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承明書畫院

    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1] 書跡今無墨跡傳世,僅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張芝與鍾繇、王羲之和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

    從中國書法史發

    張芝(2張)

    展軌跡看,從甲骨文到篆成熟於秦,始出隸體,西漢隸書盛行,但已有草書,可謂篆、隸、草、行、真各體具備,但此時行竺遲緩且有波磔的隸書和字字獨立帶有隸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滿足人們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代之而興的是書寫起來快捷而流美的“今草”,社會上形成了“草書熱”。張芝從民間和杜、崔那裡汲取了草書的藝術精粹,創造了跨時代的大草,即有別於章草的“一筆書”,當時亦稱“今草”,一時名噪天下,學者如雲。張芝的“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如流水速,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雖合,數意兼包,若縣猿飲澗之象,鉤鎖連環之狀,神化自若,變態不露”;“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精熟神妙,冠絕古今”;“張勁骨豐肌,德冠諸賢之首”;“伯英即草書之祖也”。(張懷瓘《書斷》語)

    他的墨跡近兩千年來為世人所寶,寸紙不遺,他的墨跡在《淳化閣帖》裡收有五帖三十八行,為歷代書家珍視並臨習,故張芝的書法藝術精神至今仍鮮活在中國書法的血脈中。張芝同時也是書法理論的開先河者,曾著《筆心論》五篇,可惜早已失傳。

  • 2 # 歷代書法研究

    說到書法成就,鍾張羲獻恐怕是最高的了。歷代書法家都將他們四個人列為古今特絕,也就是最頂尖的書法家行列裡。其中楷書鼻祖鍾繇、草聖張芝、書聖王羲之和王羲之第七子,與他並稱二王的王獻之。說白了哪一個不是赫赫有名,被歷代書家所重。

    書友問到張芝的成就高不高,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他的作品:張芝冠軍貼。

    歷代書法家都給予張芝很高的評價,來看看王羲之怎麼說:我的書法相比於鍾繇、張芝,和鍾繇不相上下,或者說超過他,張芝的草書,我仍然可以與他同列,但是他精研熟練,學習書法以至於池水如墨。假如我像他那樣刻苦用功,未必比他遜色。

    羊欣在採古來能書人名中說:弘農張芝,高尚不仕,善草書,精勁絕倫。

    張懷瓘在書斷中說:“尤善章草書,生諸杜度、崔璦。龍豹變,青出於藍。又創於今草,天縱穎異,率意超曠,無惜事非。若清澗長源,流而無限,縈迴崖谷,任於造化”並將他的草書列為神品。

  • 3 # 陳海良書法藝術

    張芝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關鍵人物,是“章草演變發展到後來的狂草”這一系列發展脈絡的開啟者,他也是漢末魏晉書法群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之一。

    一、張芝歸屬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要想說清楚張芝在書法史上是什麼地位,就要先搞清楚張芝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分期問題。考察張芝的生平我們會發現,張芝是東漢末年的書法大家。

    張芝《冠軍帖》

    張芝,字伯英,是東漢末年的章草大家,約卒於漢獻帝初平三年(即192年),張芝是魏晉之前的書法家,東晉的庾翼見到王羲之的章草書信時直呼“伯英再生”,讚譽有加。

    史料中關於張芝的書法記載非常少,散見於有關張芝的書法論著中。《後漢書·張奐傳》中就有關於他父親的記載。僅僅略微提到了張芝的書法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書法家尷尬的處境。本身他們並非顯貴之人,書法好也不能垂留青史,反映了古代儒家士大夫對於書法的看法,不僅張芝是這樣,張旭也是如此,這兩位在書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在正史裡面三兩行就交代完了,這是題外話。

    好在後世的書法理論家,諸如西晉書法家衛恆的《四體書勢》較為詳細的記載了張芝的情況,稱其:

    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稱善作。後有崔瑗、崔實,亦稱皆工,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其巧,……韋仲將謂之草聖……杜氏傑有骨力,而字畫微瘦。崔氏法之。書體甚濃,結字工巧,時有不及。張芝喜而學焉。轉精其巧,可謂草聖……超前絕後、獨步無雙。

