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來士1969

    作為發達國家的坦克,被擊中後的存活率一般都明顯提高。一是裝甲防護較好,二是有滅火抑爆系統。欠發達國家使用坦克的生存率就大大的低了。

  • 2 # 兔哥哨位

    坦克被擊毀後坦克乘員的生存基本都是聽天由命,戰場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甚至是離奇的事也屢見不鮮,就坦克而言,不論是二戰時期坦克乘員生存機率,還是現在坦克乘員生存機率都不高,雖然現在坦克乘員的保護措施不斷加強,自動滅火系統、彈藥抑爆措施等等得到加強,但效果並不理想,坦克被擊中後依然是聽天由命,很簡單,反坦克彈藥也在發展,矛盾對抗中,反坦克彈藥依然是處於主動位置,這也使得坦克乘員並沒有因為現代坦克的防禦能力進步而使坦克乘員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保障不了,全憑運氣。

    “潘興”坦克研發時間比較晚,1945年1月風風火火的研發出來,主要物件正是德國的虎式坦克,“潘興”坦克即M26坦克,車體構造從前至後分為駕駛室、戰鬥室和發動機室。“潘興”坦克有乘員5人,分別是車長、炮手、裝填手、駕駛員和副駕駛員。M26“潘興”坦克於1945年1月誕生後就被開赴戰場,首批只有20輛,為了對抗虎式坦克,美國研發出了90毫米坦克炮,其實就是高射炮改進型,和虎式坦克的較量互有輸贏,並沒有特別性的優勢,由於服役晚,“潘興”坦克的表現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不過還是可以看出有關坦克乘員生存問題的報道的。以下的案例都是後來當事老兵們的回憶錄,可以做為參考。

    1945年2月26號,美軍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F連的38號車在德國城鎮埃爾斯多夫遭到一輛德國“虎式”坦克的攻擊,虎式坦克共發射了三枚88毫米穿甲彈,第一發炮彈即把駕駛員和裝填手打死,第二發打壞炮口制退器,第三發打死了炮長,車長和副駕駛死活不得而知,不過當時的這輛“潘興”坦克被稱為“火球”,由此來看乘員全部掛了。同樣是該部隊的一輛“潘興”坦克遭到一門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300米距離的打擊,一發炮彈從潘興坦克首下裝甲射入,引發“火球”,不過坦克乘員全部撤離坦克。由此來看,潘興坦克乘員生存機率還是不錯的,其實,二戰時期坦克乘員生存機率要比現在坦克高很多,主要原因一個是坦克裝甲技術落後,容易穿透,反而不易引發後發傷害效應。二是二戰時期的反坦克彈藥沒有今天這麼大的威力所謂的穿甲彈也沒有現在的脫殼穿甲彈種,只能算是一個“大鐵砣”,只要不射中人員,基本上是有逃生機會的。二戰時期坦克被擊中著火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回憶錄也都說明了這一點。

    “潘興”坦克參加大規模作戰應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韓戰,在和T-34/85坦克的較量中,據美軍統計,T-34坦克被擊中後乘員的損失率高達75%,而美方的坦克乘員被擊毀死亡率在18%。如果真是如此,說明“潘興”坦克的乘員生存機率是很高的。不過,即便是按照美軍的說法,T-34坦克也有25%的生存機率,這個資料,現代坦克基本上是做不到。

    M1坦克的發展型號參加了海灣戰爭和入侵伊拉克的戰鬥,被美國吹噓為無法被擊毀的坦克,依靠這個名聲美國的M1A1、A2系列坦克被很多國家購買,然而,隨著真像逐步曝光,M1A1、A2系列坦克並非如此。為了保護乘員,. 美國的該型坦克採用了自動滅火系統,可以在幾毫秒左右啟動自動滅火系統,防止坦克被擊中後引發火災,燒傷乘員,另外,備用彈藥也被採用隔艙措施,避免發生殉爆發生,而且彈藥艙採用洩壓措施,坦克乘員衣著也是具備一定的防火效能,通常還要穿戴防破片背心。這些都極大的減少了乘員的傷害,不過,後來美軍曾經有過調查,對於該坦克所謂的隔艙措施和洩壓措施提出質疑,認為根本就沒有多大作用。

    M1系列坦克被擊中的案例並不少,乘員也有全部報銷的,也有個別脫險的,關鍵因素在於什麼樣的彈藥擊中了它,擊中了什麼位置,現在的反坦克彈藥威力大很多,這些彈藥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讓坦克被擊中後失去作用,因此,現在的坦克想捱打了一切都安好不可能,特別是反坦克導彈威力更大,採取攻頂打擊後發效應非常強勁,乘員生存機率不會比二戰時期坦克乘員生存機率高,所以,儘管現代坦克技術發展快速,防禦能力強於二戰時期坦克很多,但矛盾是共性存在的,現代反坦克彈藥也比二戰時期的強很多,也就意味著一旦坦克被擊中要害,現在反坦克彈藥的毀傷威力要比二戰時期大多了,但是,人員的抗打擊能力可是永恆的,並沒有變,所以,現在坦克乘員生存機率和二戰時期比,不是增大了,而是變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大小的藍芽音箱,哪個音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