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如何看待《弟子規》的內容呢,你會讓你的孩子學習嗎?
7
回覆列表
  • 1 # 水寒先生

    《弟子規》當然是精華,它作為傳統兒童啟蒙教材,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背誦,便於記憶。內容主要講述傳統思想道德,對行為禮儀規範,讓兒童從小就知道傳統文化的初步知識,是一部很好的兒童啟蒙教材。

  • 2 # 江湖夜雨

    不能不說,《弟子規》中的內容,糟粕成分大於精華。雖然《弟子規》一上來就高調宣稱:“弟子規,聖人訓”云云,但其實此書和孔子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這書誕生於清朝雍正年間,是一個終身不及第的秀才叫李毓秀的所寫。

    所以說,遠不如讓孩子們來讀明代蕭良有撰寫的《龍文鞭影》。蕭良有是明朝的神童,十幾歲就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得了進士第二名,也就是榜眼,事實上他應該是狀元,是因為考官巴結權勢正熾的張居正,把狀元讓給了張居正的兒子。假如現在有兩個人開辦 教育輔導班的話,你是願意送到高考狀元清華大學畢業生那裡接受學習經驗,還是願意送到一個三本畢業生那樣去接受輔導?

    再看內容,李毓秀為人迂腐騰騰,滿紙封建倫理道德的說教,當然舊時的道德,比如尊敬師長之類的也是有一定的可取性的,但是《弟子規》中的教法遠遠脫離了時代,什麼“親有疾,藥先嚐”,古時往往是湯藥,嘗一點知道冷熱,而且劑量微小,不會對身體有傷害,我們現在的醫藥可嘗不得,父母有高血壓,孩子也吃降壓片?父母有心臟病,孩子也吃救心丸,非得出事故不可。其餘像什麼“守喪三年”,經常悲慼,斷絕肉食之類,這在古代就少有人做到,現代社會中更是不可能的。還有什麼“非聖書,屏勿視”之類,是清代進入封建社會腐朽時期的文化專制行為,是愚昧人民的反文明舉動,中華民族之所以在這個年代落後於世界,就是基於這樣的思想。

    《弟子規》通篇都是這樣的說教,雖然也有一定的品德教育功能,但是並不完全符合現代文明理念和當今的社會價值觀。所以,與其讀這個,遠不如讀《龍文鞭影》,《龍文鞭影》一書文采斐然,而且每一句都包含一個歷史典故,有些豐富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對少年兒童增長知識,豐富文學知識和歷史知識,幫助是很大的。

    其餘,就算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也遠遠勝過《弟子規》,古代時最常見的蒙學書籍,就是上面說的“三百千千”,在古人都不怎麼推崇《弟子規》的情況下,我們現代人何必將思想迂腐,糟粕遠遠大於精華的《弟子規》奉為圭臬,捧上天呢?

    古代的東西也不見得完全是好的,我們要吸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如今國學盛行的風氣下,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一些文化糟粕包裝出來,毒害世人。

  • 3 # 校園生活萌萌噠

    弟子規是封建時代一本啟蒙性質的讀物,所謂“聖人訓”並非是孔孟所訓,而是後人生髮出來的。這裡頭講究愚孝、愚忠,實際上是要求人民群眾按照統治者的要求安守本分,遵守封建等級規範。在家盡孝唯父母之命是從,這也符合農業社會安定國家的需求。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比如上面這四句,純屬扯淡。編書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上位者不管好不好,下位者都必須遵從。父母、師長、領導的命令大過天,我想大家應該沒有忘記最近的一個歹毒繼母砍死睡夢中繼女的事情吧。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舊社會,人人平等不是一句口號!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這兩段如果我進行批判可能會讓很多現在身為父母的人覺得反感吧?當初大概是孔子提倡這種守孝三年的禮儀,他的弟子反對,反對的理由很充分,孔子也辯論不出結果。

    守孝三年,在現代社會幾乎是不可能,如果要這樣搞,那麼必須滿足這樣幾個條件,升學、就業、乃至要頒佈一個守喪假,為期三年,工資照發。現在養個孩子是非常難的,如果三年不工作,孩子吃啥喝啥?現在不像農業社會,只要家裡有屯糧,地裡有佃戶,地主們可以守喪守一輩子!

