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聲聲啊(限流中)

    翠湖心影賞析一

    翠湖之所以為作者青睞,除了它是昆明的標誌性景觀,還有深層原因:它是作者在西南聯大讀書時舊遊之地,作者在這裡感受到了詩書唱答與自由追求民主科學的文化氣息。汪曾祺所眷戀的山水,一般是沾上人文韻致的。而這樣一篇將自身情感與大自然景色融會貫通的獨具韻味文章不禁是我心曠神怡,正直夏季,在崑玉河邊,清風拂來,在我的心上留下絲絲波痕,彷彿將我帶到了翠湖邊上與汪先生一同欣賞那翠湖的美景,照應出我的心影。

    這篇文章以對話形式作為開頭,使人很快能進入到作者的意境之中,讓人感覺清雅秀麗,好似一位江南水鄉女子嫋嫋地走了過來。不是傳統觀念中的"丁香般結著怨仇的"女子,相反,給人一種謹慎平和的美。文章的開端講述了昆明當地的一個笑話段子。它不是像現在速食時代的那些需要讓人掃一眼便能立刻爆笑的笑話,它是需要人再回過頭來細細品味的。文中說"當時覺得很無聊,現在想起來得很親切"。我有同感。文章由此便自然地過渡到了翠湖。文章的主體部分描寫了翠湖及其周圍的景觀,敘述了自己與翠湖有關的生活,其中不時夾雜著作者自身的感受。雖然記敘的都是些看起來算是瑣事的日常情況,但不知怎的,卻使人看過之後還願回頭再去看、去品味。這使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連續劇《渴望》和之後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雖描寫的是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但很吸引人,想是因為人們對這些生活有同感從而發生共鳴吧。現在的翠湖與當時相比自然是不同了。文章寫於1984年。

    但它的作用與帶給人的感覺卻是不變的。"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遊人了"。生活在21世紀的我,頗有同感。家住在崑玉河邊的我因為學校與崑玉河相距不遠,平時無事,會跑去崑玉河做一個名符其實的"遊人";

    有時需要去一個地方,也甘願從崑玉河中穿過;

    心情煩悶時,也會想到崑玉河。因為“人在湖光樹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樣了"。作者將翠湖的"翠"展現淋漓盡致的同時也將那"萬叢中的一點紅"描繪的別有韻味,使人在耳目清爽的同時也心情愉悅。而從作者對於翠湖那難以遮掩的喜愛中又不難看出他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與理想的不懈追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癌細胞怕熱,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