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以前,基本上都是私人修史,官方後來認可,確定為正史。其實寫每一段歷史的人不只是一個,前期的史書也是競爭上崗,誰寫得更好,官方便採用哪個。只要是人寫的東西,必然會有立場,摻雜個人情感,所以說這個可信度的對比,也不好說。
司馬遷自己都說: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
本來每個人對歷史的看法都有不同,一家之言是非常客觀的說法,但是史記成為正史之後,很多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其實不只是史記,其他的正史也是如此,所謂可信度,只能透過現代考古來判斷了。
在司馬遷之後,寫《漢書》的班固評價司馬遷寫的《史記》摻雜個人情感太多。班固的父親肯定了司馬遷把歷史記錄流傳下來的功績,但是也指出,司馬遷過於追求多聞廣載,有些史料是不真實的。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從劉邦到漢武帝,這些內容是和《史記》有重合部分的,班固也是批判地繼承了,認可的地方甚至就是照抄,一個字都不改動。對於不認可的地方,自有另一番議論了。
後世有些評價更是直接說,小說家祖庭,應該歸於司馬遷。司馬遷的《史記》絕對是可讀性最高的,文筆那是沒得說,故事性極強,但也正因如此,司馬遷的《史記》太像小說了。有些鬼神的記載,司馬遷也是都寫的。
五帝時期的事,本來就是口口相傳,有很多傳說,沒有文字記載,不管是誰都沒法寫得真實。司馬遷對於這部分歷史也是沒辦法。但是對於和他同時代的桑弘羊,司馬遷就耍脾氣了。他認為桑弘羊是興利之臣,壓根就沒給他單獨作傳。不過司馬遷在《平準書》中記錄了桑弘羊的一些措施。而班固作為東漢的人,那時候桑弘羊已經去世,可以完整地記錄了,他也不給桑弘羊作傳,因為他信奉的是重義輕利。可見,不摻雜個人情感實在太難了。
司馬遷也是啥都敢寫。扁鵲喝了神藥,有了透視功能。這誰能信啊?現在考古和考證發現《史記》中有記載存疑的地方,比如甲骨文上的文字記載,周文王很可能是被紂王給殺了,而司馬遷記載的是周文王正常去世,拿財物美女和紂王換回來了。司馬遷太喜歡用對話的形式了,其對話內容是經過文學加工的,這就自己削弱了可信度。
司馬遷是專業抹黑秦朝的,秦始皇要是真是呂不韋的兒子,趙姬連子楚都能瞞過去,司馬遷能知道?但是司馬遷偏偏採用了這種說法。最有意思的是,司馬遷的記錄有前後自相矛盾的地方,後人也為他解釋,可能是筆誤,只是記錯了。
並不是否定司馬遷的《史記》的地位,大部分結果應該還是沒有造假的,但是由於司馬遷的寫法,使得過程中充滿了各種不合理的地方,但也正因如此,可讀性才是最強的。以至於有人說《史記》就是歷史小說。
從唐代開始,官方修史成了主流,這也就存在後來王朝抹黑前朝的事,因為要宣揚自己的正統性,所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唐代以前,基本上都是私人修史,官方後來認可,確定為正史。其實寫每一段歷史的人不只是一個,前期的史書也是競爭上崗,誰寫得更好,官方便採用哪個。只要是人寫的東西,必然會有立場,摻雜個人情感,所以說這個可信度的對比,也不好說。
司馬遷自己都說: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以拾遺補蓺,成一家之言。
本來每個人對歷史的看法都有不同,一家之言是非常客觀的說法,但是史記成為正史之後,很多弊端就顯現出來了。其實不只是史記,其他的正史也是如此,所謂可信度,只能透過現代考古來判斷了。
在司馬遷之後,寫《漢書》的班固評價司馬遷寫的《史記》摻雜個人情感太多。班固的父親肯定了司馬遷把歷史記錄流傳下來的功績,但是也指出,司馬遷過於追求多聞廣載,有些史料是不真實的。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從劉邦到漢武帝,這些內容是和《史記》有重合部分的,班固也是批判地繼承了,認可的地方甚至就是照抄,一個字都不改動。對於不認可的地方,自有另一番議論了。
後世有些評價更是直接說,小說家祖庭,應該歸於司馬遷。司馬遷的《史記》絕對是可讀性最高的,文筆那是沒得說,故事性極強,但也正因如此,司馬遷的《史記》太像小說了。有些鬼神的記載,司馬遷也是都寫的。
五帝時期的事,本來就是口口相傳,有很多傳說,沒有文字記載,不管是誰都沒法寫得真實。司馬遷對於這部分歷史也是沒辦法。但是對於和他同時代的桑弘羊,司馬遷就耍脾氣了。他認為桑弘羊是興利之臣,壓根就沒給他單獨作傳。不過司馬遷在《平準書》中記錄了桑弘羊的一些措施。而班固作為東漢的人,那時候桑弘羊已經去世,可以完整地記錄了,他也不給桑弘羊作傳,因為他信奉的是重義輕利。可見,不摻雜個人情感實在太難了。
司馬遷也是啥都敢寫。扁鵲喝了神藥,有了透視功能。這誰能信啊?現在考古和考證發現《史記》中有記載存疑的地方,比如甲骨文上的文字記載,周文王很可能是被紂王給殺了,而司馬遷記載的是周文王正常去世,拿財物美女和紂王換回來了。司馬遷太喜歡用對話的形式了,其對話內容是經過文學加工的,這就自己削弱了可信度。
司馬遷是專業抹黑秦朝的,秦始皇要是真是呂不韋的兒子,趙姬連子楚都能瞞過去,司馬遷能知道?但是司馬遷偏偏採用了這種說法。最有意思的是,司馬遷的記錄有前後自相矛盾的地方,後人也為他解釋,可能是筆誤,只是記錯了。
並不是否定司馬遷的《史記》的地位,大部分結果應該還是沒有造假的,但是由於司馬遷的寫法,使得過程中充滿了各種不合理的地方,但也正因如此,可讀性才是最強的。以至於有人說《史記》就是歷史小說。
從唐代開始,官方修史成了主流,這也就存在後來王朝抹黑前朝的事,因為要宣揚自己的正統性,所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司馬遷和他的《史記》都是值得高度肯定的,只是現在讀史,需要多方對照,需要思考其合理性,不能全信。不管是個人修史還是官方修史,都有其不可信的動機,所以真沒必要比較哪個可信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