    但是,話說回來,弟子規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比如說尊師重道,待人接物要遵循禮節,年輕人要自律等等。這都是值得我們大力推崇的。

    總的來說,我認為,弟子規說不上糟粕或者精華,它是封建社會精神文明的產物,如果你現在是個成熟的社會人,有明晰的分辨能力,可以自己看或者給孩子講授弟子規,讓孩子學習其中的精華,避去其中的糟粕;但是,不可以讓價值觀未定、思想不成熟的孩子從小就全盤接受弟子規,即使要學習,也需要素養比較好的國學教師,而不是現在社會上那種招搖撞騙的狗屁傳統文化維護者等等,不然會害了孩子。

  • 4 # 大獅

    任何事物總有人會認為是糟粕,有人認為是精華。針對《弟子規》這本傳統讀物,我個人認為糟粕大於精華。這些年各類為小學生的國學班不少,其中兩本讀物是必學。一本就是《弟子規》一本就是《女兒經》,當然那本《二十四孝》也是必須學的。

    《弟子規》算是一本是什麼書呢,你若看過,你會發現,它不是儒家的東西,也不是佛家的東西,更不是道家的東西,只不過披了一張儒家思想的外皮罷了,若你親自讀過,你便發現庸俗不堪,滿紙的迂腐和荒唐。

    這本書是清朝一個秀才李毓秀所寫,這個李毓秀考了一輩子功名,但到頭來還是個秀才。在他教授私塾的時候,寫下這本書,但是無人問津,也只是他教授弟子的一個私人教材罷了。直到鴉片戰爭之後,這本書被吳橋縣的一個教私塾的進士發現,平日除了在私塾中用來教育弟子,還會拿到茶館裡面,教那些農閒之時的底層農民學點知識用,並不是主流文學。

    我看到有些文學班宣傳說《弟子規》是唐宋文學大師的必備讀物,是古代聖賢的幼學啟蒙,正是因為讀了這本書,這些大師才有了輝煌的成績。我呸,這本書的作者李毓秀才死了兩百多年,怎麼這本書穿越到唐宋去了?這不是赤裸裸的誤人子弟嗎?

    若是用這本書的內容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只會成為一個迂腐的青年,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思想有自由頭腦的青年。殊不知,這本書在80年代之前,是被批判的,因為它迂腐陳舊,令孩子的頭腦麻木,根本就不是教書育人的正確讀物。

    不知道為什麼這種東西,如今成了香餑餑,登堂入室成了流行趨勢,還冠以國學大作的雅稱。一個才200年多一點的讀物,怎麼就成了五千年文明的結晶了呢?我搞不明白。

    最後說幾句那個《女兒經》,我有個朋友的妻子非要孩子讀這個,理由是可以培養淑女。你隨便翻閱幾頁,上面寫的都是什麼些“夫無嗣,勸娶妾,繼宗祀,最為切.....遵三從,行四德,習禮義,難盡說”之類的話,這些不都是封建社會壓迫和不尊重女性的東西嗎,怎麼就成了培養淑女的讀物了呢。這句“夫無嗣,勸娶妾”讓人忍俊不已,這不就是說你家老爺們兒沒有孩子,你給他找個小三嗎?老天爺啊,這東西給孩子看,你的孩子能成為淑女,恐怕不能!

    孩子已經很累了,就不要再用這種腐朽、陳舊且頑固不化的東西去毒害孩子了!

  • 5 # 老向沐浴國風哦

    糟粕肯定是有的,可是被說成是毒物,我真的不能苟同,忍不住回答!

