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老豆

    二十年前,曾經花了很長時間臨寫周先生行楷千字文,至今仍覺得這本字帖對我影響很深,所以在當代書法名家裡,一直對周先生深深崇敬。

    時至今日,網上有很多人對周先生品頭論足,個人覺得仁者見仁,有喜歡蘿蔔自然有人喜歡白菜,這應該不奇怪。不過也有批評者採用嘲諷謾罵的口氣說三道四,這就不可理喻了,再說周先生已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如此口出惡語,如也是書法愛好者所為,實在令人不恥。

    個人拙見,不求大同。

  • 2 # 囧寳書法工作室

    周大師,能折服那麼多的學書者,靠的是實力,我輩只能虛心去學,沒有理由去說說點點,這也是對書法的尊重、對書者的尊重。。

  • 3 # 手機使用者72338852299

    現在社會一個歪風,就是自已對書法一點不懂就妄加評論,周先生是Ⅰ962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宮開辦書法班,當時和周先生同齡一起參加的人是當今書法界知名度都很高,周先生是他們中學書法最努力,最刻苦的人,她身殘但是學書法意志不減,今天周先生功績都是用自己苦練出來的,我勸那些不瞭解周先生的人少出妄言,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

  • 4 # 古靈精怪的熊

    網上的愛好者沒幾個靠譜,都說其是大師,理由卻簡單的幾個字來說明,難道簡單的幾個字就定她是大師了?

    說她功力深,但不說什麼是功力。

    說她學米,但不說哪裡是學了米的優點。

    說她年齡大就是大師,那年齡小的王羲之就不是大師了?

  • 5 # 快樂書法

    周慧珺是新中國文化斷層期崛起的,成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有專業影響力的書法家。 周慧珺是當代女書法家當中的翹楚,曾經擔任過上海市書法家主席,中國書法家書協副主席。

    周慧珺曾經得到沈尹默、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致力於學習米芾和王鐸,並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關於她在書法上的得失,我想談談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學米芾能化者。

    米芾的狠實勁利的點畫特徵、過於造作誇張的結體,在周慧珺筆下,顯得溫婉而平實,但仍然不失其騰躍高蹈,昂揚向上的意趣。

    二、不重視結體的變法和章法方面的代入,難免走向程式化。主要表現在:

    1、只學米芾一家,兼以王鐸,但未得此二人的真髓。米芾結體上的左右傾側,似奇反正,王鐸章法上的左右搖曳,上下勾連,被完全整平化。在使書法具有萬千變化的各種對比關係上,似乎只有大小之變,而不及其餘,顯得過於簡單而程式化。

    2、過早的確立了自己的書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名後,在其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不變,終於“熟”而後俗。對一種筆法,結構和章法的表現形式的“熟”,久之就成了近乎脫離大腦思考的,機械的肌肉運動。表現在古意的消失,而代之以迎合時流的俗態。

    3、墜入“返祖”怪圈。書法上有一個可怕的現象:返祖。“熟”後無“生”,即不代入新的技法和表現手段,不但不會越來越好,反而會越來越流滑,越來越套路化,因為早年學到的技法在慢慢流失,創作的思維和激情在慢慢退化。晚年的作品,沒有早年的作品好。這一點,是許許多多書法家共性的困惑苦惱。

  • 6 # 留得青山孟留山

    最早接觸周慧珺的作品,是早在七八十年代其書法對聯。當時就認為脫俗,有味,很有韻味。然而時至今日,找不到原來的感覺了!

  • 7 # 使用者容易187049802

    書法就像每個人的性格一樣,就是各有特色。當然也就各有喜歡。只是我在想,當今有誰可以對周老師評頭論足?既然喜歡書法,哪怕不喜歡周老師的字,也能從中借鑑一點吧?

  • 8 # 同玉5

    這世界上的東西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就連王義之的字也有人說三道四,周先生曾領導了一個時代,追慕者無數,夠了。

  • 9 # 美好生活天天向上

    非常尊重周先生,周先生七十歲以後的作品水平是走下坡路的,年紀大了,水平下降,自然規律,正常現象。現在可能已經不能寫了。

  • 10 # 好好學習69255057

    八十年代就喜歡周先生的書法,有自己的特色。後來學米,也很好,我認為國內學米周先生是最好的,返與她老人家功底深厚有關係。

  • 11 # 劃古邱

    單從字的結體來看,特別行楷千字文,溶入了魏碑的方筆、泰山金剛金的圓潤、隸書的一波三折、結體取法米芾的勢和王鐸的寬博,確實值的借鑑。

  • 12 # 聽竹齋

    周先生應屬為數不多並在而立之年既成名的女書家之一。周先生的書法有她獨到的章韻這也是她能繼續活躍在書壇的功底。我在周先生身上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她的字幾乎近五十年的不變。照常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字也會跟著變化的,也就是說“變”是合理不“變”是不正常的,只憑這一點就實屬不易。一點感言!

