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如影

    武則天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叱詫風雲的女皇帝,也是一位登基年齡最大的女皇帝(67歲),雖改唐立周,但武則天在位期間,實現了國家的 國泰民安和繁榮昌盛,但其權慾薰心,兇殘無比,對有違其意願者包括自己的女兒以及襁褓中的嬰兒一律格殺無論。武則天墓 位於咸陽市區 50裡的乾陵,是於唐高宗合葬一墓,唐高宗墓碑是有武則天撰寫的歌頌唐高宗豐功偉績的碑文,而武則天的墓碑是由一塊高7.53米,重98.8噸的巨石雕刻而成,做工極其精緻,碑頭雕刻著天雲龍紋,碑坐刻有駿馬,雄獅,雲紋等圖案,但一個沒有雕刻墓主人名字的墓碑,這就是著名的無字碑,因為無字使其平添了無限的神秘感。

    對於武則天墓的無字碑世人有三評

    一評:因奪李唐江山深感愧疚以無字碑來實現其救贖。

    二評:因其在位期間功德無量實現了國家的強盛,已經無法用文字來表達。

    武則天在位期間雖然手段殘忍,但知人善用,嚴懲貪官,廣開言路,任用酷吏,平定叛亂,“國富民強安居樂業”這是武則天在位期間不爭的事實,後人雖對其褒貶不一,但仍堪稱中國歷史上一位好皇帝《武則天》。

  • 2 # 三農先生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無字碑在陝西乾陵,乾陵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陵墓中埋葬兩位皇帝的皇陵,也是陝西諸多皇陵中唯一沒有被盜掘的皇帝陵墓。

    在乾陵的兩側分別有一個巨大的墓碑,西側為述聖碑,東側則是著名的無字碑。

    述聖碑顧名思義就是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書寫的八千餘字的歌功頌德的碑文。

    而無字碑則是由一整塊巨石整石雕成,碑頭雕有八條纏繞的龍。根據古代皇陵的建築對稱特點,這兩塊碑應該是唐高宗李治去世時武則天主持豎立的。述聖碑自然是為唐高宗歌功頌德以流後世的,無字碑則是武則天提前為自己百年後所立。應該也是歌功頌德武則天在位時的功績的。

    令人稱奇的是當初立碑時無字,武則天死後竟也未曾刻上一字。自唐以來宋、清皆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

    這個碑無字也成了千百年間之謎。後人對此多有猜測,說法不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功德大的無需再說,蓋棺定論後讓後世評判

    2、自知罪孽深重,只寫功德有些假

    3、功過是非不足以用碑文篆寫,留給後人去說吧

    4、武則天死後即還天下於李唐,李唐稱武則天為皇后,而武則天用周取代大唐時則稱為皇帝,這種不同稱謂不知是李顯不知如何稱還是武則天有意為之。

    5、唐朝信奉佛教,有萬事皆空四大皆空之說,有即是無,無即是有之說,但這條有點差強人意。

    但是值得說明的一點是無論這五種說法多麼傳神,都是後世人們主觀臆斷的,沒有文獻和事實根據。

    有文獻考證的一點就是唐中宗李顯復國時,國號重新被改回大唐,但是武則天家族的武氏勢力依然很大,如果武則天死後武氏後人例如武三思等要立主為武則天撰寫碑文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後來為什麼就沒有字了呢?

    從中宗復國到玄宗執掌天下李氏皇族都在打壓武氏後人,從唐明皇下旨毀天樞一事也可推斷碑文是被磨掉了的。在李隆基尚未稱帝時,就把武則天的稱謂從“則天大聖皇后”改為天后。李隆基稱帝后更是下令追削武三思,開棺鞭屍,平其墳墓。毀天樞,發匠熔其鐵錢,歷月不盡。

    從以上可以看出李隆基的一系列舉動就是為了消除武則天家族給李唐帶來的奇恥大辱。由此推算唐明皇下令把武則天碑文磨去字跡也不是不可能。當然這都是後世根據《資治通鑑》等史書推測的……

  • 3 # 歷史解說員

    位於陝西省咸陽市的乾陵前有兩塊高達雄渾的石碑,西面是《述聖記碑》,主要歌頌的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功績。東面是武則天的無字碑,碑身由一塊巨大的整石雕成,碑頭雕有8條互相纏繞的螭龍,碑身兩側飾以天雲龍紋。

    對於無字碑之謎,大家眾說紛紜,總結一下,有以下五種說法:一是功高德大無須說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說三是功過是非留給後人說四是稱謂不統一不便說五是信奉佛教萬事皆空不用說

    以上說法大家都比較熟悉,下面給大家分享另外一種說法:

    碑上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為的是徹底消除武周政權給李唐政權帶來的恥辱。

    在武則天去世後,唐中宗復位,國號以唐復周,但武氏勢力仍然相當強大。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把持朝政。很有可能為武則天銘文歌頌功德,但後來為什麼消失了呢?可能是唐玄宗李隆基命人磨掉了。這從唐玄宗李隆基掌權,下詔毀天樞一事不難看出。其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消除武氏家族給李家帶來的所謂的奇恥大辱。

    不管怎樣,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書寫了燦爛的人生!