    張芝《冠軍帖》2

    這段話頗耐人尋味。首先衛恆先論述了一下章草的發展史。章草我們都知道,是隸書草書化的產物。章草經過杜、崔等人的發展,日漸成熟。這個時候,張芝出現了,衛恆認為張芝是超越崔、杜等前輩的“草聖”。

    這是關於“張芝在書法史上的定位”這個問題一次比較詳細的論述。實際上他就為我們指明瞭一個論證邏輯,那就是我們今天的人看待張芝的時候,應該從草書發展這一脈絡體系中,對張芝進行考察評估。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定位了。

    二、草書的發展

    我們先給大家勾勒一個大致的草書發展史。中國書法草書的誕生應該是在隸書之後。實際上,各種書體誕生時間的前後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界限,但是章草是在漢代發展起來的,這一點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

    張芝書法《絳帖》

    章草在漢代經過發展,魏晉時期,人們在此基礎上,以二王為代表的書法家將其進一步發展成熟,演變成為小草。小草其實是相對於大草而言的。

    大草,也被稱之為狂草,唐代的懷素、張旭在承接漢末魏晉書法遺韻的同時,加以創新發展,因此形成了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狂草藝術。

    這是一個極為粗略的描述。但是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到,草書從章草到小草然後再到大草這樣三個時期中,草書發展是緊密相承,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從章草到小草的過渡發展上更是如此,因為他們之間的時間跨度最緊密。

    《今欲歸帖》

    三、張芝屬於漢末魏晉書法群中的書法家嗎?

    因此,如果單獨割裂的看待張芝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定位,那麼他就應該屬於漢末書法群體。但是張芝的獨特性就在於他不同於其他漢末書法家,他的書法是具有發展性和一定先知性的,他在某種程度上為魏晉書法的發展奠基了一定的基礎。如果割裂的看,就會將這種先知性、發展性阻礙了。

    所以,張芝的書法如以漢末魏晉書法群中加以考察,然後在將其放置在從漢末魏晉到唐代草書的發展脈絡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張芝的歷史地位了,即草書發展的先導人物。

    此外,在中國書法史上,早已經有此看法。比如,宋代刊刻的《淳化閣帖》就將張芝的書法刊刻了進去,而我們知道《淳化閣帖》的刊刻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事件,它幾乎主導了整個中國書法後續發展的邏輯,而且《淳化閣帖》的刊刻也被看作是確定王羲之“書聖”地位的標誌性事件。張芝的書法被編入,或許與二王一派魏晉書法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唐代孫過庭在他的著名書法理論著作《書譜》中說:

    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有二王之妙。

    後人據此,將東漢末年的“草聖”張芝,曹魏時期的隸、楷書家鍾繇,東晉末年的王氏父子稱之為“書中四賢”,可見張芝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

    總之,作為漢末魏晉時期特有的書法群中著名的人物之一, 張芝自然可以看做是魏晉書法的先導,甚至可以歸入魏晉。

    張芝《二月八日帖》

    因為從章草這一發展脈絡來看,張芝不僅是是中國書法史上草書發展的關鍵人物,而且還是中國書法從章草到小草乃至於唐代大草發展的重要人物,張芝不僅與王羲之是處在一個發展脈絡上的,更是和唐朝張旭的狂草藝術處在同一個發展脈絡上。

    張芝不僅是有魏晉神韻的,而且還是先導,是魏晉書法的代表人物,沒有他的參與,魏晉書法很難說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單純的以“魏晉”看“魏晉”是不全面的,張芝必須納入其中詳加考慮。

    關於張芝的書法史定位,我是傾向於將其歸入魏晉,漢末書法確實可以構成一個獨立的研究單元,但是張芝其書法成就本身就應該放在魏晉進行表述才算合理。如果硬是扣細節,也未嘗不可,將其放在漢末書法的這一階段。但這將無法使張芝在書法史上的意義確立起來。

  • 4 # 呂永亮

    張芝被稱為草聖,他書法成就高嗎?

    當我收到這個問題時,生怕眼花看錯了題,仔細的看了二遍。確認了自己沒有眼花,看到的確實是問我張芝的書法成就,我被著實的嚇壞了……

    張芝是一個被千年來公認的草聖,歷朝歷代的書法領軍人物都認同張芝是草聖,這種徹徹底底的蓋棺定論人物,我輩何德何能對張芝草聖進行說長道短呢?

