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雲水秀才

    謝邀!綠色金融是政府或者金融部門,在招商引資融資過程中,把企業經營活動中對環境潛在的影響作為首要考慮條件,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環境汙染的治理,透過引導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為概念,強調了環境保護,支援環境改善、以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是全球化的課題,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 2 # 經濟好望角

    通俗地說,支援綠色經濟發展的金融就是綠色金融。

    目前,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等債權融資在中國綠色金融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而且綠色債券的發行主體(以金融機構為主)和債券品種(主要是傳統債券品種)相對單一。因此,應最佳化相關制度安排,鼓勵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從金融機構拓展至企業、地方政府和境外機構。透過引入境外機構在中國發行綠色熊貓債,能為中國綠色金融產業帶來先進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進一步提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的成熟度。此外,應創新和豐富綠色債券品種,如鼓勵設計綠色專案收益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等,增加綠色債券市場的廣度。

    當前,中國綠色股權融資規模有限。在國家倡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和最佳化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綠色股權融資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直接融資的結合體,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但由於綠色新興產業具有業務模式新、技術門坎高、不確定性高等特點,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綠色權益融資的制度安排,以及明確對綠色企業上市融資的相關配套措施和監管政策。透過發展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能有助加快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

  • 3 # 歲月靜好花盛開

    工商銀行綠色債券承銷總規模居境內銀行業機構第一。2017年發行了首筆“一帶一路”綠色債券,累計承銷各類綠色債券11支,募集資金總量643億元,榮獲2017年中債綠色券指數成份優秀承銷機構獎,積極參與綠色債券投資,綠色債券投資餘額202億元。

    比如,榮創多項第一的“一帶一路”綠色債券。2017年工商銀行盧森寶分行發行首筆“一帶一路”綠色債券,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高度認可和超額認購,最終發行量等值21.5億美元。獲得《金融亞洲》2017年度“最佳環境、社會和治理專案”、《國際金融評論亞洲版》2017年度“最佳社會責任融資債券、《財資》2017年度“最佳綠色債券”等獎項。

    工商銀行把加強綠色信貸建設作為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積極支援綠色產業發展,近3年投向生態保護、清潔能源、節能環保、資源迴圈利用等綠色經濟領域貸款餘額逐年遞增,2015年9146億元、2016年9786億元、2017年10992億元。可以說,工商銀行助力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是功不可沒的。

  • 4 # 大洋網

    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實踐或許可以解答你的疑問。

    去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等五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明確廣東省以廣州市花都區為核心建設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以此為契機,廣州市花都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廣東省廣州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完善綠色金融發展生態環境,大力推動綠色金融服務綠色產業發展,各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創新體制機制 探索綠色企業和綠色專案認證

      今年6月12日~13日,華人民銀行在湖州舉辦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座談會,總結一年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取得的成績,分析改革試點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在各方面的支援努力下,花都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多個方面進行了努力探索,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廣州市花都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副書記蔡建介紹。

      從試點獲批開始,花都區就將著力點放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力求透過政策引導,將金融資源引向綠色產業,並最終形成完善的市場化運作方式。為此,花都區制定出臺支援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的“1+4”配套政策檔案,明確從2017年起,區財政連續五年每年安排不低於10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援綠色發展。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業務按融資額的1%給予補貼,每年最高補助100萬元,對參加綠色保險的企業按其保費的30%給予補貼,每年最高補助10萬元,透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激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業務。

      花都區委託中節能諮詢有限公司編制併發布綠色企業認定辦法和綠色專案認定方法: 按照企業基本條件評價、生產與管理評價、環境管理與汙染防治評價、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等四個維度,明確了綠色企業的認定規範;將綠色專案劃分為可再生能源、綠色交通、綠色產業裝備製造、節能等9個一級分類和40個二級分類。透過中節能諮詢公司與聯合赤道環境評價公司雙認證,花都區篩選出首批綠色專案90個,涉及節能、汙染防治、清潔交通、清潔能源等6個大類。

      發展綠色金融離不開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在試驗區的政策紅利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將花都支行升格為綠色分行,廣州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等已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建設銀行在花都區設立全國首家綠色金融創新中心。專業化的綠色金融機構將為區內綠色企業和綠色專案提供更加便捷、更加規範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建立產融長效對接機制 形成特色產品服務

      2017年6月,獲批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包括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5省(區)。花都區按照國務院關於五個試驗區“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要求,立足區位優勢和產業特點,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試驗區成立不久,廣州碳交所落戶花都區,雙方攜手共同探索碳金融業務。廣州碳交所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累計成交突破7000萬噸,總成交額超過16億元,在7個試點機構中名列前茅。依託廣州碳交所開展的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業務不斷創新,已有2家企業融資共260萬元。同時,花都區梯面鎮3萬畝生態林被選為碳匯業務試點,金額約15萬元。

