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醫生
-
2 # 小學數學點撥馬老師
不贊同,,我認為偷懶的父母小孩也可以是優秀的!雖然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培養,但是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靠孩子自己!父母偷懶也許有的孩子會學習也一樣跟著偷懶,但是肯定也有相反的,父母偷懶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獨立完成,懂事的孩子會自己洗衣服,吃完飯洗澡做家務,甚至幫父母做生意,這樣反而會促使孩子加快成長,不做溫室的花朵!這樣懂事的孩子能不優秀嗎?
-
3 # 這位姑娘很固執
很顯然,答案是不一定。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給孩子豎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有益的習慣,以及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使孩子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卻不一定事事親力親為,如果家長能夠把主要的事情做到,即便有時偷懶,也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
4 # 美術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但是我是這樣認為的。偷懶的父母,不一定培養不出來優秀的孩子。而是“學會偷懶”的父母,反而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現在的家長每天對孩子無非就是早上起床→整理書包→出門上學→陪寫作業→輔導功課→上床睡覺,父母忙前顧後,孩子卻不領情,不僅依然我行我素沒什麼改進,而且還嫌父母嘮叨、管太多。
其實,很多家庭都遇到這樣類似的問題。究其原因,根源還是出在我們做父母的身上——我們太勤快了,不會“偷懶”的我們,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監督、獨立的機會,反而增長了他們的惰性。
勤和懶是一對矛盾體,互相牽制、相輔相成。
大人勤了,孩子就懶了;大人“懶”了,孩子就勤了。所以,在陪讀的路上家長適度的偷懶,孩子也會在學習上更勤奮,更主動。
1.在陪讀上“偷懶”——讓孩子自己完成功課建議家長,只提醒孩子什麼時間該做功課,然後做完了向自己報告一聲即可。遇到要檢查的作業,也讓孩子自己檢查,家長只負責看看有沒有做完+簽字。
2.在督促上【偷懶】——多做少說地培養自覺性。有的父母在督促孩子學習方面,彷彿一隻永動機,能夠從早到晚嘮叨和催促。但殘酷的現實是,重複的話講多了,孩子聽膩了就會根本聽不進去,反而不當回事。
3.在幫忙這件事上【偷懶】——孩子能做的事,絕對不幫忙。一個準則:孩子自己能做的,父母絕對不要幫忙!
該放手的時候要放手,該狠心的時候要狠心,該偷懶的時候也要學會偷懶!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幫助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負責,主動負責,無論是生活中的事,還是學習上的事! -
5 # 學而勤思
也不能這麼絕對得說,看父母的懶是什麼方面的,如果是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而偷懶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
6 # 小學奧數時光老師
這個問題,還真是難以回答。
記得分別有兩次開家長會,因為孩子成績好而做典型發言的家長都說了同樣的話:“孩子的學習我也沒太怎麼管,都是他自己安排。”聽了以後真的是很心塞,都有點懷疑人生。難道我真的是管多了?
可是對孩子的事情,我真的不敢做實險,冒險放手的後果我真的能夠承受嗎?
痛定思痛,只能自我安慰:可能咱命不好,沒生出這種獨立的孩子,所以,該管還是要管,父母不能偷懶!
透過長期觀察,在家長方面,我發現了以下的幾個情況:
一、家委會成員的孩子,大多學習都不很差。
二、開家長會時,經常缺席的家長,必為學習差的學生家長。
三、班裡組織活動,家長每次都能積極參加的,孩子一般都在前列。
四、老師在群裡發了通知後,最晚執行或不執行,讓老師催的;或是大多數都完成了,突然冒出一句“怎麼弄”的家長,必為差生家長。
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透過這些事情,我覺得,不偷懶的家長,孩子優秀的機率好像更大一些。
而那些出現各種社會問題的學生,背後多有一對“大撒把”的父母。
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真敢偷懶嗎?
