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ision桂林
-
2 # Leo看職場
不知道題主是習慣於在書上做筆記還是另外找一個本子來專門做筆記。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一般都是將筆記直接記在書上,如果筆記會經常去翻閱的話,那記在本子上就有必要,如果一般不翻閱,記在本子上反而容易丟。
對於記筆記,我一般就是將書中的一些精彩句子或者段落進行標註或者摘抄,對於部分有所感觸的,也會在旁邊寫下來,簡簡單單的一小行或者幾個片語。總覺得不做些筆記,就好像沒讀過這本書似的,做了筆記的地方也往往印象深刻。
除了做筆記,等書讀完之後寫個讀後感也很有必要,透過讀後感,可以回憶書籍內容,加深理解,也能對該書寫下一些自己的看法,對自己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
3 # 劉花朵兒911
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抄錄或筆記。 我們讀一部名著,看見他徵引那麼繁博,分析那麼細密,動輒伸著舌頭說道:“這個人不知有多大記憶力,記得許多東西,這是他的特別天才,我們不能學步了。”其實哪裡有這回事。好記性的人不見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你所看見者是他發表出來的成果,不知他這成果原是從銖積寸累困知勉行得來。 大抵凡一個大學者平日用功總是有無數小冊子或單紙片,讀書看見一段資料覺其有用者即刻鈔下(短的鈔全文,長的摘要記書名卷數頁數)。資料漸漸積得豐富,再用眼光來整理分析他,便成為一篇名著。——梁啟超《治國學雜話》
近代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也有言:不動筆墨不讀書。
做筆記的重要性我們都很清楚了,不多贅言。現在各種做筆記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一元筆記法、康奈爾筆記法、便籤法、蔥鮪火鍋法、麥肯錫筆記法、思維導圖筆記法等等,不禁讓人眼花繚亂。每一種都好,但是我們不可能讀一本書用到所有的方法,或者我們一個一個嘗試也會耗費太多時間。在這裡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筆記方法,希望聰明的你能借助別人的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做筆記的時間在說做筆記方法之前,我先說一下開始做筆記的時間。是不是拿到書第一時間就要準備好本子和筆,一邊看一邊記呢?答案是:NO。
我現在讀書用SQ3R閱讀法,順序是:縱覽(瀏覽/略讀)——問題——閱讀——回憶——檢查。從第三步——閱讀,開始做筆記。
在閱讀、回憶以及讀完書之後的輸出部分都有做筆記,下面我分別來說。
閱讀階段的筆記帶著問題開始正式閱讀,我一般會讀兩遍,第一遍一邊讀一邊劃線,將重點的部分或者接下來要仔細看的部分劃出來;同時自己當時有什麼想法,或者需要查哪方面的資料我會寫在便籤上然後貼到相應的部分。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在接下來要有重點的去看,堅持二八法則,一個是將靈感記錄下來,否則很可能過一會兒就想不起來了,會非常可惜。
貼便籤、劃線回憶階段的筆記閱讀這個步驟我一般會來兩遍,第一遍用劃線和便籤來做筆記,第二遍是一個章節一個章節的讀,讀完之後合上書,憑回憶做筆記。憑回憶把這章重點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寫在本子上。一邊寫一邊思考,這部分有沒有回答我的問題?是否充分是否還需要再查資料?如果需要再查資料,在筆記上進行標註。把書讀厚就是讀這本書聯想到了相關的其他問題,然後透過查資料解惑拓展了知識邊界。比如在讀《麥肯錫筆記思考法》的時候,作者在書中說,手寫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記憶,但是原理說的不是很清楚,所以這部分我覺得我需要查下資料,看手寫這個部分是如何幫助大腦記憶的,是不是手寫更有助於大腦記憶?於是我就把這個部分寫到了筆記裡,並用紅色註明要查資料。這樣讀完書之後我統一按照筆記裡紅字的部分查資料,然後將結果補充到筆記裡,這樣就把書讀厚啦。
延伸的部分也寫進來輸出階段的筆記讀過的書只有輸出學以致用才能變成自己的,所以每一本書讀完之後我都會輸出。輸出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自己複述,也可以跟別人傳輸還可以透過寫作輸出。我就是透過寫作來輸出。
整本書讀完之後我會先做一個做思維導圖,對整本書的內容進行梳理。這樣既有助於理解和記憶,後續我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作為素材使用,一舉兩得。
《麥肯錫筆記思考法》思維導圖然後我會在豆瓣上輸出筆記,將書中自己有共鳴的部分在豆瓣上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一方面加深了記憶,一方面後續再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再有就是輸出一篇書評,自己透過這本書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觸,都可以寫出來,一方面有助於記憶,一方面也有可能會幫助到別人。比如我在選書的時候,除了會看評分也會看下別人寫的書評,綜合來判斷要不要讀這本書。
注意事項儘量一本書一個筆記本。前面記錄,後面可以寫自己的感想,或者寫文章列結構打草稿,這樣回頭看的時候關於這本書的一切都在這裡,方便又高效。我的書評大綱就列在同一個筆記本里,包括後面我要寫其他書稿的話都可以在這個本子裡完成,查起資料來也非常方便。
