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主要工作職能是:
1、管理職能: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社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社群成員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群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完成社群成員代表大會,共建理事會確定的管理目標。
2、服務職能:組織社群成員進行便民服務,動員和組織社群成員共駐共建,資源共享,辦理社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志願者隊伍,辦好社群服務業;協助政府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紹就業和開展優撫救濟工作。
3、教育職能: 組織引導社群成員開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兩勞”人員教育,開展職業培訓,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開展五好文明創評活動,形成具有本社群特色的文化氛圍,增強社群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4、監督職能: 受社群成員代表大會成員指派或共建理事會成員委託,並及時將監督意見向上級機關及部門反饋,對社群內的物業管理,履行其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5、配合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完成有關任務。
擴充套件資料:
自1986年民政部倡導社群服務以來,社群服務已從最初探索社會福利社會辦和職工福利向社會開放,向社會生活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和延伸,這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群服務範圍和內容得到拓展。目前,社群服務的專案和內容已基本涵蓋廣大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服務內容由10多項發展到200多項,包括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青壯年人和優撫物件、駐社群單位等各類群體,社群衛生、社群文化、社群環境、社群治安、社群保障等服務專案普遍展開,多種便民生活服務圈不斷湧現,社群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尤其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社群服務企業開始為社群內居民和單位提供送餐、存車、物業管理等後勤社會化服務,開闢了社群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目前初步構築起以社會救助為基礎的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職業中介、心理諮詢、健康保健等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服務設施和網路初具規模。目前,中國有城區852個,街道6152個,社群79947個。各城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群服務中心,各居民委員會大都建立了社群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群服務網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中國已建成社群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群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網點66.5萬個。
2001年至2003年,各級民政部門透過實施“星光計劃”,籌集134.8億元在全國城鎮建立起了3.2萬個老年活動之家,有效改善了為老服務條件。目前全國40%的社群組織服務用房已達到100平方米以上,87%的社群有社群服務中心(站),93%的社群有勞動保障所(站),80%的社群有警務室,85%的社群建有衛生服務站(點),70%的社群有圖書室。初步形成了以社群服務中心為紐帶,廣泛聯絡各類社群服務企業、服務人員的社群服務網路。
吸納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作用突出。各城區、街道和社群以社群服務為載體,認真做好社群就業崗位開發、社群再就業服務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社群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社群再就業工作融入到社群,服務到社群,落實到社群,促進社群再就業工作與社群建設同步發展。
積極拓寬社群就業門路,引導和幫助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群服務領域實現再就業,2005年底,中國現有社群服務從業人員357.8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8.8萬人。特別是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透過剝離後勤服務、利用閒置資源、興辦社群服務實體等,實現了人員分流,增加了職工收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改進了社群服務的方式和方法。全國許多地方在街道層面開展 “一站式”服務,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辦事服務。一些地方還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在社群配備了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衛生保潔、社會治安等協管員,使社群服務的社會效益明顯增強。許多城市社群還建立了Sunny超市、慈善超市、扶貧超市等扶貧幫困載體,積極為社群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把計算機資訊網路技術應用於社群服務,一些地方的城區和街道普遍建立了資訊網路平臺,並與社群居委會的社群服務站實現聯網,為廣大社群居民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目前,全國60%的城區建有社群管理服務資訊網路,例如太原市廟前街社群建立的《社群服務網》,在方便社群居民隨時獲取社群服務資訊的同時,促進了社群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社群的主要工作職能是:
1、管理職能: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在社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社群成員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群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完成社群成員代表大會,共建理事會確定的管理目標。
2、服務職能:組織社群成員進行便民服務,動員和組織社群成員共駐共建,資源共享,辦理社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志願者隊伍,辦好社群服務業;協助政府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介紹就業和開展優撫救濟工作。
3、教育職能: 組織引導社群成員開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青少年教育和“兩勞”人員教育,開展職業培訓,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開展五好文明創評活動,形成具有本社群特色的文化氛圍,增強社群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4、監督職能: 受社群成員代表大會成員指派或共建理事會成員委託,並及時將監督意見向上級機關及部門反饋,對社群內的物業管理,履行其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5、配合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完成有關任務。
擴充套件資料:
自1986年民政部倡導社群服務以來,社群服務已從最初探索社會福利社會辦和職工福利向社會開放,向社會生活更廣泛的領域拓展和延伸,這對於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群服務範圍和內容得到拓展。目前,社群服務的專案和內容已基本涵蓋廣大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服務內容由10多項發展到200多項,包括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青壯年人和優撫物件、駐社群單位等各類群體,社群衛生、社群文化、社群環境、社群治安、社群保障等服務專案普遍展開,多種便民生活服務圈不斷湧現,社群居民需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
尤其是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一些社群服務企業開始為社群內居民和單位提供送餐、存車、物業管理等後勤社會化服務,開闢了社群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目前初步構築起以社會救助為基礎的集家政服務、物業管理、職業中介、心理諮詢、健康保健等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服務設施和網路初具規模。目前,中國有城區852個,街道6152個,社群79947個。各城區、街道普遍建立了社群服務中心,各居民委員會大都建立了社群服務站,形成了區、街道、居委會三級社群服務網路,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目前,中國已建成社群服務中心8479個,各類社群服務設施19.5萬個,便民利民網點66.5萬個。
2001年至2003年,各級民政部門透過實施“星光計劃”,籌集134.8億元在全國城鎮建立起了3.2萬個老年活動之家,有效改善了為老服務條件。目前全國40%的社群組織服務用房已達到100平方米以上,87%的社群有社群服務中心(站),93%的社群有勞動保障所(站),80%的社群有警務室,85%的社群建有衛生服務站(點),70%的社群有圖書室。初步形成了以社群服務中心為紐帶,廣泛聯絡各類社群服務企業、服務人員的社群服務網路。
吸納就業和維護社會穩定作用突出。各城區、街道和社群以社群服務為載體,認真做好社群就業崗位開發、社群再就業服務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快社群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社群再就業工作融入到社群,服務到社群,落實到社群,促進社群再就業工作與社群建設同步發展。
積極拓寬社群就業門路,引導和幫助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社群服務領域實現再就業,2005年底,中國現有社群服務從業人員357.8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8.8萬人。特別是一批大中型工業企業透過剝離後勤服務、利用閒置資源、興辦社群服務實體等,實現了人員分流,增加了職工收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改進了社群服務的方式和方法。全國許多地方在街道層面開展 “一站式”服務,為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辦事服務。一些地方還加大了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在社群配備了勞動保障、計劃生育、衛生保潔、社會治安等協管員,使社群服務的社會效益明顯增強。許多城市社群還建立了Sunny超市、慈善超市、扶貧超市等扶貧幫困載體,積極為社群困難群體排憂解難。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把計算機資訊網路技術應用於社群服務,一些地方的城區和街道普遍建立了資訊網路平臺,並與社群居委會的社群服務站實現聯網,為廣大社群居民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目前,全國60%的城區建有社群管理服務資訊網路,例如太原市廟前街社群建立的《社群服務網》,在方便社群居民隨時獲取社群服務資訊的同時,促進了社群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