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力山

    影響農作物產量的因素很多。現代農業,作物的種植密度增加,種子的純沒,抗之逆性都提高了。施用的化肥也會增加。產量理所應當是要增加的。

    有些地區,有些年份,化肥施用量增加了,產量上不去。應該是氣候的原因。北方小麥,玉米生產地區,近幾年總體上是偏旱的,降水減少,河塘也缺少水資源灌溉,農作物生長關鍵時期缺水,必然造成較大減產。

    當然,土地多施用些有機肥,能培養地力,恢復土壤的活性。對於作物高產,有幫助。

  • 2 # 農資十萬個為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種植戶認識到這個問題,已經在逐漸改善了。下面再挑核心要素給種植戶說一說。

    肥料越用越多,這裡肥料指的是無機肥,即化肥、複合肥這些,例如尿素、碳銨等。

    沒有化肥的時候,種植一般都是上糞的,那個時候土壤是健康的。

    自從化肥問世以來,種植戶為了溫飽,為了產量,為了收益,開始不斷的使用化肥,年年如此,氮磷鉀嚴重過剩,作物吃不了!造成亞硝酸鹽嚴重超標,土壤板結、鹽漬化,破壞根部生態環境。

    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缺乏,有害菌增多,有毒物質增多,沒有微生物分解過剩的氮磷鉀,加重了土壤板結、鹽漬化,惡性迴圈!

    如今就算使用肥料增加,其利用率很低,據統計如今化肥利用率只有15%,也就是土壤中施100斤肥料,只有15斤被利用。作物吸收不到營養,結果肯定就是產量降低。

    現在種植戶逐漸認知到這些,就開始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有機質。

  • 3 # 碧海藍天287078503

    肥料是保證農作物高產量的重要營養,具有養分含量高、肥效快、多種效能等優點。肥料有優點,也有缺點。肥料缺點有1.養分不齊全;2.有侷限性;3.肥料濃度高,溶解度大,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危害。

    那麼肥料在不科學使用時,會有哪些危害呢?主要危害有:1.破壞土壤的物理結構,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結。2.造成土壤酸化,因為肥料就是強酸弱鹼鹽,土壤酸化會影響農作物對氮磷鉀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也會造成農作物的不適應。3.造成土壤鹽漬化。肥料本身是一個無機鹽,過量使用會導致土壤含鹽量過高,鹽量過高會影響農作物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影響生長,嚴重時還會出現淹根,死棵;土壤鹽漬化還會產生拮抗,影響農作物對各種元素的吸收利用。4.破壞土壤間微生物平衡。在我們不斷的種植過程,會不斷的使用化學肥料,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開始慢慢失調,有害菌的數量越來越多,有益菌越來越少。隨著種植時間長,根部病害會越來越歷害,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都在下降,到最後再怎麼實肥其產量也上不去。

    綜合上述,不是肥料越用越多產量就會越來越高的,所以我們要做到科學合理的使用肥料。

  • 4 # 農資人實錄

    大家知道,中國擁有13億人口,但耕地面積卻僅有18億畝多一點,肥料使用量佔據世界各國第一,而且肥料的利用率偏低在30%左右,與世界平均水平的50-60%差距較大。而為什麼在中國會出現肥料用得多,產量卻偏低的現象呢?聽我來逐一分析。

    一、什麼是土壤,土壤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土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組成的一種疏鬆物質。其結構是固體、氣體、液體組成的一種團粒結構體。

    而團粒結構體能夠協調水和空氣的矛盾,同時協調團粒中各礦物質和有機質的溫度、溼度,還有其物質變化。就如下圖一樣,土壤中是以礦物質和有機質為主體,水和空氣混合其中,形成不定狀的團粒,有機運轉。

    二、為什麼我們的肥料會越施越多

    我們的肥料越施越多,得追蹤到40年前。1980年左右,中國農村包產到戶開始實施,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可以包地自種自用自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提高。

    我記得那時候才10歲左右,姑姑家把自己家的豬糞上了比往年多了幾倍,還撒了點化肥,土豆一畝打了2000斤,這讓我記憶猶新,那片姑夫樂得合不攏嘴。

    相對於現在土豆畝產幾千斤上萬斤來說,簡直太小兒科了,對當年來說,2000斤等於增產了500斤以上。可想,農民種地積極性高漲,逐步認可了化肥可以極大地幫助增產,肥料被農民當成了救世主了。

    肥料在近40年當中的變化也是夠大的,從碳銨、磷肥等單質肥料,到摻混肥料,到復混肥料,到水溶肥料,到液體肥料,可以說幾年就要更新一回。肥料總含量從12%到17%,到25%,到30%,到40%,到45%,到51%,到54%,以至於60%的水溶肥,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民用肥越來越簡單化了,糧食產量也越來越高了,肥料也就上得越來越多了。 這是個歷史必然,但中間出了一些問題。

    1、糧食產量高了,肥料必然用得多。

    這個符合生態發展科學道理,一筆帶過。

    2、肥料用得多了,只是化學肥料用得多了,而有機肥料卻越來越少了。

    問題來了,有人問我,你說有機肥料上少了,那要化學肥料幹嘛?這得從歷史講來。包產到戶前,中國肥料產能並不大,村裡肥料都得計劃著施,主要還是要靠畜禽糞便漚制的有機肥料來給土壤補充營養,但有機肥料裡面的大量元素只佔到5%不到,可想產量是上不來的。有人又問了,既然有機肥沒有多少大量元素,那上它還有啥意義?殊不知,有機肥裡有有機質,是構成土壤的主要成分,長年累月地增產,但不補充有機質,土壤中的有機質就缺乏了或者沒有了,那土壤的團粒結構就變了,由原來的疏鬆土壤變成了硬坷垃了,硬坷垃裡能長出好作物來嗎?這樣就明白了。

