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婉兮歷史

    關於岳飛之死宋高宗趙構說過一句話那就是非卿不忠非朕不明,那就是不是岳飛不忠心也不是皇帝是個糊塗人,重點就是宋高宗趙構是個主和派,只要能偏安一隅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岳飛卻有遠大的志向就想收復失地迎回二聖,不得不說志向是好的,只可惜趙構不這樣想,都說秦檜是害死岳飛的小人,並且千百年來跪在岳飛墳前的也是秦檜,其實在這件事情裡面趙構才是主謀,秦檜不過就是一個打手罷了,在這場交易裡面,秦檜得到了權力地位代價就是替著趙構揹負身後的罵名,而這兩個人無非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

    岳飛是一位民族英雄,並且有人說岳飛死就是因為在政治上面是個小白上了,其實這話一點道理沒有,岳飛堂堂岳家軍主帥,這樣一個人要是智商情商都不夠用還是一個政治白痴的話怎麼能爬到這個位置之上呢?其實岳飛不容於趙構更大程度也有一些功高震主的嫌疑,還有一點就是政治理念不一樣,岳飛是有收復河山的壯志,只可惜他沒有那樣的舞臺,因為趙構不給。

    岳飛被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在風波亭,固然可惜,然而最可惜的就是岳飛生的時代不對,遇見的君王也不對,實在可惜啊,但是就算趙構給了岳飛舞臺,歷史該如何走還真是不好預測啊!

  • 2 # 山城6803116501

    文徵明的滿江紅詩寫到:一一一拂拭殘碑赦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又堪悲,風波獄。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微欽辱。念徽欽及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康王趙構害死岳飛,秦檜是幫兇。如不害死岳飛,岳飛會滅亡金朝,收復河山,迎來中華大一統,迎回二聖。宋朝繁榮強盛,不會過早衰亡!

  • 3 # 謝金澎

    岳飛是在宋高宗趙構的授意下被南宋朝廷投降派政治集團害死的。

    趙構之所以要處死岳飛,其原因如下:

    第一、岳飛鋒芒畢露,不注意政治策略,桀驁不馴。岳飛的伯樂宗澤曾委任王彥“制置兩河軍事”,王彥命岳飛所部“赴榮河把隘”,但是岳飛因與王彥不和,便自行其是率領部伍南下東京開封;第一次宋金議和,岳飛不與附議,直言頂撞;岳飛親擬《乞出師札子》與趙構,規劃光復中原,不再提迎還二聖,趙構龍顏大悅,親賜御札嘉獎,並許諾拔劉光世軍與岳飛擴大岳家軍,因為張浚與秦檜梗阻,岳飛一氣之下,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摺子,不等批覆,自行離軍為母守制;岳飛聽聞金國欲放還欽宗的兒子回國,擔心朝政起紛爭,力諫高宗立養子趙援為太子,讓高宗認為岳飛干預皇家立儲之事,對岳飛產生了強烈不滿。

    以上行為,都讓高宗趙構、秦檜等對他極為不放心。

    第二、高宗一直以來,就沒有北伐招惹金國的想法,他只想穩居江南一葉,過他風花雪月的太平日子,每次金軍南下,他為保命才重用岳飛,一旦金人有和談意向,他就會立即打壓主戰派。比如第一次因金國內部政治動盪而主動與宋訂立宋金和議,趙構就讓秦檜代表自己跪於金使腳下,願意主動放棄宋朝國號做金國的藩屬國。這等奇恥大辱都願意忍受,就是為了過一世太平日子。

    第三、金國完顏兀朮在無力、無心再戰時,與宋朝有了二次和議的想法,其中寫與秦檜的書信中明言:“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高宗趙構為了與金國休戰,不再過膽戰心驚的日子,也為了能夠迎回生母韋氏以及父親徽宗屍骸以堵天下悠悠之口,在二次和議期間將岳飛降罪下獄,十一月和議成功,十二月便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岳飛、張憲、岳雲等人。

