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庸行者
-
2 # 祥河詩語
什麼是雅?什麼是俗?是否可以兼得?
雅,永遠少數,走在社會大眾前面的引領者;人類文明的先“文明”者,正所謂“陽春白雪和者蓋寡”。
俗,永遠多數,走在一起的社會大眾,人類文明的跟隨者,所謂的“下里巴人和者眾”。
文學文藝就是這樣,雅俗總是以雅為上,以俗為主,能俗能雅百花齊放。特別是現代社會,所謂雅的東西基本握在了“錢”的手中,在上層;俗的東西基本流行在最大基數百姓中間,在中下層。
今天的雅可以成為明天的俗,比如女士優先,比如男人要有風度,比如吃飯不吧唧嘴,公共場合不吐啖不抽菸……都會慢慢好起來,並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尊循。當然雅俗也有時代性,不同時期是有差異的。
說雅俗共賞,其實是雅俗可以共存,可以被包容,但共賞的邊界雖然有,並不會太多。特別是“雅”了之後很難欣賞“俗”的東西,而“俗”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欣賞“雅”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基本上是“俗”向“雅”靠隴。
-
3 # 橙汁燴Strive
俗,更易讓人接受的一種事物或是一種現象,一種感覺;雅,並不一定能輕易的讓大眾接受,有時候高深,有時候清淺。但人常受其薰陶定能養出一種不同尋常的氣質。
俗話,俗稱,俗語都是人們所常說的語言類別的概稱。光聽名字,你彷彿就能想象到一副熱熱鬧鬧的集市,人山人海,聲音嘈雜的景象。
俗,在現在說出來,總給人一種拿不上臺面的感覺。而俗也常常被用來貶低他人。
正是因為它的接地氣,不挑人,所以誰的身上也都會有俗的一面。而雅卻不一樣,雅很多時候需要專門的培養或是長期的薰陶。
雅有時是一個細小的行為舉止,一句大方得體的話。有時靜靜的坐著也是雅,載歌載舞也是雅。
雅的外在樣式有很多,但這都是內心境界的體現。內在的心境有一個或高潔或端正的傾向,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才能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這就是“雅”的感覺。
-
4 # 小東讀書記
“雅”並不是指站在格調的至高點,“俗”也並非是格調的最低谷。
反而它們都與格調沒有絲毫關聯,我以為這只是許久以來人們對雅俗的錯用造成的錯覺。
雅和俗並不是同義詞,也不是反義詞,故可兼得。
它們與文化程度有關係嗎?沒有!不能說高人名士欣賞雅,鄉里白丁欣賞俗。
它們與藝術種類有關係嗎?沒有!不能說撫琴鼓瑟就是雅,漁曲山歌就是俗。
它們與普及程度有關係嗎?沒有!不能說尤拉公式就是雅,1+2=3就是俗。
它們與內涵有關係嗎?沒有!雅緻肯定有內涵,但若沒有內涵,便肯定也稱不上俗。
我對“雅”的理解:雅之萬物,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我對“俗”的理解:俗之萬物,一言以蔽之:奇、巧、怪、趣。
-
5 # 江南俗士1972
首先得承認,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
關於“雅”和“俗”的定義,即使查字典、找度娘,也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我也只能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加以分析。
個人認為,要區分雅和俗,要從“人的本質”入手。人是什麼?人是最高階的動物,既有動物性的一面,又有社會性的一面。動物性,決定了人會追求動物性快感;社會性,決定了人還需要人獨有的美感。
什麼是動物性快感?就是滿足生理需求後的愉悅感。比如,吃喝拉撒都能帶來快感。又比如,發情後交配。
什麼是社會性美感?那就是在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礎上,更高層面需求得到滿足後,所產生的愉悅感。比如,同樣的進食,動物只滿足於吃飽喝足,而人類卻創造出了各種烹飪方法,形成了飲食文化。又如,交配,動物只有發情後的慾望,而人類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愛情”。
從上述角度來說,所謂的“俗”,指的是更加側重於滿足人的動物性需求。比如王晶電影裡的屎尿屁,又比如黃段子,大家雖然哈哈大笑,但也不能否認它們確實很“俗”。至於“雅”,更側重與滿足人的美感。這個不需要一一舉例,大家都懂。