因為偷懶,不接送,有的孩子在放學路上出了事故,有的放學後不知所蹤,再也沒有找到;
因為偷懶,不輔導作業,到了高年級發現已經跟不上,但積重難返,孩子已經玩野了,根本不想學;
因為偷懶,孩子野蠻生長,等大了才發現管不了也沒法管了,已經走入歧途;
因為偷懶,從來不教孩子保護自已,成為校園霸凌的犧牲品,孩子不在了才後悔;
……
人生有各種意外,而孩子對於我們是最寶貴的財富。對於孩子的成長,我輸不起,所以我不敢偷懶。
的確,溫室的花朵難經風雨,但我更怕我的孩子在還是幼苗的時候,因為我偷懶,沒有為她遮風擋雨,而被風雨摧折。所以我不敢偷懶,我要保護她,扶助她,健康快樂地長大,再去迎接風雨,那時,她至少已有對抗風雨的可能。
-
7 # 教育新時論
如果你都偷懶,還指望孩子優秀嗎?
古語說得好,“勤能補拙”,從來都沒聽過“懶能補拙”。如果你孩子基礎本來就不好,學習也費勁,難道不應該勤奮點嗎?不說優秀,至少孩子在進步。
從古至今,沒有聽說過一個偷懶的父母,還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叫言傳身教。意思是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則你自己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怎樣做,他會有樣學樣。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讓孩子優秀,就一定要讓他和優秀的人在一起。
你想培養優秀的孩子,那你必須先知道啥是優秀的孩子。
首先,他有很好的自律性這種孩子基本上不需要你操心,不管是預習、複習,作業或課外等等,都有自己的計劃和安排,也不需要你監督,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多給孩子鼓勵。
其次,自己能找到答案優秀的孩子除了做事有自律性外,遇到難題會自己積極地想辦法,透過各種渠道尋求解決方案。他們骨子裡的那種探索精神,讓他們不斷體驗著解決問題後所帶來的樂趣。
再者,優秀的孩子的應變能力,與人溝通能力都很強他們內心Sunny,有很好的習性和習慣。這些都是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引導得好,真的讓孩子收益終身。
所以,不要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啥這麼優秀,不是他們生來就優秀,而是自律,自強,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優秀的父母。
想讓孩子優秀,請先從自己開始。
-
8 # 浮塵微草
偷懶的父母能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個事情得一分為二地看。
我農村老家的鄰居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這五個孩子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的“閒人人"----農村懶婆娘的代稱,從不到田裡勞動,每天一大早就走街串門,很少給孩子們做飯。但這家的五個孩子,人人誇獎,男孩子都會做飯,女孩子心靈手巧。特別是兩個女孩子,在家裡是一把手,在學習上非常勤奮,大女兒考上大學,二女兒從初中直接考上會計學校----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縣城出類拔萃的孩子才能實現的願望。
同樣在農村老家,老人們常常數落一個男孩子,說他家那一門天生就是懶種,祖祖輩輩沒有一個勤快的。他的家裡邋里邋遢,“炕不是個炕,地不是個地”;院子裡到處是垃圾,沒人清掃;田裡的草長得能遮掩住禾苗,也沒有人去鋤。典型的父母懶惰,子女也不勤快。
還有一家,父母是出了名的勤快,夫妻二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收拾完家裡收拾院子,街上人們對這家潔淨的評價是——地上乾淨得舌頭也舔不起一點土來。一般人家的田裡,莊稼成熟前也就鋤兩鋤,他家的田,能鋤四五鋤,只要看到有草,再忙也要鋤掉。全村數他家的田裡純淨,是真正的一棵草也沒有。人們都說,言傳身教,然而他家的那個孩子卻一點兒也沒跟父母,好吃懶做,在人們的心裡留下了壞名聲。
以上三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不禁讓人困惑:為人父母,究竟是偷懶對呢,還是勤快對呢?