    所以,處死岳飛的最大推手其實就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只不過是幫他背鍋而已。當然,秦檜本來就是金人奸細,也有殺岳飛的意圖,其實背鍋也並不算冤。

    倘若不殺岳飛,任由其北伐,直搗黃龍不敢說,光復中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那是因為直搗黃龍征途遙遠,補給困難且身在敵國沒有民意基礎,而宋高宗又不是漢武帝、唐太宗之類的雄主。北伐中原有民意支援,如果朝廷再放手,從岳飛戰績來看,光復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 4 # 內江黃大姐

    岳飛(嶽武穆,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書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宋中興四將之首。

    代表詞作《滿江紅努發衝冠》,岳飛從二十歲,曾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紹興十年(1140年),揮師北伐,大敗金軍逼近北宋故都開封。

    後被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岳雲和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在民間更多人把岳飛的死歸咎於秦檜,其實岳飛真正的死亡原因,是南宋皇帝一手策劃的,如果沒有赴構默許秦檜敢這樣做嗎?秦檜最多就是一個幫兇而己,岳飛最終成為了政治犧牲品!

  • 5 # 唐朝的長老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說的就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的故事。但是真正害死岳飛的人是趙構,執行的人是秦檜,秦檜也是個背鍋俠而已。在那種戰亂年代,岳飛作為大宋的功臣,秦檜是沒有那個能力去害死岳飛的,除非是皇帝授意的。

    趙構為什麼要害死岳飛?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矣。這句話一直在金國軍營流傳,就是因為岳飛治軍很嚴,而且岳飛很善於帶兵打仗,許多金國將士都是很害怕岳飛的。宋朝是一個飽受欺凌的國家,按理說宋朝出了一個英勇善戰的岳飛是大宋朝的福氣才對,但是為什麼岳飛卻落個被殺的下場呢?

    趙構曾經就說過非君不忠,非朕不明的話。趙構並不是昏庸之輩,岳飛也並非不忠於宋朝,而是岳飛的觀念和趙構相左。首先就是岳飛計劃直搗黃龍,並且迎回金國扣押宋朝的兩個皇帝,一個是趙構的父親,一個是趙構的哥哥,這樣的話置趙構與何地呢?

    其次就是趙構不願意讓岳飛再向北打了,但是岳飛是一個意志強烈的主戰派,這讓趙構很不滿意。於是趙構就親自導演了一個奸相害忠臣的故事。

    如果皇帝支援岳飛抗金會是什麼結果?

    趙構當皇帝前也是英勇神武的,但是當了皇帝之後就被金國將士追著來回跑,因為趙構曾經在金國做過人質,他是非常瞭解金國軍隊的實力的,那絕對不是宋朝軍隊所能比擬的!所以在當了皇帝之後趙構從一個勇夫變成了一個懦夫,這完全是形勢所迫。

    當時金國內部也是發生了矛盾,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岳飛根本不能把金兵打的節節敗退的,能夠和金國持平就不錯了。另外大宋朝面對的敵人不止是金國,還有西夏,所以這個仗再打下去也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說趙構之所以不支援岳飛繼續打下去是因為勝算不大,繼續打下去對大宋朝並不利。如果真的打下去的話,金國內部被迫統一,宋朝如果出現敗局,那麼西夏很可能趁機攻打宋朝,那是宋朝很可能會被瓜分的。

  • 6 # 狼君歷史

    狼君說一下觀點,那就是岳飛自己“害死”了自己。狼君為什麼這麼認為呢?請看狼君分析。

    第一點,在嚴重抑武防範軍閥的宋朝,卻擁有一支私人軍隊。

    說起岳飛,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岳家軍,沒錯就是岳家軍,而不是其他什麼大宋某某軍,顧名思義,這是他岳飛的軍隊。而宋朝恰恰是一個嚴重的重文輕武的朝代,先有宋太祖黃袍加身的例子說明軍閥對王朝中央的威脅,又有杯酒釋兵權對武將的打壓,足見大宋王朝隊朝廷內私人化軍隊的防範。

