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84811990667

    唐朝詩人李翱是韓愈的學生,也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文學家,對佛學也深有造詣。在他作朗州刺史時,曾向高僧藥山惟儼問法。大師手指上下,問他懂不懂?他直搖頭。大師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李恍有所悟,回家後寫了一首詩: 煉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話, 雲在青天水在瓶。 佛法講求的是身心的徹底解放:無有障礙,無有煩惱,無有痛苦,無有恐怖。用天上的雲作比擬,似乎還比較能理解。你看,天雲在虛空中舒捲自如,來去自由,是何等的瀟灑,何等的超脫。 用瓶水來比擬佛法,恐怕人們一時難以理解。我對此理解如下:水被禁錮在瓶中,看似毫無自由,但它卻能和瓶壁緊密相帖,相合無間。任你瓶壁高低不平,在水看來無有高下,一體平等,甚至水瓶相合,無有分別,真正達到了佛法講求的心物為一(主客觀統一)的無差別境界。 我們把紛紜萬法分作形上形下兩部分,那麼佛法的講求、哲學的探討、文學的創作……以至網上的發揮等等,都是屬於形上的。在形上的領域,人們往往都能做到象天雲那樣瀟灑自如,無拘無束。 凡物質的東西,都屬於形下的。隨你怎麼幾天幾夜的在虛空中胡思亂想,你總要回到地面,回到現實中來。一回來就對不起了,往往處處觸礙,在在煩惱,再也瀟灑不起來了。所以學佛,理上懂了,悟了,事上透不過,沒有用。 那麼如何才好呢?看來得學學瓶水了。在現實生活中要做到處處觸礙而處處不礙,任你高低坎坷而我心如一。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有的人甚至修了幾輩子也達不到這個境界。 李翱的這首詩歷代被人推崇。當代佛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多次在其著作中提到。二十世紀30年代就已創立了自己哲學體系的北京大學馮友蘭教授晚年特地把此詩書寫成條幅贈與女兒(作家宗璞)。可惜這位哲學大師在晚年並沒有象“瓶水”那樣做到物我兩忘,在“批林批孔”中偶發聲音,結果留下了終身遺憾。 現在再談談此詩的藝術性。 這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絕句,其藝術性也達到了唐詩的最高境界。短短28個字,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涵。 第一句用寫意的手法描繪了一位得道高僧的形象。惟儼大師是清癯的,這往往是修煉者仙風道骨的典型風貌。藝術是用形象說話的,比喻是常用的手法。用仙鶴來比喻修煉者,比喻是恰當的,形象是美的。 第二句用“千株松”和“兩函經”兩個美好的形象,傳達了世外高人所處的優雅絕俗的環境和居室內身無長物的蕭索狀況。言簡意賅,傳神之至。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交代了全詩的背景,又引出了此詩的重點:什麼是佛法。難能可貴的是,短短7個字記錄了一位封疆大吏對一位得道高僧拜訪問道的一段歷史掌故,給歷史(包括文學史、佛教史等)留下了寶貴的一筆。 第四句更是神來之筆,單用“天雲”和“瓶水”兩個簡單的形象,表達了什麼是佛法。這是何等的筆力!何等的素養!真正達到了佛所說的文字般若的境界。 這是一首講佛法的詩,但通篇沒有用議論,嚴格遵循藝術的規律,用形象說話。唐詩為什麼會達到中國詩歌的高峰?其奧妙就在這裡:用形象說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一道菜能讓你“滿血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