部隊使用。正是從那時起,“老虎部隊”才擁有了這款陸戰利器,其列裝T-90的時間比第4裝甲師要晚1年多。再之後,連幫助巴沙爾政權打仗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也獲得至少1輛T-90作為“犒賞”。
但是,T-90果真“堅不可摧”嗎?對此,捷克軍事專家雅庫布·亞諾夫斯基(Yakub Yanovsky)近日給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推斷——敘軍裝備的T-90坦克損失率或高達60%。
原來,亞諾夫斯基利用公開圖文報道,長期跟蹤、蒐集了10輛敘軍T-90坦克的資料。為求研究紮實、嚴謹,他特意挑選的這10輛T-90涵蓋了3個版本——俄軍現役型號T-90A、指揮型T-90K、早期型T-90。其中,T-90A的焊接炮塔使用了更為堅固的合金鋼,防護等級比早期型提高10%至15%。
結果,亞諾夫斯基發現截至目前,已有6輛T-90在戰鬥中被摧毀,其中又有2輛屬於“先遭敵俘獲,之後被敘軍幹掉”的情況,等於敘軍“實際戰損率”為40%。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損失也很慘重了。
假如亞諾夫斯基的調查結論比較可信的話,則意味著敘軍已經損失了26至39輛T-90坦克,相當於1個完整建制的坦克營被打光。這也說明,如果戰術應用不當,特別是在缺乏步兵和己方空地火力掩護的情況下就貿然將T-90投入戰場“孤身犯險”,那麼前者仍有很大可能遭敵反坦克武器毀傷。
而從已知的幾輛敘軍T-90遇襲事件來看,事發時其要麼馬馬虎虎地“隱蔽”在建築物或土坡側後,要麼大大咧咧地停駐在一覽無餘的野外,而且周邊普遍沒有安排觀察哨和狙擊手進行警戒、保護。結果無一例外地就是這些坦克統統在毫不知情的狀態被反坦克導彈“打個正著”。有的T-90被命中要害部位,炮塔殉爆乘員殞命,有的運氣好一些,乘員還來得及爬出艙外逃之夭夭。
更誇張的是,2016年2月下旬,一輛裝備了“窗簾-1”光電主動防禦系統的敘軍T-90A坦克在一堵矮牆後面露出大半個車身,突然一枚美製陶氏反坦克導彈來襲,所幸反應裝甲發揮作用,才避免了車毀人亡的慘劇。儘管車體並未受到嚴重損壞,但車內敘軍嚇壞了,爭先恐後地棄車逃走。事後得知,這輛T-90A的“窗簾-1”系統被乘員關閉(連續工作時間為6小時),成了無用的擺設。
可見,這些坦克的損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敘軍低下的戰鬥力和鬆懈的軍紀(缺乏警惕性、違反操作規程)所致,用“對手太狡猾”“反坦克導彈太厲害”推卸責任肯定說不過去。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若要追究是誰造成了T-90在敘戰場上高達60%的戰損率,板子首先就該拍到敘軍屁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