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獸山

    新需求之於藍海,競爭對手就很少,最終透過先發優勢完成使用者獲取和市場佔領,所以進入藍海對成功很重要。其實在藍海市場競爭並不明顯,重心在於利用先發優勢,快速迭代建立護城河。實現方法的邏輯基礎是使用者思維,落地操作是對產品和使用者價值的重塑。

    一、使用者思維是進入藍海的底層基礎

    紅海市場是產品和服務過於飽和造成的,使用者的需求早已被填滿,且同質化競爭對企業也是傷害。反過來看,產品並沒有給使用者提供有效服務,也就是隻做產品卻不懂使用者,否則紅海就不存在。沒有從使用者角度考慮其需求痛點,是缺乏競爭力的原罪。

    舉個例子,目前OYO酒店雖然開始了收縮戰略,但當時為何能獲得軟銀等鉅額資本投入?就是其洞察了使用者需求痛點,一是社會旅店急需流量的痛點,二是使用者對價效比的追求,當然還有旅店業的同質化競爭。這個使用者角度使OYO酒店進入到共享酒店這個藍海市場。

    使用者思維這幾年一直在講,做的好的可不多,很多都是偽痛點偽需求。可見,使用者思維不是簡單的換位思考,也不是主觀的認識,這種情況其實已經不是使用者思維了。使用者需求是千差萬別的,個性化定製就是其中之一,以使用者思維做基礎,實現差異化才會進入藍海。

    二、為使用者創造新價值來獲取競爭優勢

    使用者價值一定是有用的,但價值也有高低之分。如果以競爭對手為目標,就只能等對手先行動,或許失去了先發優勢,如果以使用者為中心,產品就會有開拓性。開拓性是什麼?就是差異性和創造新價值,然後呢?當然就獲得了競爭優勢。

    比如亞馬遜並沒有將目光關注在實體書對手,而是在使用者思維的基礎上,透過推出kindle為使用者創造新價值,其電子書規模已經超越了實體書銷售。並且持續對硬體產品的最佳化提升了使用者體驗,加之對價值鏈的梳理不斷降低版權成本,從而進入一片藍海獲取到競爭優勢。

    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不是隻有增加,有時還需要減少一些低價值。比如不夠方便的產品功能,華為手機前段時間的EMUI系統的最佳化,操控介面變得清新靈動提升了體驗。對使用者無價值的元素甚至可以刪除,創造新價值、減少無用價值本質上也是進入藍海的差異化策略之一。

    三、延續性創新提高進入藍海的安全性

    一些人對藍海有誤解,認為只有顛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一是就不存在不敗的產品,另外藍海也不見得不會變成紅海,並且顛覆式往往存在破壞性。還有考慮市場的教育成本以及實現週期,因此顛覆式創新安全性較低,這個方式巨頭更合適。

    微創新是一個很好地選擇,在原有的領域或產品基礎上,適度做出不同,滿足新需求創造新價值,從而逐漸向藍海靠近。如果產品或服務的確有其賣點,進入藍海完全有可能。事實上,在原有基礎上的延續創新才是普遍現象。

    蘋果手機是顛覆性創新,其實是對手機定位的電腦化,而諾基亞定位是通訊產品,本質是一種延續性創新,但這種失敗不是簡單的誰比誰強,而是歷史大變局的認知錯位。對創業者而言,透過延續性創新獲取使用者,增強競爭力進入藍海的安全性更高,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四、思考與結語

    透過以上三點邏輯和方法,進入藍海是有機會的。相對於藍海,競爭更多集中在紅海,藍海因為競爭對手較少,感覺競爭壓力沒那麼大,這個想法也是有問題的。

    能夠進入藍海,使用者需求的確很重要,不過產品本身也具有了一定價值性和稀缺性,這兩點其實是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而另外的不可替代和難以模仿性,是個變數總會有一天消失。

    進入藍海獲得競爭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其實要進入也不容易,甚至還是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縮寫。而在紅海市場,能夠生存的都是可預見的確定性,相對安全,這也和藍海市場的稀缺有關。

    最後,結合企業自身,把握企業創新和變革的節奏,平衡利弊做出取捨才可能進入藍海,否則企業都沒了留著機會都是別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紀曉嵐在真實的歷史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