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平 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1958年10月8日,生於山東濟南。
1977年,高中畢業“頂職”進入北京普仁醫院。在北京藥劑學院學習兩年後,回醫院任藥劑師。
1988年,下海進入西門子北京公司,出任商務行政部經理。兩年後離職創業,先後從事房地產中介、醫藥代理、航空食品產業。
1997年,投資推出張藝謀電影《有話好好說》。之後陸續投拍《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十面埋伏》等影片,其中《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先後打破中國產電影票房紀錄。
在全世界電影觀眾眼中,“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幾乎就是“張藝謀”。而在中國電影圈內人看來,“張藝謀電影”的代名詞卻是“張偉平”。1997 年,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有了《有話好好說》的第一次合作之後,“雙張組合”便開始了長達十年的一對一合作,這種全世界獨此一家的合作模式,現在看來還將會繼續下去。中國電影在誕生了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之後,也成就了張偉平這樣的“電影大亨”。
接連打破國內票房紀錄的新畫面影業公司,從老闆到員工只有區區12個人,而在新畫面投拍的電影首映式上,現場工作人員卻總有一兩百號。新畫面老闆張偉平並沒有外聘臨時工,他喜歡從朋友的公司裡“調”人。從早年的外企營銷人員到後來的房地產老闆、醫藥代理,再到投資電影,張偉平最大的資源便是自己的一幫“鐵哥們兒”。對於結交朋友,這個山東漢子有自己的一套“道道”。
-童年
三大軍區里長大
可能是因為屬於“半道出家”,張偉平早年的成長經歷並不為公眾所知曉。因為他在瀋陽長大,所以很多人將其歸為東北人;因為如今的他一口北京話,又一直在北京工作,所以又被歸入北京人的行列。但是,祖籍山東、出生在濟南的張偉平還是把自己當作山東人。
1958年10月8日,張偉平出生在濟南軍區的一個軍人家庭中,父親是一名空軍技術人員,母親是名軍醫,上面還有個哥哥。張偉平一週歲未到,全家便搬到了北京,“從濟南軍區大院,換到了北京公主墳的空軍大院。”張偉平說。
到北京後不久,張家又添了個小女兒,身體不好的母親根本照顧不過來3個孩子。於是,四歲的時候,張偉平被送到瀋陽軍區的爺爺奶奶那裡生活,一直長到十五歲。有人因此笑言張偉平是被爺爺奶奶“當獨苗養大的”。事實也確實如此,那些年,爺爺奶奶走到哪裡,張偉平便跟到哪裡。這樣的成長經歷讓爺爺奶奶對張偉平的影響要遠遠大於父母,“我跟爺爺奶奶的感情特別好,我的性格也特別像我爺爺,不像我父親。父親是博士生導師,做學問的,現在拿國務院津貼,屬於比較悶的那種,而爺爺是個簡單開朗的人,有什麼說什麼,我也這樣。很奇怪,我的身高都像我爺爺,我父親才一米七四,我一米八三,爺爺一米八二。”
張偉平的直率在圈內是出了名的,“我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言無不盡,屬於心裡憋不住事的那種人,我最接受不了的就是面對一張虛偽的臉,說言不由衷的話。”
-轉機
藥劑師跳槽外企
讀高三的時候,因母親病重,張偉平回到了北京,不久母親去世,19歲的張偉平“頂職”進入北京普仁醫院,在北京藥劑學院學習兩年後,他開始了長達9年、平平淡淡的藥劑師生涯。對於那段經歷,張偉平自己總結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非常沉悶。”
生活的轉變出現在1988年。這一年,張偉平的一個朋友希望幫侄子在外企找份司機的工作,恰好張偉平認識一位在西門子北京公司工作的朋友,於是他親自帶著那個孩子到西門子面試。但事情的發展變得有些戲劇性。
