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謝邀!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西周末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還有八百個之多,經過春秋不義戰的不斷兼併,就剩下這七個比較厲害的諸侯國了,其他的像魯國、衛國、宋國、東西周等都只能苟延殘喘罷了。整個戰國,就是七雄爭霸的角鬥場,各領風騷幾十年。

    戰國時期第一個輝煌起來的國家是魏國。由於魏國位於所有諸侯國的包圍之中,古稱四戰之地,魏國地勢平坦,沒有高山大川的天險,易攻難守,危機感最嚴重,變法圖強也最早。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後,魏國魏文侯時期勵精圖治,選賢用能,變法圖強。魏國任用兵聖吳起為將,攻取秦國河西之地數千裡,逼迫的秦國幾十年無法恢復實力,然後又幫助趙國消滅中山國,然後又聯合趙、韓教訓齊國、楚國。魏文侯時期,三晉親如一家人,在魏文侯的帶領下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魏國最露臉的時候了。

    趙國最開始並不是一個強大的諸侯,直到趙武靈王時候,也是勵精圖治,“胡服騎射”,王滅中山、擊匈奴、扶弱燕,就連羋月母子都是趙武靈王扶持上位的,在此期間趙武靈王儼然成了最受尊敬的人物。在其子趙惠王時期,廉頗藺相如平原君馬服君等等能臣良將層出不窮,趙國一躍成為戰國最強大的國家,如果不是長平之戰的戰略失誤,誰統一中國還不一定呢。

    與趙國、秦國一直都不對付的齊國,在齊威王田因齊時代達到鼎盛。什麼身長八尺的鄒忌,喜歡賽馬的田齏田忌,圍魏救趙的孫臏等等牛人都在為田氏齊國效力,後來齊威王、魏惠王徐州相王,將齊國的威名傳遍天下。

    在南邊自己玩的楚國,在戰國時代一直都處於強盛狀態。一直到羋月的老爸楚威王時代,楚國滅吳越,佔巴蜀,佔據的土地超過其他六國之和,成為戰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奈何羋月的哥哥楚懷王不爭氣,幾次被秦國戲耍,損兵折將喪權辱國,秦國就是靠著吃楚國強大起來的。

    戰國七雄時代存在感很低的燕國,也曾經牛過一把。在燕王噲在位的時候,這位大王不知道怎麼想的要把國君之位禪讓給丞相,結果發生了子之之亂,齊國趁機攻燕差點滅了燕國,趙國的幫助下,燕昭王得以復國,於是也勵精圖治,築黃金臺招賢,終於糾結秦、趙、魏、韓等五國聯軍國,在燕國名將樂毅的帶領下,燕軍一鼓作氣攻下齊國七十二城,只剩即墨、莒城兩座小城圍而未破。而齊國因為無端滅宋而招致天下諸侯的反感,無一人支援齊國,即使沒有參與伐齊的楚國,也趁機攻佔齊國在淮河流域的領地。在佔領齊國的三年左右時間裡,燕國可算神氣到家了。可惜燕昭王早死,樂毅被逐,齊國終以兩小城為基礎盡復齊地。

    而最弱小的南韓,一直都只有被秦國欺負的份,但是在韓昭侯時代啟用商鞅的同學申不害變法練兵,也積攢了十萬強卒,一時間無人敢敵,不過南韓畢竟實力太弱,魏國的一場圍城之戰就把南韓打回瞭解放前。

    秦國就不用說了吧,自秦孝公商鞅變法之後,秦國日益強大,先是挫敗魏國收復河西之地,然後搶佔巴蜀,削弱楚國,與趙國大戰長平,直到秦始皇東出一統天下,那是越來越輝煌!

  • 2 # 道中道道而道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齊國

    要說齊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當屬齊威王到齊閔王前期這一段時間了。春秋時期齊國曾是姜太公的封地,所以人們通常稱齊國為“姜齊”,到春秋末年的時候,田氏家族逐漸掌握了齊國的政權,最後甚至把齊王趕下臺,自己稱王,建立了“田齊”,齊國在田氏家族的領導下,一步步強盛起來,等到齊國的第四位君王齊威王繼位之後,更是開始了大刀擴斧的改革。

    任用賢能,封田忌為主帥,孫臏為軍師。在與魏國大戰時,曾兩次大敗魏軍,正式開啟了齊國的霸業。等到後來齊宣王即位之後,齊國更是抓住時機,趁著燕國發生內亂無暇顧及之際,齊國派遣匡章為帥,只用30天便把燕國給收入囊中。一直到齊閔王即位後,齊國的國力才真正達到巔峰狀態。主帥匡章率領魏韓兩國聯軍與楚軍在垂沙對戰時,大敗楚軍,讓楚國自此元氣大傷。後來更是聯合韓魏兩國一起攻秦,直取函谷關,最後甚至逼得秦國只能用求和來自保。可以說在戰國時,唯一能與秦國平起平坐,有一戰之力的就只有齊國這個超級霸主了,兩國在當時並稱為“東帝”和“西帝”。

    但正所謂盛極必衰,齊閔王素來好大喜功,雖然野心勃勃,想要一統中原,卻始終看不清自己的定位,過分高估自己,也低估了敵人。齊閔王最終被這取得的勝利給衝昏了頭腦,把剩餘五國都給得罪了,犯了眾怒,最後五國聯軍一起攻齊。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齊國在五國聯軍的圍攻之下,被連下73座城池,雖然最後還是被田單給收復了回來,然而經過這一仗,卻也使得齊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稱霸天下的能力了。

    楚國

    楚國,最輝煌的時期當屬楚悼王當政時。楚國建國時間比較悠久,有800年的歷史,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是天下間唯二的兩個強國之一了。雖然楚國在春秋時十分厲害,但到了戰國後卻也像那些發展了很多年的國家一樣,開始積貧積弱,再加上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使得楚國遲遲不能透過變法增強國力。畢竟當時楚國還是有一些舊貴族不想變法來影響自己的利益。雖然楚悼王一心想要革除舊病,變法圖強,後來也認命吳起來執行新法加強王權,抑制那些貴族的勢力。

