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鞏會計
-
2 # 影視口碑榜
如今,《奇葩說》已經連續打造至第五季,節目的模式和框架一直在更新,融入了新鮮元素提升節目的競技性和趣味性,可以說在自身語言類的網綜中,它仍然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其中“金句”更是形成了“奇葩文化”。雖然熱度不減,可時不時的炒作或是撕架,已經流失了一部分的觀眾群體。不少網友表示,如今的《奇葩說》早已“變了味道”,最初辯論所體現的博弈、包容在私下卻蕩然無存,在辯論中講著一番大道理的人,自己卻無法切身理解。
的確,辯論本身的精彩在於透過邏輯和思辨,引導、傳達給觀眾正確的價值觀,並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很多粉絲都是在第一、二季時被誠摯的情感和精彩激烈的辯論所感動,教人如何從更多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很多辯手之所以得到觀眾的喜愛,因為他們獨特且直言不諱。可當一切演變為抱團掐架、利己主義和作秀時,很容易遺失當初的那份感覺。
娛樂圈終究還是容易讓人浮躁的,當辯手成為了藝人,包容變成了獵奇,為了“奇葩”而奇葩,節目組更應該思考的是這個節目的初心,減少娛樂作秀,增加實際內涵,節目中的辯手也應該管理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切忌把所有場所都當成他們的辯論練兵場。
眼一閉,心一狠,還是說說心裡話吧。
《奇葩大會》第一季出來的時候,本來是作為《奇葩說》第四季選辯論選手的一個附屬節目。前幾季的《奇葩說》其實一直都有選手入圍和晉級的過程,只不過剪輯得特別短,作為《奇葩說》的一個前哨小節目,就播一播,熱個身,給《奇葩說》錄製騰出一些剪輯的時間,就完了。
可是《奇葩說》火了啊,單季冠名費和贊助費越來越高,後來直接破了網綜的紀錄,成為最貴的網綜。這下你就懂了,誰跟錢過不去啊,乾脆把海選《奇葩說》辯手的過程給單獨剪輯出來,做一個節目,藉著《奇葩說》的人氣和流量,就是掙了兩份錢啊!
得,第一季《奇葩大會》就出現了,有單獨的冠名商和贊助商(目測冠名商小米是兩個節目打包價了,畢竟當時的新聞是小米砸了上億冠名《奇葩說》,不給個福利也說不過去)。
為了對得起廣告商,《奇葩大會》簡直是使出渾身解數,把全中國無論哪個犄角旮旯裡的奇葩都給蒐集來了。所以,有盲人,有妖豔賤貨,有小明星,有流量網紅,每期節目爭奇鬥豔,真的跟一個馬戲團似的。
這個表演誇張的強迫症橋段,也並不搞笑~
雖然也真的為《奇葩說》選出了不少有特色的辯手,但是真的到了《奇葩說》上,跟專業的辯手一對比,高下立判。後來第四季的《奇葩說》四強裡乾脆一個新人面孔都看不見了!
方文山都來湊數,可見奇葩不夠用了……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即使是網綜,廣電也管得越來越嚴格,尺度收得越來越緊。如果今年的《奇葩大會2》還是像1那麼鬧騰,估計是播不了的。再加上高曉松如今也是以哈佛大學研究員自居了,馬東和蔡康永也確實並不一定喜歡那些奇形怪狀的奇葩,這一季乾脆正常了,而且正常得有些無趣。
這個吳悠喋喋不休,我睡著了……
博物館的解說員,傳統口技繼承人,在伊拉克坐過牢的年輕人,得燥鬱症的女生……這些各行各業(只不過是大家看起來有點奇怪有趣的行業)的人因為一些吸引眼球和神秘感,站到《奇葩大會》上講自己的故事,這真的有點像是影像版的知乎……
所以,《奇葩大會2》我就看了十幾分鍾,就棄了。
這個人講了不到兩三分鐘,我就困了……
不是會計喜歡那些奇形怪狀的網紅和奇葩,而是看《奇葩說》是為了什麼?為了看跟生活中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思考的角度、看法,當三觀不一致的人在一起吵架的話,該怎麼解決問題,怎麼思考問題。
所以,《奇葩大會》是這些能說會道的人的一個表達自我的機會,他們穿得奇怪一點沒關係,說得奇怪一點更沒關係,可是一旦他們正常了,甚至來編故事灌雞湯了,對不起,不約。別說這些人並不有趣,即使有趣,那些雞湯我就能熬一大鍋,為什麼還浪費時間看他們?給我錢麼!
至於《奇葩說》第五季的口碑會不會提升,說實話,不樂觀。不過我可以接受口碑不能提升,畢竟一檔現象級的綜藝,能走過第三季不掉下口碑來,就已經是勝利了。《奇葩說》第三季的確質量有下滑,不過第四季就已經開始努力回暖了。
肖驍的奪冠也讓這一季更有溫度和看點,所以,我期待第五季,哪怕它稍微下降一點口碑,我也會支援的,前提是不要作妖,瞎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