    為了削弱地方軍閥的實力,宋朝一直實行兵將分離制度,將帶兵的將領控制在中央,而士兵的訓練則由專人負責,但這類人軍職很低,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奇特現象,但是中央卻很好的消除了地方上的軍閥對中央王朝的威脅。

    但是岳飛卻違背了這一點,踏進了這個禁區,將自己的軍隊私有化,還在民間廣為流傳起了“岳家軍”這一愛稱。而且這支軍隊從招募到訓練,再到行軍打仗,都是由岳飛和他的幕僚親信一手親操。這就使得岳家軍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支唯岳飛命是從的私人軍隊,這在宋朝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本來這支名義上屬於大宋,實際上聽從岳飛的軍隊,已經對大宋構成了極大威脅,但是岳飛沒有很好的控制軍隊的數量,而是為了“恢復中原”偉志,擴編軍隊,使岳家軍一度達到了四十餘萬。這就使岳飛成為了宋朝統治者中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就必須要想辦法除掉岳飛。

    第二點,岳飛為人過於單純,沒有政治頭腦。

    岳飛的忠義,為歷朝歷代的人們所歌頌,更是歷代王朝統治者為自己計程車大夫們立的模範標杆。但實際上來說,岳飛對宋王朝的忠誠是夠了,即使手握重兵,也只是效忠朝廷,毫無他念。但是其自身對於政治而言,顯然像是一個小學生,根本沒有成熟的政治頭腦,在政治場中,自然成了犧牲品。

    就上面的“岳家軍”來說,宋王朝時刻防範著將領擁有過大的軍事實力,這對於很多世襲的武將世家以及政治精英來說,是最明白不過的了。但是岳飛卻沒能注意這一點,為了收復失地,他建立私人軍隊,破壞了大宋一貫“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傳統,還費心盡力的將軍隊擴充到了四十餘萬,大宋怎麼能不防著他呢?

    而對於奮鬥目標來說,岳飛也很明確,直接喊出了“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很簡單,就是收復失地,接回被金兵擄走的宋微宗、宋欽宗兩位皇帝。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就話都覺得很熱血,很有骨氣,聽著提勁。但是你仔細一想,這句話是應該他岳飛提出來的嗎?

    當然不應該岳飛提出來,而是應該由當時徽欽二宗的接任者宋高宗提出。岳飛的身份只是臣子,對皇帝盡忠足矣,然而對於宋高宗來說,則既有為臣的忠,又有為兒的孝。但是,宋高宗都沒喊出這樣的口號提出這樣的要求,岳飛卻喊了出來,這不是打宋高宗的臉嗎?宋高宗能高興嗎?

    第三點,一山不容二虎,一家不容二主。

    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接詔北上抗金,一路連連取勝,岳飛發出了“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感嘆。那黃龍府是什麼地方?那可是關押著徽欽二宗的地方,岳飛打下黃龍府幹什麼?他要迎回二聖。而此時宋徽宗已死,岳飛能迎回來的是誰,只能是宋欽宗。

    那麼問題來了,要是岳飛真的打下了黃龍府,或者迫使金朝議和,歸還宋欽宗,那麼讓當時的皇帝宋高宗怎麼辦?都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家不容二主,何況是皇帝了,一個國家怎麼可能容得下兩個皇帝。雖然宋欽宗曾說“只為太乙觀主足矣,他不敢望也。”但是皇帝之位,古今多少人拼儘性命爭奪,宋高宗又怎麼會相信呢?