    所以,我們應該從學習的態度上觀賞張芝的作品就可,絕不應該自以為是的去評價張草聖的"成就"。

    本人儘管不是張芝粉,卻真的不敢自以為是的胡說八道啊……

  • 5 # 手機使用者15467155812

    沒有深厚傳統文學哲學史學詩詞四書五經的功底,只知其一其,乃匠人也,大家者一定是文慧貫通者,書法只是其一技。

  • 6 # yffnjfshjuv

    張芝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稱書法四賢。

    有關張芝生平的史料很少,這與他情操高潔,不慕功名是有關的。《後漢書·張奐傳》中僅提到“長子芝最知名,及弟昶並善草書”,雖極簡略,卻從中可知張芝在當時已因書法成就而享有盛名。略晚於張芝的西晉書法家衛恆在其書法理論著作《四體書勢》中稱:“漢興而有草書……至章帝時,齊相杜度號稱善作;後有崔瑗、崔實,亦稱善工。”而“弘農張伯英者因轉精其巧……韋仲將謂之草聖。”韋仲將即三國魏名臣韋誕,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根據是杜度的草書有骨力,但字劃微瘦;崔瑗、崔實宗法杜度,“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張芝喜而學之,轉精其巧,可謂草聖”。說明張芝曾師法杜、崔,但青出於藍,“超前絕倫,獨步無雙”。唐朝開元時的著名書法家和評論家張懷馞在其書法理論名著《書斷》裡,有數百字論述張芝,確定了他在華夏書壇的重要地位。其後的歷代書法家和評論家也都以肯定態度延襲韋誕、衛恆、張懷瓘、孫過庭等的論述,張芝的“草聖”地位自此成為一座不可動搖的豐碑而屹立於中國書壇,閃耀著永恆的璀璨光芒。

  • 7 # 雲壑聽泉

    張芝是東漢時人,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聖”、“草書之祖”,其書法被譽為“一筆書”。其富於變化的書法,富有獨創性。

  • 8 # 書法內參

    毋庸置疑,張芝的書法成就很高。 在歷史上,能被稱為“聖”的人,都是在某個領域具有突出貢獻和成就,引領並開創一個時代的人,且經過時間的沉澱和洗禮,其地位在歷史上妥妥的無可取代,不可動搖。據我所知,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幾位“聖人”:最早的孔子孔聖人,之後有史聖司馬遷,草聖張芝,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詩聖杜甫,茶聖陸羽,畫聖吳道子,藥聖李時珍。 近代的便是被稱為“當代草聖”的林散之先生。 而在以上的聖人當中,書法界所佔的比例最多,有四位,不能不感嘆華人對於書法的重視和偏愛。其中,張芝不僅被稱為草聖,還被譽為“草書之祖”,其書法“一筆書”冠絕古今,彪炳書史。 具有如此地位一般需要具備如下成就: 1、具有很強的書法創作實力,並創造出有引領時代的書風,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質,受人歡迎和追隨。張芝的書法造詣很深,書寫技法高妙,特別是草書境界爐火純青,並開創性地發明了“一筆書”,有史以來為書法藝術注入了新鮮的元素。2、有自己的著作,闡明自己的專業思想和學術主張,並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張芝著作有《筆心論》五篇。現在雖已失傳,但當時及很長時間裡,都在指導著人們的書寫。3、在教育領域,培養出大批人才,為本專業的傳承和發展儲備力量。張芝的季弟張昶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精善章草,當時人們稱他為“亞聖”。這應該與張芝的影響和督導是分不開的。而若干年之後的王羲之就推崇張芝學習張芝。唐代草書大師懷素、孫過庭等也都是張芝忠實的粉絲,稱“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後人評價:“自漢末至中唐六七百年間,在草書領域裡湧現了韋誕、衛瓘、索靖、衛恆等這些傳於書壇的人物,更有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四位光耀千古的大師,他們的師承都導源於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巨人——草聖張芝。”如此評價,至高無上。 4、除此而外,張芝還是一位製造毛筆的專家。 因此,張芝不僅僅是一名書法家,而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文化巨人,他的成就影響後世二千年,直到今天,並將繼續影響我們的後代!