“聊了大概半小時,人事部經理突然說公司不需要司機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讓我回去考慮考慮。”十幾年後,張偉平說起這件事來好像依然有些吃驚,“我當時想,我藥劑師工作幹得挺好的,我那是鐵飯碗呀!所以開始也沒當回事。”
一個星期以後,西門子公司打來電話詢問此事,張偉平推說自己不會外語,沒想到對方乾脆說:“那我們就給你配翻譯,配司機。”之後,西門子方面又反覆打了幾次電話,最終把張偉平說動心了,他扔了鐵飯碗,到西門子北京公司出任商務行政部經理助理。
據說,在當時的西門子北京公司,張偉平是惟一不會外語的人,他的工作是推銷醫療器械。“到了外企才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個世界,我突然覺得很興奮,幹起事來也挺順手。”人事部經理的眼光果然不錯,半年後,工作業績出色的張偉平便被提拔為商務行政部經理。
“第一個月的工資是380塊外匯券,我拿到秀水街一換,變成了760塊人民幣,而我以前的工資是37塊5毛。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張偉平的生活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眼界也迅速開闊,“兩年下來,我就知道市場經濟是怎麼回事了,知道要儘早積累些財富,這樣才能做事,西門子的工作已經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1990年前後,張偉平辭掉了在西門子的工作,下海創業。
-事業
房產起步電影成名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南是一塊創業熱土,幾個朋友鼓動張偉平一起去海南搞房地產,張偉平於是跟著朋友到海南走了一趟。“在南中國大酒店前面的海邊大排檔一條街,停著一溜兒大奔,人家就坐在那兒談房地產生意,讓我一下子就產生了‘誰主沉浮’的創業衝動。”刺激之下,張偉平也決定殺入房地產業,“那時搞房地產投資的人不多,拿地不花錢,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兒幹,把地三通一平之後出手就能賺錢。”
張偉平自稱性子急,幹不了一單生意要做幾年的房地產開發,只能做房地產中介。不過,這倒讓他快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可以避免陷入房產泡沫之中。除了房地產,張偉平還向其他產業擴充套件,其中較成功的是為首都機場供應航空食品,做醫藥代理。“那時候,只要停靠在首都機場的飛機,用的快餐都是我提供的。”而說起醫藥代理,張偉平笑了,“舊社會說‘三個劫道的比不上一個賣藥的’,藥不像衣服,貴了你可以不買,人病了多少錢的藥都得買,這生意確實賺錢。”
1997年,在偶然接觸到電影后,張偉平慢慢地將自己的精力和財力都集中在了電影上。如今,張偉平已經徹底放棄了在房地產和醫藥代理領域的業務,就連穩賺不賠的航空食品業務也處於半退出狀態,只是留著部分股份每年分紅。
“我這人喜歡自由,不想為賺錢活得太累,輕鬆地過就好。”新畫面公司成名之後,不少風投機構找上門來,被張偉平一一回絕,“我本來就沒想把公司做多大,這樣就可以了,能做多大算多大。給別人打工我可不幹,還不如留著時間跟哥們兒一塊‘混混’。”
在張偉平的心目中,朋友的位置至關重要。關於如何擁有以誠相待的朋友,張偉平有自己的一套“道道”。“一個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終究是有限的,一定需要一幫鐵哥們兒,不是一個,也不是幾個,是一大幫,而且是各行各業的。他們能不能義無反顧地支援你,就要看你平時如何做人了,你對人家真誠,人家才肯幫你。”
張偉平交朋友注重質量——要交那種“義無反顧”的哥們兒。“我現在交朋友有一個訣竅:接觸一個人的時候,我看他身邊都是什麼樣的朋友。如果他身邊是一些看著熱熱鬧鬧、哥們兒長哥們兒短,其實都只是剛剛認識、三天兩頭換的人,那這個人也只能是作為生意上的朋友、利益上的朋友,關鍵時刻肯定靠不住;如果他身邊都是相處了多年的朋友,那這個人也一定值得交往!”
