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人推出頭調
-
2 # 純鈞LHGR
肯定不能。
周瑜主要犯了兩大戰略上的錯誤,其中一個僥倖沒有引發大問題,另一個間接促使東吳亡國。
一是華容道追曹操。毛主席分析過,如果赤壁之戰時東吳追擊並殺死了曹操,東吳就要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拉長戰線。劉備居無定所,拍拍屁股就可以走,隨處找個地兒就能安家,但是東吳六郡家大業大,如果去搶奪勝利果實,就會被其他勢力趁機攻打空虛的大本營,如果守著江東領土,那又分不到勝利果實。所以,周瑜追擊曹操幸好沒成功,這個戰略明顯看出周瑜能力很有問題。
二是夷陵之戰,也就是猇亭之戰。毛主席讀盧弼《三國志集解》時批語:“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於敵,打運動戰,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也就是說,如果當時蜀漢軍隊用這種戰略,東吳連哭都來不及。
周瑜、魯肅、陸遜,三任大都督,這麼多年一直沒搞定湘地少數民族動亂的事情。劉備出兵,沙摩柯竟然當了劉備的前鋒。萬幸蜀漢軍指揮員不足,不然這一個缺口就能要了東吳的命。
毛主席評價說過,周瑜完全不懂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使得東吳在湖南一帶一直存在後顧之憂。就連陸遜,未正式登場之前,也一直在跟湖南、安徽、江西的土著勢力爭鬥。不懂對待少數民族的政策,處處樹敵,那就算周瑜活下來又有什麼用?
所以在毛主席心裡,周瑜雖然的確是個“青年團員”"青年幹部”,但也僅此而已。論帥才,周瑜的水平還不夠,就算活下來,也沒有一統天下的實力。
何況毛主席還說,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被孫權氣死的。高階軍事指揮員跟統帥的關係搞成這樣,能統一天下才出鬼了呢。
-
3 # 愛尚文史
如果周瑜不死,東吳是否能統一天下?
沒發生過的事,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只能分析其可能性,這個可能性的大小,尚且不好定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周瑜是四大都督之中,最有“王佐之資”的一個,孫權對其依賴程度很高;魯肅、呂蒙,遠不如他!!所以周瑜的死,對東吳的影響很大,他是有能力改變歷史的頂級奇才;
孫權與陸遜評論周瑜、魯肅、呂蒙三人,孫權說“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孫權獨獨說到周瑜,難以找到接替的人,說明了孫權對周瑜的依賴之深;接下來,孫權又說了魯肅的成就以及過錯,並指出了,魯肅最大的過錯,就是勸說自己將荊州借給了劉備;並指出,呂蒙奇謀異略僅次於公瑾;顯然,孫權對此三人的評價,周瑜當屬第一!!!
而周瑜,早就勸說過孫權,不要把荊州借給劉備;他還指出,最好把劉備調去吳郡,為他修建最豪華的宮殿,多給他配備一些美女玩物,以此滿足他的耳目享受;然後再把關羽、張飛分別開調,使其各自駐守一方,使他們無法凝聚在一起,就不會脫離東吳自立了;但是!此計被孫權拒絕了!!直到孫權與陸遜評論周瑜、魯肅、呂蒙時,才指出了魯肅借荊州的錯誤決策;可見孫權非常後悔當時沒有聽取周公瑾之言;
儘管孫權沒有同意周瑜的看法,周瑜依然盡心竭力的為他謀劃天下大計;周瑜指出,從江陵出發,借張魯、劉璋戰亂不斷地時機,沿江而下,配合張魯夾攻,一舉將劉璋擊潰,然後順勢吞併張魯;再留下奮威將軍孫瑜,與馬超聯合猛攻曹操,自己領軍返回江陵,進攻襄陽之地,實現兩面夾攻之勢;