    透過吳起的變法,確實讓楚國的國力日益強大,但可惜好景不長,就在楚國國力日益強大的時候,主張變法的楚悼王卻毫無徵兆便去世了,而這正好被那些舊貴族給抓住了機會。在吳起去祭拜楚王的時候,用亂箭將其射殺,雖然那些射到楚昭王屍體的舊貴族也被冠以叛亂給誅殺,從側面也消弱了楚國舊貴族的勢力。可吳起死了,因此他的變法也沒有能夠從一而終堅持下來,在吳起之後,再無能夠做到他這樣的,所以自始至終,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一直都是外強中乾,自顧不暇,更不要說什麼逐鹿天下,一統中原了。

    燕國

    燕國最強盛的時期,當屬燕昭王在位時。說起燕國來因為燕國的地理位置不太好,常年處於極北的苦寒之地,國家根本沒有餘力去討伐其他地區,因此燕國的存在感一直很低,但也正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才使得燕國在春秋諸列國兼併浪潮中得以喘息,逃過一劫,直到戰國時期,燕國出了一位奇葩君主,竟想要效仿先賢,將王位禪讓給那些有才的臣子,這一下使得國家政權大亂,而這一切被齊國都看在眼裡,抓住了機會,對燕國燒殺搶掠,燕國是元氣大傷,幸好其他諸國不想看到齊國一口吃下燕國這個大蛋糕,紛紛給齊國施加壓力,齊國迫於威脅最後退兵。燕國才沒有因此滅國,後來公子職繼位,成為燕昭王。

    此人看到國家如此現狀,十分痛心,即位後便立刻開始大刀闊斧發的改革,四處招募有才之士,與大臣商議一起對齊國復仇,後來趁著齊國滅宋無暇顧及時,直接聯合了其他五國一起向齊國發動進攻,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攻佔了齊國70餘座城池,開創了以弱勝強的奇蹟。

    可惜好景不長,還未一展抱負的燕昭王突然辭世,而新繼位的燕惠王與主帥樂毅不和,樂毅為求自保,直接逃亡到趙國。而新任的統帥才幹比起樂毅來相差甚遠,只能用平庸來形容,再加上雖然燕國把齊國打敗,可畢竟國力有限,而齊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最後田單率領的齊國軍隊大敗燕軍,使得燕國在戰國時代再沒有什麼大作為了。

    南韓

    南韓國力最強盛的時期,當屬韓昭侯在位時。南韓的國力在三晉當中是最弱的,再加上南韓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僅是四戰之地,而且一馬平川,沒有地理優勢,本來憑這樣的南韓根本是沒有資格去在諸侯中稱霸的。燕國卻憑著其製造的兵器長弓,最終得以在諸侯中立足。等到韓昭侯即位時,他任用了以法家道術見長的申不害擔任相國,而申不害,便利用他所擅長的實行變法,最終幫助韓昭王打敗了貴族勢力,收攏了政權,透過十餘年的變法,國家上下一心,國力得到更快的發展,使得各諸侯無人敢再來犯。

    但這樣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南韓的困境,畢竟南韓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尷尬,四周強敵環繞,等到後來申不害去世後,便被秦國給一舉攻佔了宣陽城,後來更是在齊國的一步步蠶食之下成為六國中最先被滅掉的那個國家。

    趙國

    說起趙國巔峰時期當數趙武靈王在位到趙惠文王當政的這一段時間了。趙國也是從晉國分出來的,當年趙氏作為晉國的六卿之一,而且還是晉國最強大的一個卿族了,可惜後來的“三家分晉”,趙氏沒有抓到最好的時機,反而被魏國給後來居上,佔了先機。但趙國在當時依然不可小覷,等到趙武靈王當政時,國家更是在其帶領下實行改革變法,面貌煥然一新。當時對趙國影響力最深的應當是“胡服騎射”了。這一下就讓趙國的國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國力更加強盛。軍事力量也得到了發展。

    正因為此,趙國開始向四周進犯。在東面把中山國給打了下來,在西面又把婁煩、林胡給打敗了,在北面雖然沒有直接攻打他國,卻建立了一個雲中郡,趁機把自己的國土面積又拓展了千里。等到趙惠文王繼位之後任用賢臣,像是廉頗,藺相如等一系列的名臣猛將都是在趙惠文王當政時嶄露頭角的。憑著這一切,趙國一舉成為六國中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按理來說應該是齊國最強,可先前也曾講到齊國當時被聯軍給打敗,雖然後來收復了失地,可是國力卻大不如前了,所以也就被趙國給後來居上,因此趙國便成為秦國一統中原最大的阻礙。

    魏國

    要說魏國最強盛的時期應該是在魏文侯到魏惠王當政的前期了。魏國也是在三家分晉後趁機起來的,當時趙國因為繼承人問題而陷入了內亂之中,而南韓雖然立國,但自身實力卻是最弱的一個,根本不足為慮,於是這一切就被魏文侯看在眼裡,抓住了機會,他趁著其他國家無暇他顧的時候,銳意變法,勵精圖治,在他的領導下魏國在七國中脫穎而出,這一切使得魏國稱霸七國百年之久。

    那麼魏國當時究竟是如何實行變法的呢?下面就來大體說一下:在國家內部任用賢臣李悝為相,實行變法,使得國家的實力空前的強大,在對待外敵方面,他知道憑自己一己之力可能不是其他國家的對手,於是便聯合了三晉一起來對抗當時最強的國家,也就是齊國,畢竟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他們都想讓自己變得名正言順,於是一起去逼迫了齊康公來冊封三晉的諸侯地位。在軍事方面任用吳起為將去攻打秦國,吳起的軍事才能確實十分的強,他一舉打敗了當時的秦軍,把西河之地全部收入囊中,讓秦國只能龜縮一隅,差點都要陷入亡國危機了。

