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車保養無憂

    機油型號的W帶標冬季符號,前面的0或者5再或者10都是表示機油的低溫流動性,拿W前面的數字減去35,就是適合的最低溫度,比如5W表示適合30度一下天氣的地區使用,而0W適合35度以下天氣的地區。所以說在選用的時候就要看當地的氣溫了,南方地區用10W都可以,但是要回東北的老哥要注意,儘量選擇0W的,來保證發動機的冷啟動。

    那麼-20或者-30和-40是代表著什麼呢?其實W後面的數字代表著機油的運動粘度,30就是100攝氏度時機油的粘度是30,表示機油耐高溫的指標。

    我們看到的機油桶上的5W-40就是表示機油的粘度等級,現在大部分車子都會使用到全合成機油,這種機油有多種新增劑,低溫流動性好,在高溫情況下能夠保持適當的的粘度,能夠對車子提供更好的保護性。那麼相對於0W-20來說,前者的粘度比較大,單純從標號上來講,0W-20是純粹的冬季機油,而5W40適合大部分的北方地區使用。而且使用0-20的車系大部分是日系,韓系車,出廠的標號機油就是0W-20。而5W40的機油市場上就比較廣泛,很常見並適合大部分的大眾車型。

    在選擇機油上面,儘量按照汽車保養手冊的建議來選購,如果選擇粘度偏大可能油耗會升高,而選擇粘度偏低可能會導致機油壓力上不去。選擇一款適合自己車子的機油才是最好的。

  • 2 # 汽車概況

    5W-40和0W-20機油

    W前的數字,5代表機油最低可承受溫度是-30℃,0代表機油最低可承受溫度-35℃。 該數值越小,表明低溫抗粘度在越小,汽油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環境溫度也越低,一般情況下,0W主要應用於東北地區,5W主要應用於中國大部分北方低速,對於南方,由於常年溫度較高,選擇10W即可。

    W表示冬季用油。

    W後面的數值40和20表示機油在100℃條件下,機油的粘度等級,數值越大,表明機油高溫條件下的粘度越大,機油對發動機運動產生的阻力越大。

    一般情況下,40號以上的機油,主要應用於車齡比較老的車,發動機跑得公里數很長,發動機各個運動零部件之間的間隙很大,使用粘性係數較大的機油,機油流動性不好,有利於提高發動機的零部件潤滑特性。

    0W-20機油

    0W-20機油是目前所有全合成機油中級別最好的SN級,具有很高的節油環保特性,該油品對發動機活塞,活塞環及其他零部件具有很好的潤滑及清洗功能,具有非常好的低溫啟動特性及低溫流動特性。

    機油保養

    對於發動機機油保養而言,現在大部分都選用全合成機油或半合成機油,如果是全合成機油,可以1年或1萬公里進行保養,如果是半合成機油,可以考慮7500公里或7~9個月進行保養!

    對於機油選擇,並不是機油越貴越好,機油好並不一定適合我們的車,車主需要根據車況選用機油,如果車齡較長,並且在中國南方,可以選擇較高粘度等級機油,抗低溫特性則要求不高,反之如果是新車,可以選用較低粘度等級機油!

  • 3 # 非專業車評

    機油的標號,實際上就類似排列組合,透過不同的數字,組成適合不同環境、不同工況、不同型別發動機的機油,如題目所舉例的5W-40與0W-20的差異很大,區別就是它們所適合的發動機完全不同,比如說5W-40這樣的機油往往適合一些德系老發動機,而0W-20目前卻是日系車在主要使用的產品,燃油經濟性更理想!

    看懂機油標號很容易,只要區分字母W前、W後的數字即可,字母前數字越小、機油在低溫下的流動性越好、也就越耐低溫,字母后面數字越大、則機油粘度越大、高溫下的黏度也就越高,所以簡單理解、就是字母前數字的大小用於應付環境溫度;字母后面數字大小用於應對發動機執行溫度,所以字母前後不同的數字可以組合出適合不同環境溫度、適合不同發動機工作溫度的機油!

    W前數字:越小、越耐寒(環境溫度)

    W後數字:越大、越耐熱(工況溫度)