  • 4 # 信而仰之

    武則天做為一個女人,竟敢自立為皇帝,改朝換代,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統治下,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可以光這一點就已經是犯了天條了,更不必說她為了鞏固她的統治而大開殺戒,多少王公貴胄文武大臣平民百姓慘遭殺戮,她知道她死肯定會被人掘墳挖墓甚至鞭屍踏骨,所以她在自己的陵墓上是花了很大心血的。

    一千多年來,武則天的陵墓——乾陵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有文字記載的盜陵者就有17人之多,但是不論以何種方式,她的陵墓都安然無恙,自古以來,皇帝的陵墓難逃盜墓賊之手,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那是因為陵墓設計就象一個巨大的迷宮,根本無法找到乾陵的入口。

    至於武則天的墓碑為何無字,有以下幾種猜測:

    一是武則天自認功高蓋天,沒有任何文字能形容她的豐功偉績,不用墓誌銘;

    二是這是埋葬武則天的文武百官在罵武則天壞事做絕,惡行罄竹難書;

    三是被唐朝李家重新掌權後磨去了文字;

    四是武則天自知她的所做所為前無古人,功過留待後人評說。

  • 5 # 尚武菌

    武則天(624-705),祖籍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其父武士出身地方蒙族,本為商人,在隋朝末年的動亂中結交投靠了李增為並 資助其錢糧衣物,在攻佔隋朝都城的過程中也發揮過重要作用,唐朝初年的建國功臣。武則天之母楊氏出身於隋朝皇室。武則天大概在14歲時被選入宮中,成為唐太宗的五品“才人”(皇宮中級別比較低的妃嬪).賜號“武媚”(後世習慣稱之為“武媚娘”)。

    也許是因為年齡差距較大,武才人侍奉太宗十多年,地位基本沒有得到提升,而她卻與太宗第九子李治產生了感情。貞觀二十三年(649),太宗去世,李治即位為唐高宗。這時武才人已經按照後宮的慣例,和其他沒有子女的妃嬪一起到長安感業寺出家為尼。沒過多久,高宗的王皇后為了打壓情敵蕭淑妃,主動請求將武則天接入宮中。她產下一子後,被封為二品“昭儀”,位列九嬪之首。 武昭儀工於心計,善使權謀。她入宮之後,先卑躬屈膝侍奉王皇后,又百般弄計,令高宗對皇后失去信任,逐漸產生廢王立武的想法。由於皇后出身於關隴貴族世家,這一想法遭到該方利益代表,尤其是高宗的親舅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的顧命大臣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

    當時朝中的政治權力為長孫無忌所壟斷,高宗廢后的計劃難以實現。但高宗很想利用這次機會,從朝中老臣手上奪回自己的權力,所以在永徽六年(655)強行下詔,將王皇后與蕭淑妃貶為庶人,並將反對最激烈的宰相褚遂良貶官外放;幾年後,又把長孫無忌等人削官,貶出京師。由此武皇后的地位得到確立,高宗也將皇權成功收回手中。

    奪回權力之後,高宗卻因受頭痛風疾的困擾而長期不能主理政務,武皇后漸漸把持了權柄,甚至有人將她與高宗並稱為“二至”。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為唐中宗,武皇后臨朝稱制,次年即廢中宗而立睿宗李旦。此時武氏代唐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各地的反武勢力也紛紛開始起兵,但在武則天的強勢打壓下被消滅殆盡。

    公元690年(武則天天授元年),武皇后正式篡位為帝,改國號為“周”,年號“天授”,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還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曌”(“照”字的異體寫法),取日月當空、改朝換代之意。武曌登基後,採取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洛陽被定為“神都”,成為實際的政治中心。在鞏固政權的過程中,她不可避免地任用了酷吏,鼓勵告發不軌陰謀,並鎮壓李唐勢力。但從歷史上看,武的執政能力與決策水平絕不遜色於任何一位男性帝王,在武周政權時期,國家經濟持續發展,戶籍人口穩步上升,吏治也能選賢舉能,重用瞭如狄仁傑、張柬之、姚崇等一批中興名臣。

    武極度崇信佛教,自認為是“彌勒下生”、“轉輪聖王”,但後來還是在宮廷政變中被迫退位下臺。中宗李顯奪位復辟成功後,為他的母親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這也是“武則天”這個名字的由來。退位時,武則天已病重臥床,當年年底便去世,享年82歲。她生前立下遺詔將自己的帝號省去,改稱“則天大聖皇后”,死後與高宗合葬乾陵。在她與高宗的陵墓前,矗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叫做《述聖碑》,上面刻有武則天生前為紀念高宗而撰寫的長達5000餘字的頌聖碑文;但東側,在武則天自己的石碑上,無論正面、背面都沒有鐫刻一個字。

    至於武則天為什麼要為自己立一塊“無字碑”後人眾說紛紜:有人說,因為武則天覺得自己一生的豐功偉績簡直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描述,所以乾脆不寫;也有人說,是因為她自知一生罪孽深重,死前愧悔交加而無顏為自己樹碑立傳;還有人說,這正是她的智慧之處,留下一塊空碑,千秋功罪任由後人評說。無論是上述的哪一種原因,武則天作為一代傳奇人物,她的傳奇人生至今還不斷為後人所傳說;這塊無字碑,也一直無言無聲地矗立於天地間,任憑遊人駐足評點(今天我們看到的無字碑上的字跡,是後人為了彌補碑上無字的“遺憾”而題刻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爆魷魚的醬料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