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志遠思想空間
-
2 # 熊style
霍克H.IX,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具備隱身功能的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1936年,在納粹德國資助下,霍頓兄弟的HoV—B試飛成功;同年,霍頓兄弟加入德國空軍,他們開始為德國納粹黨服務—當時,這也許多德國航空設計人的唯一選擇!
1944年,焦頭爛額的納粹空軍領導人戈林要求霍頓兄弟的的飛翼機必須達到三個一:載重1000公斤、速度100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1000公里!但是,德國的活塞式發動機無法滿足戈林的要求,不過,霍頓兄弟在Me262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直接採取噴氣式發動機!霍頓兄弟在1945年2月交出了答卷:霍頓IXV2。可惜的是,由於擾流片的影響,它的首次試飛就以事故告終;
不過,病急亂投醫的納粹空軍立即下了40架的訂單:德國戈塔公司生產的飛翼機代號為Ho—229。設計方給它更換了電子裝置、強化起落架機構,最驚豔的是,它的飛行服居然類似後世的太空服!
納粹德國在二戰開發了太多的黑科技武器,它們有的投入戰場、有的僅僅存在試驗場,曇花一現的表現都未能挽救第三帝國的覆滅!它們最終都敗給了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蘇聯的龐大國土縱深、英國的經濟戰!
-
3 # 亦喻之
“如果”的問題,這個怎麼回答呢?
如果德國可以大量列裝Ho——229轟炸機,那蘇聯是否可以大量列裝其它的轟炸機呢?另外,德國的飛行員怎麼來?
如果德國大量列裝Ho——229轟炸機,而蘇聯已經無法生產轟炸機,並且德國的飛行員又層出不窮,那毫無疑問,德國一定可以統一世界的。
-
4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是納粹的一種病,得治,但是第三帝國一直到死都在逃避治療。
許多人將納粹層出不窮的“黑科技”當做第三帝國強大的體現,殊不知恰恰是這種亂七八糟的胡亂科研加速了二戰德國的滅亡。如果德華人能更有規劃、更具戰略眼光的看待科研問題,而不是病急亂投醫的試圖以某些“黑科技”挽大廈之將傾,沒準戰爭程序真的會改變不少。
Gotha Ho-229就是典型的失敗品,過分超前的設計與投入,消耗的是德國的常規科研力量和物力,而且它也並非後世炒作的那樣,是什麼“隱身轟炸機”。當時的世界對雷達鎖定並沒有太多的反制需求,Ho-229純粹就是以“飛翼”造型作為高升力高載重機型研究罷了。
所以不要指望Ho-229真能“隱身”,美華人的B-2隱身轟炸機雖然與德華人的小玩具比較相像,但內在的裡子差別大了。
B-2的幾何式飛翼造型採用了非常嚴格的雷達投射試驗,大部分飛翼機身都是無錐度等弦長設計,還從發動機散熱、機身風阻、表面吸波等方方面面為隱身效能做打算,就是為隱身而生的,幾十年後諾斯羅普的傾力研究絕非幾個納粹科學家心急火燎的設計可比。
Ho-229唯一能與“隱身”搭上邊的地方只有大量應用的膠合板工藝,這點不知是不是受了英華人德·哈維蘭“蚊式”戰鬥轟炸機的啟示,或者日薄西山的納粹已經無法應付太複雜的加工製造,總之Ho-229的這些膠合板歪打正著,確實擁有低反射性效能。現代有些人看到Ho-229的飛翼造型就大喊“隱身”,實在是令人無語。
而且Ho-229只是個小戰鬥轟炸機而已,別說後世的B-2,連當年的B-29含金量都大大不如。只是許多人寧願相信德華人奇形怪狀的救命稻草比美華人那些造型正常的東西要“高科技”。
Ho-229,只是受戈林“要你命3000”(航速1000,載重1000,航程1000)思想憋出來的產物,德華人最大膽的地方就是給Ho-229安裝了兩臺容克噴氣發動機,否則依靠活塞螺旋槳根本無法達到戈林的要求。Ho-229能滿載9噸重量,急速997km/h,預估飛行1900km。
儘管數值看上去很美,Ho-229 997km/h的速度超過蚊式的668km/h,但是蚊式輕鬆能飛到3500km外(個別機型能達到5800km),載荷也相差無幾,製造和維護還極為方便。納粹的“黑科技”與英華人的戰鬥轟炸機比起來,自己不適用,也不適合1944年的戰爭形勢。嗯,甲醛還致癌。
其實箇中道理誰都明白,依靠某一種武器想改變歷史程序是很難的事情,除非量變引起質變,比如T34坦克那樣。或者科技足夠先進,又把握住了政治的順風口,比如廣島和長崎原子彈。Ho-229這種東西數量沒有數量,質量也過於激進,不是那麼可靠,即便裝備了,對戰爭整體的改變作用極為低下。有這功夫,德華人不如多生產點更實用的裝備出來,並且想辦法培養出一些簡易訓練的飛行員。
回覆列表
德國Ho-229戰鬥轟炸機只是驗證機,是德國空軍的編號。因為作為實驗機,有各種實驗機,這只是其中一種,只有三架。這種飛機看起來很先進,只是現在的感覺,當時只是一般般。
為什麼這麼說呢,現在能感覺氣動很先進,而且認為是美國B2戰略轟炸機的前身,甚至可以當做技術驗證機。現在的條件講究的是隱身,而德國Ho-229隱身先導,其實是不對的,只是碰對了,說句難聽的話,瞎貓碰到死耗子。因為當時是二戰,無線電雷達指示只是資訊傳出,簡單的雷達搜尋,還沒有到,隱身了一步,所謂雷達隱身概念,是二戰以後幾十年,應該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
二戰期間有這種氣動設計,其實要的是載彈量。而當時載彈量最大的轟炸機是B29超級堡壘,那才是空中大王。前蘇聯曾經仿製過,就圖4,中國也曾引進過,還曾經做過預警機試驗 。在當時是一款很好的飛機,即使放到現在,對付國外很多游擊隊也是利器。德國要的也是這種飛機,只是有些走了偏鋒,載彈量不錯,但駕馭很難,因為人操縱是很難,在當時應該是放棄的,所以即使大規模生產也不會改變二戰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