-逸事
“我和張藝謀合作從不簽約”
眾所周知,張偉平最鐵的哥們兒就是老搭檔張藝謀。“我們合作了十多年,拍了那麼多電影,每次都是幾千萬、幾個億的投資,但我們兩個人從來沒簽過一個字的合約,我也從來不看劇本。我們這樣的合作可能找不出第二例。”在圈內,張偉平“不看本”廣為流傳:一不看劇本,二不看賬本。
“一切都靠彼此的信任,藝謀這個人有人品,有藝德,絕對不會耍小心眼,絕對可以信任。當然,我也同樣誠心待他,這就叫‘肝膽相照’吧。”張偉平很滿意自己與張藝謀的合作互補,“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適合搞藝術,我是一個外向型的人,適合做市場,正好互補。馮小剛就說特別羨慕藝謀後面有我。”
張偉平是個商人。地產中介、醫藥代理、航空食品,再到投拍電影大片,產業交錯,家資億萬,但“談生意”絕不是這個“電影大亨”生活的起點。在“談生意”之前,張偉平習慣先“談交情”。
在1997年投拍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之前,張偉平和這位同姓大導演已經認識多年,但“在一塊就是吃喝玩樂,從來不談電影。相互都當對方是個可以說話的朋友”。那時候張偉平做房產中介,張藝謀拍電影,各幹各的。1996年,張藝謀和鞏俐分手,事業上也出現了低潮,新片找不到投資方,情緒不佳,常常找張偉平喝酒解悶。得知朋友有難,張偉平二話沒說,拿出2000多萬支援張藝謀拍片。那個時候,張偉平沒把這筆錢當做投資,因為他壓根就不知道電影這生意是怎麼回事。片子最後賠了1000多萬,張藝謀很不好意思,張偉平卻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關鍵時刻不幫一把,算什麼朋友”。正是有了這份交情,也才有了十年來“雙張”之間親密無間的合作,也才有了後來《英雄》、《十面埋伏》,以及今天《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成功。
實際上,不僅僅是對張藝謀,不僅僅是在電影產業,生意上的事情,只要細聽張偉平講起來,背後幾乎都會有一些朋友交情上的故事:張偉平的新畫面影業公司上下只有12個人,但每次新畫面新片發行,現場都能有一兩百“員工”,“都是從朋友公司調過來的”。張偉平最早從醫院藥劑師職位下海,也是因為幫助一位朋友,歪打正著被西門子公司相中,從此走入商界。
“彼此相互有交情,能信任,這樣的生意做起來省心。”張偉平解釋。據悉,十年來,他與張藝謀已經合作投拍了六七部電影,投資動輒幾千萬、幾億元人民幣,但兩個人從來沒簽過一個字的合約,更沒有對賬本這一個環節
張偉平 新畫面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1958年10月8日,生於山東濟南。
1977年,高中畢業“頂職”進入北京普仁醫院。在北京藥劑學院學習兩年後,回醫院任藥劑師。
1988年,下海進入西門子北京公司,出任商務行政部經理。兩年後離職創業,先後從事房地產中介、醫藥代理、航空食品產業。
1997年,投資推出張藝謀電影《有話好好說》。之後陸續投拍《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十面埋伏》等影片,其中《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先後打破中國產電影票房紀錄。
在全世界電影觀眾眼中,“中國電影”的代名詞幾乎就是“張藝謀”。而在中國電影圈內人看來,“張藝謀電影”的代名詞卻是“張偉平”。1997 年,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有了《有話好好說》的第一次合作之後,“雙張組合”便開始了長達十年的一對一合作,這種全世界獨此一家的合作模式,現在看來還將會繼續下去。中國電影在誕生了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之後,也成就了張偉平這樣的“電影大亨”。
接連打破國內票房紀錄的新畫面影業公司,從老闆到員工只有區區12個人,而在新畫面投拍的電影首映式上,現場工作人員卻總有一兩百號。新畫面老闆張偉平並沒有外聘臨時工,他喜歡從朋友的公司裡“調”人。從早年的外企營銷人員到後來的房地產老闆、醫藥代理,再到投資電影,張偉平最大的資源便是自己的一幫“鐵哥們兒”。對於結交朋友,這個山東漢子有自己的一套“道道”。