    當時的宋高宗只想議和,不想打敗金朝接回宋欽宗就是其中一個原因。要不然以當時的形式,金朝相議和,過錯和劣勢都在金朝一方,宋朝努力一下要回宋欽宗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宋高宗只要回了自己的生母,還有已經死去的宋徽宗的棺槨,絲毫不提還活著的宋欽宗,原因為何一目瞭然。

    說到底,害死岳飛的,就是岳飛自身的耿直,對大宋王朝的愚忠,他若是懂得變通,明白政治的陰暗,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但話說回來,岳飛要是當真如此,他也不會成為受世人敬仰供奉的岳飛了。

  • 7 # 劍風撩歷史

    毫無疑問,就諸多史料證明岳飛是宋高宗趙構,指使宰相秦檜害死的!岳飛乃一員武將、勇將和忠將,是著名抗金急先鋒!對於南宋來說是國之棟樑,禦敵擎天柱!如此重要的一位金玉良才,高宗趙構為什麼要殺他呢?為什麼?

    經過多方面的史料分析,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高宗與岳飛在對金態度上有著巨大的分歧

    在當時南宋朝廷已經沒有財力支援岳飛大規模的對金作戰。當初金軍攻破汴京時,己經搜刮了絕大部分的宋朝金銀。南宋初定,之前的幾場對金作戰,己使朝廷財政匱乏。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談。故財力無法支援對金作戰這一說,邏輯上是沒有問題的。

    岳飛作為主戰派,一心想收復大宋失地。而高宗作為一國之君要考慮很多問題,他倆一個主戰、一個主和,發生分歧不可難免,若分歧管控不好,就會朝著矛盾的方向發展!

    岳飛勢大讓高宗產生猜忌

    一直以來,宋朝的政治脈絡都是文人主政,即便是偏安一偶的南宋也是這樣。從來都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可到了岳飛這兒就發生了改變。當時岳飛幾乎掌握了南宋大半的兵馬,而且岳飛帶的兵有個綽號叫“岳家軍”。岳家軍兵驕將傲,幾乎只聽岳飛一個人調遣。你這樣讓朝中大臣做何感想?讓皇帝作何感想?你岳飛哪天要是野心膨脹了,朕該怎麼辦?高宗對岳飛的猜忌已不可避免。

    岳飛性格上的缺憾

    岳飛的性格剛直、倔強,不留餘地。岳飛曾三番五次的跑到宋高宗趙構那裡,要趙構把軍隊放心交給他。並承諾高宗定要收復故土,高宗不給,岳飛倔勁一來,直接不幹了,回廬山修養去了。

    不得不說,趙構的涵養還是很好的。高宗書信兩封給岳飛,讓他重新回來為朝廷效力,岳飛就回了兩個字:不幹。趙構無奈又寫了兩封信給岳飛,而且好話說了一大堆,可岳飛就是不買賬。最後逼得趙構只能派岳飛的兩員部下去勸說,一番周折,岳飛才回來。此事以後,君臣之間便有了間隙。

    插手立嗣問題

    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沒有生育能力,無子嗣。但領養有太祖一脈的後人,趙伯琮和趙伯玖。岳飛可能也是出於一片好心,沒事就向高宗諫言立趙伯琮為太子。如果你岳飛是文臣到也沒啥,但你是武將,手握重兵,你對皇位繼承,指手畫腳,你是想幹什麼?岳飛在這件事上犯了忌諱,逼趙構不得不懷疑岳飛在此問題上是不是有什麼野心?

    宋金議和首要條件殺岳飛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雙方達成和約: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在和議達成之前,金國方面曾經向趙構提了一個條件:若要達成和議,必須先殺岳飛,岳飛不死則和議無望。在秦檜的促使下,宋高宗趙構同意了這個條件!

