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螢幕的設計是參考紙質書的比例,4:3,這樣的比例其實是比較適合閱讀的比例,不論橫豎都是比較舒服的。
然而,在螢幕越做越大的過程中,手掌的寬度是有極限的,除了減少邊框以外,想要在寬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大顯示面積,只有一個做法。
加長!
所以,從4:3(12:9)到16:9再到18:9,可以認為是再寬度不變的情況下(都預設是9),讓螢幕更大了,顯示面積增加了,但是握持手感幾乎不變。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寬屏、超寬屏,帶魚屏用起來很舒服,實際上,除非是看電影的時候,其他時候這麼寬的比例並沒有帶來多少方便(很多遊戲所謂的寬屏最佳化,本質上跟修改DPI沒有區別,所謂的左右擴大視野只是軟體強制的結構,如果軟體上放開,任何螢幕都是擴大視野)。而且,電影的發展方向也不是越來越寬,比如大部分電影院是電影大部分的比例是1.85:1,甚至還是2.35:1的,但是imax的70mm膠片比例是接近4:3的比例,也需要4:3的巨幕才能顯示最佳效果,所以寬屏並不是什麼發展趨勢,而僅僅是因為產業的上游下游一起壓縮成本的手段,僅僅因為螢幕尺寸是按照對角線而非面積計算的。
回到題目:18:9的手機螢幕究竟好在哪裡?對消費者有如下幾點:
1,同寬度下更大顯示面積
2,某些電影或者影片看起來更舒服
3,一部分遊戲玩起來視野更寬
然後要說一下全面屏的問題,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說,全面屏跟18:9沒有任何關係。全面屏就是接近於無邊框的意思。
至於如何接近,各家都在自己定義自己的標準,從我個人來看,用手機在垂直射入光源下投影面積除以手機螢幕發光區域的可顯示內容面積,這個值越小越好,能高於85%的就算不錯了。
按照這個定義大部分18:9的手機都不合格。
起初螢幕的設計是參考紙質書的比例,4:3,這樣的比例其實是比較適合閱讀的比例,不論橫豎都是比較舒服的。
然而,在螢幕越做越大的過程中,手掌的寬度是有極限的,除了減少邊框以外,想要在寬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大顯示面積,只有一個做法。
加長!
所以,從4:3(12:9)到16:9再到18:9,可以認為是再寬度不變的情況下(都預設是9),讓螢幕更大了,顯示面積增加了,但是握持手感幾乎不變。
當然這並不代表這些寬屏、超寬屏,帶魚屏用起來很舒服,實際上,除非是看電影的時候,其他時候這麼寬的比例並沒有帶來多少方便(很多遊戲所謂的寬屏最佳化,本質上跟修改DPI沒有區別,所謂的左右擴大視野只是軟體強制的結構,如果軟體上放開,任何螢幕都是擴大視野)。而且,電影的發展方向也不是越來越寬,比如大部分電影院是電影大部分的比例是1.85:1,甚至還是2.35:1的,但是imax的70mm膠片比例是接近4:3的比例,也需要4:3的巨幕才能顯示最佳效果,所以寬屏並不是什麼發展趨勢,而僅僅是因為產業的上游下游一起壓縮成本的手段,僅僅因為螢幕尺寸是按照對角線而非面積計算的。
回到題目:18:9的手機螢幕究竟好在哪裡?對消費者有如下幾點:
1,同寬度下更大顯示面積
2,某些電影或者影片看起來更舒服
3,一部分遊戲玩起來視野更寬
然後要說一下全面屏的問題,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說,全面屏跟18:9沒有任何關係。全面屏就是接近於無邊框的意思。
至於如何接近,各家都在自己定義自己的標準,從我個人來看,用手機在垂直射入光源下投影面積除以手機螢幕發光區域的可顯示內容面積,這個值越小越好,能高於85%的就算不錯了。
按照這個定義大部分18:9的手機都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