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最近幾天,又有一個“新名詞”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專家新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傳播”。一時之間,大家又因為不太瞭解這個名詞被弄的有點“人心惶惶”。

    其實,氣溶膠傳播並不是什麼“新名詞”,這是傳染性疾病比較常見的傳播方式之一。流感、SARS甚至結核等傳染性的疾病,都能透過氣溶膠傳播。

    那麼,氣溶膠是什麼呢?氣溶膠傳播又是什麼呢?

    所謂氣溶膠,就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直徑在奈米到100微米之間;可以是液態也可以是固體或者兼而有之。各種原因都可以產生氣溶膠,比如吸菸、做飯,包括我們都咳嗽甚至呼吸。其實,我們華人對“氣溶膠”並不陌生,只是它沒被與傳染聯絡起來時,很少有人提起。我們常說的PM2.5其實就是一種氣溶膠顆粒。

    氣溶膠傳播被定義為透過吸入傳染性可吸入顆粒物,透過空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病原體的方式。粒徑小於等於100μm的顆粒被認為是可吸入的(可吸入的)。這些氣溶膠顆粒足夠小,可以吸入口鼻咽,直徑更小的可吸入顆粒(如果<10μm)可以被吸入到呼吸道更深處,比如氣管和肺。當吸入的氣溶膠攜帶的感染源達到了一定的量,就可能導致吸入者的感染。

    氣溶膠是怎麼產生的呢?

    剛才講了,氣溶膠無處不在,自然(比如火山爆發、森林大火等)、工業生產、家庭活動甚至吸菸、咳嗽都可能造成氣溶膠都產生,而傳染性的氣溶膠,往往來自於傳染源的呼吸道,比如咳嗽、噴嚏、說話、呼吸等都可能產生氣溶膠。比如我們噴嚏噴出都飛沫,大一點的顆粒可能很快就沉降到地面或物體的表面,而微小的顆粒,在合適的氣流狀態下,可以懸浮在空氣中,並且可以隨著空氣流動,漂浮到較遠的地方。

    由於氣溶膠的存在,是不是說明我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更高了?

    的確是這樣的,這樣的傳播方式,讓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距離比大家以前以為的更遠了。

    相信很多讓讀過天津百貨大樓的4例發病者的發病軌跡,整個過程堪比福爾摩斯探案,其中一位售貨員在進貨時可能接觸了感染源,結果導致一位顧客,兩位同樓層的其他兩位售貨員也受到了感染。

    另外兩位售貨員與有接觸史的售貨員並沒有近距離接觸,也未在同一個食堂就餐,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在一個樓層工作持續8小時,但工作地點並不相近。這個傳播過程,就挺符合氣溶膠傳播的特點。

    那我們是不是不能避免氣溶膠傳播?

    儘管氣溶膠傳播,基於病毒在微小的顆粒中隨著空氣流動能漂浮到更遠的地方。但,首先,這還是得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空間,只有這樣,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才能在一定的範圍內累積到一定的量,其次,受感染的人也必須吸入的一定的量(無論什麼病原體感染人,都要達到一個致病範圍,當然,抵抗力不同當的人致病的量不同);

    再有,經過氣溶膠顆粒在空氣中漂浮,可以傳播的相對較遠,而且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病毒也能存活數小時甚至數天,但是,病毒離開了宿主,存活能力不強,如果這些場所能定期噴灑消毒劑,也還是比較安全的;

    還有,氣溶膠的顆粒雖然很小,有一部分可以透過普通外科口罩,但如果是N95口罩,透過過濾和靜電雙重作用,仍然是能抵抗95%以上的病毒傳播風險,如果攜帶者和其他人都戴口罩,可以防護透過呼吸道傳播的99%以上的病毒感染風險。

    如何避開可能有感染性氣溶膠存在的環境呢?

    記住,儘管會定期消毒,無論是流感還是冠狀病毒感染時期,醫院的急診室和呼吸科病房都可能是帶病毒的氣溶膠存在最多的地方,所以如果在這樣的時期,一定要去這樣的地方,一定要戴好N95口罩。

    另外,人多的公共場所,也是帶病毒的氣溶膠容易出現的地方,尤其是開著中央空調的密閉空間裡,氣溶膠還可能隨著空調散播,所以,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疫情期間,也要儘量避免到這些地方,如果不得不去,一定也要做好防護,減少在這樣空間的機會。

    氣溶膠也可能在漂浮一段時間後附著在物體的表面,所以不管是何種傳播,戴口罩和洗手,仍然是非常重要。阻止呼吸道疾病的氣溶膠傳播,人人戴口罩非常重要,戴口罩後傳染源傳播病毒的量就大大下降了。

    經氣溶膠傳播增加了傳播距離,但只要做好防護,儘量不去人多密閉的環境,氣溶膠傳播並沒有比飛沫或接觸傳播更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鴿子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