    應該說紹興和議是岳飛之死的直接原因,其他幾方面是岳飛之死的間接原因。

    宋高宗趙構作為一國之君他要考慮的問題會有很多。如果支援岳飛攻打金國,很可能會導致南宋的經濟崩潰。打不打的贏還兩說,就算打贏了那麼岳飛的勢力將更為龐大,按岳飛的性格很有可能就要插手朝堂上的所有事情,這是趙構不願意看到的。還有,如果哪天岳飛的私心一膨脹,這天下還能不能姓趙,可就由不得自己了。

    況且就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言與金國和談(而且金國也有這個意願)是唯一的出路。而岳飛這個大宋的擎天柱已經成了和談的最大攔路虎。這讓一心想和談的皇帝怎麼辦?正好金國提出議和的條件,這一條件來的是正時候,讓趙構下定決心殺岳飛。

    (補充一點,有人說迎二聖是趙構殺岳飛的主要動機,這一點完全站不住腳。首先欽宗能不能活著回來都還兩說,就算能活著回來難道要把朝廷交給一個只會逃跑的糟老頭子嗎?而且最重要一點,欽宗是一個不具備法統的皇帝。就算趙構同意,可能滿朝文武都不會同意。再說徽宗,徽宗最大的心願就是:如果能夠回到故土希望皇上能夠給自己建一座道館,自己在道館裡了此殘生。如果二聖真回來了那更好,自己在百姓中的地位會更高了。所以說趙構根本不介意迎回二聖)

  • 8 # 過去理它作甚

    有人說岳飛因主張“迎二聖”,惹宋高宗忌諱而除之。其實,在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岳飛上書《乞出師札子》,陳述自己恢復中原的規劃,而且在此時已再不提及“迎還二聖”或“淵聖(欽宗)”之事。宋高宗閱覽奏疏後,還親賜御札嘉獎岳飛,再說宋徽宗趙佶於兩年前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在金國去世,所以這種說法站不住腳。

    有學者認為,也就是這一年1137年,宋高宗與岳飛開始逐漸有了矛盾。二月份,高宗準備把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五萬兵馬歸岳飛管轄,不意遭張浚和秦檜從中梗阻。岳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於四月丁未,不等批示就從建康回到廬山給母親守墓。高宗聞知,即詔令岳飛立刻還軍,又命李若虛、王貴去廬山請岳飛還軍,李若虛勸了六日,岳飛才答應受詔還軍視事。八月份,張浚任淮西宣撫使,副統制酈瓊叛變,裹脅四萬兵馬投入偽齊劉豫,張浚引咎辭職,岳飛立即上書要屯兵淮西,高宗不許,只讓他到江州駐紮。九月、十月間,岳飛覲見高宗,提議立皇儲之事,遭高宗呵斥。

    這個時候,金國完顏撻懶一派開始掌權,趁酈瓊軍變,抓了劉豫並取消了存在八年的偽齊政權,向宋廷呼籲和談,條件是“歸還黃河以南故宋地,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徽宗的梓宮”。於是,紹興八年(1138年)這一年在主戰和主和兩派的爭論中,成功了主和派議和的目的。

    1139年,宋高宗加封岳飛開府儀同三司,連下三詔,岳飛都不接受,高宗又特下了一道詞情懇切的詔書,才勉強受之。

    1140年五月,金國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宗弼廢除與宋和議,親統十五萬兵馬取道開封,兵分四路,聶哷貝勒攻山東,薩里罕攻陝西,李成攻河南,完顏宗弼向兩淮進發。

    要說宋高宗與岳飛的矛盾,《中興小紀》裡的一段話可窺一斑,熊克說:“紹興十一年三月庚子,上(高宗)曰:‘賢將與才將不同,賢將識君臣之義,知遵朝廷,不專戰勝攻取,惟以安社稷為事;才將一意功名爵賞,專以戰勝攻取為能,而未必識朝廷大體及社稷久遠利害,須駕馭用之。文武之道雖同而事實異,世稱衛青不薦士為賢,葢禦侮折衝將帥職也,何與薦士!祖宗故事樞密院不預進擬,葢知文武之事異也。’”文中,宋高宗談論了賢將和才將的區別,可能是高宗把岳飛歸入了才將之流。