      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如火如荼,花都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藉此東風,積極推動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大力推動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太平行證券等企業在花都區發起設立以綠色證券業務為主的合資證券公司,目前正在申報審批。與此同時,試驗區與香港品質保證局合作,探索制定綠色金融發展指數。

      綠色企業、綠色專案與綠色金融機構之間,需要一個長效的、無縫對接的平臺。依託“廣東省中小微企業信用資訊和融資對接平臺”建立“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綠色企業和專案融資對接系統”,提供綠色金融政策釋出、綠色金融產品展示、綠色企業和專案融資需求等功能,並整合企業工商、稅務、環保等政務資訊,為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企業政務信用資訊查詢、線上融資對接等服務。在此基礎上,試驗區定期組織召開綠色金融專案產融對接會,打造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產融對接平臺。

      綠色金融聚集效應顯現 167家綠色機構入駐“綠色金融街”

      位於花都區迎賓大道中段的綠色金融街,見證著試驗區一年來的成長與變化。截至6月底,已經陸續進駐了廣東綠色金融投資控股集團、大業信託、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167家綠色機構,註冊資本金72.6億元。到今年底,力爭進駐機構達200家左右,註冊資本金超100億元。進駐到這裡的工商、稅務、人社、科工信等職能部門為綠色企業提供一攬子服務,進駐機構形容這是真正的“綠色通道”。

      在這裡,區域“試點”作用也得以體現。試驗區與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合作在綠色金融街設立綠色環保板,於6月11日掛牌運營,當天掛牌企業達到50家,註冊資本金規模約6.3億元,其中花都區的企業佔1/3,其餘企業主要分佈在廣州市其他區以及深圳、珠海等地。

      在為廣州、廣東乃至全國不斷探索綠色金融路徑的同時,花都區也充分利用試驗區的優勢,發展區域綠色產業,建設綠色產業示範園區。在花都區南部,以國光電子“2025park”和中電科華南電子資訊產業園為基礎的綠色產業價值創新園區,面積約3000畝,推動綠色金融與綠色科技對接,透過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等金融手段,大力支援電子資訊、新材料等高科技產業發展。目前園區已初步明確進駐專案17個。在花都區西部,規劃建設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綠色產業園區,透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金融支援,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智慧裝備和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加快打造高效、節能、環保的現代化綠色產業發展示範區。

      花都區還將綠色交通網路建設與綠色金融探索進行了有機結合。在試驗區的大力推動下,浦銀金融租賃公司為花都公共汽車公司採購100臺純電動公共汽車提供7600萬元融資服務。據瞭解,花都區今年將繼續購置373臺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需融資約3.71億元,力爭在2018年底前全面實現區內公交電動化。

      未來:  統一評價標準 加強風險監測與預警

      蔡建表示,未來一年,花都區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將根據國務院及華人民銀行提出的指引與要求,進一步統一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的界定,同時更加註重風險防範。

      “試驗區將充分利用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貼息、稅收優惠政策,人民銀行再貸款、各類綠色發展基金等低成本資源,積極發展專業化的綠色擔保機構,綜合降低綠色專案融資成本。更重要的是,推動建立統一的環境資訊披露標準,探索建立綠色金融業務全鏈條的環境資訊披露機制,形成長效機制,便利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有效識別綠色專案和融資主體對綠色專案進行合理定價。”蔡建表示。

      金融風險防範是今年國家重點工作之一,綠色金融領域同樣如此。據瞭解,在推進各項試點工作的同時,試驗區也將注重防範過度負債風險和“假綠”風險,推動金融機構不斷提高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能力,把環境風險的監測、識別、控制等內容納入日常經營管理,提升對綠色專案環境效益與成本的定量分析能力,合理控制綠色專案的融資槓桿率。

      經典案例解讀

      試點開發碳匯專案

      企業用錢購買的“碳排放量”用於生態林維護

      花都區作為廣州市第三林業大區,擁有十分豐富的林業資源,全區林業用地面積35683.8公頃,佔國土面積的36.9%,其中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8906公頃,佔林業用地面積的53%。

      生態公益林作為花都的“綠肺”,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森林碳匯,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

      今年2月,花都區綠色金融試驗區碳匯開發專案正式啟動。該專案在梯面鎮選取3萬畝生態公益林,按照相關標準,可以申請2010年~2014年的“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合計10687噸。按照14元/噸的價格估計,該專案可以為生態林帶來15萬元碳匯收益。

      廣州市碳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有多家企業有意向購買花都區生態林碳匯專案,獲得的收益將用於生態林的維護與再造,生態公益林的潛在經濟價值得以充分利用與挖掘,形成良性迴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混凝土各個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