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融資:即將自己的儲蓄(留存盈利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外部融資:即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使之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融資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部融資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資又可分為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l、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是指資金不透過金融中介機構,藉助股票這一載體直接從資金盈餘部門流向資金短缺部門,資金供給者作為所有者(股東)享有對企業控制權的融資方式。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長期性。股權融資籌措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 (2)不可逆性。企業採用股權融資勿須還本,投資人慾收回本金,需藉助於流通市場。 (3)無負擔性。股權融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多少視公司的經營需要而定。 2、債務融資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透過舉債籌措資金,資金供給者作為債權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資方式。相對於股權融資,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短期性。債務融資籌集的資金具有使用上的時間性,需到期償還。 (2)可逆性。企業採用債務融資方式獲取資金,負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 (3)負擔性。企業採用債務融資方式獲取資金,需支付債務利息,從而形成企業的固定負擔。 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 就各種融資方式來看,內部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同時由於資金來源於企業內部,不發生融資費用,使內部融資的成本遠低於外部融資。因此它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企業內部融資能力的大小取決於企業利潤水平、淨資產規模和投資者的預期等因素。只有當內部融資仍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時,企業才能轉向外部融資。 股權融資相對於債務融資來講,因其風險大,資金成本也較高,同時還需承擔一定的發行費用,看似成本較高。但企業融資的成本,不僅包括會計成本,還包括機會成本。相對於會計成本,機會成本是構成企業決策行為的主要依據。從中國的情況看,企業透過銀行貸款所花費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比如,現實中企業根據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預期,制定了相應的產品開發計劃,但其所需資金往往受貸款規模的限制,等到銀行逐級申報增加貸款規模批下來以後,也許市場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使企業失去一次有利的投資機會。可見,中國銀行貸款的“時滯”增加了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同樣債券融資的限制條件多,對企業來講,同樣加大了機會成本,也是其不利的一面。 企業外部融資究竟是以股權融資還是以債務融資為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的制約。不同的國家由於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經濟發展的水平以及對資金需求程度不同,所選用的融資體制也不相同。不同的融資體制規範著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制約著企業的融資形式和取向。 因此,對國有企業而言,不僅存在著國有資產,還存在著國有負債,國有負債即籌集和使用資金的成本也就構成了國企改革的成本。中國國企改革的成本包括四個方面:(1)離退休下崗人員安置。(2)醫療、教育及其他福利費用。(3)企業辦社會的成本。(4)企業銀行債務。其中銀行債務構成了企業的顯性負債。對於企業從財政獲取的資金,企業要承擔一部分隱性社會責任,即安置下崗、離退人員、養老金、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這部分隱性社會責任即構成了企業的隱性負債。
內部融資:即將自己的儲蓄(留存盈利和折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外部融資:即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使之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融資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部融資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資又可分為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l、股權融資 股權融資是指資金不透過金融中介機構,藉助股票這一載體直接從資金盈餘部門流向資金短缺部門,資金供給者作為所有者(股東)享有對企業控制權的融資方式。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長期性。股權融資籌措的資金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 (2)不可逆性。企業採用股權融資勿須還本,投資人慾收回本金,需藉助於流通市場。 (3)無負擔性。股權融資沒有固定的股利負擔,股利的支付與否和支付多少視公司的經營需要而定。 2、債務融資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透過舉債籌措資金,資金供給者作為債權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資方式。相對於股權融資,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短期性。債務融資籌集的資金具有使用上的時間性,需到期償還。 (2)可逆性。企業採用債務融資方式獲取資金,負有到期還本付息的義務。 (3)負擔性。企業採用債務融資方式獲取資金,需支付債務利息,從而形成企業的固定負擔。 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 就各種融資方式來看,內部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同時由於資金來源於企業內部,不發生融資費用,使內部融資的成本遠低於外部融資。因此它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企業內部融資能力的大小取決於企業利潤水平、淨資產規模和投資者的預期等因素。只有當內部融資仍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時,企業才能轉向外部融資。 股權融資相對於債務融資來講,因其風險大,資金成本也較高,同時還需承擔一定的發行費用,看似成本較高。但企業融資的成本,不僅包括會計成本,還包括機會成本。相對於會計成本,機會成本是構成企業決策行為的主要依據。從中國的情況看,企業透過銀行貸款所花費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比如,現實中企業根據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預期,制定了相應的產品開發計劃,但其所需資金往往受貸款規模的限制,等到銀行逐級申報增加貸款規模批下來以後,也許市場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使企業失去一次有利的投資機會。可見,中國銀行貸款的“時滯”增加了企業融資的機會成本。同樣債券融資的限制條件多,對企業來講,同樣加大了機會成本,也是其不利的一面。 企業外部融資究竟是以股權融資還是以債務融資為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的制約。不同的國家由於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經濟發展的水平以及對資金需求程度不同,所選用的融資體制也不相同。不同的融資體制規範著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制約著企業的融資形式和取向。 因此,對國有企業而言,不僅存在著國有資產,還存在著國有負債,國有負債即籌集和使用資金的成本也就構成了國企改革的成本。中國國企改革的成本包括四個方面:(1)離退休下崗人員安置。(2)醫療、教育及其他福利費用。(3)企業辦社會的成本。(4)企業銀行債務。其中銀行債務構成了企業的顯性負債。對於企業從財政獲取的資金,企業要承擔一部分隱性社會責任,即安置下崗、離退人員、養老金、醫療、教育、失業保障等。這部分隱性社會責任即構成了企業的隱性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