  • 9 # 千年蘭亭

    這個題目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張芝的成就,二是草書的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問題。

    一、先說說張芝

    張芝,字伯英,甘肅酒泉人。能文能武,曾多次帶兵出征,世號“張有道”。

    張芝喜好草書,學崔瑗、杜操之法,將草書視為“用於卒迫”的實用書體,常常“匆匆不暇草書”。

    由於對草書藝術有了更深的追求,張芝使得寫草書不簡反難。

    《淳化閣帖》中的《冠軍帖》,據傳是張芝的作品,筆勢縱橫,點畫映帶,氣脈貫通,大小參差,擒縱迴盪極盡使轉之能事。

    雖然有人置疑此作為晉末後人所書,但東漢建寧三年(170年)的《為將奈何磚文》字勢已如此,可推知張芝草書的特徵應近《冠軍帖》。

    二、草書的實用性與藝術性

    漢朝的趙壹寫過一本《非草書》,文中他描繪了當時草書風行的盛況。

    但同時,他在書中又說“草書無益於治”,對狂熱的習草風氣予以否定。

    這一方面,從側面反映了漢代杜、崔、張之後,草書的藝術性已得到高速發展,而且有廣大的受眾。

    另一方面,從它一產生即沿著藝術化的道路向前飛奔,從而越來越不實用,以至當時就有很人認為草書會消亡。

    可是,這過去快兩千年了,草書不僅未消亡,反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推崇。

    草書能成為藝術性最強的書體,其根本原因就在其中所蘊含的人性,正因為它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感情,它能脫離實用而存在。

    莊子講,無用之用是為大用,這句話,用在草書上,最恰當不過。

  • 10 # 藝術收藏市場資訊

    為什麼章草那麼快就衰落了呢?

    主要是因為一種寫起來更快、藝術感更強的字型被創造出來了——那就是今草。

    今草是對章草的革新。

    它完全去掉了章草的波挑,將上下字之間的筆勢牽連相通,字型大小也隨心所欲。

    這樣一來,今草書寫也更為便利,所以自魏晉後就盛行不衰,直到今天還在書法界佔據主流地位。

    今草的創始人很明確,公認是“草聖”張芝。

    張芝,字伯英,東漢敦煌酒泉人。

    出生年份不詳,卒於公元192年,也就是呂布誅殺董卓的那一年。

    張芝從小潛心書法,連太尉召他做官都不去。

    他爹張奐為了方便他練字洗筆,專門在一個池塘前搭了石桌石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池清水被張芝的筆墨染得盡黑。

    後人因此稱練習書法為“臨池”,“臨池學書”成語也是源於此事。

    ——是不是感覺這個故事好生熟悉?

    沒錯,王羲之的墨池也是仿效張芝的,宋代曾鞏在《墨池記》裡就揭露了“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是典型的粉絲行為啊!

    張芝最開始是練習章草的,練得爐火純青後,就開始求新求變了。

    經過潛心鑽研,他終於擺脫舊俗,獨創“一筆飛白”的“一筆書”(今草),開書法之一代新天地。

    書聖王羲之中年就師承張芝,而且他還自認為草書不如張芝,並說“漢魏書跡,獨鍾(繇)張(芝)兩家,其餘不可觀之”。

    狂草大師懷素也自謂草書得於“二張”(張芝、張旭)。

    草書大家孫過庭在《書譜》中也多次提到他把張芝草書作為藍本終生臨習,稱“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

    《宣和書譜》中稱張芝“於草書尤工,世所寶藏,寸紙不棄,韋仲將(三國書法家韋誕字仲將)謂之‘草聖’”。

    可惜的是,早在晉代,張芝的書跡就已經很少見到。

    西晉的衛恆就曾慨嘆張芝書跡“寸紙不遺”。

    東晉虞翼在永嘉之亂過江南時,將張芝草書十紙丟失,從此懊悔不已,經常嘆息“妙跡永絕”。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主要是北宋《淳化閣帖》中收錄的《冠軍帖》、《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等刻本,其中又以《冠軍帖》最為出色。

