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149685759706
-
2 # 大大的板磚
很多人把原子彈說成是報了珍珠港的仇,其實不能這樣說。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的第四個月就進行了反擊,派了16架b25轟炸機對日本進行了本土轟炸。雖然造成的傷亡不算大,但確實給了日本人“美國可以隨時對日本本土進行攻擊”的震懾。這種震懾是很徹底的。畢竟珍珠港離美國大陸還有一定的距離。這段距離是日本無法企及的。而日本本土卻輕易地遭到了偷襲。1942年4月份的轟炸雖不能說得上是珍珠港的復仇,但2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卻使日本的海軍遭受無法挽回的重創。4艘航母沉沒,損失了300+飛機。就當時美國生產力是日本百倍以上的對比來看,這種損失對日本是致命的。而樓上所說的“美國在太平洋的艦隊作戰能力喪失盡半”一說也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我們可以觀察一個細節,美軍被炸沉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從外表來看,是一艘以一戰標準建造的戰列艦。有著一戰戰列艦的標準外觀……且珍珠港一戰中美軍航母得以保全,使美軍的“以航母為中心的海軍編隊”思路得以發展壯大沿用至今。可說珍珠港的損失有被誇大的成分,加劇了日本遭受國際輿論的譴責。使美軍更名正言順地加入二戰。投放原子彈的時候,日本的男人基本上死的快沒了。米軍投放原子彈的目的在於日本不肯投降,如果不投降,進行日本本土作戰的話,美軍的傷亡人數可能又要增加幾十萬。有原子彈,何必冒這個風險呢?
1941年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對日本宣戰。美國廣播電臺反覆廣播:“珍珠港遭到偷襲!”羅斯福總統大聲疾呼:“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
接著,澳洲、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也對日宣戰。中華民國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後,於12月9日對日宣戰。12月21日,德、意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範圍更加擴大了。
擴充套件資料:
戰爭結果:
1、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
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2、長期影響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事實上,計劃珍珠港的山本上將本人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美國海軍主力艦四艘被擊沉,三艘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