  • 13 # 深巷舊街憶故人

    我在年青時最欣賞她的字帖,一度到了非常痴迷的地步,四十多年後,感覺老人家字風格全變了,變味了,當然,我是個俗人,也許是自己是故步自封了,

  • 14 # 楊氏書塬

    周慧珺書法在我很早的時候就很喜歡,在學書法之前,個人覺得他的書法簡直就是神作,高深莫測,但只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學書之後才慢慢能有所體味:其筆道功力深厚,同時其結體灑脫自如;既繼承古法古韻,又不失今人改革創新之風采!在我心裡,周老的書作是一座高山!

  • 15 # 私心忘響

    周慧珺的書法在當今書法界是首屈一指的大師。有些人對她的不三不四的批點.我大膽的說一句,只能證明他們對書法鑑賞水平問題。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大家!

  • 16 # 心畫齋主人

    這題擬的似玄乎,“周慧珺的書法有何得失“中的“失“字作何講?是因為周的書法影響毀了你的書法,還是你以為周的“醜書”把你的書法也學醜了?看這題就知你的水平。

  • 17 # 黃梅戲玲壠

    愛其德而喜其書法藝術的現象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拋開周慧珺的書法修養品德不談,僅僅站在純粹書法藝術的角度上來看她的書法,並不是大家之功,因為她的書法是以臨寫米芾書法為底色的。

  • 18 # 劉宅宅

    當今書壇,故去不久的周慧珺先生,是個很微妙的存在。對她的評價,基本上是呈現“代溝”化的:

    上年紀的,多對她很崇拜,直視為偶像,教人傾倒;可在40歲以下的人眼中,不愜於心者、不滿意者,絕對居多。而這個罕有的現象,這恰恰反映出了周慧珺先生的某種真實定位:一方面,她是老前輩,成名極早,影響極大,是那個時代人心中的藝術楷模,用現在的流行話講就是“女神”,是“時代的眼淚”,華人又重情不重理,對她的格外推重中摻雜著眾多難以言明的情感因素,也不便實話實說。

    圖:《周慧珺行書杜甫》2007

    可另一方面,論水準,她確實不免落後了,退步了,過氣了,泯然無異矣。很顯然,世事遷流,風氣蛻變,沒有利益相關的人,就可以看得更客觀,更中立,更超然,也更真切許多。舉個事實上的直觀例子:她貴為“中書協顧問”,按理是泰斗無疑了,可如今誰會去學她的字呢,又有哪個書法老師敢拿出其帖教學生?暴得大名又及身而止,周慧珺生前身後的這種反差,本身就說明了一切。

    但必須說明的是,她又是真正德藝雙馨者,不喜歡其字者,也不會去嘲諷她。當今幾乎沒有哪位大佬可以像她那樣,真正把自己一生都獻給了心愛的書法。 自小,其父周志醒就叮囑她, “做生意是骯髒的,搞書畫是清白的”,周先生可謂堪續父志,人品是很高潔的。“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至今5屆15位獲此殊榮,周慧珺是唯一女性。公平地講,她應該是其中水準墊底的,但也可以說是近4屆以來名單中,為人方面爭議最少的(首屆是潘主蘭與啟功),是受人發自內心敬重的老太太。輿論自有公斷,非我憑空月旦。

    成名書家,多難免爭議,有圍繞“人”來的,有純粹集中在“字”方面的,只是絕少——作為“當代兩大女書家”,若說孫曉雲是前者,那周慧珺必是後者。

    周慧珺成名極早,輩分極高,影響極大。1970年代初靠一本《行書字帖——魯迅詩歌選》名滿神州時,現今書協那192名理事只怕全員都在“泥巴裹滿褲腿”呢。談“當代海派”,第一位就得提到她。

    更為重要的是,在主流書圈袞袞諸公中,周慧珺可說是當代中國最受人歡迎的二三書家之一。前段日子,“上海文聯”開公號,開張8個月粉絲寥寥,待推文《周慧珺:捐2500萬打造書法界諾獎》一出,閱讀量立即創下之最,可見人氣值之高。一位老師開玩笑,“周慧珺一個人的分量壓倒整個上海文聯呵”。“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說的不正是周慧珺麼?