孫權聽過周瑜的計謀之後,表示非常贊同,馬上就下令執行;周瑜回到駐地,隨即整頓軍馬出發,可不想病逝於進軍途中,東吳只好放棄了此次進軍方略;從孫權的態度來看,周瑜此戰略方針是可行的;
正如周瑜所說,曹操剛受挫折,軍心不穩,正在擔心內部發生動亂,根本無暇東顧;況且後方馬超等人動亂不斷,曹操更加寸步難移;所以此次進兵劉璋,曹操方面無暇顧及;
然後!劉備方面,劉備客居東吳,周瑜借了荊州南面公安供其休整,劉備藉助公安,新建治所;雖然拿下四郡,但尚未脫離東吳控制,表面上他依然要聽命於孫權;如果東吳不借荊州給他的話!那麼!他基本無前途可談;所以周瑜不死,劉備無法破壞他的計劃;在孫權不借荊州的情況下,他至少多發育幾年時間,才敢出來招惹是非;而且他現在所想的,並不是出來招惹是非,而是怎麼脫離東吳,實現自立;
東吳少了曹操、劉備兩大敵人的騷擾,拿下劉璋並不是難事;長江的三大支流,遍佈整個劉璋勢力範圍,甚至可以直插張魯,東吳水軍的優勢,完全可以利用起來;按照當時東吳與劉璋的實力對比,將領能力對比,東吳擊破劉璋,不可能超過劉備的三年時間;劉備當時三萬兵馬孤軍深入,被劉璋、張魯圍起來打,尚可擊敗劉璋,霍峻幾百人,就可以守住劉璋萬餘人一年之久,最後還擊破了劉璋大軍,可見劉璋戰鬥力之水;
所以個人認為,周瑜不死,孫權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很大很大,只要拿下劉璋、張魯東吳的實力就是最強;而拿下張魯、劉璋的時間,大體應該在五年之內;曹操平定馬超至少要三年時間,在有東吳給壓力的情況下,三年之內未必能搞定;只要東吳拿下劉璋一方勢力,實力就足以匹敵曹操了;所以孫權統一天下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
4 # 風語者5156
謝謝邀請 不會,赤壁之戰前,東吳的最高要求就是能求得生存,保住基業不丟,根本就沒有雄霸天下的慾望和計劃,雖然大戰勝利,曹操實力有所削弱,孫權應該清楚各方之間實力對比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即便周瑜有這雄心,但最終決定的是孫權,只有他才清楚東吳有沒有這個能力。
-
5 # ff202264
孫策不死還有機率,即使不能統一天下,也能二分天下。可是孫策死了!
孫策死了!志在天下的就只有周瑜了。曹操“會獵”而來,並非演義描述文主降、武欲戰,主戰的只有周瑜和魯肅;若非劉琮前車之鑑,孫權斷然不會力戰!魯肅榻上策是三分天下而不是一統天下,可見周瑜之志是多麼心苦詣孤!
孫策死了!南郡之後,周瑜建議孫權軟禁劉備。孫權不但不聽,又是劃地、又是嫁妹,種種示好拉攏劉備;若是孫策還在,劉備怎會有立錐之地?因為孫權,別說一統天下、二分天下都是痴人說夢。可惜了我周郎的“謂若在握”!
-
6 # 北門坐崗
漢末,當時的社會資源主要由世家門閥和豪強地主所擁有,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心”即是指他們。魏蜀吳地主世家的格局決定了天下所屬,中原地區的地主世家由於其歷史及自然氣候原因向來具有吞併擴張的意識。相較之下,吳國不佔大勢。在種情況下吳國能割據一方,偏安一隅已經很了不起了。
再來談周瑜,周瑜在吳國的地位和作用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大,他“背後無人”,從他生前死後吳國形勢未有多大變動就可以看出來。以諸葛亮做比較,諸葛亮背後是荊州及軍事勢力,他是蜀國地方勢力對立方的總代表,有足夠的勢力支援他在蜀國政壇盡情揮灑、一展抱負。周瑜是羨慕諸葛亮的,“既生瑜何生亮”可能是“何生權”!
