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鋒1314

    俄羅斯是是因為葉利欽總統同意分割領土,賣給芬蘭賺點錢拯救俄羅斯的經濟,最後因為國內大量的反對的聲音才沒有賣成

  • 2 # 血色黃昏的黃昏

    該提問所指的應該是關於“卡累利阿問題”,實際根本沒有正式談判,不存在談崩之說!

    Karelian question(卡累利阿問題)也稱“卡累利阿爭議”(芬蘭語:Karjala – kysymys)表示芬蘭政壇上的一場爭論。爭論的焦點在於是否重新收復在“冬季戰爭”(1939年11月30日—1940年)和“持續戰爭”(1941年6月25日—1944年9月19日)期間芬蘭割讓給蘇聯的歷史省份“卡累利阿”以及其他芬蘭領土。

    雖然稱為“卡累利阿問題”,但實際上還包括索回曾經被割讓出去的佩特薩莫、薩拉和庫薩莫部分以及芬蘭灣四個島嶼的迴歸問題。有時也使用“關於割讓領土歸還的辯論”(luovutettujen alueiden palautuskeskustelu)一詞。“卡累利阿問題”目前在芬蘭仍然只是一個公開辯論的話題 ,而不屬於一個政治問題。因為在芬蘭還沒有一個政黨明確的支援這一想法。

    關於俄羅斯本有意賣給芬蘭領土之說

    這種說法只是一個傳言,並非正真的進行了所謂的談判。該訊息最初來自2007年8月芬蘭《赫爾辛基日報》上的一篇文章。當年,前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安德烈·費多羅夫在接受該報採訪時表示,在1991年,俄羅斯聯邦領導層曾經考慮將卡累利阿共和國賣回給芬蘭。將卡累利阿賣回芬蘭的想法是俄羅斯為了緊急解決貨幣短缺的問題。

    費多羅夫說,在這個關鍵時刻,葉利欽和他的政府甚至算出了這片領土的要價為150億美元,目的是把它又賣給芬蘭。

    文章表示,根據費多羅夫所說的,1991年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曾經非正式地表示要把被割讓的卡累利阿出售給芬蘭,但是這個出售意願並沒有被芬蘭接受。

    然而根據許多芬蘭政黨領袖和當時的俄羅斯副總理的說法,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出售意願,而僅僅是非正式的、試探性的一種想法而已。

    這位前副外長的宣告真的是自相矛盾。

    卡累利阿領土問題的現狀

    俄羅斯及芬蘭官方已多次表示,兩國之間並沒有所謂的領土爭端,不過芬蘭的官方立場認為,若透過和平談判來改變目前的邊界問題還是可行的。但俄羅斯已經明確表示無意歸還卡累利阿等芬蘭所割讓的領土。2000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指出,這類討論可能危及芬蘭與俄羅斯的關係。接著在2001年他再次表示,“改變現有的框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

    目前在芬蘭只有一些小規模的民間團體如Karjalan Liitto(芬蘭語:卡累利阿協會)希望卡累利阿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再次成為芬蘭的一部分,但也並沒有公開的提出這種要求。另一個組織ProKarelia則繼續主張以和平方式尋求俄羅斯歸還卡累利阿。

    而在芬蘭政界,普遍認為當初已與蘇聯簽署了和平條約,因此芬蘭並沒有堅持要求俄羅斯歸還領土的立場。

    芬蘭民眾的立場

    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大約26%到38%的芬蘭人贊成,51%至62%的芬蘭人反對卡累利阿迴歸芬蘭。反對卡累利阿迴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怕將來卡累利阿迴歸後會提高芬蘭社會的成本支出。因為俄羅斯一側的卡累利阿境內居民的生活水平遠遠低於芬蘭這一邊。特別是芬蘭的人均購買力是俄羅斯的兩倍。

    按照ProKarelia的研究估計,重建卡累利阿地區所需要的經費約為3000億歐元。

    【1940年根據《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割讓給蘇聯的斯韋託戈爾斯克。圖中顯示還有建於蘇聯時代的公寓。】

    卡累利阿簡介

    1617年,沙皇俄國與瑞典王國之間簽訂了《斯托爾波沃條約》,條約規定:瑞典將卡累利阿地區中的東正教信徒居住區,包括白卡累利阿和奧洛涅茨卡累利阿地區,割讓給沙皇俄國。從此卡累利阿地區開始東西分治。西部稱西卡累利阿,併入瑞典,芬蘭獨立後屬於芬蘭,分為南卡累利阿區和北卡累利阿區。東部稱東卡累利阿,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的“蘇芬戰爭”和1941年7月—1944年7月的“持續戰爭”期間曾三度易手,目前屬於俄羅斯聯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首都彼得羅扎沃茨克,人口28萬。

  • 3 # 經常用了

    蘇芬戰爭是1939年底在歐洲北部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里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但芬蘭人卻意外的拒絕了蘇聯的交換要求,最終引發了蘇聯的憤怒,直接導致了蘇芬戰爭。那麼蘇聯多給一倍的土地,為何芬蘭卻堅決不同意交換?