    他還曾任命樂羊為將,派去攻打中山國樂羊只用了三年,就把中山國給滅了,這一切都極大的擴張了魏國的土地面積,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等到魏武侯即位後繼續執行魏文侯當時的策略,一舉擊敗了齊楚兩國。在陰晉之戰中更是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典範,吳其僅憑藉5萬士兵就打敗了秦國的50萬大軍,真可以稱得上是以一當十了。這一戰也讓魏國名震天下,讓其他國家再不敢小覷。憑著這一系列的舉措,直到魏惠王即位時魏國的國力真正達到了巔峰狀態,向東去征討齊國,向南對抗楚國,向西去討伐秦國,而向北去圍攻趙國,以一己之力對抗四國而不落下風,甚至穩佔上風,不可不說當時的魏國是何等的風光,而魏惠王也成為了三晉中第一個稱王的君主。

    本來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或許鹿死誰手,還說不好。但雖然魏國十分強大,可他過於好戰了。有一句話說的好,好戰必亡,可能真的是被勝利給衝昏了頭腦吧,看到魏國的這一切,使得魏王虛榮心空前增大,產生了一種天下間唯我獨尊的錯覺,於是本來頭腦還十分清明的魏王便被眼前這一切給迷花了眼,變得狂妄自大,任人唯親。也不在團結三晉,而是南征北戰,四處樹敵,俗話說的好,雙拳難敵四手,戰場上也沒有常勝不敗的將軍,在一次與齊國的戰爭中趙國的精銳損失殆盡,等到後來與秦國對抗時,又把先前搶佔的河西之地給丟了,就這樣慢慢的,魏國丟了其霸主地位,徹底淪為了二流國家,再也不是秦國的對手了。

    秦國

    雖然秦國前期也曾被其他國家給壓著打,但正所謂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個人,你不知道他未來的成就會有多高,國家也是如此。雖然在春秋時期,因為晉國的阻隔使得地處平原地區的秦國,難以向東擴張,可到了戰國時,秦國的優勢一下便體現了出來,首先在七雄中秦國的舊貴族勢力是最弱的,因此皇權更容易收攏;而且雖然各個國家都實行了一系列變法,可卻都不如秦國實行的徹底。

    到了秦惠文王的時候,又把巴蜀地區給吞併了,要知道巴蜀地區素來以物產豐饒著稱,這一下便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再加上到了秦昭襄王時,秦國有了戰國時代第一名將,也就是“軍神”白起助陣。白起,真可稱得上是百戰百勝的“常勝”將軍了。有他的助力,大大加快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憑著這一切的優勢,秦國最終把六國給一一打敗,再沒有國家能與秦國相抗衡。

    眼看就要一統六國了,可惜當時在為是否攻打趙國這個問題上,高層們產生了分歧,而白起就成為了炮灰,一代軍神最後落得個只能自盡而亡的下場。而這一切都被六國看在眼裡,為了避免亡國的命運,六國空前團結,聯合在一起來對抗秦軍。若不是秦國早前已經把六國的有生力量給滅的差不多了,恐怕秦國最後是否能一統天下,還說不準呢。

    公元前221年,中華文明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朝由秦始皇宣佈建立。關於秦國為何能在戰國七雄脫穎而出,大多史書歸結於秦國自身政治的變革,商鞅變法。然而,其實秦國能夠統一中國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春秋時期一個國家陷入分裂,一分為三,它就是晉國。

    晉國在春秋時代位居如今中國華北地區,其國力在當時極其強大,有學者甚至認為春秋五霸中有四位是晉國國君。晉國地理位置極其優越,阻擋了當時秦國想要東進的野心,令秦穆公難以東進一步。後來,晉國一分為三,成為了韓趙魏三國,這件事被大多數史學家認為是戰國時代的開端。

    從此,秦國東進的最大阻礙瓦解,隨著商鞅變法的政治、軍事變革逐漸強大,有了橫掃六國的最基礎條件。我們翻讀史書會發現,秦國統一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陰晉之戰中,秦國五十萬大軍被魏國幾萬大軍擊敗,最後失去了大面積土地。而在戰國時代最重要的戰爭長平之戰中,秦國耗費數年時間傾盡全國之力,才終於徹底擊敗了趙國。由此可以看出合併三家之力的晉國是多麼的強大。

    而在晉國一分為三後,其境內大量人才流失,許多人才流落於秦朝,被秦國的君主重用,可以說,商鞅變法後秦國的人才主要來源於晉國。我們都知道,一項制度能夠實行,不光看這個制度有多麼先進,還要有足夠多的人才方能保證制度的執行,而這些來自於晉國的人才,為商鞅變法徹底鋪平了道路。

    秦國能夠統一中國,天時地利人和一項都不可缺失,若是晉國這個龐然大物一直存在下去,位於西戎的秦國不知何時才能真正翻身。

  • 3 # 文史辯論談

    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過巔峰時刻。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一、南韓.南韓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弱雞的形象,可是他確實在有一段時間裡,就連當時剛剛經過商鞅變法洗禮的秦國都不敢侵略。那就是在申不害任韓相期間。南韓滅掉鄭國後,韓昭侯重用他為丞相,在南韓主持改革,他在韓為相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使南韓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十五年間便使南韓強盛起來。然而在申不害去世之後,南韓就迅速衰落了,前230年,成為首個被秦國滅掉的國家。

