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養右學育兒

    成語在於精不在多,在最需要出彩的地方用上恰當的成語,比方開頭結束,畫蛇添足.正文部分,不必故意的用成語,天然想到就用,不需求用就別硬加,言語平實感情真實就好,特意用了不天然的成語會有堆砌之感

  • 2 # 林老師講作文

    寫作文是不是成語越多越好呢?這是一個非常具體而實際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孩子在作文中會經常地使用到成語,甚至有的孩子把作文中的成語多不多,當成了作文寫得好不好的標準。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開看。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有些成語可以在作文中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尤其是形容一個人的時候,神彩飛場,垂頭喪氣,得意洋洋,眉頭緊鎖,這些成語都比一些長句子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避免了囉嗦與不必要的複雜。作文一定不是文字多就好,而是簡潔恰當地表達才是最好的。古人寫文章對於用詞的凝練有極高的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杜甫,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王維。更有流傳甚廣的賈島“推”“敲”的故事。這些都告訴我們,在語言的使用上要有一種“潔癖”,要有所追求。

    而成語多是幾百年上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書籍與故事總結而來,簡潔明瞭,語意明確,學習成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更能從中學到很多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比如三十六計裡,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歷史故事。

    所以,學成語,學會使用成語,一定是多多益善的。你看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導師李健憑藉出口成章的成語,完全不輸入其他三個導師,而且還有人調侃說《中國好聲音》因為李健可以改名叫《中國好成語》了。這就是知識豐富的力量。

    可換一個角度來講呢,作文要寫得生動、具體,就要少用成語。比如寫一次逛市場的作文,一句“市場裡的商品琳琅滿目”就概括了,怎麼個琳琅滿目,一定要具體地展開才行。所以在作文中使用成語也要掌握一個標準才行。

    一、概括性的成語要少用。

    寫作文不是總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少用一些總結性、概括性過強的成語。這樣會造成描寫的效果減弱,使作文不夠生動、具體。

    二、意思拿不準的成語不要用。

    比如”明天黃花“是個成語,可是很多人寫成了”昨日黃花“,意思表達也出現了偏差。還比如躊躇滿志是得意洋洋,信心滿滿的意思,可是躊躇卻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結果很多學生把成語的意思也搞反了。這樣的情況在作文當中並不少見。

    三、好成語要用在刀刃上。

    就算你的成語積累豐富,每個成語都用得恰到好處,也並不是越多越好。重點是在關鍵的語句和語意表達上,或抒發情感,或表達思想,或是具體描寫上再動用成語。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好成語要用在作文的重點上。

    以上三點,把成語在作文中該如何使用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 3 # 小作家起跑線

    當然不是這樣。寫作文時,成語用得太多太猛,濫用成語,只會讓作文顯得華而不實,空洞乏味,反而傷害了作文的生動性。

    作文裡面,用上幾個恰當的成語,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就是合適的用法。如果只為追求“奪人眼球”的效果,或者是為了圖省事而濫用成語,那麼,不但不會讓人覺得你的作文文采飛揚,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鬧笑話。

    比如說,我們來描寫一個人在痛哭。大家來體會一下,是用成語寫這個人“痛哭流涕傷心不已”更直觀更形象呢,還是用具體的動作和神態描寫更生動呢:“他的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一直流到唇邊而不覺。他撇了一下嘴巴,像是被眼淚的鹹味驚動了似的,突然嗚嗚地哭了起來,先是小聲抽泣,接著張開大嘴,放聲大哭起來……”

    再比如寫春天。如果只是用一些成語來堆砌,“花紅柳綠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鶯歌燕舞春回大地”等等,只會讓人覺得陳舊乏味,沒有想象的空間。古詩“一枝紅杏出牆來”,為什麼是千古名句,就因為這句詩寫出了動態的美感,給人以非常美好的想象空間。

    所以,不管是寫景還是寫人寫事,與其在作文中堆砌不恰當的成語,還不如多多書寫自己的真情實感,用細節描繪來突出事物或景物的特點,讓人透過細節來感受到某種魅力。

    尤其是初學寫作文的孩子,更是不要濫用成語,否則,你會發現你的作文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寫不長!因為成語都是高度概括的詞語,一件事,有時候用一兩個成語就說明了,那麼,作文怎麼能寫長呢?

    所以,初學寫作的孩子,先別急著用成語,先學會把一件事情具體地詳細地說清楚。真情實感,永遠比成語更能打動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德民眾在美駐德國大使館門口舉行示威遊行,抗議其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