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右史

    曾國藩死後,李鴻章成為朝廷漢臣中的支柱。慈禧太后一方面藉助淮軍集團來制衡湘軍集團,另一方面李鴻章確實能辦事和會背鍋,自然就得到了寵信。李鴻章無疑是一個佼佼者:

    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當然,朝廷的滿州八旗親貴老爺們七嘴八舌,可不會完全信任李鴻章,甚至還有些忌憚。慈禧太后也時刻防著李鴻章,不會把軍政大權交給他,而是可以辦事,但需要掣肘,這就是帝后道術。

    李鴻章的出身也比較好,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進士,朝考後又選入翰林院庶吉士,根正苗紅的正途科甲出身,仕途起點比較高。不僅曾國藩支援他,認為才可大用,而且以潘世恩、翁心存為代表的蘇南豪紳,也予以極大的支援。故而,李鴻章與當時的清流郭嵩燾、陳鼐、帥遠鐸被合稱為“丁未四君子”。這個時候李鴻章意氣風發:

    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定須捷足隨途驥,那有閒情逐野鷗。笑指蘆溝橋畔路,有人從此到瀛洲。

    客觀來說,相對於同時代皓首窮經計程車大夫,李鴻章眼界開闊,敢於突破,舉辦洋務,建立北洋水師,改變朝廷財政收入來源,關釐分途,以釐濟餉,南下平定反叛,與列強談判合作有很大的門道,確實是不世之材。慈禧太后雖然是滿洲的利益代表,但也需要辦實事的人。李鴻章性格豁達,時以詼笑解紛難。陰陽開闔,風采凜然。任事持大體,不為小廉曲謹,可謂名臣之風。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辦實事的人都是比較稀缺的。

    一般計程車大夫愛慕名聲,李鴻章埋頭做事,辦理天津教案,簽訂各類條約,外交斡旋,代主子受過。儘管再造玄黃,但是輿論四起: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臨終之前作詩一首: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

    評價歷史人物要看主要方面,況且求名容易辦事難,捱罵容易經世難,李中堂確實受了苦。作為晚清裱糊匠的李鴻章毫無怨言,青出於藍,也有對朝廷的忠誠,最終成為清帝國衰退的替罪羊,不像香帥張之洞那麼聰明。梁啟超說得好:

    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我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總之,做人難,做李鴻章更難。李鴻章不是空談派而是實幹家,卻遭到當時與後世人大家撻伐,到底是人性的悲劇還是歷史的諷刺呢?

    那些罵他的,不是毫無見識的嘴炮鍵盤俠,就是不懂晚清政治與社會之難。畢竟,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

  • 2 # 小米使用者八

    慈禧總得找人幹活兒吧?

    她不是不想找滿人,可惜滿人會幹活兒的不多。只好找漢人。

    慈禧沒有大刀闊斧去改革的能力與想法。但要維持大清,只好“裱糊”了。

    而李鴻章與她的治國理念一致,都是“裱糊”。當然會得到重用了。

  • 3 # 席軍WH

    慈禧太后作為封建政治家是符合封建社會制度道統的要求。如果按照近代世界史對當時國家領導人的素養要求的話,慈禧的封建政治家是極不符合要求的。當然啦,用社會主義性質政治者的素顏水平來評價,她更是極度的無能和腐朽。

    封建政治家的能耐在於操控自己的大臣,使他們都乖乖地聽命於自己,維持自己的獨裁統治。呂后、竇太后、文明太后、武則天、劉太后、孝莊太后都是這種人。

    慈禧不起絕對信任滿人,也不是絕對排斥漢人,而是用自己的政治手腕來撥離他們之間的關係、縮小他們的實力,以使得自己能夠控制住他們。

    其實這是帝王們的通病:不能相信任何一個人。

    《塵埃落定》中有一個橋段:麥琪土司和他的兒子探討問題。他兒子問他:“做土司有什麼好處?”麥琪土司說:“除了要時刻提防自己的兒子外,好像也沒什麼。”

  • 4 # 一個蟲蟲的旅行

    太平天國已經證明清八旗子弟已經不能戰了。曾國藩出來帶領湘軍,算是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而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而且李鴻章有淮軍,而且善於和洋人打交道,最關鍵是李忠於朝廷,是可用人才。但他還不能封王,這是事實。信任,是說是實用人才。

  • 5 # 號角催人紅旗飄

    國家命運無非是內政外交,李鴻章青年科舉翰林從軍曾國藩麾下,到建立淮軍獨當一面,成功完成了平定太平軍蘇滬戰場,接替曾國藩完成剿捻平定內亂。處理好天津教案的外交事宜,積極發展近代洋務運動帶動民族工商業,還在慈禧太后中年重病期間推薦了讓太后康復滿意的大夫薛福辰!經過風雨考驗不難看到,忠誠和能力兼具的大臣不多,慈禧選擇了李鴻章為國家來挑內政外交的重擔,李鴻章也把忠於慈禧左右朝局來達到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初衷!

