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教師而言,各地職稱評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使本來就沒有發展前途的教師職業發展更加艱難,讓萬千教師倍感無力和心酸。
而職稱聘用比例不協調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呢?
如下圖所示,某地教育事業單位的高階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評聘的佔比數。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老師能評上職稱的不足10%,小學老師更可憐,操著最累的心,幹著最繁瑣的工作,而能評上高階職稱的最多佔比2%。這讓從事一線基礎教育的老師情何以堪,這麼少的比例,普通一線老師哪個能得到?殘酷的現實就是隻能落入教師中有權有勢有關係有後臺的人手中。這又怎能促進教育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我地多所學校從1999年至今二十年的時間裡沒有進一個新人,最年輕的教師也到近四十的年紀了。不進新人並不是教師超編,農村教育上幾乎各個學校沒有專業的音、體、美教師,甚至連專業的英語老師都不能配齊,即使開全課程也是語文、數學老師兼任音體美、品德、科學等學科教師。這樣的教育現狀,既使教師們疲憊不堪,又晉升無門,實在是太不合理,不公平。是最不協調的制度。
但我地僅一個鎮就有500多個等待評高階職稱的教師,而市級說課優秀證書三年才也一個,給誰?誰有資格去市裡說課?
如果500多個教師都有機會去說課,公平競爭還則罷了,而實際上,我500多年待評教師有99%以上的教師沒有資格去參加市裡的說課,在校級就被否定了。至於誰能得到這個證書,恐怕並不僅僅靠教學水平決定的。因為大家的教學水平並無法相差甚遠,並且僅憑一節說課也無法評判出教學水平的高低。
另外去邊遠鄉村支教一事,我縣僅有兩所邊遠鄉校,一年如果這兩所學校能接受10個老師,排下來也要50年,誰去?誰有資格去?何況這兩所學校根本一年接收不了10年老師。我想廣大普通老師只有呵呵了。如下圖所示:
綜上所述,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早已成了個別有特權人的盛宴,離普遍一線教師越來越遠。從這一點上來說,職稱比例失調,不能滿足廣大教師職業晉升的要求,沒有事業成就感,更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必須改變這一現狀方可提高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吸引優秀要才投入教育,這樣中國教育的振興才有希望。
公務員的職級並軌體現在,不同職級的公務員,在一定年限職務不升的情況下,工資級別自動升級。如下圖所示:
這樣的晉升制度,讓即使一個小科員也有奔頭,憑自己在現有崗位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同樣可以換得工資級別的提高。
廣大教師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來定級呢?難道廣大教師就活該在最低階級別工資上幹一輩子嗎?另外當務之急還應該加大中級職稱和高階職稱的比例,同時像公務員晉升職級那樣,規定憑一定年限考核合格後即可晉升職級的制度,使廣大老師能有廣闊的職業前景,才是合理的,才是有活力的,才能振興國之教育。
目前,對教師而言,各地職稱評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使本來就沒有發展前途的教師職業發展更加艱難,讓萬千教師倍感無力和心酸。
而職稱聘用比例不協調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呢?
一、職稱“限額制”阻斷了大部分老師的晉升之路,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老師中級職稱和高階職稱的大量限額,讓廣大一線教師沒有職業發展前途,一輩子無論工作成績如何,都只能掙扎在底層,拿最低職級的工資。如下圖所示,某地教育事業單位的高階職稱、中級職稱、初級職稱評聘的佔比數。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學老師能評上職稱的不足10%,小學老師更可憐,操著最累的心,幹著最繁瑣的工作,而能評上高階職稱的最多佔比2%。這讓從事一線基礎教育的老師情何以堪,這麼少的比例,普通一線老師哪個能得到?殘酷的現實就是隻能落入教師中有權有勢有關係有後臺的人手中。這又怎能促進教育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比高階、中級職稱限額更可怕的是沒有名額。我地因職稱限額政策出臺前,內部人員早已獲得資訊,利用最後沒有限額的幾年,想方設法,利用可利用的一切關係,創造條件晉升了一大指中級和高階職稱,這造成本地中級和高階名額超額被佔用,因此之後的漫長十年間,中級職稱名額和高階職稱名額鳳毛麟角,要等大量已晉升中高階職稱的老師退休後才能空出符合限制比例的名額,下面堆積成山的多年無職稱可晉升的老師才有資格晉升職稱。三、造成多地職稱名額比例失調,教師職稱晉升無望的原因還有,教師職業流動性差,特別是農村教育上很難進新人。這也造成教師職稱比例沒有變化,進不了新人,只能等老教師退休,這使教師的職稱晉升之路更加艱難。我地多所學校從1999年至今二十年的時間裡沒有進一個新人,最年輕的教師也到近四十的年紀了。不進新人並不是教師超編,農村教育上幾乎各個學校沒有專業的音、體、美教師,甚至連專業的英語老師都不能配齊,即使開全課程也是語文、數學老師兼任音體美、品德、科學等學科教師。這樣的教育現狀,既使教師們疲憊不堪,又晉升無門,實在是太不合理,不公平。是最不協調的制度。
四、隨著職稱限額造成的緊張局面,各地評定職稱的條件也一改再改,例如評高職必須有市級說課優秀證書,必須有去邊遠鄉村支教的經歷等。但我地僅一個鎮就有500多個等待評高階職稱的教師,而市級說課優秀證書三年才也一個,給誰?誰有資格去市裡說課?
如果500多個教師都有機會去說課,公平競爭還則罷了,而實際上,我500多年待評教師有99%以上的教師沒有資格去參加市裡的說課,在校級就被否定了。至於誰能得到這個證書,恐怕並不僅僅靠教學水平決定的。因為大家的教學水平並無法相差甚遠,並且僅憑一節說課也無法評判出教學水平的高低。
另外去邊遠鄉村支教一事,我縣僅有兩所邊遠鄉校,一年如果這兩所學校能接受10個老師,排下來也要50年,誰去?誰有資格去?何況這兩所學校根本一年接收不了10年老師。我想廣大普通老師只有呵呵了。如下圖所示:
綜上所述,評職稱難,難於上青天,早已成了個別有特權人的盛宴,離普遍一線教師越來越遠。從這一點上來說,職稱比例失調,不能滿足廣大教師職業晉升的要求,沒有事業成就感,更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必須改變這一現狀方可提高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吸引優秀要才投入教育,這樣中國教育的振興才有希望。
至於怎麼改?我想參照公務員的職級並軌制就不錯,讓不同職稱的人都有晉升的空間。公務員的職級並軌體現在,不同職級的公務員,在一定年限職務不升的情況下,工資級別自動升級。如下圖所示:
這樣的晉升制度,讓即使一個小科員也有奔頭,憑自己在現有崗位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同樣可以換得工資級別的提高。
廣大教師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來定級呢?難道廣大教師就活該在最低階級別工資上幹一輩子嗎?另外當務之急還應該加大中級職稱和高階職稱的比例,同時像公務員晉升職級那樣,規定憑一定年限考核合格後即可晉升職級的制度,使廣大老師能有廣闊的職業前景,才是合理的,才是有活力的,才能振興國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