    《冠軍帖》

    《冠軍帖》是張芝今草的代表作。

    開啟《冠軍帖》,頓時就能感覺到縱橫捭闔的氣勢撲面而來。

    此貼行筆自由奔放,但又收放自如,表現了張芝良好的控筆能力。

    筆畫斷續有度,虛實相間,線條靈動,如山谷激流,興致之處,如懸崖飛瀑,飛流直下。

    結字時有巧思,如“散”之險絕、“見”之內斂,“粗”字“米”旁的右上一點置入“且”的左上角等,都令人叫絕。

    張芝打破了章草的橫向動態,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縱向氣勢。

    同時化章草的大小相近為大小不等,相互呼應、揖讓,使得整幅字形成一體。

    縱觀同時代的法帖,我們發現人在漢代的張芝,居然能寫出如此鮮活靈動的作品,簡直就是超越時代的創舉!

    張芝以其天才的表現,把同輩們遠遠地甩在身後,讓書法家們進入了一個以“我手寫我心”的新天地,邁入了書法藝術的新境界。

    也正因為《冠軍帖》有超時代的表現,所以有人就懷疑此貼並非張芝所做,並有王獻之、張旭、懷素等作者的猜測,但這些都屬於學術爭論,咱們就姑妄聽之好了。

    PS:《冠軍帖》還曾被分為《知汝帖》和《終年帖》,原文辨識如下(僅供參考):

    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處耳。

    終年纏此,當復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忘不忘,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昨遊悉誰同?故數往虎丘,不此,甚蕭索。祖希時面因行,藥欲數處,看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今欲歸帖》

    東漢末年,文化藝術主流慢慢由貴族轉為士族主導。

    張芝就是士族書法的代表。

    草書正好迎合了當時士族追求個性表達的需求,

    文字書寫的好壞也成為做士人的一個必備條件,

    實用書寫也與審美書寫分化開來,開始各走各的路。

    因此,草書成了當時最時尚的流行藝術。

    東漢學者趙壹在《非草書》一文中生動地描寫了這一盛況:“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骨出血,猶不休輟。”

    但由於草書多寫於紙帛簡牘之上,不易儲存,尤其是又經歷了三國亂世,東漢的草書精品留存無幾,在書法史上留出了一大段空白。

    幸好,魏晉時期,在士族之中,還有文脈墨跡延綿遺存。

    更有一些天才橫空出世,再創漢字書法的輝煌。

    其中首先值得一說的,就是被譽為“楷書之祖”的鐘繇。

  • 11 # 書山衛士嶽明堂

    草聖張芝,是千百年來經過歷史的洗禮而定論的千古傳世的代表人物。他的章草,筆力神馳、精簡奇妙,是藝術境界之巔峰!是穿越歷史的標杆,是我們傳承學習的榜樣。

  • 12 # 懸湖澤民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書法更是如此!晉唐鼎盛,宋元明清……一直至今,我認為在逐漸衰落。印刷術發明普及以及書寫工具的演變,人與人之間交流頻率、方式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書法的衝擊都很大!一段時期繁榮鼎盛可以說時代的侷限性,讓書法發揮到極致!現如今各類所謂書法活動,沽名釣譽,虛假繁榮。草書從誕生開始,識別實用就決定只能以一種藝術形式的而存在!

  • 13 # 上官1898

    張芝既為草聖,成就若不高,何以得此桂冠。前人之論多矣,重複提及,故無嘗不可,然前之所論,吾觀之皆無具體之說,今再如是,則於今並無實際意義,故虔禮於張芝亦只提及池水盡墨之事以及羲之追張之語。實質言之,張芝所以成為草聖,是其奠定了草書章法,即收放有度,虛實相應,連斷有致,黑白互計或曰計白當黑。此草書提綱挈領之舉,張芝雖未言,而書跡言之矣,亦章草過度今草之所必須也。後逸少於草書成就亦步此,然逸少雖非草聖,卻成就於書之全方位,成為眾望之書聖,二聖互映,華夏書壇幸甚之哉。

  • 14 # 非雲非鶴801

    這也叫問題嗎?張芝,張旭,懷素,這些人都在一個草字上彪炳青史,你說他們有沒有成就?紙老虎能威震山林嗎?怎麼現在好像全都是幼兒園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鬥破蒼穹》手遊裡,遊戲裡的角色升級到60級之後可以帶哪些魔獸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