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一切疑惑,乾隆已經給出了答案。對祖先的錯誤,乾隆羞答答承認了,恢復多爾袞名譽。找來多爾博的後代繼承親王。當然,還留了個尾巴,沒有還正白旗。

    當時,多爾袞沒有稱帝的必要,也沒有稱帝的可能。多爾袞兄弟只掌握了三旗,兩黃兩紅鑲藍旗都是堅定支援皇帝的,所以順治母子並不居於劣勢。

    同時,多爾袞沒有兒子,為弟弟的兒子去與其餘五旗作戰,實在不可能。

    那個時候,八旗也不是分裂的時候。

    當然,多爾袞應該與孝莊有點什麼,但這只是私下所為,也符合滿清習慣。

    但顯然順治不這麼認為。多爾袞違背自己的意志殺害長兄豪格,吞併正藍旗,順治就一直有不滿情緒。

    其次重點說明的是,兩白旗才是努爾哈赤當初的兩黃旗,戰鬥力也是最強的。多爾袞死後正白旗交給了嗣子多鐸子多爾博,清算多爾袞勢力順便吞併正白旗,一舉兩得。

    所以,當蘇克薩哈等人檢舉多爾袞,順治當然要擴大打擊面。將多爾袞定為謀逆,才好報復性清算其勢力。

  • 2 # 一心賣門的小哥兒

    多爾袞生前是攝政王,他還跟孝莊太后關係不清不楚的,有的野史都說順治是多爾袞的兒子,但他為什麼不稱帝的原因可能還是跟孝莊太后有很多關係!至於死後按謀逆,順治也長大了,他也清楚多爾袞跟自己母親的事兒,他能不恨多爾袞嗎?他不僅恨多爾袞,就連跟孝莊的關係都不是很好!

  • 3 # 一元復始

    個人感覺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本欲稱帝,可惜當時條件不允許而已。

    第一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三兄弟掌握兩白旗,這兩白旗本是努爾哈赤的嫡系部隊,戰鬥力可想而知,但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也想稱帝,豪格當時有皇太極的兩黃旗加自己的正藍旗共三旗兵馬支援,多爾袞在兵力上沒有什麼優勢。

    第二做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多爾袞知道自己如果與豪格掐起來,大清只有分裂一途,結果有可能就是滅亡。

    第三都說多爾袞與當時的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糾纏,與其自己繼位會給王朝帶來分裂,不如選一個小皇帝,自己來把持朝政。

    後來多爾袞死後,極盡榮耀,按皇帝禮儀安葬,可惜只有三個月就以謀反罪論處,扒棺鞭屍,禁止祭祀,讓其過繼多鐸的兒子認祖歸宗,斷其血脈。

    多爾袞身前雖無皇帝只名,但是行使的確是皇帝權力,更是封為皇父攝政王,說多爾袞造反的也是來自政敵,畢竟多爾袞當政的時候得罪了太多人。

    而且順治後來提前親政了,做為帝王即使他不願意或者年齡小沒有想到一些政治問題,可耐不住一群在朝堂廝混一輩子那些官吏,多爾袞既然死了,就一定要剪除多爾袞的政治影響,可多爾袞畢竟是皇父攝政王,必須有藉口才能動多爾袞,在封建社會沒有比造反更能剪除一個人的黨羽了。

  • 4 # 八號檔案局

    多爾袞生前,確實曾經有過稱帝的野心。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母親阿巴亥很受寵,努爾哈赤也連帶著很喜歡多爾袞,多爾袞那時候過的比較無憂無慮。

    然而,後來努爾哈赤身死,阿巴亥也被逼殉葬。那或許是多爾袞第一次直面權力的力量,從此以後,他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風範皇太極稱帝的時候,論功行賞,多爾袞也被封為睿親王。

    後來皇太極突然駕崩,甚至沒有安排好儲君問題,多爾袞和豪格鬥得不可開交,雙方相持不下,多爾袞深知繼續和豪格鬧下去,會有損大清根基,大家都討不了好。於是轉而支援皇太極的另一個兒子福臨,福臨年紀小容易掌控,加上有野史傳說多爾袞個福臨生母莊妃感情生母,於是年僅六歲的福臨漁翁得利,做了皇帝。