特別強調,雅和俗不可能涇渭分明。雅是建立在俗的基礎上。在文藝作品中,我們極少能遇到純粹的雅或者徹底的俗。據大多數作品,都是雅中帶俗,俗中帶雅,區別在於其中的比重。純粹的雅,顯得空洞虛偽,因為人畢竟是動物;純粹的俗,顯得低階無聊,因為人畢竟是最高階動物。
一個社會,可以提倡雅,但不可以抵制俗。雅是追求,俗是本能。喜歡雅,是人的權利;喜歡俗,更是人的權利。
一個純粹“俗”的社會是可悲的,一個純粹“雅”的社會是恐怖的。
-
6 # 風騷的中指
不客氣的說,雅,就是裝,端著。俗,就是不裝,隨意。
自以為雅的人,不是真的雅。
真雅得自然流露,不刻意,自己甚至不覺得自己雅,但別人能輕易的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感覺出來。
那種非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怎麼都要跟人辯個輸贏,把自己往高雅裡歸類的,都是端著高雅,實際落了俗套。
真正高雅的人,看了我開頭一句話,只會淡然笑笑,不會生氣,可能還覺得挺有道理的。
俗的話,世界上基本都是俗人,只是有些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俗人很簡單,他什麼都能接受,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粗鄙的,還是雅緻的。
儘管可能什麼都不懂,但都無所謂,就圖個樂呵。
往深了說沒意義,俗人沒那麼複雜,反正挺包容的。
能不能相容,那就不好說了。
一般介意的都是裝雅的,真雅跟俗是能相容的。
淺見,見笑了
-
7 # 翰墨今香
雅與俗是相對的一種概念,這世間沒有絕對的雅,也沒有絕對的俗。雅的多了就會變俗,俗的少了就會成雅。老子《道德經》中說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美與醜、善與惡、雅和俗都是相對的,你此時的雅換一個環境也可能就變的俗了,本來挺俗的一個換個環境也許就雅了。
舉個例子吧,喝功夫茶算是比較雅的一件事吧,如果一群人都在拿著大缸子和茶,而你慢悠悠的泡起功夫茶,這時大家都覺得你怎麼那麼高雅呢?可是如果一群人都在玩功夫茶,你拿起大缸子慢悠悠的旁若無人的喝上一口,此時此刻你反倒是有點與眾不同,有點曲高和寡的感覺了。再換個場景,還是你喝茶,正在泡功夫茶,而旁邊人家也在喝功夫茶,人家邊喝茶邊彈上一曲古琴,再寫上兩筆字,相對於你這邊就知道悶頭喝茶的來說,是不是人家就比你高雅一點呢?
雅和俗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很難界定。我是一個書法愛好者,舉個書法的例子吧,書法中有句話叫“書不入魏晉,終成野道”,啥意思呢?就是學書法如果不像魏晉時期的“二王”等名家學習,最終就會落入野道,這個野道估計也就是俗道的意思。千百年來大家一直遵循這這個戒律,但是到了清朝,出來一個叫傅山的大書法家,他卻提出來,大家都學“二王”的書風,是不是有點俗啊。因為“二王”書風一般比較秀美,於是傅山提出來,書法“醜”和“拙”才是王道,你看原來高雅的變成俗了,本來“醜”和“拙”這種俗的卻變成高雅的了。
王羲之《喪亂帖》
傅山《雜書卷》
傅山甚至看到一個半文盲的將軍大筆寫過兩個字,他覺得這寫的好,毫無造作,有種質樸的味道。後來他又看到鄰居家的小孩寫字,歪歪扭扭的,毫無筆法可言,傅山覺得這字不錯,有童趣、純天然。他於是建議大家去學漢隸和魏碑,學那種看起來比較粗糙的,比較質樸的字。這種理論到了康有為的時候變的變本加厲了,康有為甚至說:“魏碑無不佳者,雖窮鄉兒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異態。”
康有為墨跡
所以雅和俗不是能否兼得的問題,而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就跟陰與陽的關係,陰陽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始終在一起的,《易經》有云: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就是這個道理。
-
8 # Luzhanxiao
雅,是高階文化`生活享受的代名詞。俗,是普通大眾及偏遠山區農村人低端文化丶生活中享受的代名詞。這只是一些文人墨客想用來對貧濺、富貴的等級劃分而已。這是一種自封的濺人文化,以恥為榮的文化,不勞而寄生的文化。雅俗共享中庸之文化,雅俗中生活雅多思多憂而困,俗則日勞夜息而安,同用日月山石水土,同自然之靈氣沒有什麼不以雅高於俗丶俗就要低於雅,共眠同閉雙眼無世爭,十年八則名掃清!
回覆列表
與自性本真相同者為雅,迷惑混沌者為俗,與本真背道而馳者惡俗。
我的回答不用長篇大論,真心回答就這麼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