的確,在現實面前,我們不能武斷地一刀切,不同的家庭確實有不同的情況。但仔細想來,我覺得這是缺乏自覺的家庭教育意識的自然結果。也就是說,我們農村老家,父母思想文化比較落後,根本沒有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自覺意識,一切只是順其自然,自然,有的孩子就遺傳了父母的勤快,有的孩子就學著了父母的懶惰,有的孩子為環境所逼,不做飯得餓肚子,不縫補得穿破衣服,自然就學會了一切家務,變得勤快手巧。
我想,在當今社會,父母都是有文化的人,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也即都有自覺的家庭教育意識,情況就大大不同於以往了。為人父母,要充分反觀自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有點懶,就要儘量克服這一毛病,以免讓孩子“潛移默化”,更重要的是自己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勤快的習慣。
父母太過勤快,就要忙裡偷閒,學會“偷懶”,給孩子留出一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切不可溺愛孩子,包辦家裡的一切,甚而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讓孩子變成一個養尊處優、好吃享受的懶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單行線,不可倒行,不能重來,父母要切記!
-
9 # 然規成長
不一定的,主要看這個“偷懶”到底是“偷”的哪些“懶”。
這些“懶”有必要“偷”孩子在前面走著,父母在後面大包小包的拿著東西,幫孩子收拾書包,幫孩子端茶倒水,飯盛好放在孩子面前,幫孩子收拾脫的到處都是的鞋襪等等,你的“勤快”可能會造就孩子的“懶”,你過分的心疼孩子,真的某一天孩子認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孩子真的不用替你分擔些什麼的時候,你就真的懂了這些“懶”真的有必要“偷”。
這些“懶”不能“偷”陪伴和教育,這兩樣真的不能偷懶。
父母總以為自己工作忙,自己努力給孩子創造了好的生活環境而忽視了孩子,自己下班之後躺在沙發上玩會手機,不願意去陪伴孩子,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你可以忙工作,但是陪伴必不可少。有這樣一句話:陪著不是陪伴。
說到教育,很容易和老師聯想到一塊,把教育看出是老師的責任,其實不是這樣的,學校的教育只是一部分,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老師的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家長、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識,家庭的教育更多的是做人,缺一不可。
結束語:可以做個偷懶的父母,但是有些“懶”不要“偷”!
-
10 # 聞濤生活114
偷懶的父母是否能教育好子女的問題,要看父母怎麼偷懶?偷的什麼懶?不能一概而論。 怎樣定義父母的“偷懶”都是問題,不妨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01從小培養起孩子好習慣,父母就可以“偷懶”把功夫用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上的父母,不但可以偷懶,而且教育非常成功。習慣是一種長時間逐漸養成的定型性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就為成為人的一種需要,並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具有自動化的作用。所以從小培養起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包括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獨立性,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的自覺性,勇於攻堅克難的刻苦性等,孩子有了這些意志品質,家長就可以少操很多心,根本不用吼叫,不用陪伴,孩子自己便可以完成學習、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這樣輕鬆的父母並不在少數,他們的偷懶偷得非常成功,非常高明。
02讓孩子放任自流,偷懶的父母教育不好孩子。偷懶偷在讓孩子放任自流的父母,孩子確實會教育不好。有的家長信奉“樹大自然直”,這並不符合人的成長規律。孩子是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成長,是與非,善與惡,都需要父母的引導、幫助、教育和悉心培養。加上孩子天性愛玩,如果放任自流,是很難教育好子女的,你的偷懶會讓你一輩子偷不懶。
03不偷懶不等於凡事包辦代替。有的父母確實辛苦得很,早晨再三叫醒孩子,幫他穿衣,吃早餐,送到學校。放學接回來吃晚飯,做作業守在旁邊,孩子一磨蹭就批評,再磨蹭就吼叫,每天不但不能偷懶,還過得像打仗。日復一日,疲憊不堪,效果還不見得好。
所以,最會用心教育孩子的父母,才是最會偷懶的父母。
-
11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偷懶是我們每一個華人都耳熟能詳的關鍵詞,主要是指一個人不喜歡幹活的態度和方式,現在有時候也會指心理方面的問題,既不思考和不做事。
偷懶的父母不一定就培養不出有能力和價值的孩子,主要是看做父母親的“偷懶”的方式方法,如果做父母親的為了孩子自己的身心成長,而不去過多幹預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以便讓孩子逐步懂得尊重自己和為自己生活,這種偷懶就是正常的。可是,如果做父母親的自己不去學習和提升,也不管孩子的身心成長、學習進步和自立自強,只是顧著自己快樂比如打麻將喝酒等,這樣的父母親的偷懶方式一定不會培養出有成就的孩子。
-
12 # 天津落戶上學購房攻略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童年時,父母於孩子而言是萬能的,是唯一的依靠。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等到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教育的黃金時期,也許只有十年!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倒退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作為父母,在教育路上,千萬別放養你的孩子。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終都會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01
教育的最大死敵
就是大人的“太怕麻煩”
每次孩子出現問題,最先發現的總是老師。
當老師聯絡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經常得到的答覆卻是:“老師不好意思,我現在正忙,可以晚一點再說嗎?”