    其實芬蘭並非不同意領土交換,而是蘇聯在交換領土方案中有一項讓芬蘭人難以接受的附加條件。蘇聯想要的土地是芬蘭南部的雷巴契半島和芬蘭灣附近的一些島嶼,雖然蘇聯補償的土地沒有芬蘭南部價值大,但蘇聯給了兩倍的土地,而且條件也不錯,芬蘭勉強能接受。不過蘇聯在此之外,還提出要租借漢科半島。漢科半島是芬蘭的門戶,如此一來就控制了芬蘭的出海口。雖說是租,而且一年還給800萬馬克的租金,但蘇聯人向來不守信用,很可能一借不還。如果蘇聯霸佔漢科港,芬蘭就被蘇聯掐住了喉嚨,所以芬蘭說什麼都不幹,就是不同意換。

    蘇聯人想要換,芬蘭人不同意,雙方談不攏,所以蘇聯乾脆就動手搶。就這樣,蘇芬戰爭爆發了,蘇聯出動百萬大軍全面進攻芬蘭。芬蘭人也硬氣,當然也很能打,把蘇聯打的傷亡慘重,讓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過雖然芬蘭贏得了世界的同情,也讓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芬蘭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因為戰爭的結果是,芬蘭不僅接受了原先的交換方案,而且丟掉了第二大城市維堡和卡累利阿以等大片極具戰略和經濟價值的土地,損失了10%的耕地,12%的人口和20%的工業,幾十萬人流離失所離開了家園,可以說芬蘭得不償失,損失慘重。

    當然,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芬蘭人似乎應該接受蘇聯的條件,畢竟在大國面前小國根本沒有什麼利益可言,尤其是蘇聯這種不講信用霸道慣了的野蠻國家。不過,面對侵略,芬蘭人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勇氣和愛國熱情,芬蘭痛擊蘇聯入侵者的行為是值得學習和讚揚的,芬蘭人打出了自己的尊嚴,也打出了自己的獨立。否則,芬蘭很可能會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被蘇聯吞併。當然,芬蘭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在二戰中芬蘭向德國靠攏,藉助德國的力量狠狠的揍了蘇聯,還收回了部分土地。一個小國能在大國的夾縫中頑強生存,芬蘭人確實做得很不錯了。

  • 4 # 雄鷹展翅長空

    關於這個提問,可能來自以下的訊息:俄聯邦副外長(1990-1991年)安德烈-費多羅夫曾經在接受芬蘭《赫爾辛基日報》採訪時爆料稱,當時俄聯邦外長安德烈-科茲列夫曾與自己和國務秘書根納吉-布林布里斯舉行閉門會談,醞釀變賣部分領土以充實國庫,其中提到要以150億美元的價格將卡累利阿(編注:卡累利阿共和國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賣與芬蘭。

    費多羅夫的爆料在俄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另外兩個當事人科茲列夫和布林布里斯均對此予以否認,稱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但是俄政壇老炮、自民黨主席日裡諾夫斯基7月23日在接受俄《共青團真理報》採訪時認為,當時俄聯邦政府的確打過賣領土的主意。

    不僅在中國的網路上有關於俄國賣領土給芬蘭的訊息,另外還有關於俄國出賣北方四島領土給日本的傳聞。

    上面的訊息在很多網頁上出現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上面的那些訊息呢?

    其實我在這裡可以這麼地說吧:上面的訊息都是馬路訊息,即使俄國方面有人放出這種訊息:要麼是為了達到某些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炒作;要麼就是俄羅斯方面放出某種誘餌來吸引日本方面的胃口與投資而已。在實際的操作上根本行不通:俄羅斯聯邦的總統沒有這種權力,如果俄羅斯聯邦總統或者僅僅幾個政要膽敢私下裡進行暗箱操作出賣領土,那麼在俄羅斯聯邦會構成叛國罪;根據俄聯邦憲法的規定--俄國家杜馬根據相關法律程式有權彈劾違反憲法的總統。

    在國外關於叛國罪的認定:叛國罪的主要行為特徵是背叛國家,嚴重危害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內:叛國罪的主體應該是知道國家機密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國家工作人員。 客觀方面是以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進行的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 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的。 叛國罪的客體是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如果某個國家領導人私下裡出賣國家領土,就已經嚴重危害了該國的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並且是以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進行的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 主觀方面是故意的。 這完全符合關於叛國罪的認定。

