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iandirenisAmituofo

    水清則無魚,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些名言警句都在說明一個人很難做到一塵不染,很難做到沒有一點過失,很難做到各個方面都是楷模。因此,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人世間,為了明哲保身,或者為了遵循人情世故,有時候不得不做些違心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到“和其光,同其塵”,即“和光同塵”的事情。和光就是混合各種光彩,與其他各種色彩的光合在一起,比喻與賢能的人打成一片;同塵就是與塵俗相同,比喻與各種道德境界低於自己的人和睦相處。客觀地講,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人最應該做到的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都是,要讓自己多看到其他人的優點,儘量忽略別人的缺點;儘量多看到自己的缺點,而忽略自己的優點。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獨木不成林,獨沙不成丘。只有充分發揮大家的力量、聰明和才智,才能取得事業的進步和生活的幸福。這就是所謂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劉邦不因聽說陳平這個人有“盜嫂”的嫌疑,而放掉陳平這個智謀之士;劉邦起初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都不如項羽,為何卻最終奪得了天下?就是因為劉邦善於納諫,善於知人善任。韓信、陳平等人當初都是項羽帳下的人,但無法得到項羽的賞識和重用,一到劉邦那裡,經過自薦或蕭何等人的推薦,就能夠得到重用。這是劉邦知人善任,不以人的缺點而忽視人的優點和長處的緣故。揚長補短,最終取得了天下。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這個道理在一次和朝臣一起總結劉邦勝利項羽敗亡的歷史教訓的時候,即高起、王陵回答說劉邦之所以能夠得到天下,是因為他能夠與天下人分享利益,得道多助,所以勝利了;而項羽是不能給有功者封賞,對屬下又多猜忌,失道寡助,所以失敗了。而劉邦卻是這樣回答的:“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這段大意是說,我有三個傑出的人才,並且知人善任,用張良為謀士籌劃大計,用蕭何做後勤保障,用韓信指揮打仗,所以就勝利了,而項羽有個叫范增的謀士,卻還不去充分地使用,所以就失敗了。大家都心悅誠服。

    可見,人間事,若非大的原則和違法亂紀的事情,就糊塗了事。人生在世,難得糊塗。呂端大事不糊塗。況且,人生不過百年。再過幾十年,再看看現在的事情,還有多大過不去的坎兒呢?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 2 # 草肅幾

    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簡單的生活。包括我,或許你也是。

    到現在才明白,最簡單的生活,就是允許一切發生的事情存在於你的人生,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能接受,生活就簡單。接受不了,生活就無比複雜!

    總結:與其複雜的追求簡單,不如簡單的接受複雜!

  • 3 # 笑寧28

    人生也是一個不斷學習改變糾正的過程,每人都會犯錯,大錯或小錯,有意或無意,也會不斷被肯定誤解,讚賞或漫罵,都沒關係,關鍵是我們知錯改錯糾正自己,調整心態,積累經驗學習再學習,這就是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