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地處豫西山區,靠近古都洛陽,總面積116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遊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境內自然風光秀美、文化積澱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有青要山、荊紫山、黛眉山、始祖山、鷹嘴山,有小浪底水庫下閘蓄水後形成的168平方公里的廣闊水面,佔整個小浪底水庫面積60%左右。且高峽平湖,群山環抱,山水相連,整體形成了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文化為脈的旅遊格局。 青要山 旅遊產業優勢十分突出,表現為兩個特點:一是景點景觀多,省政府小浪底旅遊總體規劃中,一級景觀11處,新安縣佔4處,二級景觀24處,新安縣佔19處,三級景觀70處,新安縣佔44處;二是景點有特色,具有壟斷性、獨佔性和排他性,主要有: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萬里黃河第一湖”——萬山湖,“中國嶂谷第一峽”——龍潭峽,“中國第一館”——千唐志齋(中國唯一的一座墓誌銘博物館,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黃河第一關”——漢函谷關,“黃河絕版奇石”——奇石山莊,“中原第一寨”——黛眉寨,“黃河明珠”——荊紫山,“黃帝密都”——省級風景名勝區青要山。 由小浪底水庫蓄水後形成的黃河新安萬山湖、黃帝密都青要山、黃河明珠荊紫山、黃帝故居始祖山、雙龍峽谷、峪裡峽谷、龍潭峽谷、黃河小三峽,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面積328平方公里的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集山地、丘陵、臺地、河流、湖泊等各種地貌為一體,或險、或秀、或奇、或幽。尤其是作為其核心景區的龍潭峽,典型的丹霞嶂谷地貌,記錄著距今25億年以來地殼的海陸變遷和古海洋的潮漲潮落;峽谷裡,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清晰可辯。谷底探幽,三步一泉,五步一潭,一步一瀑,和諧生趣,賞心悅目。漢函谷關 函谷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關隘之一,漢函谷關遺址位於新安縣城東500米的東關村,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2007年被國家確定為絲綢之路捆綁專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關樓坐西向東,北接隴海線,南連青龍山,西通縣城,東臨澗水。關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稱八特坂或八將山,是著名的古戰場遺址。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著名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所言之“漢時關”即為此地。史稱“漢函谷關”,又稱為漢關 。
新安縣地處豫西山區,靠近古都洛陽,總面積116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遊覽面積近500平方公里。境內自然風光秀美、文化積澱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有青要山、荊紫山、黛眉山、始祖山、鷹嘴山,有小浪底水庫下閘蓄水後形成的168平方公里的廣闊水面,佔整個小浪底水庫面積60%左右。且高峽平湖,群山環抱,山水相連,整體形成了以山為骨、以水為魂、以文化為脈的旅遊格局。 青要山 旅遊產業優勢十分突出,表現為兩個特點:一是景點景觀多,省政府小浪底旅遊總體規劃中,一級景觀11處,新安縣佔4處,二級景觀24處,新安縣佔19處,三級景觀70處,新安縣佔44處;二是景點有特色,具有壟斷性、獨佔性和排他性,主要有: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萬里黃河第一湖”——萬山湖,“中國嶂谷第一峽”——龍潭峽,“中國第一館”——千唐志齋(中國唯一的一座墓誌銘博物館,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黃河第一關”——漢函谷關,“黃河絕版奇石”——奇石山莊,“中原第一寨”——黛眉寨,“黃河明珠”——荊紫山,“黃帝密都”——省級風景名勝區青要山。 由小浪底水庫蓄水後形成的黃河新安萬山湖、黃帝密都青要山、黃河明珠荊紫山、黃帝故居始祖山、雙龍峽谷、峪裡峽谷、龍潭峽谷、黃河小三峽,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面積328平方公里的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集山地、丘陵、臺地、河流、湖泊等各種地貌為一體,或險、或秀、或奇、或幽。尤其是作為其核心景區的龍潭峽,典型的丹霞嶂谷地貌,記錄著距今25億年以來地殼的海陸變遷和古海洋的潮漲潮落;峽谷裡,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清晰可辯。谷底探幽,三步一泉,五步一潭,一步一瀑,和諧生趣,賞心悅目。漢函谷關 函谷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關隘之一,漢函谷關遺址位於新安縣城東500米的東關村,始建於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2007年被國家確定為絲綢之路捆綁專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關樓坐西向東,北接隴海線,南連青龍山,西通縣城,東臨澗水。關前有天然屏障八陡山,古稱八特坂或八將山,是著名的古戰場遺址。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著名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所言之“漢時關”即為此地。史稱“漢函谷關”,又稱為漢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