    二、趙國.趙國最巔峰的時候應該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在趙武靈王退位成為主父之後,就曾對調戲過秦王。後來在趙惠文王時期那才是真正的巔峰。我就說幾個名字吧。藺相如、廉頗、樂毅、李牧、趙奢都是趙惠文王時期的人。可是在趙孝成王時期的長平之戰,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了紙上談兵的趙括。最後趙軍全軍覆沒。前229年,王翦伐趙,被李牧和司馬尚阻擋,秦國在次實施反間計,殺李牧、廢司馬尚。李牧死後,王翦一路破竹滅掉趙國。

    三、魏國.魏國是戰國時期最先強大起來的國家。他在魏文侯、魏武侯時期可謂巔峰。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個時期的魏國,閒著沒事就拉著他的好兄弟趙國和南韓欺負當時最弱小的秦國。魏武侯時期,秦國軍事上則近乎於恐怖。前393年(武侯3年),魏國兩線作戰,同時攻打鄭國與秦國,並在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築城,扼制鄭國。名將吳起大敗秦軍於注城(今河南臨汝縣西)。這個時期是魏國最為巔峰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魏國的進攻多為自保目的。而到了魏惠王時期就成了窮兵黷武了,任命龐涓隔三差五欺負弱小的國家。最後在桂嶺和馬陵被齊國收拾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恢復過來。魏國再一次強盛也是戰國末期了。當時,魏國有一個信陵君。反正只要信陵君在魏國,秦國就不敢碰它。於是秦國就讓晉鄙的門客不斷詆譭他。終於信陵君在被罷免後,酗酒而死。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水灌大梁,滅魏。

    四、楚國.楚國是戰國七雄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國。楚國最巔峰時刻應當是春秋時期楚莊王、楚宣王、楚威王時期。楚國在周文、武之世開始崛起,奄有江漢,史稱“大啟群蠻”。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楚成王時,楚國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顯強盛。楚莊王時,任用虞邱子、孫叔敖等賢臣,問鼎中原、邲之戰大敗晉國而稱霸,開創春秋時期楚國最鼎盛的時代。進入戰國,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一時間兵強馬壯,初露稱雄之勢。 楚宣王、楚威王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陝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楚國至此進入了最鼎盛時期。進入戰國時代,幾乎是一代不如一代。於前223年被王翦攻滅。

    五、燕國.燕國最巔峰時期應當是燕昭王時期。公元前312年至公元前279年在位,即位後招賢納士,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北韓、真番,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使齊國只剰莒、即墨二都尚存,造就了燕國的盛世。燕惠王時期,接二連三的逼走大將(樂毅、樂閒等),前222年,被王翦之子王賁所滅。

    六、齊國.齊國最巔峰時期是齊桓公時期的九合諸侯,其後就是齊威王、齊宣王時期。在》期間齊國有稷下學宮,是七國中文化最興盛的國家。許多著名人物都在那裡帶過。如孟子、慎到、鄒衍等。在軍事上,名將輩出。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還有後來幫助齊國復國的田單。可是在經過險些亡國之後,便慢慢的開始衰落。前221年,被王翦之子王賁所滅。

  • 4 # 這些歷史要讀

    個人有個看法:秦之所以能後發制人,滅六國,一統天下,有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沒文化”!

    所謂“沒文化”,真可怕!

    大秦帝國依靠商鞅變法得以走向強大;依託山川之險得以進可攻退可守;奮六世之餘烈最終得以一掃六合......這些大家都知道。但還有一個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秦國在七雄之中其實是最“沒文化”的,而這反倒更有助於秦國的崛起。所以,大秦帝國是“野蠻”崛起的。

    這真不是在開玩笑!因為,自秦被周天子分封至秦川,秦人所面對的勁敵就不是那些遵循周禮的中原諸侯,而是那些兇悍而野蠻的西戎部落。

    這使得秦國沒這個閒工夫像東方諸侯那樣講究禮法、修文養心。面對那些西戎部落,動不動就搬出周禮來說事,是沒用的。要想存活下來,秦國只能選擇不斷的耕戰,秦人必須要比野蠻人更野蠻,更強悍。而“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氣魄就是這樣積澱下來的。長年累月的戰鬥,塑造了秦國彪悍的民風,為秦軍日後成為可怕的虎狼之師,奠定了人文基礎。

    也正因為這樣,兇悍的秦人才一直被東方諸侯所鄙視。在他們的眼中,秦國是比擁有楚辭、楚樂的楚國還要野蠻、落後的,是一個“沒文化”的國度。那些講究“禮節”的諸侯們,骨子裡認為秦人等同於野蠻人。

    不過,秦國也由於“沒文化”,得以不用過多的受周禮的束縛;秦軍也無需糾結於所謂的“禮節”和“道義”,以軍功為晉升臺階,以戰爭勝利為目的,以消滅敵人為根本。因此,我們能看到,秦軍打仗,打的基本上都是殲滅戰,一旦獲勝,就殺戰俘,而且是有多少,殺多少。比如白起,史稱“人屠”,一生就殺了上百萬人......

    自己沒文化,所以秦國更渴望人才!

    事實上,秦國比東方六國都更重視人才。由於”沒文化“秦人雖然兇悍,但在戰國初期,秦國卻很落後。當時的秦國,不論是井田制的打破、土地私有制產生,還是賦稅、軍政之改革,統統都晚於東方六國,因此社會生產和國家體制都無法與六國相比。

    所以,“沒文化”的秦國比東方六國都更渴望人才,更珍惜人才。而且,正如上面所說的,秦國不受周禮之束縛,在用才方面能夠不拘一格,唯才是用。

    如此一來,在人才濟濟的中原地區,許多有大才而無大德,有實學而無身份之人,他們不受東方諸侯的待見,卻在秦國受到了秦國君主的賞識和重用。而他們的才學也得以在秦國有用武之地,他們的志向也得以在秦國實現。

    典型的如商鞅、張儀、范雎等,他們本來都是魏華人,早年也都曾在魏王手下辦事。但最終,他們都遭受排擠,最終來到了秦國。在秦王的支援和信任下,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抱負,並未秦國的統一大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又如鄭國,即便秦始皇知道了他是南韓派來疲秦的,但由於看中他的才能,秦始皇還是繼續任用他,讓他完成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鄭國渠。

    這樣的用人胸襟,可是“有文化”的東方六國所不具備的!事實上,秦國之所以能透過變法走向富強,靠的不是自身,而是一眾來自東方諸侯的人才。

    因此,個人認為,秦國的“沒文化”,讓他們完全擺脫了陳舊的周禮之束縛,成就了秦軍的彪悍;同時,也讓他們有了唯才是用的思想!而這兩者,對於秦國的崛起,可比山川之險、江河之秀還要重要!