    有人說秦檜、張俊等聽了宋高宗的吩咐,殺害嶽武穆,感覺太過想當然。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初就勒石立下誓戒,“不殺士大夫”,成為後來嗣君登基時必宣的誓言。岳飛畢竟也曾是高宗的愛將,即使宋高宗再害怕金國,也不可能主動去殺,再說何須一定要殺,可貶為庶民,可流放發配,所以奸臣秦檜等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熊克,生於宋高宗紹興二年,紹興二十一年中進士,作為最接近宋金戰爭的一個史學家,所著的《中興小紀》記錄高宗一朝之事,應該比較客觀,以下列書中一些針對岳飛的語錄供大家參詳。

    他說:“紹興十一年三月,金人攻濠州,上(高宗)詔湖北宣撫使岳飛以兵援淮西,飛念每勝覆被詔還,乃以糧乏為辭,至是濠州城破,飛始以兵來援,故張俊與右僕射秦檜皆恨之。”

    “王次翁敘紀曰:‘四月(紹興十一年)辛酉,金人有飲馬大江之謀,大將張俊、韓世忠皆先事深入,惟岳飛駐軍淮西不肯動,上以親札促其行者,凡十有七,飛偃蹇如故,最後又降親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舉〉,飛奉詔移軍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謀飛意。’”

    “七月戊戌,右諫議大夫万俟卨言:‘樞密副使岳飛議棄兩淮地,專守大江以南,且飛提重兵十餘萬,無橫草之勞,倡言棄兩淮以動朝廷,此不臣之漸也。’”

    “八月,.......而諫議大夫万俟卨等論飛罪,以今春敵犯淮西,張俊全師遇敵,趣飛來,而飛固稽,嚴詔略至舒薊而不進,比與俊按兵淮上,又執偏見欲棄山陽不守,致諠外議,所幸俊止其言,紛紜遂定。於是,飛上章乞罷。”“是月(八月),湖南漕臣汪叔詹以書白左僕射秦檜言:‘岳飛頃於鄂渚置酒庫,日售數百緡;襄陽置通貨場,利復不貲,自飛罷未有所付,乞令統制官主之,庶杜欺弊。’”

    “十月,先是(九月)少保岳飛舊所部統制官、節制鄂州兵馬張憲陰謀,冀朝廷還飛復掌兵而已,為之副未髮間,為御前都統制王貴所告,時樞密使張俊在鎮江府亦奏其事,秦檜乗此治飛,詔委俊收憲送大理寺,命中丞何鑄、大理卿週三畏鞫之。”

    “十二月戊子,中丞万俟卨、大理卿週三畏同勘岳飛等,獄成:飛坐金人侵南受親札凡十五逗遛不赴援,及指斥乗輿,又因罷兵權令右朝散郎孫革作書與憲,令‘措置擘畫,看畢焚之’,又令憲虛申探得四太子兵犯上流,雲又與憲諮目稱可與得心腹兵官商議,憲為收飛及雲書遂謀反,僧澤一向憲言:‘宜先以兵兩隊守,總領轉運司’。”“癸巳,詔賜飛死、斬憲雲於市。”

    熊克說:“飛知書而待士,且濟人之貧,用兵秋毫無犯,民皆安堵,不知有軍先計後戰,屢勝強敵,號為良將,其死也,天下冤之!”

    嶽武穆被冤殺,若非高宗預設,秦檜等奸佞的機謀再高明,也不可能成事,所以說武穆被宋高宗所殺也是沒有錯!

  • 9 # 油茶歷史絲語

    當然是秦檜害死的,但趙構應該是幕後“黑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事實明擺著在那兒:歷史早已經有定論,這是一代代經過對許許多多歷史文獻及相關資料的研判形成的共識。

    但是,一些人就是要在那兒“裝傻”,對早已經形成共識,有了定論的歷史事實不看、不用、不尊重,絲語不知道他們是一時“犯渾”,還是故意誘導人們“誤”解歷史、歪曲歷史事實、別有用心!

