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玩的是個球啊

    純粹植物油、生薑、蔥蒜、少許食鹽白糖,做出的菜絕對好吃!只是你要口味變一下而已。堅持吃三個月,什麼川味湘味之麻、辣,魯菜之葷鹹等,通通的去一邊待著!除了潮汕菜、杭幫菜能湊合吃一兩次,其他真的白給。

    個人已經這樣數年,現在真心不愛去什麼飯店了

  • 2 # 易眼看世

    不需要任何調味料,只用鹽和生薑做出好吃的飯菜並不難。只用一種方法即可,那就是豬油。

    豬油是個非常神奇的存在,既能滿足人體對能量的需要,又能達到人類對味道的追求。豬油和人體脂肪極其類似,作為迅速補充體能的物質,無法用植物油替代。而且幾乎沒有異味。豬油加熱後會產生強烈的香氣,使人食慾大開。當然,因為信仰問題不食用豬油者也有類似的替代品,黃油和羊油雞油也不錯。但相比較而言,豬油的口感和氣味更平和。

    說起食物最簡單的做法,東方以煮為首,西方以烤為主。煮,不論是主食還是蔬菜,只要有鹽和豬油,味道便不會差。北方的麵條,可以用鹽花豬油拌起來吃,非常香。南方的米飯,純白米飯也可以用鹽和豬油拌。純青菜以豬油炒加鹽調味己然很誘人食慾。還要加什麼調味料呢?當然,姜是個另類,有了它,豬油便會愈加出彩。做為烤的西方飲食,多以黃油做為替代品,只有德國喜食豬肉和豬油,並且他們會用豬油膏同鹽的混合物塗抹在麵包上,十分美味。黃油雖然在西餐中用途廣泛,但用來煎炒烹炸卻不是很合適。

    做為七零後,家中廚房裡的豬油罐構成了我對童年飲食習慣的主要記憶。豬油到底有多大的誘惑恐怕現在的孩子們無法體會到。並且還會因為社會上一些不正確的宣傳而對它厭惡和鄙視。真是可惜呀!

    但是,如題主所問,若是隻用鹽和姜調味,要是能讓飯菜美味,以豬油做為輔助確實是唯一的方式。

  • 3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喜歡看一些西餐大廚的做菜影片,總感覺人家調味很少用味精之類的。

    看的多了,才知道其中的奧妙——食材一定一定要新鮮(別告訴別人哦)。

    吃的就是一個新鮮。

    調味料也不多,黑胡椒、鹽、沙司之類。

    中餐,南北東西口味不同,吃起來就各有各的吃法。

    總之,題主所說的較為籠統。只放鹽肯定是不夠的,老外去腥還採用檸檬呢。

    建議題主,除了鹽以外,準備點好醬油(在烹飪新鮮食材時),一定能滿足你好吃

  • 4 # 唔知點算啊

    這個要看是做什麼飯菜,有難吃的也有美味的關鍵是原材料和油的配合。在票證購物時期一煲鹽油飯也是香噴噴的,廣東人的白切雞隻用姜蔥鹽,還有鹽焗雞,炒(蒸)雞蛋只放鹽,鹹魚也是鹽加生油,有些臘肉只要鹽,粵菜鹽水菜心只用鹽姜油。

    做菜是講求配料的,不合適的配料配了適得其反,欠缺也是乏味,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劑配合好就是美味。

  • 5 # lk冷眼觀

    大部分廣東人家的廚房裡,就只有花生油,食鹽,白糖,生抽。稍講究一點的人家會有耗油,柱候醬,白酒等。廣東人做菜講究原汁原味,有這幾樣東西就足夠了!當然,蔥薑蒜還是需要的,炒菜要放蒜,蒸魚要放蔥姜,炆菜時會用到少許花椒大料。其他的佐料真的不需要了!

  • 6 # 瀾饞食記

    我覺得問題都進入了一個誤區:調料只是點綴,食材才是關鍵。真正食材好,別說只放鹽和生薑了,你哪怕什麼都不放,都會非常可口。

    但是當現在的世界進入社會化工業大時代,食材已經遠不是以前自然生長,辛勤培育而能得到的了。食品工廠在提供了爆發性的產量,成本和價格急劇降低的同時,食材的質量也在下降。

    就他那個料,別說炒菜了,炒鞋墊子都好吃。可不這樣幹有生意嗎?你弄的清湯寡水的,哪個年輕人願意吃?

    哦,你為了追求質量,土雞,野生魚,林林總總都用最好的。那你就只能賣給富人嘍。別的不多說,大盤雞你用土雞,賣多少錢一份?98秒變598,普羅大眾有幾個吃得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的口味越來越重

    比如廣東,上了年紀的朋友請回憶一下,你們年輕的時候,廣東有多少人吃辣椒?粵菜四大分支,廣府,客家,潮汕,粵西,有幾個菜是帶辣椒的?