  • 5 # 輝澀炫影

    好些年前,看過易中天在《百家講壇》說過關於戰國七雄爭霸的經歷,依稀總結下我對七國的看法。在中國的戰國時期,經過春秋長期激烈的爭霸戰爭,到戰國開始,主要的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

    三家分晉

    在晉文公回晉即位的時候,有不少隨從隨他回國,結果這些人的後代們經過長期征戰的洗禮,漸漸在晉國成為貴族。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97年,晉國國政把持在範氏、中行氏、趙氏、韓氏、智氏、魏氏的手上。公元前455年,晉國貴族只餘下智、趙、魏、韓四家。智氏出兵攻趙氏,並脅迫魏韓兩氏出兵。戰事持續兩年,後趙氏遊說魏韓兩家倒戈,滅智氏,瓜分智地並把持晉國國政。公元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幽公僅餘絳、曲沃兩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從此時進入戰國時代。

    魏國稱霸

    魏國在頭兩位君主魏文侯及魏武侯之時,透過變法改革,國力逐漸強盛,成為戰國初年最強盛的諸侯國。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魏文侯死後,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期間,任用軍事家吳起進行改革,國力繼續上升。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時候,魏國已經稱霸中原長達百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正式標誌著魏國成為新一代的霸主。

    齊秦稱王

    齊國傳至齊威王時,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遂變得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國相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中了反間計攻打臨淄、謀取鄒忌,戰敗後逃亡至楚國。直至宣王即位後,才召他回國恢復舊職。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立,是為秦惠文王。這時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剝奪政治特權的舊貴族一起發難,發起針對商鞅的反攻倒算。秦惠文王為了緩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車裂商鞅。商鞅雖死,但“秦法未敗”。秦惠文王繼續奉行商鞅變法以來的國策,對外發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秦軍聯韓魏攻打齊楚,敗義渠國,吞併巴蜀,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

    楚國復興

    進入戰國時代,主要的六大強國皆曾進行片面或全面性的政經改革,唯有楚國固步自封未曾稍加變法。公元前400年,自晉分家的韓、趙、魏三國屢次聯軍攻楚。當時在位的楚悼王為求富國強兵,任用吳起開始變法興革,使楚國國力迅速強大起來。由於楚悼王不幸早逝,吳起失去了堅強的靠山,被舊貴族殘酷殺害。由於變法時間不長,變法的成果並未完全鞏固下來。至楚威王時代,楚國的領土已擴張至巴國,逼近越國、興盛一時。公元前306年,楚懷王派大臣昭滑率軍攻越,攻佔原吳國統治的地區,並設立江東郡。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一位天資卓越膽識過人抱負遠大的君主。至今在邯鄲地區紀念趙武靈王的建築還很多。其在位時期進行了影響深遠的“胡服騎射”,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徵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試想一下在現實的今天如果全國軍隊改變為一個被視為邊族的服飾和軍種,這阻力該有多大。但趙武靈王辦到了,創造了漢人學胡人的先河。

    “胡服騎射”政策,放棄中原人的寬衣博帶和戰車戰術,換以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和單人騎兵戰術,國力大強。趙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定了雲中、雁門、代三郡,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

    南韓兵器

    南韓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南韓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南韓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南韓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公元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中原傳統古國鄭國。而南韓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南韓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南韓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

    燕國伐胡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里,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

    後來,因為六國的衰敗,秦國經濟改革,軍事力挽狂瀾,分別對各國採取了行動。在坑殺趙國40萬人後崛地而起,在七國中脫穎而出,日後成為了泱泱大國成就了一番天地,所以秦國笑到了最後。

  • 6 # 大東北的小豆包

    戰國時期200餘年,除了秦國之外,其他六國的高光時刻也不少。

    齊國,田氏代齊,春秋時期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最早稱霸,此時陳國發生內亂,陳國光子陳完逃亡齊國,受到齊桓公的隆重接待和熱情的安置,誰知道200多年後,陳完的後代田氏(據說古漢語田與陳同音)卻取代了齊桓公的姜氏齊國。

    田氏齊國和姜氏齊國一樣仍舊是戰國大國,田氏齊國的高光時刻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祖孫三代,齊威王時期圍魏救韓和圍魏救趙成功的戰國小霸王魏國從強國的位子上拉下馬,齊宣王時期幾乎滅掉燕國,齊湣王直接滅掉了宋國,更是和秦國相約稱帝。秦王為西帝,而齊國為東帝,但是很快齊國就成為出頭的椽子,趙、秦、韓、魏、燕組織聯軍,連破齊國70城,齊湣王被前來救援楚華人殺死,齊國幾乎滅亡,後來田單反攻燕軍,恢復齊國,但是齊國此後一落千丈。

    齊國將巔峰時代的魏國拉下馬魏國,戰國中最早的變法者,也是最早的稱王之國,也是戰國時期最早的職業軍隊魏武卒的創辦國,強盛時期魏國打得秦國一點脾氣沒有,從善戰的秦國手中奪取了河西之戰,迫使秦國遷都躲避魏國,此後秦國的河西之地長期被魏國佔領,但是魏國身處四戰之地,又極力想要統一三晉稱霸中原,魏國強盛之時,魏國屢次進攻趙國、南韓,結果是遭遇到齊國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次打敗,從此一蹶不振,戰國末期成為僅此於南韓的第二個被滅亡的國家。