父母的每一次“晚一點”,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先捫心自問,您是不是每次把孩子送到學校後,都會鬆了一口氣?
在學校裡,孩子有老師管,有同學幫助,還有整個學校為孩子保駕護航。
學校和老師當然會盡全力保護和教育孩子,可回到家後呢?
有些家長工作太忙,每天甚至不能跟孩子說上幾句話;
有些家長力不從心,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
北大教育專家提醒,若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人生終將會變成悲劇。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有研究發現:父母越守時,孩子越會遵守紀律;父母越嚴格,孩子成績越優秀;父母一直陪伴,孩子幸福感就越強。
請記住,教育孩子不能圖省事,更不能怕麻煩,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02
老師不是萬能的
老師能做的很有限
對於很多中國孩子來說,最大的“敵人”一定是“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總愛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卻很少想過,您是不是也是“別人家的父母”?
在學校裡,老師講一樣的知識,孩子聽一樣的課。
回到家後,有些孩子認真做作業,有些孩子完全將學業丟一邊。
到了週末,有些孩子還在用功讀書,有些孩子只顧著玩耍。
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尖子生和後進生的區別。
這就是孩子越學越差的原因,在學校學了5天,回家2天就丟光了,教育效果就是0。
“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給你了。”說這話的父母,孩子絕不會成才。
因為老師除了傳授給孩子知識,能做的並不多。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的好成績。
但只要父母做好家庭教育,讓孩子在家裡也熱愛學習,勤學苦練,孩子至少會不斷進步。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的好習慣。
但只要父母擁有好的習慣,孩子就會模仿,用好習慣贏來一生的優秀。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的好品行。
但只要家庭有好的教育,父母給孩子好的教養,孩子就會擁有良好的品格。
老師能做的真的很少很少,教育的成功,更多的是靠家長和老師、家庭和學校的配合。
03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
每次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總有父母大搖其頭:“我要賺錢養活一家子,哪有那麼多時間管孩子?”
那些覺得賺錢最重要的父母,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貢獻給工作,以至於一次次缺席孩子的成長。
等到孩子教育失敗了,才真正醒悟: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父母,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說過這麼一段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孩子教育的成功,是父母事業上最大的成功。
父親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母親決定了孩子的人性溫度,老師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
您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可您不一樣,您就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
教育好一個孩子,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的。
但在這三者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是品德、習慣、人生興趣、幸福感養成的地方。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投資孩子的未來,是每位父母必須做好的事業。
04
教育無法重來,
請對孩子親力親為
教育是能改變孩子一生的事業,但成長只有一次,教育不可能重來。
一位主持人說過:生的容易,養的難;養的容易,教的難。
所有孩子都是一顆等待破土的種子,所有父母都是善於澆灌的花農。
給孩子提供肥沃的土地,為孩子澆灌成長的養分,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培養方式,然後靜待花開。
越是優秀的父母,越懂得在孩子的教育上親力親為。
居里夫人十分重視女兒的教育,特意為了孩子開了個“兒童學習班”,親自教育。
在她的培養下,兩個女兒越來越優秀,她們一家共獲得四次諾貝爾獎,被稱為“獲獎專業戶”。
霍啟剛和郭晶晶經常帶著孩子參加親子教育活動,在他們心中,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孩子的教育重要。
“如果不珍惜這些時間,孩子很快就長大了。所以,學什麼還不要緊,一定不要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自己就沒責任了。”
人生是一所學校,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
雖然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育人卻容不得任何差錯。
孩子的成長一旦錯過了,就會成為父母終生的遺憾。
05
千萬別在孩子身上偷懶
那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我們常常思考,怎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報最貴的補習班?還是送去貴族學校?