-童年
三大軍區里長大
可能是因為屬於“半道出家”,張偉平早年的成長經歷並不為公眾所知曉。因為他在瀋陽長大,所以很多人將其歸為東北人;因為如今的他一口北京話,又一直在北京工作,所以又被歸入北京人的行列。但是,祖籍山東、出生在濟南的張偉平還是把自己當作山東人。
1958年10月8日,張偉平出生在濟南軍區的一個軍人家庭中,父親是一名空軍技術人員,母親是名軍醫,上面還有個哥哥。張偉平一週歲未到,全家便搬到了北京,“從濟南軍區大院,換到了北京公主墳的空軍大院。”張偉平說。
到北京後不久,張家又添了個小女兒,身體不好的母親根本照顧不過來3個孩子。於是,四歲的時候,張偉平被送到瀋陽軍區的爺爺奶奶那裡生活,一直長到十五歲。有人因此笑言張偉平是被爺爺奶奶“當獨苗養大的”。事實也確實如此,那些年,爺爺奶奶走到哪裡,張偉平便跟到哪裡。這樣的成長經歷讓爺爺奶奶對張偉平的影響要遠遠大於父母,“我跟爺爺奶奶的感情特別好,我的性格也特別像我爺爺,不像我父親。父親是博士生導師,做學問的,現在拿國務院津貼,屬於比較悶的那種,而爺爺是個簡單開朗的人,有什麼說什麼,我也這樣。很奇怪,我的身高都像我爺爺,我父親才一米七四,我一米八三,爺爺一米八二。”
張偉平的直率在圈內是出了名的,“我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言無不盡,屬於心裡憋不住事的那種人,我最接受不了的就是面對一張虛偽的臉,說言不由衷的話。”
-轉機
藥劑師跳槽外企
讀高三的時候,因母親病重,張偉平回到了北京,不久母親去世,19歲的張偉平“頂職”進入北京普仁醫院,在北京藥劑學院學習兩年後,他開始了長達9年、平平淡淡的藥劑師生涯。對於那段經歷,張偉平自己總結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非常沉悶。”
生活的轉變出現在1988年。這一年,張偉平的一個朋友希望幫侄子在外企找份司機的工作,恰好張偉平認識一位在西門子北京公司工作的朋友,於是他親自帶著那個孩子到西門子面試。但事情的發展變得有些戲劇性。
“聊了大概半小時,人事部經理突然說公司不需要司機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讓我回去考慮考慮。”十幾年後,張偉平說起這件事來好像依然有些吃驚,“我當時想,我藥劑師工作幹得挺好的,我那是鐵飯碗呀!所以開始也沒當回事。”
一個星期以後,西門子公司打來電話詢問此事,張偉平推說自己不會外語,沒想到對方乾脆說:“那我們就給你配翻譯,配司機。”之後,西門子方面又反覆打了幾次電話,最終把張偉平說動心了,他扔了鐵飯碗,到西門子北京公司出任商務行政部經理助理。
據說,在當時的西門子北京公司,張偉平是惟一不會外語的人,他的工作是推銷醫療器械。“到了外企才發現,原來還有這樣一個世界,我突然覺得很興奮,幹起事來也挺順手。”人事部經理的眼光果然不錯,半年後,工作業績出色的張偉平便被提拔為商務行政部經理。
“第一個月的工資是380塊外匯券,我拿到秀水街一換,變成了760塊人民幣,而我以前的工資是37塊5毛。你想想,那是什麼感覺!”張偉平的生活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眼界也迅速開闊,“兩年下來,我就知道市場經濟是怎麼回事了,知道要儘早積累些財富,這樣才能做事,西門子的工作已經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1990年前後,張偉平辭掉了在西門子的工作,下海創業。
-事業
房產起步電影成名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海南是一塊創業熱土,幾個朋友鼓動張偉平一起去海南搞房地產,張偉平於是跟著朋友到海南走了一趟。“在南中國大酒店前面的海邊大排檔一條街,停著一溜兒大奔,人家就坐在那兒談房地產生意,讓我一下子就產生了‘誰主沉浮’的創業衝動。”刺激之下,張偉平也決定殺入房地產業,“那時搞房地產投資的人不多,拿地不花錢,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兒幹,把地三通一平之後出手就能賺錢。”