  • 6 # 茹叔敬

    可以直說:李鴻章計程車途與他頭上的頂戴是用鮮血染紅的。他是晚清外交家,李鴻章是以鎮壓農民起義軍起家的,他先是跟隨曾國藩的湘軍鎮壓太平軍。後自立門戶成立淮軍,李鴻章頗有軍事才能,同治五年,他接任因圍剿不力被免職的老師曾國藩,剿滅捻軍,因而得以連連升官。所以慈禧太后十分寵信他。李鴻章最早與洋人接觸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間,咸豐十一年,李鴻章帶領新招募的淮軍趕赴上海,試圖以上海為中心收復被太平軍攻佔的江浙.一帶。當時太平軍進軍迅猛,走投無路的清廷決定借洋人力量消滅太平軍,上海便有一支(洋槍隊),由美華人華爾任領隊。洋槍隊武器精悅,打過幾次勝仗,清廷大加襄獎,將洋槍隊命為(常勝軍)。對於(借師助剿)消滅太平軍一事,朝中許多大臣持反對意見,深怕引狼入室。李鴻章抵達上海後,發現洋槍隊戰鬥力驚人,於是想借他們圍剿太平軍,同時又抑制他們勢力的壯大。

  • 7 # 央17套三農人物錢大山

    李鴻章起初是曾國藩的部下,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鬥爭中暫露頭角,獲得了曾中堂的重視,並且作為接班人在重點培養。

    李鴻章非常勤奮,並且在建立淮軍後,在移師上海,和洋人合作的過程中,最早接觸洋人的先進技術,獲得洋人的支援,提倡洋務運動,開辦江南機器局。

    在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慈禧害怕曾國藩一家獨大,影響朝廷的威望,就故意將李鴻章作為敲打曾國藩的棋子,故意抬高李鴻章,貶低曾國藩,借徹查湘軍軍費賬目等名義,讓曾國藩裁撤湘軍、曾國荃辭職,這樣在無形中迅速抬高了李鴻章在朝廷中的地位。

    李鴻章在晚晴,為了國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倡導洋務運動、建立北洋水師等,甚至冒著屈辱,據理力爭,代表清廷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最後回國不久含恨而死。

    李鴻章是中國鴉片戰爭後,晚晴著名的政治家、實業家、外交家,只是生不逢時、壯志未酬身先死,在歷史上留下了遺憾千古的一筆。

  • 8 # 歷史課課代表

    慈禧很信任李鴻章,因為他做了一件事讓慈禧很滿意,40年官場於是非常順利!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三人都是清朝“同、光時期”的朝中重臣,曾國藩和李鴻章曾經是湘軍的統帥。在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中,李鴻章才真正為慈禧太后所重用。準確的來說,李鴻章是曾國藩一路提拔推薦的,由於當時滿洲八旗兵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朝中的滿洲貴族大臣們也不堪擔當治國平天下的大任了,加上全國民變起義不斷,太平天國已經佔領東南半壁江山。

    曾國藩和李鴻章受命於清廷危難之中,鎮壓太平天國立下大功,慈禧能不重用李鴻章麼??所謂“舍其人已無可用之材”。至少在當時兩宮太后孤兒寡母眼中是這樣的。當然,當時的清政府也不只是李鴻章一位漢族重臣,還有左宗棠,但是左宗棠是愛國之臣,收復新疆,是無可厚非的民族英雄。但是李鴻章確實徹頭徹尾的賣國賊,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也有人說李鴻章實際是晚清政府賣國政策的執行者而已,由他所簽訂的一系列賣國條約,都是當時以慈禧為首的滿洲貴族們的意思而已。

    李鴻章四十年的宦海生涯能一路走過來,與慈禧的信任肯定是分不開的,慈禧對李鴻章的信任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什麼人在慈禧面前將李鴻章的壞話,不管是真是假,慈禧一概不信不停,那麼為何如此呢??早在同治十三年,19歲的同治帝皇帝駕崩後,不願意退居二線做太皇太后的慈禧選擇了同治平輩的光緒即位了,對於這次皇帝即位,朝野上下表示了嚴重的不滿。於是慈禧在宮裡說自己病了,這時各地督撫都推薦名醫給慈禧看病。李鴻章感覺機會來了,也推薦一名叫薛福辰的醫生為慈禧看病。與其說是看病,不如說是替李鴻章表忠心去了。薛福辰說李鴻章全力支援皇太后的決定,慈禧有了李鴻章這支淮軍駐紮京師,病也好了,也變得有恃無恐了。

