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簡單的能採集聲音的然後低通濾波後播放聲音的嵌入式系統中就可以看出分工和模式。 1) 需要採集聲音。 2) 需要儲存聲音。 3) 需要對儲存的聲音編寫濾波演算法。 4) 需要輸出聲音驅動喇叭。 當然你可以無限的複雜化這個系統,讓它變得高階,但從上面就可以看出分工和模式。
理解嵌入式可以從很多角度,可以以嵌入式的身份去解決各個領域的問題,也可以站在專業領域的位置按照需求研究嵌入式。前者我們可以稱為工程師模式,後者我們可以稱謂專家模式,我們可以以任何方式打造和完善自己。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也總該想盡方法,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上面說的很抽象,可能到這還一臉茫然,我儘可能的去舉例子說明,讓一切變得通俗起來。
所謂的工程師模式,是以嵌入式的身份去解決問題,他可以沒有任何領域(例如,訊號處理,控制學,影象處理,影片處理等等)的基礎,但他對市面上常用的嵌入式產品型號、解決方案瞭如指掌,對於晶片的外設、片上程式設計、程式語言、程式的結構演算法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他能在繁雜的中斷中處理好中斷巢狀、中斷優先順序,他能掌控好多個外設的完美配合和評估出最低功耗的方案,他也許也可以完好嵌入系統,對類似於Linux的嵌入式作業系統瞭如指掌,他的工作儘可能是處理好任務事物;
在專家模式中,他必須有著一個領域的底蘊,可以是控制學、可以是影象處理、音訊處理等等等,他必須有良好的數學和程式設計功底,必須把那個他所屬的領域的一系列知識玩轉明白,他編寫的專業領域演算法必須要考慮平臺, 是普通計算機還是嵌入式,他要熟悉嵌入式處理器的指令,記憶體,結合他的演算法,在最佳的時刻選擇最優的方式,他需要不斷的模擬,不斷的評估效能,他的工作是儘可能解決一個專業領域問題。
前者,工程師模式大多數都是嵌入式人選擇的一條道路,他們從點亮一個LED開始,學習硬體原理圖,熟悉軟硬結合,開始利用定時器中斷讓LED閃爍,再去了解通訊協議,通訊介面,向串列埠助手傳送“hello world.”,甚至有些人偏向硬體,獨立的製作一個低速的板子,然後覺得很有意思,開闢了另一條走硬體的道路,遠離了嵌入式的大門。他們從C51開始,然後研究其他的微控制器,走著走著發現就是那麼回事兒,套路一樣只是庫不一樣而已,拿住核心很快就能拿下另一個廠家的微控制器,然後一些人深入了,一些人選擇了嵌入式系統的道路。深入的那部分人,在裸機片上開始研究低功耗,開始收攬各個廠家的微控制器的特性,以備在緊要關頭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在片上達到極致;走上嵌入式系統的人進入了另一片天地,發現似乎底層沒什麼科研究的,因為驅動都寫好了,呼叫即可。他們一部分人開始鑽研神奇的linux核心,開始研究boot,一部分人開始研究在系統上如何驅動外設,寫出一套很棒的驅動程式。每走一步似乎都有一個側重,有一個選擇。在工程師模式中,無論你是高職、大專、本科還是碩士博士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進行開發,只要你喜歡,就肯定有所成就。
後者,專家模式,很多都由數學專業轉過去的,還有一開始就是某個領域專業的學生,然後研習嵌入式,這也是為什麼測控專業、電氣專業和機械專業很多都有微控制器的畢設原因。再有一部分就是“工程師模式”發展起來,從微控制器開始學,然後進入到某個領域,比如通訊領域,然後開始發展自己的專家模式,做這方面的演算法再結合合適的嵌入式裝置。專家模式的特點就是有很高的領域基礎理論,通常碩士、博士和比較有經驗的工程師比較適合。