筆記本只用正面。背面用來補充資料和思考。我看完一本書的筆記本正面背面基本都能用完,因為查資料和思考的部分也比較多。比如上面提到的《麥肯錫筆記思考法》裡面手寫與大腦的關係,這部分查到的資料我就都記錄在了相關筆記的背面。這樣後續查詢起來又快有方便。
筆記本儘量留白,每一頁不要密密麻麻寫滿。
筆記留有空白,大腦在接收資訊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出進一步探求的慾望。如果不留空白,將文字寫滿整個頁面,那麼大腦只會單純的解讀這些資訊,導致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更深入的思考。——《麥肯錫筆記思考法》
用四種顏色的筆:劃線——鉛筆,記錄——黑色藍色簽字筆,需要查資料或引發思考的部分——紅色簽字筆。這個跟留白的道理一樣,讓我們產生想看的慾望,進而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
4 # 淺夏薔薇花11
讀書記筆記,才能把書中的內容記得更牢固,把書中的精華內化成屬於自己的知識,才算是沒有白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提升。那麼,怎麼記讀書筆記呢?
我開始記讀書筆記的時候,是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在書中詳細介紹了記讀書筆記的方法,以及如何透過讀書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自己的精神財富。
寫讀書筆記的方法是“摘抄+感想”,就是把書中的精華摘抄下來,再寫上自己看過這段話後的所思所想。寫讀書筆記儘量縮短記述的篇幅,儘量提煉自己的想法,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出深刻的含義。
讀書筆記寫完以後要經常翻看,重複記憶才能讓看過的內容記得更牢固。
-
5 # 怪獸的字典
胡適曾經說過,讀書要做到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手到”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指在讀書的過程中,對書上的內容進行標記,在書上寫上自己的感想或疑問等;另一方面是指讀完書,寫下書中的資訊和自己的思考,以便加深印象並把書中內容加以應用,使之變成自己的財富。
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也可以參考這種做法。關於具體的操作方法,在這裡向您推薦一本書,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資訊》。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一元筆記法”。“一元筆記法”就是將工作、生活、閱讀中等各個場景下觸動我們的所有資訊都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里。
俗話說,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有力量,越容易堅持,所以學會“一元筆記法”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如何有效整理資訊》不只介紹了記筆記的方法,還介紹了整理筆記以及透過筆記產生創意的方法。
1. 筆記的記錄記錄筆記主要只用“一元筆記法”,即將所有資訊儲存在一冊可以反覆翻閱的筆記本中。“一元筆記法”有三條使用規則,即一元化、時序化和索引化。
a. 一元化
一元化將所有筆記都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中,不要分類。不論去哪裡,都隨身攜帶這個筆記本。有需要記錄的內容開啟筆記本直接記錄或貼上即可。
b. 時序化
時序化是指記錄筆記時,只需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記錄。在每天記錄的第一條筆記前寫上當天的日期,然後順序進行記錄即可。日期可以使用6位數字,表示年份(2位數字)+月份(2位數字)+日期(2位數字)。
c. 標記
為了便於後續閱讀和查詢,可以使用符號化的方式標記筆記。比如,R代表閱讀,M代表電影,P代表計劃,E代表飲食等。寫完一條筆記,還可以給筆記寫上標題,當然如果沒想好不寫也是可以的。為了便於閱讀,每條筆記之間可以使用分割線隔離開。
d. 蔥鮪火鍋式筆記
在記錄資訊和自己的思考時,可以使用“蔥鮪火鍋式” 筆記。在第一行記錄資訊原文,在下面一行寫上自己的思考或感想。
2. 筆記的整理a. 索引化
索引化是指在記錄了筆記後,將重要的、後續可能重讀或查閱的內容進行索引,便於查詢。索引,可以在記錄每本筆記的時候在前後的空白頁上記錄,然後輸入電腦中儲存。索引的具體方法是:
首先,按照順序,從1開始,將筆記本進行編號,同時寫上這本筆記的起止記錄時間,可以寫在筆記的封面上或筆記的切口處。
其次,在索引頁寫上筆記本編號+筆記日期+索引標記(筆記的主題)+標題(筆記的標題)。
最後,將所有的索引資訊輸入電腦儲存,可以製成表格的方式,便於查詢。
有了索引資訊,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查閱以前的筆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會被重新查詢或閱讀,比如之前記錄的吃飯的內容、睡眠時間等等,這些很少再次別用到的資訊,就不需要索引了,否則索引內容太多,會給查詢帶來不便。那什麼樣的資訊需要做索引呢?