    魏國是戰國初期的小霸王

    趙國,趙國的高光時刻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建立六國中精銳的騎兵部隊,而後趙國攻打林胡、婁煩等少數民族,將榆中地區納入趙國版圖,趙國還進而滅亡了中山國,國際方面趙國進一步將燕昭王護送回國,干涉燕國內政,讓趙國軍事力量發展到高峰時期。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為趙國培植了強悍的軍力

    燕國,燕國最輝煌的時刻是從燕人的恥辱開始的,燕王姬噲時期,覺得當王沒什麼意思,居然就將王位讓給了國相子之,這當然就引起了燕國太子姬平的不滿,本來準備接老爸的班,結果老爸的工作都丟了,於是燕國內亂,齊國乘虛而入,太子姬平和篡位的燕王子之先後被殺,燕國被齊國佔領,此時在外為質子的姬職在趙武靈王的護送之下,回國即位為燕昭王,齊國撤軍,但是燕昭王立志雪恥,於是他千金買馬骨向全天下徵求人才,最終燕昭王命令樂毅率領秦趙燕韓魏等五國聯軍,大敗齊軍,,連下齊國70城,甚至一度將將齊軍逼迫的僅餘下2個城池,此外燕昭王還命令秦開(隨同荊軻刺秦的秦舞陽的爺爺),打敗東胡,奪取了遼東之地。

    燕國伐齊之戰,幾乎滅亡齊國

    楚國在戰國時代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仍舊是版圖最大的國家,而且楚國將春秋五霸中最後一霸越國滅亡,將春秋時期最有名禮儀之邦魯國滅亡,楚國最強的只是,西面佔有漢中之地威脅秦國,中堅佔據荊襄、河南威脅中原的韓、魏兩國,東面在直接威脅齊國,可以整個戰國時期在秦國變法以前,楚國一直是強大的國家,對中原虎視眈眈。

    楚國一直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

    秦國,商鞅變法之前,秦國一直是戰國時期的落後國家,沒有什麼存在感,秦國的河西之地,被魏國生生的奪取,秦國一點脾氣都沒有,為了躲避魏國還遷都咸陽。然而秦國在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之後,療效立竿見影,很快就奪回了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秦惠文王時代,秦國奪取了漢中、巴蜀之地,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出武關一路南下,攻破楚國都城郢都,燒燬楚國王陵,出函谷關奪取上黨地區,然後長平之戰大敗趙軍,一度包圍邯鄲,幾乎向趙國亡國,此時秦國已成吞併天下之勢不可阻擋。

    戰國晚期時秦國疆域,此時秦已經滅韓

    南韓,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南韓真沒有什麼存在感,總是在被打求救,然後強國打架,他跟著去幫場子的局面,秦昭襄王時,秦國進攻南韓上黨,南韓聰明將上黨送給趙國,於是成功的戰火從南韓引向趙國,趙國在長平大敗,被坑殺40萬,隨後邯鄲被包圍,趙國幾乎亡國,但是南韓也不是一無是處,南韓有申不害變法,也是戰國時期出產最好的弩弓的國家,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而著名的法家人物韓非子,水利專家鄭國也都是出自南韓。南韓也是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 7 # 白露為霜65799235

    除了南韓,基本上都輝煌過。

    戰國前期最輝煌的是南韓,差點滅掉秦國,可以魏文侯死後,一代不如一代,戰略方向左右搖擺,尤其是外交失敗,被趙國秦國趕超。

    楚國一直挺輝煌,後來被秦國壓制之後才不行了。

    齊國也一直挺輝煌,後來玩過了,貪心滅宋滅燕,後來被燕國處心積慮搞了一把狠的幾乎滅國,最後靠著田單好不容易收復失地,但已經一蹶不振。

    趙國,一開始跟著魏國混,但總也不太服氣,後來趙武靈王搞得胡服騎射,軍事能力暴漲,而且滅中山,從北面繞路圖秦,可惜這傢伙太傻,玩死自己了,雖然後繼者還算明君,名相名將也算輩出,終究是光靠軍事,經濟,外交各方面玩不過秦國,長平之戰輸得只剩底褲,幸好信陵君光輝登場,要不然早就滅國了,秦國的統一也將提前。

    燕國,一直弱國,被齊國吃得稀巴爛,幸好當時的國際形勢還未到那程度,靠趙國等終於復國,燕昭王大明君繼位,勵精圖治,外交得力,重用樂毅終於反滅齊國,可惜,燕昭王活得太短,國力也不夠強大。

    南韓,先天條件太差,沒有輝煌過,只是滅了鄭國這一個事可說。至於申不害那階段,確實不錯,非要算就勉強算輝煌吧,

  • 8 # 草遮面亦見日月

    首先戰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1.齊國輝煌時刻:①齊桓公時期:他任管仲為相,實行改革,推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在當時逐漸強盛。齊恆公還率領幾個諸侯國伐宋,迫使宋國當時求和,被稱為為“九合諸侯”。另外,齊桓公時期他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在那個年代中原華夏各諸侯常常收到戎狄等部落的攻擊,齊桓公便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當時的中原霸主,還受到周天子賞賜,將齊國的霸業推至高峰。

    ②齊威王時期:齊威王在位時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任用田忌、孫臏為將,齊國在當時國力很強大。前353年,桂陵之戰(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大敗魏國於桂陵(很喜歡這段“圍魏救趙”,齊國孫臏和魏國龐涓)。前341年,馬陵之戰(魏國攻打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孫臏繼續使用“圍魏救趙”的方法,大敗魏國10W軍,繼續打敗龐涓)。前334年,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齊國正式稱王。