但其實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師,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網友回憶起多年前的一幕,依然熱淚盈眶:
讀書時,媽媽就坐在旁邊給她削鉛筆,每天陪著她寫作業。
可媽媽並不識字,只認得自己的姓名。為了孩子,卻強迫自己讀書識字。
所謂教育,就是大人陪著孩子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
父母和孩子就是最好的戰友,為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
孩子成長得很快,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沒有用心陪伴。
再好的老師,都比不過父母的言傳身教。
再好的學校,都比不上用心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父母自帶光芒,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和溫度。
老師認真負責,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才能盡己所能去照亮孩子。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怎樣的人。
-
13 # 若北說教育
未必,有些時候偷懶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更優秀,關鍵在於怎麼偷懶,怎麼演戲。
媽媽累了,你自己洗襪子好不好?其實很多家長都是對孩子充滿溺愛的,用溺愛這個詞彙其實一點也不過分。孩子五六了,其實可以自己洗洗襪子,洗洗衣服了,可是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洗衣服太累,什麼也不讓孩子做。大學時還有同學每週拿著臭衣服,臭鞋襪拿家裡洗的。
其實孩子五六歲的時候正是父母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時候,讓孩子洗洗衣服,洗洗自己的小襪子是完全可以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偷懶一下,讓孩子早點能夠自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累了,你自己看書寫作業吧寫作業已經成為了當今所有家長的難題,每天下了班還要陪著孩子寫一堆作業,家長還真是有些吃不消。其實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偷偷懶,讓孩子獨立寫作業,理由有3點,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第一,家長的思維有些時候很跳躍,不適合孩子學習能力提升。
很多家長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指著孩子的鼻子說:“這道題這麼簡單不會做?不就是……”其實當父母這樣做時很容易打斷孩子本來有的思考。
第二,被動學習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很多家長其實沒有引導孩子學習的能力,只不過不自知罷了。孩子在學習寫作業時無論自己的知識儲備怎麼樣一般都是會專注一些的,而父母的輔導很多時候會打斷孩子的思考,不利於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第三,孩子會對父母的指導形成依賴性
很多孩子原本是願意主動思考的,只是我這時候會相對慢一些,可是家長輔導的過程中會更注重的是效率,是如何能快速的完成作業,時間一長孩子會有依賴性,主動思考的能力會變弱。
自立自強才能適應社會現在很多的孩子其實根本不自立,因為從小就所有的事父母基本幫著辦好了,不用自己操心,到了社會上突然沒有人幫了,麻爪了。不會做飯點外賣,吃著地溝油心裡暗暗愁。抗壓能力差,心裡暗暗罵。勤快的父母多數讓孩子活的像是寄生,突然離開了母體什麼事都做不好,而知道怎麼偷懶的家長卻讓孩子自立成長,面對社會壓力和自己的生活遊刃有餘。
結語中國的父母總怕孩子吃苦,而國外的教育怕的是孩子太過安逸,沒有社會競爭力。中國的父母養孩子含辛茹苦,國外的父母等孩子到了18歲就徹底放鬆享受生活,至於想做哪一種父母,自己選吧!
回覆列表
偷懶的父母想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只能說很難,為什麼?因為中國有一句古話叫言傳身教,而華人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模仿,華人的模仿能力相信很多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你生活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做什麼,孩子第一個模仿的就是父母,如果父母比較勤快,那麼孩子肯定模仿著做事情,父母不做事情,那麼孩子肯定也是很懶得的。同樣放大到學習以及社會中也是一樣,一個有惰性的學生你覺得學習成績會好嗎?不管你腦子在聰明,你懶了就會被別的孩子甩在後面,學習成績就不優秀,考不上好的學校,自然就沒好的工作,當然如果去創業的話,沒有多少懶得人創業成功,因為很多事情都需要去做才能產生社會價值的,你不去做,別人去做,你自然就沒有了社會價值,自然就成為不了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