    3、化學肥料多了,無機鹽殘留就多了,把土壤團粒結構破壞了。

    連年施用複合肥料等化學肥料,不是說不好,而是過量了就不好。化學肥料裡面有好多都是無機鹽,化肥上多了,作物吸收不了了,那麼就沉在土壤裡了,那無機鹽多了,能叫土壤變得酸化了,或者鹽漬化 了,也就是變得鹽鹼多了,地下水冒起來,一層白沫子,那耕地不叫耕地,產量肯定會下降。

    本來土壤結構是礦物質、有機質透過水和空氣有機結合著呢,為啥叫有機,就是按照最合理的結構在一起融洽地生活著,這化肥沉積得多了,有機肥也少了,那土壤結構就變成了礦物質和無機鹽的天下,水和空氣也不好往裡鑽了,因了沒有有機質做透氣支撐了。那樣土壤就變成上面那樣子了,可怕吧。

    三、產量為什麼低了呢

    土壤都不好了,作物的生存條件就是空氣、溫度、水分、和營養,而作物吸收營養的工具就是根系,根系已經沒有了生存環境了,扎不了根,扎不深根,肥料在土壤中移動不了,那作物肯定吸收營養的能力就不足了。所以我們經常聽老百姓講,我用了不少肥料,但就是長得不好,有沒有低頭看看自己把土壤變成了啥樣子,也有沒挖開土看看,土壤中是不是還有長年沉積下的顆粒狀肥料或者殘渣。

    所以我們從辯證的角度看問題,我們多施了化學肥料、少施了有機肥料就是種下了這個因,而土壤團粒結構破壞了,致使作物營養吸收不健康,產量自然降低,就是得到了這個果。

    四、如何解決肥料越用越多,產量越來越低的問題呢 1、養分歸還學說

    養分歸還學說是講我們從土壤中拿走的養分必須完全歸還給土壤,才能保持土壤肥力,而不至於使土壤整體結構變壞。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如我借了您100塊,說好三個月還,到三個月頭上還了,那麼我們還是好朋友。如果沒還,那麼,可能咱倆的朋友關係也就到底了,下次我再向您借,您肯定不會借給了。土壤和作物是一樣的道理,土壤供應了作物營養,收了糧以後就要還,可是一年又一年,就是還不完,那麼土壤肯定有一天就撂挑子了,不給你提供營養服務了。

    2、如何恢復土壤結構

    兩句話:一是根據作物營養需求,合理施用化學肥料;二是增施有機肥料,增加土壤有機質,同時補充生物菌,進一步活化土壤。

    因為前面講得夠讓人懂這個道理了,所以只是提出來,照著做就好。

    我們已經讓土壤受了這麼多年的虐待,就要有意識地去保護它。讓它強壯起來,更好地為我們糧食增產服務,這需要幾代農人共同努力來實現。

  • 5 # 高勇博士

    近幾年,種植戶普遍反映耕地種植肥料用量越來越多,而且作物收成和品質不如從前,除了氣候影響外,主要原因是土壤壞了,耕地土壤“得病了”,學術上稱為“土壤退化”或者“土壤酸化”,表現在土壤區域性板結、土壤pH值降低在4-5、作物病害增加,個別田塊種什麼都不長,甚至撂荒不幹了。三十多年超量施用化學複合肥、化學單元肥或者二元肥,而且是隻有化學肥料,以及化學農藥、化學除草劑、化學抑芽劑等農化產品,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唯一原因。怎麼辦?只有修復耕地土壤,就象人得病需要修養康復一樣。透過十二年生物農業實踐,透過物理修復、化學修復不是成本大就是效果不理想,應該採用生物土壤修復,具體操作分為土壤消毒、土壤團粒和微生物修復,參見下面剛剛拿到的發明專利。

  • 6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隨著化肥科技的發展,化肥的推廣和用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但是,隨著耕地種植的年頭越來越多,化肥的用量也越來越多,但是產量的增產趨勢卻逐漸的降低。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化肥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1、土壤健康情況的惡化。自從化肥大面積推廣之後,國內的農業生產中有機肥和農家肥就逐漸的退出來農業生產資料的行列。這就造成了一個嚴重後果,既土壤有機質的逐年缺失。這就造成了土壤的肥力逐漸的下降,保肥水能力的降低。同時,農藥和機械整地的作業,也造成土壤中微生物和地下生物種群數量的大幅降低,進一步造成了土壤健康情況的惡化。

    2、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結個鹽漬化。化肥,其實就是透過一定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適合農業生產使用的化學鹽類。在其中的養分離子被農作物吸收之後,剩餘的各種酸根離子、未能被完全吸收的鹽離子就會殘留在土壤中,從而造成土壤逐漸呈現酸化、鹽漬化的狀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土壤乾旱時開裂、表面呈紅色、土壤的理化性質變差不再是疏鬆、通氣而是成年黏重的板結狀態。這樣的土壤,能高產嗎?

    3、不科學的種植模式造成的土壤退化。中國農業生產的一個特點就是無休止,每開墾一塊土地就會進行無休止的耕種。而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有限,在整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不施用有機肥、土壤常年耕種、犁底層越來越淺,也對土壤對化肥的吸收能力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土壤不能容納足夠的肥水,怎麼能提供充足的養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老百姓真的活的很舒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