    發動機工況溫度與機油黏度

    現如今主流思維就是,日系車要用20黏度的機油、德系車用40黏度的機油;而實際上用什麼樣黏度的機油,取決於發動機在常用工況下的溫度;早期的德系發動機,執行溫度很容易超過一百度,所以用低黏度機油很容易因為高溫變稀,機油一旦變稀、黏度下降,在零部件表面形成的油膜變薄、甚至無法形成油膜(掛不住現象),這樣一來發動機執行、就處於無機油保護狀態,也就容易發生磨損;所以早期的德系車幾乎都用40黏度機油!日系車用20黏度機油,也是在最近十年才開始的,所以在這十年間才碰車的朋友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日系車只能用20黏度機油?實際上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十幾年前的日系車、使用40黏度機油的很多,比如本田、過去玩高轉速自吸發動機的時候,經常飈高轉速、發動機溫度也很大,所以那時的本田清一色使用40黏度的機油,來減少發動機在高溫、高轉速時所產生的磨損;而最近十幾年來,發動機在增壓、大傳動比範圍變速箱的幫助下,普遍性的降低了轉速,所以過去常用的40黏度機油,逐漸變得邊緣化!不過像Sti這種日系效能車,基本上會使用50黏度的機油(起步),所以並非日系車不能用高黏度機油,關鍵在於如何去用!如果只是一輛買菜車、又用於買菜,整天在市內擁堵環境下溜達、平均轉速上不到三千轉,那麼使用20機油足以應對,這個時候20機油帶來的優勢就是很高的燃油經濟性;如果長時間拉高轉、貼著紅線執行,20黏度顯然不夠用,高溫下這個黏度變稀的厲害,油膜太薄、保護能力下降!這就是無論什麼買菜車,只要上賽道、都會換成40黏度機油起步的原因;不過現如今、在日常生活中、40黏度機油逐漸成為累贅,連德系新機器都用30黏度了!

    5W-40黏度機油使用方式

    如下圖所示,5W-40機油能承受低溫零下30度的環境,也就是說只要環境溫度沒有低於零下30度,那麼該機油流動性正常,可以在低溫下提供足夠的保護性,而當溫度低於零下30度的時候,流動性下降、機油變得非常黏,嚴重一些則徹底失去流動性(凍成一坨坨),這時候您的車輛也就沒辦法去啟動了;5W與0W相比較,耐寒能力更差,成本也低一些;而後面的40則代表機油黏度,上文已經提到只有一些德系老車型、日系效能車(高轉速或者是高增壓狀態)適合使用,別的車型也可以用、但會犧牲燃油經濟性,沒必要用!

    0W-20機油使用方式

    如上圖所示,0W-20機油可以承受住零下35度的低溫,所以這個標號應對東北三省的冬季幾乎沒有問題;而20黏度目前只適合日系車所使用,這個需要注意、不是所有車系都適合使用20黏度機油,只要說明書、廠家沒有提到可以使用20黏度,那就千萬別用這個!機油就是這樣,黏度提高沒事、但黏度比建議的更低則容易出現問題;補充一點就是0W成本要比5W成本更高,因為0W要比5W新增更多的四類基礎油PAO來降低傾點,現在弄個全合成有用GTL的、也有用三類異構的,這二者成本更低、效能也不差,但就是不耐低溫,所以想獲得更低的傾點,就必須加入更多的PAO,這樣一來成本提高!

    20黏度不要隨意使用

    還是那句話20黏度機油,只要車輛手冊、主機廠沒有建議使用,就千萬別用,因為不同車系發動機常用工況溫度是不同的,換句話說20黏度機油在發動機保持90度工作時,可能提供足夠的保護性,但如果在溫度超過一百度時,就會迅速變稀,變稀後的機油保護能力將大幅度的下降,德系發動機工作溫度普遍高於日系發動機,所以別碰20黏度!而日系得那些老款發動機同樣不適合20黏度,比如說本田過去的那些高轉速、自吸,還是用30、40黏度的機油更靠譜;總的來說,機油的黏度選擇要靈活,要根據自己的工況來決定;比如一輛超跑,平時代步用30黏度、極限駕駛用40黏度、上賽道則用50黏度,要根據自己工況的改變、來調整發動機型號!

    如果溫度不是特低,沒必要使用0W機油

    上文已經有所提到,零開頭機油可以承受住更低的環境溫度,不過需要新增更多的四類基礎油PAO來降低傾點,PAO是好玩意、但價格也貴很多,這就是0w開頭機油價格往往更貴的原因,所以只要不是在北方、冬季環境,真沒必要用0w開頭的機油,多少有些浪費;比較常用的就是5W-XX,這種開頭的都是全區域、全季用油,價格也比較合理;所以您在題目中所列舉的5W-40機油,適合全國各處的德系老型號發動機、亦或者是適合那些里程超高的老舊車型(燒機油之類的)!總而言之5W-40機油使用面更寬泛,適合全區域、全季節使用,適合的車型也比較多,比如一些老平臺的德系車、里程高出現燒機油的各系舊車、日系效能車、一些喜歡飆高轉速的日系買菜車都可以用!而0W-20機油則有些侷限性,同樣適合所有區域、季節(但用在不冷的環境下有些浪費),而20黏度目前還是以日系買菜車、買菜用為主(買菜車拿去跑賽道,20黏度同樣不夠用),所以日常代步20黏度的機油可以有良好的燃油經濟性,但長時間的高負荷、全負荷運轉時,20黏度的保護性不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在網上買一加手機那怎樣確定是正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