    香江張五常,素有“狂生”之稱,是目空一切之人,自詡“經濟學冠絕天下”,卻很意外地崇拜書法家周慧珺。11年前,他即寫有一篇《書法傳世考》的文章,直接給周慧珺定位,認為當今之世沒有誰能寫得過周慧珺,甚至推為“王鐸之後近四百年來用筆最好者”,“寫出來的線條永遠是那樣舒暢”,是“中國傳統書法的最後一個代表人物”。

    圖:周慧珺先生告別儀式,張五常夫婦特地趕往送行

    張五常說話一貫誇大,這篇“捧場文”也不例外,難怪有人評為“笑話”。但他所揭櫫的一點,是有獨到眼光在的,就是周慧珺之書法,最擅長處在“用筆”,而用筆最關鍵的是線條的處理。周慧珺專擅勝場就在這。她的字,線條是很有張力的,雨橫風狂中每一筆映帶牽連著筋骨血肉皮,動感十足裡面包裹著的是生命力。她主要靠用筆,成就了剛柔並濟,雄強流美的書風。學周慧珺,欣賞周慧珺,當在這個方面。一般女書家,因了生理上的侷限,字形章法都可以很精妙,唯獨用筆要突破最難,周慧珺恰在此處若颽風紛披,“為美麗之觀哉”!

    圖:周慧珺《魯迅詩歌選》,1974

    周慧珺用筆高超,淵源當主要有二:1,眾所周知,她半生都在學米芾,而米芾就是線條運用揮使得第一號大師,那種快馬利刀起伏衂挫的線條感,周慧珺體味深切。書風即人,周慧珺自小就性情倔強剛硬,對秀媚恬熟那一路書風向來缺乏興趣,儘管她的富商父親開始是讓學趙孟頫的,總希望其女日後可以像管道昇那樣,“字寫得漂亮,將來出去做人做事體面”;2,還有個容易讓人疏忽的點,從李靜《周慧珺傳》可知,她在學書之餘,在國畫上也用功頗深,《芥子園畫譜》曾臨習過多年,而目的就是企望在“線條和墨韻上更為豐富”。這一點,她也是有成效的,早年的一幅蘭花,還曾得到海上大佬唐雲的讚許,專程拿畫去換了一張。

    書畫俱佳者,諸如沈鵬張大千徐悲鴻等,基本都線上條上表現突出,這算是一個通例了。

    最好的周慧珺,是雄峻中蘊含清新,是遒勁裡存婉麗,這也是早年周字展露的氣質,也是學米得來的妙法。

    但周字的弊端,也是愈老愈明顯:一是“刷字”,二是“俗調”,這也都是學米不善帶來的病症。“刷字”,過去在米芾那是玩笑話,到了周慧珺這邊就真可做實。何故,因她太刻意學米,本身骨力又比較孱弱,偏要鑽“八面出鋒”與“獅子搏象”的牛角尖,只能做到形式上的痛快沉著與側鋒下筆,這一來效果上就成“刷字”了。什麼是邯鄲學步,什麼是東施效顰,學與效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得契合無間才好啊。

    其二,米芾膽大心雄,不願曳尾於前人衣裙之後,銳意要打造出神妙絕能、字字動人心魄的自家面目,但他這種“自我作古”不是異想天開的胡來。實際上,作為書法家的米芾,在“寧做我”之前之後,都是博聞廣記學貫古今的,他的字有著深湛的文化基地作為襯托的。可週慧珺先生呢?她是一生臨摹米字,幾乎把米字獨立出來手摩心追,偏忘了米字不獨是字,是他米癲畢生文化修為的結晶啊!

    周慧珺先生在文化素養上是缺乏修習的,如何追躡步武米公呢?汲汲學米字,但腹中儲備跟不上的,基本都越學越俗,這幾乎是隨時可驗證的定律了。所以周慧珺先生學米,終其身只得其形而無其神韻,且越學越老反倒越俗,宜其然也。這並非厚誣前人,周老師一生髮表的文章只寥寥幾篇,且多數都可在知網等下載查驗,諸如《首屆上海市書法篆刻展序》、《海派書法的歷史源流》諸文,到底是何水準,取來讀一讀就明白了。

    可以說,周慧珺少年成名,最好的階段反倒都在中年以前。在此之後,因為瓶頸有限,任她如何努力,都開拓不出新局面了。不僅無法超脫米芾,也無法超出自身,幾十年的功夫算是白白耽誤了,可惜可惜。“書法”從來都不只是“寫字”,後來者亦當鑑之,勿陷泥潭而不自覺。據說,很早以前,有學生見到市場上有周慧珺的贗品在賣,對她說了,她本人“不怒反喜”,以為“有人學真是有風格”,高風亮節是有了,可這一“喜”,也讓人聞之嘆惋。

    只是說,老藝術家周慧珺,其字越寫越俗,但她的品德是愈老愈高潔的;我們新新世人,面目與精神是越來越俗的,而“終南雅士”卻又是前所未有地擁擠扎堆。這種悖反,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絕妙的雙向表徵了吧。

  • 19 # 鳳凰花兒開

    學識底蘊不夠,晚年書法受江湖體影響較大,水平有所下降。早期書法比較唯美,也算不得上乘。但人很好,是個很敬業的書法家。

  • 20 # mermand

    傳統的書法家,繼承古人的書法藝術,用過自己的努力,開創了自己的風格,老少皆宜的書風。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書法藝術,難能可貴。我最喜歡的書法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農用無人飛機國家有補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