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如梭水如歌
-
2 # yy84254891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上善是什麼?上善就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什麼是上善?“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就是“上善”。“幾於道”說明上善與道相差無幾了!也就是說明“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也“幾於道”。在這個層面上看:道與德是相差無幾的。再看老子說的“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裡的“利而不害”“為而不爭”不就也可以看作是一種“上善”嗎?
(不過,道還有其它層面的內容,譬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再譬如“道法自然”。從這一層面看,德就不能說是“幾於道”。所以,道,虛虛實實,形形色色,不是隻有單一的涵義。)
-
3 # 老夫想減肥
上善若水,“上級”的“善”就像水。
我不同意把“善”理解為行善,心善,或是善念。
這裡面“善”,是指人或物的狀態更接近於“道”,不能按照現代漢語的意義來簡單理解,道德經所講也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那並不是一回事。
這裡面提到了水的幾個特性,善利萬物,處眾所惡等等,但是我認為讀這一段,需要留意的是那個“幾”字,近乎於道,另一個意思就是那並不是道。
老子全篇,都在闡述道的不可描述性,但是不得不描述,所以用了一些比喻,水,只是眾多比喻中的一個,並無特殊。
個人認為,在讀道德經時,重點是在於思索會意“幾”字背後的東西,這有點像讀佛教經典求“悟”的意思。
在這裡,明確一件事就是道具有水的這幾個特性,但不限於這個特性,亦包含水所對立的特性,因為老子所講,正是兩極之上的道,上,就是這個意思。
-
4 # 長風浩蕩
道德經上說了這個觀點的理由: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因為水有“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性,又有“處眾人之所惡”的覺悟,因此老子認為水是“上善”。
那麼,你認為,“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是否可認為是“上善”?你再認為,水是否“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那麼,“上善若水”,有什麼問題麼?
-
5 # 齊魯聯訊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是啥意思?此四個字如此博大精深,很多企業大佬直接把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杆。這又是為什麼呢?
魯迅先生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而《道德經》第八章的“上善若水”四個字,蘊含著華人自己的價值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瑰寶。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意思是最接近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從而有利於萬物的生長,但它卻不與萬物相爭。總是停留在眾人都厭惡的地方,因此也最接近於“道”。
我們的太上爺,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方法和道理,不張揚、不巧辯,以自己所具有的美好內在去感化眾人,而不是時時刻刻表現自己,大肆宣揚自己,才為“善”人,也就更接近於“道”了。
水是柔弱的,它無形、無色、無味,最容易被我們忽視卻又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離不開的自然產物。
所以在《道德經》裡,緊接著指出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借水為喻體,言簡意賅的揭示了為人處世的“七智”,做到這七條,方能和水一樣“不爭,幾於道”。
(一)居善地,善於自處而甘居下地
水的特性是向下,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水往低處流”,但“人往高處走”。所以水“處眾人之所惡”。海納百川,正是由於處於低地,所以會有源源不斷的河水流進來。65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人立身處世應該像水一樣安於謙下,甘於處後,這樣就能不斷進步。“窪則盈”“滿招損,謙受益”。這樣就能不斷進步,成為王者。
要懂得人總是存在於特定的社會角色規限之中,“我”必須找準“我的”社會角色定位,必須扮演好“我的”角色,掌握時機,順應天意、形勢,不要怨天尤人。敬畏謙虛,甘居下位,學會感恩:感恩黑夜來臨,因為他讓你學會了等待日出;感恩批評過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反省;感恩遺棄了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獨立;感恩絆倒過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站立;感恩傷害過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保護自己;感恩誹謗過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寬容;感恩惹你生氣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忍耐;感恩增加你負擔的人,因為他讓你懂得了責任。