  • 9 # 澹奕

    少年不識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對於李鴻章究竟是黑是白,是忠是奸暫且不說。晚清時代被慈禧太后認為是“再造玄黃之人”,被西方稱作“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能夠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與重用,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李鴻章老成謀國,對慈禧太后的確忠心耿耿;第二,李鴻章的確擁有傑出才能,在風雨飄搖的晚清作用更加凸顯。

    作為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李鴻章也是依靠著曾國藩的支援創立淮軍,在鎮壓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運動中嶄露頭角——連西方列強都沒想到,李鴻章的淮軍,穿著如同乞丐一般,戰鬥力卻相當驚人。

    從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李鴻章做過晚清最重要的三個地方的封疆大吏,也是掌權最久的一位直隸總督。人生得意時,李鴻章掌握京畿重兵,兼任北洋大臣與清廷外交事務,其手握重權在清朝僅在慈禧太后之下。

    雖然很多人認為,李鴻章幾乎參與簽訂了晚清幾乎所有不平等條約,是個十足的喪權辱國大奸大惡之人。然而,即便李鴻章不籤,也會有其他人去籤;而若僅僅是簽字這麼簡單,清廷又何必屢屢只能派遣李鴻章?因為沒人願意去,既不想揹負罵名,也沒那個本事——做個沽名釣譽的嘴炮,比做個背鍋俠輕鬆太多。

    相傳同治帝載淳因花柳駕崩,慈禧太后不願立溥字輩宗室為新帝,退為太皇太后而由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掌權,強立醇親王之子載湉為帝。此舉引起朝臣不滿與反對,而放當時重臣中,李鴻章卻堅決支援慈禧太后,這也是後來慈禧太后對李鴻章信任與重用的重要原因。

    清朝以滿洲為先,然而晚清漢臣崛起,李鴻章雖然對慈禧太后忠心,但其也是個實用主義者。比如慈禧太后對列強宣戰,要求李鴻章等人支援義和團攻擊西洋,李鴻章卻發起“東南互保”,公然抗旨,宣佈“矯詔、亂命”。

  • 10 # 煮酒君

    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比起其他三位大臣來說更加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晚清的很多外交談判,慈禧太后都是交給李鴻章全權負責的,可以說當時的李鴻章是個貨真價實的“丞相”、“首相”。

    一個漢人官員能夠力壓滿清貴族來到如此位高權重的位置,自然有著其過人之處。

    年輕時候的李鴻章,抓住了平叛太平天國的機會,建立了一支屬於自己的淮軍,並且成功地剿滅了太平天國的叛亂,這一支淮軍成為了李鴻章晉升的堅實後盾。

    有了後盾,沒有投名狀李鴻章仍然進不去權力的中心。當時的大清帝國的實際掌舵人是慈禧太后,李鴻章深知只有得到慈禧太后的認可、信任才能夠步步高昇。

    恰逢此時,同治皇帝病逝,不願意做太皇太后的慈禧選擇了年幼的光緒皇帝繼位。本身就反對慈禧的勢力,更加不滿,私底下小動作不斷。左右為難的慈禧只得假借生病為名,暫居後宮考慮對策。李鴻章分析完當時的時局,派出了所謂的“神醫”薛福辰入宮給慈禧看病。

    薛福辰名為“神醫”,實為李鴻章的密探。李鴻章借薛福辰之口,向慈禧表忠心、表示淮軍隨時聽候慈禧的差遣。有了李鴻章淮軍的支援,慈禧便有恃無恐再也不害怕那些反對勢力。

    另一方面李鴻章通過了這一份投名狀,成功的獲取了慈禧的信任,進入了權力的中心。 再後來,李鴻章不斷的與洋人接觸、談判,慢慢地也得到了洋人的支援。

    有了洋人的支援之後,慈禧更加離不開李鴻章了。

    此時慈禧對李鴻章已經談不上是信任了,兩人的關係變成了相互利用的關係,李鴻章利用慈禧提供的大清帝國的平臺獲取洋人私底下給的利益,慈禧則是利用李鴻章與洋人良好的關係來保全大清帝國的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板隔斷牆的前期準備要注意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