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常容
-
2 # 古今注
不同時期的登基禮儀在細節上有所不同,但大致過程差距不大,簡單的說就是以下幾個流程
頒佈遺詔,擇日繼位,大赦天下,頒佈詔書,傳國玉璽,演奏宮樂,百官朝賀,祭告宗廟,昭告天下。
在皇帝登基流程的記載中,明清有著詳細記載。我們先來看登基前的準備,一般皇帝登基分為三種
一,推翻舊政權的開國大典;
二,繼承先君的嗣位典禮;
三,透過特殊手段獲得皇位,如禪讓。
由於皇位得到的形式不同,表現在登基儀式上也就有著一些區別
第一種,主要表現為普天同慶,他的中心在於一個喜慶的氛圍。
第二種,因為先帝去世,所以不會表現出喜慶的主題,而表現為“樂設而不作”。但這個也有例外,比如嘉慶皇帝登基時,乾隆為死,為了展現父子和睦,登基儀式顯得尤為喜慶。
第三種,登基者為了彰顯皇位的正當性,儀式相較會比較盛大而且隆重。
此外在登基準備前,歷代皇帝基本會遵循勸進這個制度。新皇登基在即,群臣三次上奏勸進,皇帝拒絕兩次,第三次“勉為其難”的答應。勸進儀式體現的是謙虛這一中國傳統美德,雖然皇帝前兩次都在做樣子,但這也能體現中國古代主流的價值觀,即使是帝王也不能免俗。
在皇帝同意登基後,就該制定登基儀式,登基儀式歷代都有所差距,因為不同的皇帝所處的環境不同。在明清兩朝時,登基儀式一般都是由禮部擬定提交。之後在擬定年號,年號是用於紀年,早起皇帝不會更改年號,但元朝以後,一個皇帝會選用一個年號,並且一生都不會更改。但也有例外,如明英宗朱祁鎮剛做皇帝時,年號為正統,後來復辟成功又改為天順。
舉行登基儀式
皇帝親自或委派官員祭祀天、地,祭拜太廟,祭拜社稷。之後是接受朝臣拜賀,以明朝朱元璋為例,在朱元璋祭拜過太廟和社稷後,到達奉天殿開始響第一通鼓,鼓聲結束,百官整理好自己的朝服;然後開始第二通鼓,文武百官按照品級在午門排好順序;等到第三通鼓結束,文武百官,按照順序進入,就位。這時朱元璋穿好袞冕服上御座,然後開始奏樂,音樂結束由捲簾將軍將珠簾捲起,尚寶卿將玉璽放到案上,拱衛司鳴鞭,隨之音樂大作,引領百官向丹墀拜位走去,到了位置以後,音樂停止。由知班大唱“班齊”,文武百官整理隊伍,贊禮唱“鞠躬拜”,音樂響起,文武百官四拜大禮,拜禮結束音樂停止。捧表官從奉天殿西門進,內贊唱“進表”,捧表官捧著表冊跪倒案前,受表官拿出笏板,跪在案東接過表冊,放到案上,再收起笏板,退回殿內西邊。內贊唱“宣表”,宣表官來到案前,拿出笏板舉起表冊,跪在西側,展表官又跪在宣表官旁邊,幫助宣表官開啟表冊,宣讀完畢後,展表官將表官放回案上然後退開,宣表官行俯伏禮,與捧表官一起從西門退出到原來位置。贊禮唱“鞠躬”音樂再起,百官行四拜禮,音樂停止,贊禮再唱“鞠躬,三舞蹈,跪,山呼。”百官拱手加額山呼“萬歲”,此時樂工軍校一起高呼,贊禮接著唱“出笏,俯伏,興”,百官再來一次四拜禮,到了這裡朝賀總算完成。
之後便是冊立皇后與太子,任命文武百官,頒佈繼位詔書,封賞皇族成員,再大宴群臣。自此算是完成了整個登基儀式,不管怎麼說,登基儀式都顯得非常繁瑣,當然我說的也比較簡單,想要具體瞭解的可以去看『十通』,裡面比較系統的記錄了中國曆代典章制度沿革發展。
-
3 # 姥爺說歷史
不同朝代有細微不同,但大致流程都差不多,基本全部流程如下:
1、頒佈遺詔
2、選個黃道吉日祭天
3、大赦天下
4、頒佈詔書登基
5、傳國玉璽
6、宮中樂手演奏,由內侍扶著,登上皇位,音樂停下,接受百官朝賀,以及四方朝賀,
7、祭告宗廟、社稷以及萬民
回覆列表
登基的儀式每一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一個朝代的禮儀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以三國為例。三國繼住兩種方式,一種是禪讓。首先大臣上勸進表,即將繼任的人表示拒絕,然後皇帝下禪讓詔書,這樣拒絕,這下來回三次,然後進行登基。昭告天下。
劉備是屬於自立為王的,首先要造成天象,天授神權,比如劉備說在荊州發現了玉璽,然後大臣上勸進表,向天地說明,然後登基,封大臣,皇后,立太子,修宮殿,儀百官。
具體的話一般是下面的流程
第一步祭拜天地。求得天地的授權。
第二步,祭拜太廟。也就是自己的祖先。
第三步,祭拜社稷,刻一個石刻的牌位稱為石祖。
第四步,接受朝臣的拜賀。
第五步。冊立皇后和太子。
第六步,任命百官。
第七步,頒佈繼位詔書
第八步,封賞皇族,大宴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