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它源於日的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同時在中國以每日小詩的形式發展。
1.山崎宗鑑
(?——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彌三郎範重。曾以武士身份事將軍足利義尚,義尚陣亡後,辭官為僧,隱居攝州尼崎,時年三十五歲,後移居山崎,即以為姓,改名宗鑑。晚年結庵於贊岐觀音寺附近。卒年一說八十九歲,或雲八十五歲、七十二歲。
宗鑑性格飄逸不羈,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對貧困處之泰然,只是埋頭鑽研俳諧。一說室町時代末期,連歌極盛,連歌師飯尾宗祇名滿天下,宗鑑自度在連歌方面總不能勝,乃別創俳諧與之爭衡,因被後世尊為“俳諧之祖”。所編《犬筑波集》為俳書之濫觴,另有《竹馬狂吟集》,今不傳。
宗鑑提倡以口語俗語作諷刺揶揄,他雖主張廢除一切格律,但對季題卻很尊重,這一點被後進諸家加以確認,終於成為俳句一大鐵則。
宗鑑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詼諧之作,例如:
良月若安柄 ,絕似佳團扇。
兩手拄地上, 青蛙方詠歌。
圓圓春日出 ,悠悠白日長。
另一部分是安貧之作。宗鑑雖然窮愁潦倒,卻從不阿附權貴,只是相當自得其樂地過著隱居生活,這種淡泊自守的節操也透過句作反映出來,如:
入夜食毛慄 ,明月出山巔。
十月紙窗破, 遂識金風寒。
據說他室內環堵蕭然,只有一隻藥罐,門口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上客可速退,中客盤桓一日歸,下客請留宿一宵。”臨終時還詠瞭如下的“辭世”歌:
若問宗鑑何處去 ,答因俗務他界行。
這首歌由於表達了他始終如一超然灑脫的心情,所以至今仍為眾口傳誦。
2.荒木田守武
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勢人,繼祖、父之後為伊勢內宮神官,既善連歌,有熱衷於俳諧,曾說:“俳諧連歌的格律當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諧連歌獨吟千句》(又稱《守武千句》),就中應用連歌法則,作了制定俳諧格律的嘗試,是俳諧史上一大業績。總的說來,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較宗鑑為高。有些作品十分聲動有致,如:
河岸似前額 ,青柳寫雙眉。
蝴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3.松永貞德
松永貞德(1570——1653),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攝州高槻城主,父永種時才改姓松永,幼名勝熊,別號逍遙軒、長頭丸、延陀丸、松友、五條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博學多才,嘗從名流九條玖山、細川幽齋(即細川藤孝)等學和歌,從裡村紹巴學連歌,自稱“有師五十餘人”。他又致力於俳諧,祥細制定俳諧格律,自號“俳諧中興之祖”,門流滿天下。朝廷曾於慶長三年(1598)賜號“花之本”(自鎌倉、室町時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給最佳連歌師的稱號,一個時代僅限一人),許為“俳諧宗匠”,後人將宗鑑、守武和他並稱“俳諧三祖”。
簡單地說,貞德認為“俳諧就是每句皆用俳言詠成的連歌”。所謂“俳言”,就是指不為古來和歌或連歌所採用的俗語和漢語。他編撰的《御傘》一書,詳列俳諧用語1476條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規則,大多附有用以說明的連歌,當時稱為“俳諧秘本兵法”。此書將俳諧法則化繁為簡,消除了由來存在的疑問,確立了“貞德派”(俗稱“貞門”)的標準。
貞德所著書尚有《澱川》《油粕》《紅梅千句》《歌林雜話》等。他的句作喜用比喻,當時頗為人傳誦,現在看來雖講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難以稱為名句。例如:
斑爛彩霞起 迎得寅年來(以“斑爛”喻虎皮紋理)
鳳凰欲出世 ,酉年何悠長。
白銀何相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細沙耀眼生輝,確有些像白銀,這一首俳句可以說是最早的寫生句之一。
今日又時雨, 還同春夏秋。
日本稱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細雨為“時雨”,以其能觸思抒懷,古來多為歌人俳人吟詠。
