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辭北南下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孔子說:用政治手段約束民眾,用刑法手段規範秩序,民眾會設法規避而沒有羞恥的感覺;用道德教育啟發民眾良心,用禮來規範秩序,民眾會既遵守秩序又知道羞恥。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譯: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於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譯: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即要治理好國家,君主必須像個君主,臣子必須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子路(對孔子)說:“衛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說:“首先必須正名分。”子路說:“有這樣做的嗎?您想得太不合時宜了。這名怎麼正呢?”孔子說:“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採取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從不馬馬虎虎對待的。”

    孔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衛靈公》)

    譯:靠聰明取得了地位,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雖然得到了地位,也一定會失去的。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用嚴肅的態度來治理百姓,那麼百姓就不會尊敬他。靠聰明取得地位,能用仁德保護它,能用嚴肅的態度治理百姓,而不用禮義教化人民,那也算不得完善。

    孔子曰:“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有功,公則說。”(《堯曰》)

    譯:所重視的四件事: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厚就能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績,公平就會使百姓公平。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子路》)

    譯:孔子說:“先派定各 部門的負責人,赦免部下的小過失,提拔德才兼備的人。”

    孔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己矣。”

    譯:實行無為而治的人,就像舜帝一樣英明,還需要再去做什麼呢?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譯:魯哀公問道:"怎樣做才能使百姓服從?"孔子回答說:"提拔舉用正直的人,使他安置在邪曲之人的上面,百姓就會服從;提拔邪曲之人,使他居於正直之人的上面,百姓就不服."

    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

    譯:治理一個大的國家應該像煎小魚一樣,不要經常翻動,破壞魚的完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sjoy評論全明星:PCL已不是奪冠熱門賽區,需重新審視實力定位,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