    ③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不算是一個明君,但是他當朝的時候齊國發展迅速,他還發揚了齊恆公創立的稷下學宮,發展人才。齊宣王與秦稱帝“齊”為:西帝,秦為:東帝。不過齊國也是在齊宣王時期開始走下坡路,合縱攻秦滅宋國,讓其餘六國惶恐而合起來滅齊,讓秦國這個時候在東邊囤積實力獨大。

    2.楚國輝煌時刻:

    ①楚莊王時,楚國與晉國開始就鄭宋兩國進行對峙與拉鋸。莊王八年,楚國兵伐陸渾之戎,並觀兵於周郊,問鼎之輕重——此即問鼎中原之來歷。莊王十六年,與晉國的決戰爆發,晉楚與邲進行了決戰,最終楚國獲得大勝,由楚國主導的中原秩序正式確立起來。此時,從公元前1042年熊繹受封南蠻之地,建立楚國,到公元前597年邲之戰問鼎中原,楚國經過了400多年才完成夙願。

    ②楚宣王統治三十年間,各國內部改革持續進行,對外“廣闢土地,著稅偽財”(《墨子·公孟》),兼併戰爭激烈,形勢也更加錯綜複雜。在這種情況下,楚宣王對外是極其謹慎的,採取了休兵息民的政策。楚宣王一方面堅持休兵息民,保持實力,不輕易出擊;另一方面則洞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也大力加入兼併戰爭的行列,攻城略地,開拓疆域,使楚國在戰國時期出現了最強盛的局面,為楚威王和楚懷王在後來的爭霸戰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④楚懷王:在楚懷王時期楚國疆域達到最大,秦國當時由於秦武王舉鼎去世,楚國在西北方向的壓力頓減。楚懷王乘秦國國內不穩定的這個時期,同時利用越國內部不穩定的機會,派大臣昭滑率軍攻越,最終滅掉越國。楚國獨霸南方,疆域達到最大。這是楚國在戰國時期國勢最強的時期

    3.燕國輝煌時刻:

    燕昭王時期,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集中燕國全部的兵力聯合秦、韓、趙、魏5國一起討伐齊國,燕國最後獲得大勝,5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並殺死齊王,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

    4.南韓輝煌時刻:

    南韓最強時候是韓昭侯在位時。他任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使南韓也是處於一個經濟鼎盛時期。不過南韓由於地處在當時戰國時期的中央,南韓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然後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那個,使南韓也是成為第一個被秦國所滅的諸侯國。

    5.魏國輝煌時刻:

    魏文侯時期:魏文候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軍事上北滅中山國。西取秦國河西之地,那個時候的秦國被魏國揍的不要不要的,要秦國割地就割地。魏國是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魏文侯時期啟用吳起,採取武卒制,精選士兵進行訓練,建立了一支很專業的軍隊,對魏國後面的強盛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魏惠王時期:輝煌時刻就是魏國與齊國稱王。魏惠王呢,個人覺得在他年輕的時候還有一番作為,晚年就範糊塗了。早期任用龐涓時,魏國還是有地位的。中後期魏惠王縱橫不定,時而合縱時而連橫導致魏國對外惹了很多敵人,魏國開始走向沒落。

    6.秦國輝煌時刻:

    秦國四雄主: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政(秦始皇)。

    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變法。發展經濟,革新土地制度,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耕戰,實行新的等級制度。統一思想統一度量衡等。個人很喜歡秦孝公,真的是忍辱負重的人,把個人全部交給國家,沒有自己的業餘愛好。真正把秦國從一個天天捱打的小國開始發展成為大國,並且把秦國東出的思想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了。

    秦惠文王:秦國在這個時期稱王。對他的看法就是識才並且敢於用才,真的是識才善用。內臣:嬴疾,嬴華為將軍。外臣:公孫衍、張儀、魏章、司馬錯。在這個時期秦國開始擴疆拓土,壯大實力。北掃義渠平定北方之亂,西平巴蜀成為糧倉,東出函谷展示實力,南下商於拓展疆土。秦惠文王重用張儀連橫破合縱,多次化解秦國的危機,一生中的亮點呀。

    秦昭襄王:首先秦昭襄王的在位時間是秦國曆代君王中最長的一個。在這個時期秦國稱帝為“東帝”。秦昭襄王重用白起和范雎等人,在這個時期的秦國已經走向鼎盛,他封白起為大良造,拜范雎為相,他繼承歷代秦國君王的意志,不緊不慢的削弱其他六國,發展秦國的綜合實力。秦昭襄王還取九鼎置於咸陽,讓周王朝徹底滅亡。

    秦始皇:歷經這麼長的歷史,從王侯到諸侯國稱王再到秦、齊稱帝,第一個皇終於登場了。秦始皇平定朝內叛亂,撤除呂不韋的相位。任用李斯、尉繚等人,制定統一六國的戰略和策略。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便自稱皇帝,由此設立了皇帝制,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統一全國度量衡,統一全國貨幣,修建馳道,開鑿靈渠,統一文字,修築長城。他還北擊匈奴,南定百越。秦始皇是很有作為的政治家。

    秦國最終統一六國:個人覺得。1.秦國有一脈相承必東出的意志,並且有得到君王的刻苦執行。2.歷代君王在繼承意志的同時廣納人才並善用人才,推行變法,勵精圖治。3.外交和軍事上都處理的很好。

    注:回答內容中多有為網上查詢資料所得。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一開始春秋幾百個國家,後來的慢慢的很多國家被別的國家滅掉,慢慢的發展到戰國的時候就只有幾十個了,再到後來比較大的國家也就只有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個了。當然即使這個時候還是有一些小國家的。只是這七個國家最為強大。

    齊國:齊國最為輝煌的時代就是齊威王,齊宣王的時候。這時候齊國成為第一強國。在這之前就是魏國最為強大,但是齊國屢次打敗魏國導致魏國衰落,齊國崛起。佔領了楚國的淮北之地。到了齊湣王時代,齊國開始衰落。五國伐齊之後,齊國淪為了三流國家。再也沒有爭霸統一的實力了。