b. 索引內容
可能被查閱和使用的內容需要做索引,主要包括以下幾類內容:
a)讀書筆記
b)書評
c)特殊時期考慮的事
d)較長的構思和設想
e)旅行、遠足的遊記
f)聽演講、聽課的筆記
以上內容可能會在後續使用筆記素材時被查閱,及時進行索引是很必要的。記錄筆記,不僅為了幫助我們儲存當時的記憶,更是為了今後加以應用,讓筆記中記錄的資訊和我們的思考能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幫助,這才是筆記的價值。那記錄的這些筆記素材會如何使用呢?
3. 筆記的活用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中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創意的產生有三種形式:嘗試對既有事物進行出人意料的組合,將既有事物用於意料之外的地方,以及在意外的情況下活用既有事物。
奧野宣之透過自己多年的實踐,在《如何有效整理素材》中總結了透過筆記素材產生創意的五個步驟,分別為:收集、咀嚼、發酵、頓悟和具體化。
以上就是《如何有效整理筆記》中介紹的記錄、整理和活用筆記的方法。為整理資訊而做的筆記是對我們自己過往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記錄,也是我們積極求知探索的方式。那一個個記滿了各種資訊的筆記本是我們的個人簡歷,也是我們成長的見證。
-
6 # 在下千城第一,一定要做結構化的筆記結構化筆記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文字結構化,另一方面是佈局結構化。如果你是全文字的筆記,那非常建議用1、1.1、1.1.1……這種非常具有結構化的三級標題的形式,或者用第一、第二、第三……把你的觀點羅列清楚,讓讀者能夠直觀的看清楚你的筆記寫的什麼內容。
同時,如果你用圖形做的筆記,比如視覺筆記。一定要讓圖形具有展現的形式,建議多參考一些視覺筆記、思維導圖,看他們是怎麼作圖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在讀你筆記的時候,一眼望去,感覺邏輯非常清晰,結構特別合理,有慾望去讀。
第二,一定要歸納出三點最核心的心得不管做什麼筆記,都少不了要寫標題。讀完一本書以後,一定要至少總結出三點你認為這本書裡面感悟最深的地方,或者說你學到的最新知識。如果你有能力可以總結四點、五點,但是最少一定是三點。這不僅可以鍛鍊你總結歸納的能力,將一本幾百頁的書籍濃縮為三個核心要點。還能夠幫助你在以後的寫作過程當中,如何從一個主題、一個要點出發,擴充套件成一篇幾千字上萬字的文章,這是一種收放自如的能力。
基本上來說,如果你能做到這兩點,而且能夠堅持讀完每一本書,寫一份筆記,少則200字,多則500字,你也可以寫1000字,幾千字。經過1到2年的訓練,你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一定會獲得質的改變。
在現在這個時代,文字是表達個體思想非常有效的方式。學會寫筆記,學會寫文章,可以讓你很快脫穎而出。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
7 # 夢歸秦淮
讀書筆記因人而異,但大體上離不開這幾個要素:記錄要點、有自己的思考、結尾有小結。
1、麥肯錫筆記術日本是比較善於專研筆記的,比如鼎鼎有名的麥肯錫筆記術,就是按照事實——解釋——行動三個方面記錄的。
具體地說:事實——就是依據事實思考,徹底執行;解釋——即掌握本質,整理重點;執行:解決問題,就是寫下你日後的行動和結果。讀書做筆記,最重要的是把書和自己建立起聯絡,學以致用是關鍵。
2、5R筆記法5R筆記法也叫“康奈爾筆記法”,這種筆記方法適用於日常聽課、記讀書筆記,也是用的比較多的一種讀書方法。5R分別對應記錄(Record)、簡化(Reduce)、背誦(Recite)、思考(Reflect)、複習(Review)。
用這種方法記錄,也是將筆記分成三個部分,右側主要記錄正文內容,左側提煉關鍵要素,最下面做總結。在記錄筆記時,也分為課堂記錄和課後記錄兩部分。
前面這兩種方法適用於學生和職場人士,適用範圍比較廣泛,也容易上手。
3、思維導圖記筆記思維導圖記筆記,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全書,提煉關鍵詞,更容易掌握全書的內容。
思維導圖的包括中心圖,主幹一級分支、二級分支等。採用小圖示將抽象的詞具體化,更方便大腦記憶。
人的大腦有兩個半球,分別處理邏輯文字和圖片,並且大腦喜歡顏色,處理影象的速度是文字的很多倍,用這種方法歸納總結有助於知識體系化,快速地記憶知識點。