所以,即便周瑜活著,他也不能統一全國。
-
7 # 愛獨史書
先說論點:不……可……能。
孫策周瑜有逐鹿中原之志,然江東無逐鹿江湖之力。三國時候的天下不是秦末時候的天下,秦末大亂,項氏叔侄帶八千江東子弟兵縱橫天下,而東漢末年時孫氏有江東兵甲數萬,卻北不能取青徐,西不能奪荊州,這是為何?
首先,我們拿東吳國土極盛的時候來說,大部分的荊州和揚州,一個完整的交州,一條完整的長江防線,二百多萬的人口,二十多萬的軍隊,三國之中最強大的水師,各項資料常年居三國第二,曹魏從北方進攻,在赤壁和濡須口吃過虧,季漢西面進攻,在猇亭吃過虧,防守如此出色的東吳,魏蜀兩家都拿他沒辦法。
但是和出色的防守形成強烈的反差的是糟糕的進攻,除了偷襲荊州和東林之戰,以及誘敵深入的石亭之戰等少數戰役外,東吳在對曹魏和季漢的進攻戰中鮮有勝利,究其原因有三:
一、東吳的國土,自古南北對戰,握著南方命門的是兩個地方,淮南和上游,守江必守淮,南方如果有了完整的淮河防線,進可攻,退可守,江淮地區密佈的水網是可以保障南方軍隊糧草和軍隊的運輸;再就是上游,這個上游準確來說是江東地區的上游,包括了荊襄地區和巴蜀地區,前面說到東吳擁有完整的長江防線,那是因為敵人是不可能在巴蜀渡江的,巴蜀的長江段緯度位置就比中下游低,渡江就是當時的蠻夷之地。但是上游的巴蜀是可以對中下游進行一個壓制的,日後西晉統一南方是從巴蜀造船,然後東下,元朝是從漢江流域入手,地方不同,卻都是南方統治中心的上游開始的。南方政權若想保衛自己甚至北伐就必須確保上游,東晉桓溫北伐伐蜀和劉裕伐蜀就是一個例子,我們回到東吳,東吳國境北不到淮河,合肥數次攻打而不下,西與蜀漢隔著重重大山,東吳實際上來說是被魏蜀兩國壓制著的。
二、江東計程車族,司馬睿為什麼會在江東立足,延續晉祚,是因為王導幫助他獲得了江東士族的支援和擁護,孫氏以強軍入江東,數年而定,自以為不用依靠江東士族,但是隨著時間的深入,江東士族在孫氏政權的作用日子凸顯,統治江東是離不開江東士族的協助的,江東士族控制著江東絕大部分土地,而在當時控制土地,就等於控制人口,因為人是依附在土地上的,隨著孫家從淮西帶來的將領和士兵還有文官因為各種自然和非自然原因的損失,孫家勢必要從江東本地徵兵和選拔將領,而官員和將領只能從江東士族裡選拔,所以陸遜最後成為大都督,顧雍成為了東吳第一任丞相,而士兵,東吳到最後實際上是依靠各大家族的部曲的,這些江東士族在外部強大的壓力下,能夠團結在孫家的旗幟下面,一致對外,保衛江東,包括攻打合肥和荊州,實際上都是保衛江東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讓他們為了完成東吳的統一大業獻出自己的部曲,他們是萬萬不願意的。
三、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東吳有兩百多萬人口,這些人口基本沿著長分佈,再往南地區的開發還在初步進行,可以說東吳有價值的土地實際上同整個東吳國土想比是不多的,這些有價值的土地可以憑藉著長江保護,卻不能為東吳提供足夠北伐和西征的物資,原因在於這些有價值的土地依然還沒有開發完成,例如兩湖地區,“兩湖熟,天下足”,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東晉建國百年,開發南方百年,才有了劉裕飲馬黃河的偉業,這其中有一大半還是靠著劉裕本人的軍事素質,而且打下了長安也只能撤退。而在公元二三世紀的東吳,他們是沒有能力組織一場大規模的北伐的。
我是從來不懷疑周瑜的軍事能力的,無論是水戰還是陸戰,以周瑜為代表的四大都督都是極其優秀的,但是統一靠的是國力的比拼,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兩個,但是統一天下的是秦,不是因為秦國的這二分之一軍事素質和指揮能力高於趙國的那二分之一,而是因為秦國擁有更強大的國力和更高效的動員體制,再以三國來說,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在於自身的驕傲自滿和軍隊對南方作戰的不熟悉,並不是曹操實力不如孫權,相反,曹操能夠赤壁之戰後迅速恢復實力,而這種事,東吳和蜀漢都做不到,蜀漢在夷陵之戰以後用了好幾年才攢出一隻飛軍。
歷史不是玩電腦遊戲,崇拜英雄沒有錯,而認為英雄可以超越現實完成統一天下那就有錯了。
-
8 # 榮耀歷史
周瑜不死,東吳會是另一番局面,但是三國應該還是那個三國,東吳也不可能有更高的成就,為什麼呢?