     

    俄憲法規定,如總統“叛國或犯有其他重罪”,聯邦委員會(上院)可以罷免總統。但罷免的程式十分複雜和艱難。

    如果身為最高權位的俄國總統都會因為出賣領土而違憲彈劾下臺,那麼普通的政府高層私下出賣領土得到的結果會是根據國家憲法與刑法而噹啷入獄。

    在現在這個民主、資訊透明的時代,身居要職的某些高層私自出賣領土的行為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哪個敢這麼做,所得到的結果就是下臺、甚至是被反對派送進大牢,最終難逃被政治清算的命運。至於在後來的歷史當中會遺臭萬年就更不用說了。畢竟領土主權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主權、也是最基本的生存要素,無人有權力能夠私自出賣。

    關於炒作俄國出賣領土的傳聞,我想有太多的網友可能還是在套用19世紀中期俄國出賣阿拉斯加的歷史典故。可是時代是發展進步的,如果還套用老一套,那麼就是思維還停留在兩個世紀以前,思想上算是徹底過時了。

    俄國出賣阿拉斯加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而出現的個例:那個時候的俄國處於沙皇絕對專制時期,那個時候的沙皇完全獨攬大權、在政治上一手遮天(在沙皇俄國時期沙皇專制制度的核心是沙皇本人,具有絕對的權威,享有無限制立法、司法、行政權力。後來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建立了國務院作為諮詢立法機構。但在亞歷山大二世時代才建立獨立的司法系統,在1905年前俄羅斯也沒正式憲法。);另外那個時代由於科技不發達,當時的阿拉斯加被沙皇俄國認為是不毛之地,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導致俄國出現“恐英症”,此時的英華人又在阿拉斯加境內到處煽風點火挑拔印第安人與俄華人的衝突,俄英在此地也有時爆發過零星衝突,本來在沙俄對阿拉斯加的控制力就相當的薄弱,俄在該地的人口又非常的少,於是在當時順理成章地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這個時代的境況與19世紀中期的境況差別有非常的大,唯一共同之處就是俄國缺錢罷了。

    俄羅斯民族對領土有著瘋狂而無止境的追求,俄華人對領土是嗜土如命。卡累利阿共和國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此地西鄰芬蘭的拉普蘭,南鄰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州和沃洛格達州,東鄰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北鄰摩爾曼斯克州,東部瀕臨白海。是二戰前夕斯大林犧牲幾十萬俄國三軍將士的生命從芬蘭手中搶過來的戰略要地,是數十萬人流血犧牲換來的。怎麼可能會被俄華人用金錢賣掉呢?當年幾十萬俄國三軍將士用生命換來的領土是無價的。怎麼可能會賣掉用數十萬將士用鮮血換來的領土?如果賣掉了卡累利,那麼俄國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就成為地緣上三面環敵的半島了。

    在當今國際秩序中,兩個鄰國如果雙方未定邊界,那麼雙方在和平的方式下可以透過談判、或者是其他的利益交換方式做有限的調整:例如中國與中亞鄰國的邊界劃分。但是雙方的邊界早已透過兩國官方檔案確定,那麼在和平年代正常的情況下想再度劃分邊界有非常的困難:俄國與芬蘭已經根據雙邊簽訂的條約已經劃定,雙方的邊界已經成為剛性。想用金錢換大面積的戰略要地無非是天方夜譚!

    我覺得網上老是有人炒作俄國出賣領土換錢,無非是以下幾種思維作怪:1,俄華人缺錢,所以他們在缺錢的時候什麼都會賣、包括命根子領土;2,俄周邊被俄搶走領土的國家可以用金錢買回被俄奪走的領土;3,國際上的國家領土可以成為高價值商品用於在國際市場上交易。

    但實際上,當今的時代無論哪國的憲法都不允許個人自私出賣領土,哪怕是權至最高位的國家最高元首(畢竟元首也屬於國家公民)。一個民族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就是領土,想在別國手中拿到領土只能透過戰爭或趁火打劫以武力挾迫的方式強迫他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但這也只能是在過去的歷史當中才有可能實現);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國土和民族都成為剛性的局面下,再談領土擴張已經毫無現實性可言,想改變國與國之間的邊界有非常的困難。

    俄在近代的擴張過程當中確實掠奪了其周邊鄰國的大量領土,在核武器時代俄周邊鄰國想收回被佔領土最大的希望只能是寄託俄國的進一步衰弱直到俄聯邦的第二次解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見那種特別特別煩人的男生追你,而你不喜歡他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