    首先,我們都知道,這世界沒有多少東西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沒有多少東西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適用的?所以,再精華的東西都會有糟粕!這一切,就看你怎麼對待了。

    《弟子規》,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寫的。原本叫《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改編,才變了現在的名字。一共360句,1080字。以《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為創意,分成“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然後再敘述為人子弟在這些綱目下應該怎麼做。

    下面舉幾個例子,精華或糟粕都有:

    我覺得還可以用的:

    1.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

    2.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3.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

    人們最詬病的是關於“孝道”的部分,因為過去孝的觀念太重了,最重要的是很多盡孝的方式今天沒法做。

    1.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此處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的典故)

    2.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嚐藥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3.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老向拙見: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產物,難免會帶著一些不合時宜甚至看起來是害人的糟粕的東西。其中,不合時宜的比較多,真正害人的少。雖然有很多已經不怎麼適用於當今時代了,不過我覺得真的可以搶救一下。難道經典的就不能改動?應該注入新的血液,讓它發揚光大!不然,遲早進垃圾堆裡。

  • 6 # 麥克家軍

    弟子規當然是精華了。很適合,孩子們在幼年時期,用以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個有道德,有文化的,經過誦讀弟子規,孩子們會很懂事,很孝順。比起現在社會上一些叛逆青年玩要好的多得多。與其讓孩子們玩遊戲,看電視。真不如讓孩子多誦讀幾遍弟子規。

  • 7 # 中和先生326

    謝遨。各述已見。

    首先,《弟子規》既然存在並有一定的流傳,可以說《弟子規》有它存在的道理。[一切存在,皆有道理]。

    其次,古人云:『古為今中』。道出我們如何看待歷史原著、文獻文章、歷史典故、戲曲詩詞 …… 等等,不能一蹴而就。『看古識今,推陳出新』。讀《弟子規》,我們要了解歷史,歷史年代,時代背景,寫作動機,主題思想,文字表現形式,文學貢獻,思想貢獻,社會貢獻 …… 等等。我們才能夠取古之長,避古之短,取其精華,去之糟粕,長進自身。[關鍵]是:[學古知今,古為今用]。

    正題。1,《弟子規》的文字內容,已不適合當今教育所用。 2,古人的教育思想,我們需要借鑑。 3,當今社會思潮多樣,中華文化精神缺失,精日分子囂張,文化宣傳教育有待精進 …… 我們 極待 反思。 4,不是《弟子規》無用,而是今人[不(無)作為],沒有推出好的、適合現代教育,傳承中華文化,繼承中華精神,服務人類 文 明 發 展 進 程 的好作品、好文字、好措施、好思路、好辦法。

    個人觀點,不妥指正。再謝。

    [中和悟道] 2018-05-02

  • 8 # 吳銘鶯

    但凡攻擊《弟子規》者絕大多數集中在孝道上,說什麼愚忠愚孝!智忠智孝會是怎樣呢?見風使舵良禽擇木而棲?估計這是漢奸自辯的最好的遮羞布。智孝應該是父母有錢有勢有房有關係網時就孝一點點,否則就翻臉視為累贅?估計這是智孝的最好解釋了。還有,攻擊非聖書不讀的,聖書不言自明即聖賢書,而非拍馬逢迎皇帝的宣教書。弟子規多少年來被後人奉為經典,又有多少鴻學大儒所推崇,至而今連詩書未必見過人倫不教何德何能大言不慚攻擊經典呢,用意無非是出風頭而已!

  • 9 # 紅塵過客甲

    儘管有些人,口水四濺,咒罵《弟子規》,我還得說,《弟子規》仍是很好的啟蒙教材,不但教育兒童,還可以用來教育全社會。《弟子規》體現儒家及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成為那時華人的道德規範,這種思想價值體系,不單由《弟子規》傳達,實際中國曆代均由各種啟蒙讀物及儒家經典體現,《弟子規》只是儘量通俗點罷了。

    對於傳統文化中不適應現代文明的部分可以割捨,甚至認真對待。因為社會在發展,有些價值體系可能與現代要求不適應,但不能因此徹底否定中華傳統文化。

  • 10 # 使用者4460339082616

    開篇聖人訓本身就有問題,誰是聖人啊,能不能質疑啊,容不容得思考啊,沒有,直接灌輸,你照著做,不照做就是不知廉恥,什麼狗屁聖人。利用聖人光環忽悠人這是搞崇拜。這是反對獨立思考。學生應該是去理解,而不是去迷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九歲幼童,高空連拋下14個滅火器,面對確鑿證據,家長卻死不承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