貞德門下弟子極多,著名的有以貞門七俳仙為首的約四十餘人。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它源於日的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同時在中國以每日小詩的形式發展。
1.山崎宗鑑
(?——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彌三郎範重。曾以武士身份事將軍足利義尚,義尚陣亡後,辭官為僧,隱居攝州尼崎,時年三十五歲,後移居山崎,即以為姓,改名宗鑑。晚年結庵於贊岐觀音寺附近。卒年一說八十九歲,或雲八十五歲、七十二歲。
宗鑑性格飄逸不羈,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對貧困處之泰然,只是埋頭鑽研俳諧。一說室町時代末期,連歌極盛,連歌師飯尾宗祇名滿天下,宗鑑自度在連歌方面總不能勝,乃別創俳諧與之爭衡,因被後世尊為“俳諧之祖”。所編《犬筑波集》為俳書之濫觴,另有《竹馬狂吟集》,今不傳。
宗鑑提倡以口語俗語作諷刺揶揄,他雖主張廢除一切格律,但對季題卻很尊重,這一點被後進諸家加以確認,終於成為俳句一大鐵則。
宗鑑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內容分成兩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詼諧之作,例如:
良月若安柄 ,絕似佳團扇。
兩手拄地上, 青蛙方詠歌。
圓圓春日出 ,悠悠白日長。
另一部分是安貧之作。宗鑑雖然窮愁潦倒,卻從不阿附權貴,只是相當自得其樂地過著隱居生活,這種淡泊自守的節操也透過句作反映出來,如:
入夜食毛慄 ,明月出山巔。
十月紙窗破, 遂識金風寒。
據說他室內環堵蕭然,只有一隻藥罐,門口貼著一張紙,上面寫著:“上客可速退,中客盤桓一日歸,下客請留宿一宵。”臨終時還詠瞭如下的“辭世”歌:
若問宗鑑何處去 ,答因俗務他界行。
這首歌由於表達了他始終如一超然灑脫的心情,所以至今仍為眾口傳誦。
2.荒木田守武
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勢人,繼祖、父之後為伊勢內宮神官,既善連歌,有熱衷於俳諧,曾說:“俳諧連歌的格律當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諧連歌獨吟千句》(又稱《守武千句》),就中應用連歌法則,作了制定俳諧格律的嘗試,是俳諧史上一大業績。總的說來,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較宗鑑為高。有些作品十分聲動有致,如:
河岸似前額 ,青柳寫雙眉。
蝴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3.松永貞德
松永貞德(1570——1653),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攝州高槻城主,父永種時才改姓松永,幼名勝熊,別號逍遙軒、長頭丸、延陀丸、松友、五條翁、花咲翁、明心居士等。博學多才,嘗從名流九條玖山、細川幽齋(即細川藤孝)等學和歌,從裡村紹巴學連歌,自稱“有師五十餘人”。他又致力於俳諧,祥細制定俳諧格律,自號“俳諧中興之祖”,門流滿天下。朝廷曾於慶長三年(1598)賜號“花之本”(自鎌倉、室町時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給最佳連歌師的稱號,一個時代僅限一人),許為“俳諧宗匠”,後人將宗鑑、守武和他並稱“俳諧三祖”。
簡單地說,貞德認為“俳諧就是每句皆用俳言詠成的連歌”。所謂“俳言”,就是指不為古來和歌或連歌所採用的俗語和漢語。他編撰的《御傘》一書,詳列俳諧用語1476條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規則,大多附有用以說明的連歌,當時稱為“俳諧秘本兵法”。此書將俳諧法則化繁為簡,消除了由來存在的疑問,確立了“貞德派”(俗稱“貞門”)的標準。
貞德所著書尚有《澱川》《油粕》《紅梅千句》《歌林雜話》等。他的句作喜用比喻,當時頗為人傳誦,現在看來雖講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難以稱為名句。例如:
斑爛彩霞起 迎得寅年來(以“斑爛”喻虎皮紋理)
鳳凰欲出世 ,酉年何悠長。
白銀何相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細沙耀眼生輝,確有些像白銀,這一首俳句可以說是最早的寫生句之一。
今日又時雨, 還同春夏秋。
日本稱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細雨為“時雨”,以其能觸思抒懷,古來多為歌人俳人吟詠。
貞德門下弟子極多,著名的有以貞門七俳仙為首的約四十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