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途昂X四驅

    民主和包容性是以往平遙的一貫作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起到了繁榮和推動攝影文化普及的作用,但是隨著攝影這門消費性技術的普及,攝影的人越來越多,參加展覽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平遙的低門檻招展制度也就開始曝露了一些缺陷。這個缺陷就是展出者滿意,觀看者不滿意,因為低門檻造成了展覽的低劣化,結果造成對攝影有嚴肅追求和水平相對較高的人士的疏離。因為人們感覺不到花錢費力去平遙有什麼可以獲益的。其實這也不僅僅是平遙的問題,其它攝影節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尤其在今天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條件下,攝影作品的傳播方式早就有了巨大的變化,如何經營好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攝影節就真是一個大問題了。

    最近受平遙大展藝委會主任張國田先生委託,幫助對一些向平遙大展自由投稿的攝影作品進行一些整理,以便讓本屆平遙大展的總體面貌向專業性和學術性上提升一步。這些作品本來都是像以往那樣直送組委會,在獲得組委會批准之後自己根據組委會指定的展出區域辦展,有點"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味道,但是展出的效果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組委會給我提供了四十餘位作者的作品,有的是直接紀實性的作品;有的是較為主觀化的藝術性作品,每位作者的作品均在十五幅左右。由於展覽空間展線的限制,十五幅作品顯然過多,需要進行適當的刪減,以便讓每位作者的作品有一個較好的呈現。在編輯過程中,發現了這些朋友們在編輯處理自己作品中的許多問題,比如:

    1, 作品的規格不統一,長寬比例紊亂

    2, 作品的色彩不統一,黑白彩色混搭

    3, 作品的幅向不統一,橫幅豎幅交錯

    4, 作品的鏡頭焦段不統一,景別上忽遠忽近

    這些問題非常強烈地出現在這批作品中,一時讓我想起這些年很多朋友給我看作品時自己的感受。

    照相機的普及化,讓許多朋友以為自己擁有了照相機拍出了許多照片就是成功的攝影師了。照相機制造照片的技術會很容易地給許多人以幻覺,殊不知那些照片在本質上和文字並無太大的區別,都是需要人們將其散亂的碎片般的照片加以編輯組合,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語句,達到表述自己思想的目的。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攝影是奢侈的,而且也和單幅繪畫有一段同步的時期,所以人們對照片的評價有相當部分和對繪畫的評價一樣,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意義解釋物件。很長時間,各種攝影展覽都是以單幅作品為主。單幅作品在那個時期可以滿足人們在兩個方面簡單的需求,一是政治性宣傳,一是唯美的需求。這兩類需求都不要求影像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是說單幅的影像可以獨立成章。再加上匱乏時代允許的低產出門檻,獨幅作品的展示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隨著物質社會時代的來臨,家庭恩格爾係數不斷降低,原來昂貴的攝影器材在整體提高的物質生活水平中顯得低廉化,攝影消費在城市人群中越來越高,攝影已經成為人們普通的生活方式之一。對於職業的攝影家和以攝影作為表現媒介的藝術家們來說,獨幅的攝影作品就顯得過於單薄和孱弱了。另一方面,社會展覽空間的拓展和泛化,也給藝術家和攝影家提供了更充分表達自己的空間,於是以規模化的影像展示漸漸成為主流。既然規模化,就要產生規模系統的內在語言邏輯關係,而不是規模化的碎片呈現。展什麼,怎麼展?就成為一個必然考量的問題了。在這些問題的思考中,人們開始產生和總結經驗。在諸多經驗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展覽語言的純粹性和集中性。每一個展覽,必須做到語言單一,突出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也就是說,一個展覽解決一個問題。要做到主題明確,語義清楚,讓觀眾在欣賞中看到作者的明確思想和專業品格。

    首先話題要集中,只呈現自己要表達的一個思想內容和技巧風格。不要說東說西,面面俱到,說事就是說事,不要再考慮無關的技巧,不能炫技。最大的技巧就是一個技巧,不要再生枝節。比如:你是要表現一種悱惻的心情,就注意作品整體的朦朧性,任何寫實性的元素都要淡化;你是以表現人物肖像為主的,就要注意肖像的景別必須統一,是頭部特寫的就不要夾雜半身像;你是表現生活場景的,就需要注意作品鏡頭焦距段的統一性,不要遠景近景什麼都有,那是給傳媒雜誌的報道性攝影才需要的;展出作品的幅面方向應該一致,不要橫幅豎幅夾雜,要不都是橫幅,要不都是豎幅,必須一致;要注意色彩和色調的統一性,高明的人甚至考慮到了作品顆粒的一致性,不要影調忽明忽暗。

    其實這些都是常識性的問題,但常識卻往往是最容易被人所忘記的,甚至有些朋友幹了一輩子還是不注意這些基本的常識,就是件非常遺憾的事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文歌yesterday的歌詞是什麼?要翻譯成中文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