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 dé bào yuàn]
以德報怨
(漢語成語)
以德報怨,成語,注音:yi de bao yuan,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出自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最早出現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淨,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
成語解釋
【詞目】 以德報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怨:不能讀作“yuān”。)
【基本解釋】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
含義
德:恩德,道德。怨:仇恨。 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直:坦誠。
出處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老子》六十三章)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用法】偏正式結構;褒義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隱惡揚善;不念舊惡
【反義詞】 以怨報德
[yǐ dé bào yuàn]
以德報怨
(漢語成語)
以德報怨,成語,注音:yi de bao yuan,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出自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最早出現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淨,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
成語解釋
【詞目】 以德報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怨:不能讀作“yuān”。)
【基本解釋】指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
含義
德:恩德,道德。怨:仇恨。 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直:坦誠。
出處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老子》六十三章)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用法】偏正式結構;褒義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隱惡揚善;不念舊惡
【反義詞】 以怨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