張偉平自稱性子急,幹不了一單生意要做幾年的房地產開發,只能做房地產中介。不過,這倒讓他快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且可以避免陷入房產泡沫之中。除了房地產,張偉平還向其他產業擴充套件,其中較成功的是為首都機場供應航空食品,做醫藥代理。“那時候,只要停靠在首都機場的飛機,用的快餐都是我提供的。”而說起醫藥代理,張偉平笑了,“舊社會說‘三個劫道的比不上一個賣藥的’,藥不像衣服,貴了你可以不買,人病了多少錢的藥都得買,這生意確實賺錢。”
1997年,在偶然接觸到電影后,張偉平慢慢地將自己的精力和財力都集中在了電影上。如今,張偉平已經徹底放棄了在房地產和醫藥代理領域的業務,就連穩賺不賠的航空食品業務也處於半退出狀態,只是留著部分股份每年分紅。
“我這人喜歡自由,不想為賺錢活得太累,輕鬆地過就好。”新畫面公司成名之後,不少風投機構找上門來,被張偉平一一回絕,“我本來就沒想把公司做多大,這樣就可以了,能做多大算多大。給別人打工我可不幹,還不如留著時間跟哥們兒一塊‘混混’。”
在張偉平的心目中,朋友的位置至關重要。關於如何擁有以誠相待的朋友,張偉平有自己的一套“道道”。“一個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終究是有限的,一定需要一幫鐵哥們兒,不是一個,也不是幾個,是一大幫,而且是各行各業的。他們能不能義無反顧地支援你,就要看你平時如何做人了,你對人家真誠,人家才肯幫你。”
張偉平交朋友注重質量——要交那種“義無反顧”的哥們兒。“我現在交朋友有一個訣竅:接觸一個人的時候,我看他身邊都是什麼樣的朋友。如果他身邊是一些看著熱熱鬧鬧、哥們兒長哥們兒短,其實都只是剛剛認識、三天兩頭換的人,那這個人也只能是作為生意上的朋友、利益上的朋友,關鍵時刻肯定靠不住;如果他身邊都是相處了多年的朋友,那這個人也一定值得交往!”
-逸事
“我和張藝謀合作從不簽約”
眾所周知,張偉平最鐵的哥們兒就是老搭檔張藝謀。“我們合作了十多年,拍了那麼多電影,每次都是幾千萬、幾個億的投資,但我們兩個人從來沒簽過一個字的合約,我也從來不看劇本。我們這樣的合作可能找不出第二例。”在圈內,張偉平“不看本”廣為流傳:一不看劇本,二不看賬本。
“一切都靠彼此的信任,藝謀這個人有人品,有藝德,絕對不會耍小心眼,絕對可以信任。當然,我也同樣誠心待他,這就叫‘肝膽相照’吧。”張偉平很滿意自己與張藝謀的合作互補,“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適合搞藝術,我是一個外向型的人,適合做市場,正好互補。馮小剛就說特別羨慕藝謀後面有我。”
張偉平是個商人。地產中介、醫藥代理、航空食品,再到投拍電影大片,產業交錯,家資億萬,但“談生意”絕不是這個“電影大亨”生活的起點。在“談生意”之前,張偉平習慣先“談交情”。
在1997年投拍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之前,張偉平和這位同姓大導演已經認識多年,但“在一塊就是吃喝玩樂,從來不談電影。相互都當對方是個可以說話的朋友”。那時候張偉平做房產中介,張藝謀拍電影,各幹各的。1996年,張藝謀和鞏俐分手,事業上也出現了低潮,新片找不到投資方,情緒不佳,常常找張偉平喝酒解悶。得知朋友有難,張偉平二話沒說,拿出2000多萬支援張藝謀拍片。那個時候,張偉平沒把這筆錢當做投資,因為他壓根就不知道電影這生意是怎麼回事。片子最後賠了1000多萬,張藝謀很不好意思,張偉平卻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關鍵時刻不幫一把,算什麼朋友”。正是有了這份交情,也才有了十年來“雙張”之間親密無間的合作,也才有了後來《英雄》、《十面埋伏》,以及今天《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成功。
實際上,不僅僅是對張藝謀,不僅僅是在電影產業,生意上的事情,只要細聽張偉平講起來,背後幾乎都會有一些朋友交情上的故事:張偉平的新畫面影業公司上下只有12個人,但每次新畫面新片發行,現場都能有一兩百“員工”,“都是從朋友公司調過來的”。張偉平最早從醫院藥劑師職位下海,也是因為幫助一位朋友,歪打正著被西門子公司相中,從此走入商界。
“彼此相互有交情,能信任,這樣的生意做起來省心。”張偉平解釋。據悉,十年來,他與張藝謀已經合作投拍了六七部電影,投資動輒幾千萬、幾億元人民幣,但兩個人從來沒簽過一個字的合約,更沒有對賬本這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