(二)心善淵,善於容納百川,深沉淵默,心靜養。
表面平靜實則深不可測。做人正應如此,要始終保持住清明寧靜的本心,不斷學習,不斷增長見聞和知識,增加自己的內部涵養,但不要表露於外。要象水一樣深藏於內的高尚品德與處世修養。我們要不斷積累學問與經驗,有積累才會舒緩沉靜,思考問題才會深刻而不膚淺。
(三)與善仁,同水一樣助長萬物之生命—與人為善
萬物得水以生,水對任何物體都是很“仁愛”的。它絕對不會厚此薄彼,參天大樹和卑微的小草它都願意去滋潤,既不趨炎附勢,也不故作清高。奉獻、貢獻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良田千畝,日食三餐;廣夏萬間,夜眠七尺”,為社會、家人、他人奉獻才識和精力,是“仁德”。
(四)言善信,說話如潮水一般—準則有信
說話應該像水一樣汛期而至,準確有信。人之初心正是如此。目前為什麼會出現信任危機,就是自己面對社會現實中的一些不理想的人或者事,總免不得牢騷滿腹,抑鬱束縛了理智,狂妄喪失了善的本性,人性本善,不善乃是習氣而已。此時,我們最需要的便是讓心寧靜,喚回信任。
(五)政善治,立身處世應像水一樣持平正衡。
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和慾望而增加別人的負擔。不為名,不為利,為了自己的本心,做一世善舉,做一世善人。
(六)事善能,做事有擔當—踏實能幹
做事應該像水一樣調劑融合。水能方能圓,曲直隨形。心中始終要有一個原則和目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作出具體的應對,不要因為周圍的環境而迷失自己。
懂得個人需要與集體需要、他人需要之間的關係。趨利避害、評估投入產出決定組織和個人對其行為的選擇,是組織的天性,更是人的天性。只有將人的行為最大限度地還原到他所處的社會關係之中,才能理解人的那些不好、不能理解的行為,這就是“隨物成形”的方圓之道。
(七)動善時,把握機會,隨勢而為。
水順應天時,夏散冬凝,潮起潮落遵循自然應期而動,與自然萬物共生共榮、和諧發展。但水的本質沒變。為人處世,要善於發揮自己長處、要懂得把握時機,在恰當的時機做恰當的事。要懂得變化之理,諸行無常,變化是永恆的。不管是做學問還是做工作,要考慮環境和條件的變化,不要固步自封,鑽牛角尖。如果不能或不懂得把握時機,那麼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無功。
四:水之七善從而產生水之七德:
1、守拙、處下(謙)
2、齊心、凝聚(和)
3、堅韌、執著(忍)
4、博大、仁愛(寬)
5、靈活、適變(變)
6、透明、純潔(誠)
7、公平、利人(正)
-
6 # 利劍除妖
現在的社會怎樣解讀上善若水?
高等級的善行就像水一樣。利於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而讓自己停留在人們所不願意待的地方。現在的社會,上善若水四字,非清潔工人莫屬。選擇卑下的工作,為大眾出行的環境乾淨整潔,默默奉獻。遇上隨地亂扔垃圾的人,也不制止,任其自行方便,後再漫漫處理。正是因為與人不爭,才不會招惹他人的非儀與怨恨。說話言談和善。一次在高速服務區,我們大家都買了泡麵,零食一堆,吃完隨手把垃圾推放在一邊,旁邊的清潔工人說話了,沒事,你們走吧!放著我來收拾,這是我的工作,聽她說完。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
7 # 公議
”上善若水”我已經談過多次再談一次也何妨不過我要談的我如何讀書識事的初步。”上善若水”是道德經第八章的開頭語本無標點符號而是全章一氣呵成的。當然”上善若水”是這一章的總綱也就是說後面的闡述是與這個總綱密切相關的是要返回來作用於對總綱的理解是否具有與內容一致性是否有偏差?如若有偏差就得矯正對”上善若水”的理解絕不能使用先入為主的方式強行認定是什麼!”上善若水”的關鍵字是”善”而依據事實存在特性的則是”水”,如若不能正確理解”水”的特性則對”上善若水”的解讀就無從談起了!為什麼呢?事實存在的依據沒有了還能憑藉什麼來理解”善”是什麼意思呢?背離了以事實為依據就沒有了”事實勝於雄辯”的讓事實說話才能成為有共識的原則。其後果就是不僅是各執一詞地辯論到永遠依然沒有共識還能在各執一詞的辯論中派生出無數不可預測的分歧橫亙在其中生成分裂性的鬥爭來破壞團結來破壞共同!小事不小就是有沒有辦法促使小事不被擴大而生成由分歧到分裂鬥爭的惡性演變。
緊跟著”上善若水”的就是”水利萬物而不爭”那就得看看水在萬物之中是不是一種不爭的狀態存在的?還有是不是利萬物的?如若不是那立論就是假的!用假的東西立論的理論就是假的是具有相互連帶關係的!萬物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水的成分是可以驗證是真實存在的。在萬物中存在的水分是不是對萬物有利?至少能知道植物生命有水才能維持植物生命的存在且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助力作用這是事實存在。而對於動物生命的人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是可以透過自己的感知能力獲得水是否有利與是否與自己的生命在進行爭鬥?如若水在身體內不停地爭鬥人不僅僅是不得安寧的事還會危及生命存在!這是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可以知道水在自己身體內是利於自己生命執行存在具有不爭的促進作用的!自己應該相信自己感知到的真實存在。後面還有一系列關於水的特性的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闡述就不一一對應地談下去了!其中有一處是被不少人解歪了的就是”處眾人之所惡”,那絕不是處於骯髒惡臭的地方而被人厭惡的意思而是指眾人喜歡當頭領被捧著寵著而厭惡默默無聞做具有實際成效的益事,這才是處眾人之所惡的真意!