4、視覺筆記視覺筆記也是最近兩年比較火的一種筆記形式,它主要用視覺單元和單元組,表示邏輯關係的箭頭,加上一些轉換後的小圖示來表達一定的語意,這樣的視覺筆記把重點的內容融合在一張紙上,複習起來更容易,比單調的文字更有樂趣。堅持這種方法記筆記以後,你會發現越記越有創意。它不僅可以激發形象思維,提高視覺修養和設計能力,也可以改善記憶的功能。
-
8 # 容家小林
相信很多人讀書都是為了吸收書中有價值的知識,能讓書本中的知識為我所用。那麼,如何做才能讓一本書真正屬於自己的呢?
答案就是“輸出”,最簡單的輸出就是做筆記,把自己閱讀的想法記下來。記筆記其實就是表達你與作者之間相同或者不相同的觀點。
做筆記的方法都是各種各樣的,選擇自己喜觀或合適的方法即可。
最近在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書裡面就有介紹了7個很不錯的做筆記的方法:
1、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畫線。
2、在畫底線處的欄外再加畫一道線——把你已經畫線的部分再強調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線太長了,便在這一整段外加上一個記號。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其他符號——要慎用,只用來強調書中十來個最重要的宣告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將做過這樣記號的地方每頁折一個角,或是夾一張書籤。這樣你隨時從書架上拿起這本書,開啟你做記號的地方,就能喚醒你的記憶。
4、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可以做順序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處觀點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佈全書的想法統一集中起來。許多讀者會用Cf這樣的記號,表示比較或參照的意思。
6、將關鍵字或句子圈出來——這跟畫底線是同樣的功能。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在閱讀某一章節時,你可能會有些問題(或答案),在空白處記下來,這樣可以幫你回想起你的問題或答案。你也可以將複雜的論點簡化說明在書頁的空白處。或是記下全書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書中最後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在最後的空白頁寫下個人的索引後,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頁,試著將全書的大綱寫出來,用不著一頁一頁或一個重點一個重點地寫,試著將全書的整體架構寫出來,列出基本的大綱與前後篇章秩序。
另外,書中還介紹到三種做筆記的方法,這三種讀書筆記的方法是依據你閱讀的層次而決定的。
第一種:結構筆記——這個筆記的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
第二種:概念筆記——這個筆記就不跟結構有關,而是跟概念有關。
以上三種記筆記的方法需要我們的閱讀能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也是我們做筆記追求的目標。
書中介紹到的這幾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都很不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多多付出行動,才能把筆記做好來。把筆記做好了書中的知識就在你的心底,一開始可能做得不是很好,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正所謂熟能生巧。
一點一滴地積累,堅持到最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你的意思是不會抓取該記的,還是不知道記在哪裡,只要是你還會去看你記的筆記,能理解筆記的意思,怎麼記都行。
如果是不會抓取該記的地方,那幫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感覺,或者老師提到的地方。
光是說記筆記的方式的話那太多了,在原書上劃,找本筆記本記,記筆記最好能把記的東西串起來,這樣方便你再次去理解筆記。
我讀書的時候基本每本書都被劃得很爛,因為我懶得找筆記本,懶得找到筆記再去對照書本,乾脆就在書裡記,也沒什麼影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