    第一、有的人把岳飛被害的責任推到皇帝趙構身上,這是一種責任推脫與“綁架”。在岳飛被害這件事上,趙構作為當任皇帝自然有他本就應該承擔的“領導”責任,這是不容置疑的;而秦檜作為具體的“辦案人”,他的責任是直接的、主要的,這更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好比你是一個具體的辦案人,領導交給你一個殺人案要你破,你為了交差隨意找來一個人,以“莫須有”的罪名讓他頂“罪”償命,事發之後卻把所有責任推到領導身上,這是人做的事嗎?不是責任推卸和“綁架”,又是什麼?

    因此,把岳飛被害的責任往皇帝趙構身上推,這是一種責任推脫與“綁架”,甚至是別有用心地有意在為秦檜開脫,給秦檜“翻案”找突破口。

    第二、退一步說,就算趙構不想抗金,想議和,甚至他不想讓岳飛活,你也不能把主要責任推到人家頭上吧?你總不能自己殺了人,然後說:“其實,某某比我更希望他死,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真正害死他的是某某!”

    所以,“莫須有”的罪名是你秦檜給定的,親手殺死岳飛的也是你秦檜,你只不過是借用了趙構“想議和、不想讓岳飛活”的平臺而已,直接責任當然是你,主要責任同樣是你,你就得在岳飛面前繼續跪下去,你就應該遺臭萬年!任何想要為秦檜開脫、想要為秦檜“翻案”的圖謀都是不可能得成的。

    現在來談第二個問題:如果支援岳飛抗金會是什麼結果?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岳飛直搗黃龍;二是拉鋸戰,一直僵持到岳飛生命的最後一刻。首先強調和申明:歷史從來都沒有如果!就像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一、直搗黃龍。這不僅要有政府(朝廷)的支援,還得有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和軍民同心、眾志成城的抗金決心與勇氣,岳飛才可以實現自己“直搗黃龍”迎接“二聖”回朝的願望;其順帶結果是秦檜之流如果仍然“不合”時宜,繼續勸議趙構議和或從中阻撓抗金,都得下獄或身首異處。

    二是拉鋸戰,一直僵持到岳飛生命的最後一刻。要是岳飛能夠做到直搗黃龍,快速結束戰爭是最好的結局,因為以當時的財力是無法長期支撐的,岳飛不能速戰速決,就會進入拉鋸戰模式,隨著戰爭時斷時續地進行,甚至有可能僵持到岳飛耗盡自己生命的最後一絲精力。

    最後再說一遍:害死岳飛的是秦檜。如果支援岳飛抗金,其結局要麼是岳飛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要麼就是進入拉鋸戰模式,隨著戰爭時斷時續地進行,甚至有可能僵持到岳飛耗盡自己生命的最後一絲精力。

  • 10 # 樂不思蜀lu

    封建時代的王侯將相深受百姓愛戴者鳳毛麟角,岳飛算是其中一個。然而岳飛被當時的王侯將相們判了重罪,滿門抄斬!岳飛是公認的抗金名將,正在帥軍北伐,被莫須有的罪名殺了頭,千古奇冤!

    歷史上的侵略者只要被迫轉入戰略防禦,最終都會被打敗。南宋軍民浴血抗戰十幾年,已經迫使金國從進攻轉為僵持,岳家軍進逼汴梁更是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可惜,以秦檜為首的高明無比的王侯將相們非要跟金國媾和!甚至殺害岳飛為媾和獻祭,真不妄為王侯將相!

    現在還有為王侯將相高唱讚歌者,大談岳飛之該死,秦檜這些王侯將相之流無罪,這是封建餘毒之最大表現,是新時代的奇恥大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法人工培養的細菌怎麼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