水的這種在各種各樣不同環境與各種各樣不同條件下都能適應當下的環境與條件而存在下去等待時機的待時而動的品性是種什麼能力呢?絕不是用善良可以解釋的,而是善於!水善於利用萬物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特性中的環境與條件與萬物生成共同的混成運動來促進萬物生長。故”上善若水”中的”善”應該是”善於”而絕不可能是善良!水幾於道。就是上乘的方法!”上善若水”應該理解成:上乘的善於利用各種各樣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環境與條件來助事成為良性迴圈的方法就要猶如水的特性一樣,與萬物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生成共同的混成運動去助推事物變化成有益於人類的事情 ,才是符闔道理德行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法!我的見解如此了。
-
8 # 八字風水研究會
現在這個社會,經過追求經濟發展的40年,人們的內心變了,似乎價值觀也變了,一切為追求經濟發展,一切向錢看。善惡不在緊要,成了上善若“錢”!
善就是好,上善就是最好。在這個以經濟為指標上善若“錢”的社會,當然是有錢最好。有錢可以生病,有錢可以結婚,有錢可以有房子,有錢可以生二胎三胎,有錢可以扶“老奶奶”,有錢最好最善。
上善若水,水有什麼好?
春雨貴如油,萬物生長要水,潤物細無聲,需要而不驕傲,真好!上善。
救火如救人,及時雨如甘霖,旱地如同火,哪裡需要哪裡到,無怨無悔。真好上善!
水無形,哪裡不平哪裡流。
錢無情,哪裡冷漠哪裡存。
錢雖好,但不是最好。水雖平常,但卻離不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平等,友善,助人為樂,都是水的上善之美。
大愛無疆,上善若水。這是現代社會迫切需要上善,若水的上善。
-
9 # 玄石智慧
現在的社會怎樣解讀“上善若水”?
筆者試試從這裡入題。
先讀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第一層:先說“水”的指向,最頂級的善必定指向智慧,不證自明之公理,水屬性接近智慧之屬性。
第二層:智慧與水相近,利他而不爭,與人性有衝突。
第三層:智慧與水能因變而變,分門別類適應變化。
第四層:智慧與水不變之變——順應變化規律,不與規律對抗。得受天佑,無災無難。
第五層:水與智慧告訴當下受眾:(2019_——2021)三年內,AI演算法驅動資料(時間視窗開啟),在各類競爭中權重會快速提升,是核心變數。
-
10 # 三坡先生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這個章節主要闡述何為“善道”?即什麼是行善之道?所謂善道,便是像水一樣的去為人處世!
首先,要善於去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相互爭名逐利!
其次,做別人看不起的小事!也可以在平凡之中見偉大!我們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總能看見那些清潔工!倘若沒有他們的辛勞付出,怎能有我們美麗清潔的道路!
所以,要居住在適合自己的崗位,心胸要開闊,要平等隨和地待人,做事認真,講誠信,端正自己的態度,把握時機,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家庭使命以及社會使命!
此外——
海能夠容納水的量最大,故而水給予了海的愛就最多,江湖的容量相對要小,故而水給予他們的愛便相應的要比海小得多……
天空也很闊大,那水對其如何施愛呢?水搖身一變,氣化為蒸氣……
以此推之,水都能夠把愛施給天地萬物,只不過不同的個體分量不同罷了。
所以,沒有誰會抱怨水,因為水給予他們的愛都達到了他們所能夠承受的最大的限度。
那麼,為人處世是不是也應該像水一樣呢?
回覆列表
個人理解,水能夠包容萬物,有如人的胸懷寬廣的德性,寬厚的容人之量,謙虛謹慎之心,而不驕揚自我為大,自我為上,自我為我為的放浪。
水能夠滋潤萬物,澤潤五穀,豐收熟稔。就像人類的哺育之恩,惠施而不求回報。這是道與德的合一。道與德的合一,知行合一,乃心向善的指標,善良若水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