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中的考證派是與紅學中的評點派、索隱派相對而言的。所謂考證,其實就是根據一些歷史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推論,得出符合實際的、新的結論。但此處的考證派指的是一種方法,即偏重於史料的發掘、整理、推論的一種方法,並不是說“考證派”的所有結論都是符合實際的、正確的。考證派的研究重點有以下幾處:
1.關於《紅樓夢》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紅樓夢》作者是誰?後四十回作者是誰?曹雪芹祖籍何處?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稱為“曹學”。
2.對《紅樓夢》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間的源流、異同,以及何種版本最接近原著風貌?
3.對脂硯齋評語的研究,又叫“脂學”。
4.根據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對後四十回“佚稿”情節的探求,又稱探佚學。
5.對《紅樓夢》研究史的研究,對有關《紅樓夢》資料的評價、整理、探考,對《紅樓夢》中的典章制度、飲食 服飾的研究等等。
《紅樓夢》考證派以胡適、俞平伯開其端,爾後周汝昌、馮其庸、吳思裕、吳世昌、劉世德、鄧紹基、胡文彬等人,也在考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
二.索隱派
索隱派是本世紀初紅學研究中形成的一個派別。該派力求“索隱”出《紅樓夢》所寫的“真內容”、“真故事”。該派根據一些歷.史資料、野史雜記,來探究《紅樓夢》素材的來源。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引》,蔡孑民(元培)《石頭記索隱》,鄧狂言《紅樓夢釋真》。
王夢阮、沈瓶庵說:
“然則書中果記何人何事乎?請試言之。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相傳世祖臨宇十八年,實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傷過甚,遁跡五臺不返,卒以成佛。當時諱言其事,故為發喪。世傳世祖臨終罪己沼,實即駕臨五臺諸臣勸歸不返時所作。語語罪己,其仟悔之意深矣。……父老相傳,言之鑿鑿,雖不見於諸家載記,而傳者孔多,決非虛妄。情僧之說,有由來矣。”
《紅樓夢索隱》還說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論證方法如下: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綠之意也!小宛 書名每去玉旁專書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專名玉,平分各半之意也......小宛愛梅,故黛玉愛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月。……小宛姓千里草,黛玉姓雙木林。……且黛玉之父名海,母名敏。海去水旁,敏去文旁,加以林之單木,均為梅字。小宛生平愛梅,庭中左右植梅殆遍,故有影梅庵之號,書中凡言梅者,皆指宛也。”
這就是“索隱”,介乎似與不似之間,有理無理之間。初看似無理,細思則有些道理,再想則又無理。
紅學中的考證派是與紅學中的評點派、索隱派相對而言的。所謂考證,其實就是根據一些歷史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推論,得出符合實際的、新的結論。但此處的考證派指的是一種方法,即偏重於史料的發掘、整理、推論的一種方法,並不是說“考證派”的所有結論都是符合實際的、正確的。考證派的研究重點有以下幾處:
1.關於《紅樓夢》作者及其家世的研究。如《紅樓夢》作者是誰?後四十回作者是誰?曹雪芹祖籍何處?曹雪芹生卒年等等,此等研究,又被稱為“曹學”。
2.對《紅樓夢》版本的研究,各版本間的源流、異同,以及何種版本最接近原著風貌?
3.對脂硯齋評語的研究,又叫“脂學”。
4.根據脂批或其它一些材料,對後四十回“佚稿”情節的探求,又稱探佚學。
5.對《紅樓夢》研究史的研究,對有關《紅樓夢》資料的評價、整理、探考,對《紅樓夢》中的典章制度、飲食 服飾的研究等等。
《紅樓夢》考證派以胡適、俞平伯開其端,爾後周汝昌、馮其庸、吳思裕、吳世昌、劉世德、鄧紹基、胡文彬等人,也在考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績。
二.索隱派
索隱派是本世紀初紅學研究中形成的一個派別。該派力求“索隱”出《紅樓夢》所寫的“真內容”、“真故事”。該派根據一些歷.史資料、野史雜記,來探究《紅樓夢》素材的來源。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引》,蔡孑民(元培)《石頭記索隱》,鄧狂言《紅樓夢釋真》。
王夢阮、沈瓶庵說:
“然則書中果記何人何事乎?請試言之。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相傳世祖臨宇十八年,實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傷過甚,遁跡五臺不返,卒以成佛。當時諱言其事,故為發喪。世傳世祖臨終罪己沼,實即駕臨五臺諸臣勸歸不返時所作。語語罪己,其仟悔之意深矣。……父老相傳,言之鑿鑿,雖不見於諸家載記,而傳者孔多,決非虛妄。情僧之說,有由來矣。”
《紅樓夢索隱》還說黛玉就是董小宛,其論證方法如下: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綠之意也!小宛 書名每去玉旁專書宛,故黛玉命名,特去宛旁專名玉,平分各半之意也......小宛愛梅,故黛玉愛竹。小宛善曲,故黛玉善琴。小宛善病,故黛玉亦善病。小宛癖月,故黛玉亦癖月。……小宛姓千里草,黛玉姓雙木林。……且黛玉之父名海,母名敏。海去水旁,敏去文旁,加以林之單木,均為梅字。小宛生平愛梅,庭中左右植梅殆遍,故有影梅庵之號,書中凡言梅者,皆指宛也。”
這就是“索隱”,介乎似與不似之間,有理無理之間。初看似無理,細思則有些道理,再想則又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