    其實,廣東能吃辣椒的地區集中在粵北。什麼原因呢?還不是受了弗蘭的飲食輻射?但是再看看現在,廣東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普遍都能吃點辣,甚至有的年輕人吃辣已經蠻厲害了。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種情況國外也一樣。巴黎一個研究所發現。法國當地人喜歡吃古斯古斯(couscous,一種北非粗麥粉蓋澆飯)的人數比例,1990年到2015年從6%上升到36%。

    這是一種源自北非的粗麥粉蓋澆飯,很多都是非常辣的。在究其原因時,研究所提供了三個答案:

    食材質量的下降,使得需要更多的刺激性調料來遮擋食材本身味道的不足和意味。重刺激性口味,比如辣,咖哩,香料粉等能刺激味蕾,舒緩神經。緩解年輕人肩上越來越重的壓力。北非移民人口的增加,25年間增長了16倍。

    而法國以前可不是這樣的。以前的高盧三色雞,就是煮熟或者烤熟了蘸點料就吃了。別看法餐那麼豐富,實際上他們的家常菜調料遠沒有中餐那麼豐富。但是個人都會說,賣的東西或許比以前的好吃,但就是沒有以前那個味道了。

    所以你看,拋開懷舊的心理因素,在重口味這方面,東西方是一致的。改善和遮蔽味道,緩解壓力,所以我們選擇了重口味。

    真正的好食材,甚至可以不需要調味

    20多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內蒙的死黨。畢業之後去他們家玩兒,真的是廣袤的大草原,光看看就心裡特別舒暢。

    那天剛下過雨,我們幾個玩兒累了,結伴去草地上撿蘑菇。內蒙的蘑菇很有意思,因為菌絲在地下環環相扣,所以地面就會形成一個蘑菇的圓圈,當地就叫蘑菇圈。

    他爸知道哪種蘑菇能吃,我們整整摘了兩筐子。中午也不回家了,直接生了火煮蘑菇吃。

    這頓蘑菇湯吃的我畢生難忘。因為太鮮太好吃了!城裡腥不唧唧的蘑菇根本就不是這個味道。它是鮮的那麼道法自然,飄渺的就像天地之間的一縷清風。

    當時有什麼調料?只有一個用鹽做成的碗。蘑菇煮熟了,在碗上擦一下就自然有了鹽味兒。但是我覺得這叫暴殄天物,那麼好吃的蘑菇,就是要煮出來直接吃原味的!任何調料都是對這鍋蘑菇的褻瀆。

    吃完滿滿一大鍋蘑菇,我們一個個拍著肚皮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那股心滿意足真的是油然而生。那一霎那,真的有一種快樂齊天的感覺。

    所以,想要只用鹽和姜,你的原材料必須要好

    雞,必須是土雞,只要是自己家喂出來的,或者山上跑出來的,吃糧食,青草,蟲子長大的,或者從小就閹割的,味道都不會差。

    只放鹽和姜燉雞湯(雞如果太老了,稍微加點酒),或者白水燙成白斬雞,絕對都能讓你的味蕾受到洗禮。但城市裡常見的超市雞一樣都不行,生長時間短,腥味大肉質鬆軟。作為蛋白質它是合格的,可惜真不好吃。

    羊肉最好是新疆的塔里木小山羊,寧夏的鹽池灘羊,內蒙的烏珠穆沁羊。這些優質羊肉基本沒有羶味,但是又鮮美肥嫩,姜甚至都不要,只需要白水煮熟了撒把鹽就行了。

    在植物性食材中,有稱為菜中君子的筍。好的竹筍,新鮮的竹筍,只需要鹽即可。煮熟之後馬上吃,那個鮮美絕對不亞於任何肉類。

    寫在最後:

    大工業時代,人失去的很多,但得到的更多。但人類歷史總是往前進的,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飽飯的問題,然後才是吃好的問題。

    你看100年前,全世界各地動不動就鬧饑荒。現在不是好的多了嗎?

    前兩天,不是有個網紅請了一次客,35萬嗎?如果你有那一天,別說放鹽放姜了,吃頂級食材,白水煮都能鮮掉舌頭。

    所以說到底,錢包的大小直接關係了你吃東西的好壞。牛年馬上來了,預祝你明年可以財源滾滾,掙錢多多吧!

  • 7 # 老行laoxing

    解決此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熬一鍋高湯。

    但是,只放鹽和生薑有一些菜是不能做的,比如所有紅燒系的菜,因為紅燒需要放糖,有些人為了顏色和味道還會放醬油。

    高湯的作法很有多種,最常用的就是豬骨高湯,一根豬棒骨敲斷,用水焯一下去沫撈出,再做一鍋開水將豬骨放入,放姜和料酒,再次開鍋後轉小火熬煮三小時以上,五小時更好。如果料酒也算調料,放茅臺效果更佳。每次炒菜出鍋前放一勺高湯,味道很不錯。

    還有一種比較典型的高湯,味道也很好。一隻老母雞飛水待用,鯽魚兩條收拾乾淨,鍋裡放一點油燒熱,將鯽魚兩面煎一下然後放入足夠的水,再放老母雞、生薑和料酒(茅臺、二鍋頭、啤酒都行)燒開改小火熬煮兩個小時以上。

    不喜歡吃葷的可以熬素高湯,香菇和海帶必備,其它看情況,芹菜蘿蔔隨意,放在一起熬半小時。

    還有一種不用高湯也能使飯菜可口的方法,那就是炸,作為食材,萬物皆可炸,炸到自己稱心就好了,大多數情況下連生薑都省了。

  • 8 # 樂觀的大馬哈

    鹽是百味之首,只用鹽和葁的菜有的是,像

    手把羊肉,只要是有鹽和葁,就可以了。

    清燉滋補雞,鹽、葁、銀耳,紅棗、枸杞。

    魚頭豆腐湯,魚頭、鹽、葁、豆腐。

    大白菜熬豆腐,大油、鹽、葁、白菜、豆腐。

    滑熘肉片,肉片、鹽、葁末、青菜梗、木耳。

    中國菜品種繁多,只用鹽和葁的菜比比皆是,熬的、炒的、煮的、燉的、炸的、熘的、烤的等等有的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4的宣傳單實際尺寸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