    楚國:楚國最厲害的時代也是在戰國的中期,楚威王時代,根據《史記》的記載,當時的楚國“地方五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這個時候秦國商鞅變法已經完成了,齊,楚,秦三足鼎立。齊國的鼎盛時期好歹也持續了三代,但是楚國只持續了一代,到了楚威王的兒子楚懷王上臺之後,楚國就明顯不行了,最後楚懷王落得客死秦國的下場。

    燕國:燕國當時最厲害的時代就是五國伐齊的這一時代,也就是燕昭王在位的時候。樂毅伐齊之後燕國的實力大增,向北拓地千里,一直統治到了今天的南韓首爾附近。但是燕昭王一死燕國也就完了。

    魏國:戰國初期的巨無霸,魏國的霸業持續的時間還是很長的,前後差不多八九十年的時間一直都是魏國最為強大,差點把秦國給滅了。三家分晉之後魏國最先崛起,吳起的魏武卒當時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當時天下沒有一個國家敢和魏國打的,秦國的河西之地也是一直魏國佔領。但是後來幾次敗在了齊國之下,最後也就衰落了。

    南韓:南韓其實一直都是打醬油的存在,要說最厲害的時代,應該就是滅鄭國的時候。如果南韓沒有滅掉鄭國估計也就進不了戰國七雄了,三家分晉之後南韓的地盤最小,而且地裡位置也很差,首都也都是被別的國家包圍,隨時都有滅掉的風險。滅掉鄭國之後南韓國立迅速提升,而且把首都遷到了鄭國的新鄭。才使南韓躋身戰國七雄之列。這一次戰爭也算是戰國最為重要的兼併戰爭之一了。

    趙國:趙國最厲害的時代就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到長平之戰之前的這一段時間,趙國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導致趙國的實力大增。當時的胡人都是怕趙人的。這一時期齊國,楚國都已經衰落了,這個時候只有趙國才有實力和秦國相抗衡。但是長平之戰打敗了,趙國衰落,戰國的形式也就明朗了。

    秦國:秦國雖然是春秋一霸,但是到了春秋後期到戰國初期的這一段時間,秦國其實是非常弱小的,當時由於秦國內亂,繼承問題導致內部戰爭。在這一時期秦國一直被魏國按在地上摩擦。這個原因也是強迫秦國進行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因素。之後秦國就開始慢慢崛起。到了秦昭襄王時代秦國出了一個白起,一人吊打所有的國家。直接把楚國,魏國,趙國這幾個對秦國最大的威脅給除掉了。之後秦國統一天下其實也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秦國能夠統一天下,也是歷史前進的步伐,當時天下只有秦國率先進入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所以這個也是歷史的選擇。

  • 10 # 葉子寫實

    魏國是稱霸時間最早且最長的國家。三家分晉後,魏國迅速崛起,魏文侯是魏國的一代明主,啟用李悝開啟了變法的先河,讓魏國的國力迅速強大起來;吳起又創立了魏武卒,在軍事方面獨霸一方,收復了和秦國常常拉鋸的河西之地,也讓秦國百年內都沒有東出的機會;孔子的學生子夏也來到魏國創立了“河西學派”,讓天下的人才都流向魏國。

    楚國的輝煌時期是在楚威王時,就死《羋月傳》裡羋月的父親。楚威王是戰國時期楚國頗有作為的君王,他在位時期,繼承其父楚宣王救趙伐魏與開拓巴蜀的格局、滅掉了越國,並在泗水大敗齊軍,楚國的勢力擴張到了長江中下游與江淮地區。此間楚國的經濟、軍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疆域也得到了較大的擴張。

    南韓,在三家分晉時南韓的疆域是最小的,在整個戰國事實也是最不顯眼的,他最輝煌的時候是在申不害變法後。使南韓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南韓滅掉了鄭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趙國,三家分晉後的趙國,起初常常受鄰國的輪番攻擊,就連弱小的中山國也曾打敗過戰國。直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收復和北方多個遊牧民族的政權,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把除了中山國,成為戰國後期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

    齊國,輝煌的時後是在“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齊威王的時候,創立了“稷下學宮”吸引人才,重用田忌,孫臏等歷史上有名的大臣。在“馬陵之戰”重創魏國軍隊,把魏國從霸主的位置上拉了下來。同時也把自己推上了霸主得寶座。連孟子都認為齊國是最可能統一天下的諸侯國,曾多年在齊國輔佐。

    燕國,作為老牌的姬姓諸侯國,燕國卻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地。直到燕王噲把王位禪讓給丞相子之,齊國趁機雪洗燕國。燕昭王繼位後,招賢納士,在位期間燕將秦開大破東胡、北韓、真番,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七十多城,使齊國只剩莒、即墨二都尚存,造就了燕國的盛世。

    秦國,在春秋時秦穆公曾是一代霸主,後來秦國內部政權交替的矛盾加上魏國的強大,讓秦國一度走向滅國的邊緣。自秦孝公時商鞅變打後,秦國開始一點點強大起來。秦昭襄王時,戰神白起橫掃六國,無趙國的長平之戰勝利後,讓秦國再無對手,最終統一了六國。

    秦國能笑到最後的原因很多,簡單概括兩點1,秦國的出身不好,開始時只是附庸,秦國最初是在邊疆為周天子養馬,就是後來建國了也屬於貧瘠的偏遠地區。比如魏華人說,齊國富裕人們就都怕死,打仗都不勇猛。這些讓秦國一直有憂患的意識。2,上天眷顧秦國,很少出昏君,特別是秦獻公後,每一代都是明君。這一點很重要,事實證明秦人700多年的努力,不到三年就被秦二世敗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秋季釋出會,屏下指紋會有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