在一個簡單的能採集聲音的然後低通濾波後播放聲音的嵌入式系統中就可以看出分工和模式。 1) 需要採集聲音。 2) 需要儲存聲音。 3) 需要對儲存的聲音編寫濾波演算法。 4) 需要輸出聲音驅動喇叭。 當然你可以無限的複雜化這個系統,讓它變得高階,但從上面就可以看出分工和模式。
理解嵌入式可以從很多角度,可以以嵌入式的身份去解決各個領域的問題,也可以站在專業領域的位置按照需求研究嵌入式。前者我們可以稱為工程師模式,後者我們可以稱謂專家模式,我們可以以任何方式打造和完善自己。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也總該想盡方法,為自己謀得一席之地。上面說的很抽象,可能到這還一臉茫然,我儘可能的去舉例子說明,讓一切變得通俗起來。
所謂的工程師模式,是以嵌入式的身份去解決問題,他可以沒有任何領域(例如,訊號處理,控制學,影象處理,影片處理等等)的基礎,但他對市面上常用的嵌入式產品型號、解決方案瞭如指掌,對於晶片的外設、片上程式設計、程式語言、程式的結構演算法都有自己的一套體系,他能在繁雜的中斷中處理好中斷巢狀、中斷優先順序,他能掌控好多個外設的完美配合和評估出最低功耗的方案,他也許也可以完好嵌入系統,對類似於Linux的嵌入式作業系統瞭如指掌,他的工作儘可能是處理好任務事物;
在專家模式中,他必須有著一個領域的底蘊,可以是控制學、可以是影象處理、音訊處理等等等,他必須有良好的數學和程式設計功底,必須把那個他所屬的領域的一系列知識玩轉明白,他編寫的專業領域演算法必須要考慮平臺, 是普通計算機還是嵌入式,他要熟悉嵌入式處理器的指令,記憶體,結合他的演算法,在最佳的時刻選擇最優的方式,他需要不斷的模擬,不斷的評估效能,他的工作是儘可能解決一個專業領域問題。
前者,工程師模式大多數都是嵌入式人選擇的一條道路,他們從點亮一個LED開始,學習硬體原理圖,熟悉軟硬結合,開始利用定時器中斷讓LED閃爍,再去了解通訊協議,通訊介面,向串列埠助手傳送“hello world.”,甚至有些人偏向硬體,獨立的製作一個低速的板子,然後覺得很有意思,開闢了另一條走硬體的道路,遠離了嵌入式的大門。他們從C51開始,然後研究其他的微控制器,走著走著發現就是那麼回事兒,套路一樣只是庫不一樣而已,拿住核心很快就能拿下另一個廠家的微控制器,然後一些人深入了,一些人選擇了嵌入式系統的道路。深入的那部分人,在裸機片上開始研究低功耗,開始收攬各個廠家的微控制器的特性,以備在緊要關頭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在片上達到極致;走上嵌入式系統的人進入了另一片天地,發現似乎底層沒什麼科研究的,因為驅動都寫好了,呼叫即可。他們一部分人開始鑽研神奇的linux核心,開始研究boot,一部分人開始研究在系統上如何驅動外設,寫出一套很棒的驅動程式。每走一步似乎都有一個側重,有一個選擇。在工程師模式中,無論你是高職、大專、本科還是碩士博士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進行開發,只要你喜歡,就肯定有所成就。
後者,專家模式,很多都由數學專業轉過去的,還有一開始就是某個領域專業的學生,然後研習嵌入式,這也是為什麼測控專業、電氣專業和機械專業很多都有微控制器的畢設原因。再有一部分就是“工程師模式”發展起來,從微控制器開始學,然後進入到某個領域,比如通訊領域,然後開始發展自己的專家模式,做這方面的演算法再結合合適的嵌入式裝置。專家模式的特點就是有很高的領域基礎理論,通常碩士、博士和比較有經驗的工程師比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