    福臨年幼,多爾袞雖然沒有當成皇帝,可是權力也很大,很多規格甚至相當於皇上。福臨漸漸長大,對自己皇帝的身份認同感越強,自然無法忍受多爾袞的各種逾越,但是因為他實力還不夠。而多爾袞實力太強,福臨只能忍著,自然更恨多爾袞了。

    後來多爾袞去世。福臨才真正掌握了實權,正好沒多久有關於多爾袞謀逆的事情被揭發,福臨自然是趁機好好報復,將多爾袞判成謀逆。

  • 5 # 日慕鄉關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從小聰明伶俐,頗具父風,努爾哈赤也十分寵愛多爾袞,加之其母親阿巴亥的大妃身份,多爾袞是非常有希望的繼承人選。

    但1626年努爾哈赤的意外去世改變了局勢,此時的多爾袞剛滿15歲,還是個小孩子,哥哥阿濟格雖然年過20,但是性格暴躁,人望不佳,弟弟多鐸尚且年幼。而35歲的皇太極利用努爾哈赤沒有留下遺囑的機會,先發制人,拉攏四大貝勒中的代善擁立自己,上位以後假傳聖旨,逼死大妃阿巴亥,順利穩住政權。

    皇太極上位以後,多爾袞逐漸顯露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天聰二年,多爾袞首次隨皇太極征伐蒙古,就獲得“墨爾根戴青”的稱號,以表彰他的大功,此後多爾袞一路高歌猛進,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成長為手握重兵的和碩睿親王!

    1643年皇太極暴斃,由於沒有遺囑,滿清八旗爆發了激烈的權力鬥爭,皇太極管理的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豪格繼位,以維護自己的地位,多爾袞多鐸兄弟的兩白旗希望多爾袞自立為王,雙方險些兵戎相見,多爾袞一看硬來不行,提出自己和濟爾哈朗輔政,選取皇太極九子福臨即位。

    但福臨即位以後,拜多爾袞為大將軍,親賜大將軍敕印,令他統大軍南下,入關與李自成和南明王朝開始了爭奪天下的宏偉事業。此後多爾袞三兄弟團結一心,利用吳三桂叛變的機會越過山海關,橫掃中原,不客氣的說:大清的天下有一多半是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打下來的。

    而隨著滿清入關,多爾袞的地位也穩步提升,先是做了“叔父攝政王”,後來有整個見皇帝不拜,最後乾脆來個“皇父攝政王”,聖旨都可以自行釋出,就稱號而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此時的多爾袞如果想稱帝,簡直是舉手之勞,但多爾袞依舊沒有稱帝,主要有幾個原因

    (1)多爾袞還很年輕,做皇父攝政王的時候只有三十多歲,不著急!

    (2)天下未定,不宜著急,避免節外生枝。

    (3)大權在握,不做皇帝和做皇帝區別不大。

    (4)沒有兒子,拉低了做皇帝的期望。

    倒黴的是,順治七年,多爾袞狩獵的時候從馬上掉下來受傷不治,死了,享年39歲。多爾袞剛去世的時候還是很風光的,被追贈廟號“成宗皇帝”,風光大葬,但沒過兩個月,他的政敵就在順治的授意下紛紛告發他的種種不臣行為,順治下令收回一切封賞,掘墳毀屍。

    順治這麼做在歷史上並不稀罕,萬曆皇帝就是這麼多張居正的,只不過比起張居正,順治有更多的理由這麼做。

    (1)多爾袞太過跋扈,簡直是為所欲為,把順治壓的透不過氣,小孩子記仇,多爾袞一死馬上反攻倒算。

    (2)大權在握以後的多爾袞把當年反對他稱帝的人統統修理,鰲拜被壓制,索尼被趕回老家,豪格死於冤獄,樹敵太多

    (3)與孝莊太后的緋聞嚴重傷害了順治的幼小心靈,皇父攝政王多半與此有關,在封建社會三貞九烈的禮教思想影響下,順治不可能容得下多爾袞。

    所以縱然多爾袞功高蓋世,也逃不過被清算的結局,直到一百年後,乾隆皇帝才為多爾袞恢復名譽,說他: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大業,厥功最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們給我推薦點好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