從客觀條件來看東吳與曹魏的實力相差太大,天下分為13州,其中東吳佔據了最南端的交州,還有揚州的6個郡以及荊州的3個郡,反觀曹魏佔據了9個州,另外還有荊州3個郡,揚州的治所合肥。
在東漢末年,交州等地區就是蠻荒之地,荊州的南部、揚州的南部也是發展中地區,經濟落後,人煙稀少,反觀曹魏,中原地區,關中地區,山東地區,河北地區都是富饒之地,都是戰國、兩漢時期主要區域,經濟活躍的同時還是人才濟濟,三國主要人才基本都是在曹魏的地盤,就連劉備集團骨幹劉關張、趙雲、諸葛亮等,孫權集團的孫家、周瑜等按照籍貫都是曹操的人!這也是三國後期,曹魏的人才一波接著一波,而蜀漢和東吳卻青黃不接的原因。
人口數量和經濟能力決定著軍隊數量,人才又決定著軍隊戰鬥力,在如此大的差距下,東吳想要消滅曹魏簡直是痴人說夢。
從主觀情況來看東吳集團從來就沒有統一中國的夢想,經常聽到劉備、諸葛亮北伐中原,或者曹操四處征討,但是很少看到東吳有這樣的動作,因為他們根本不想!
東吳集團其實就是割據勢力,他們存在的合法性比曹魏還要尷尬,說到底也是東漢的亂臣賊子,他們也沒有蜀漢那樣給自己扯大旗後造成的道德壓力,能在江東割地稱王世代傳承已經是他們的最高願望。
東吳到後期,主要政治勢力已經成了東吳本地的陸、朱、張、顧四大家族。對於這些家族來說,其實誰來統治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只要能保證他們的利益,所以赤壁之戰前主和的都是一堆江東子弟,而主戰的則是跟著孫家來到江東的淮西勢力。那麼現在如果讓他們跟著孫家去打天下,他們會有這樣的動力嗎?又不是被逼得沒飯吃,為啥不在江東安詳幸福生活,非要跟著你孫家去浪跡天涯?贏了都是你孫家的,輸了還要把江東賠上,這本虧本的生意堅決不做!
所以東吳並不會去想著統一全國。
從軍事技術角度來看曹魏和蜀漢都對東吳發動過一次規模較大的作戰,分別是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東吳都打贏了,所以說憑藉這長江防線,東吳的防禦能力很強,無論是從江淮地區還是從巴蜀地區進攻,東吳都有應對之策。
但是在進攻方面就乏善可陳了,到中後期基本沒有開拓領土,孫權5次攻打合肥也沒成功,可以說失去了長江以及倚重的水軍,東吳的軍隊根據沒有辦法和曹魏軍隊抗衡。
所以說即使周瑜能多活幾年,東吳可能會更強盛一點,但是與曹魏相比還是差距太大,根本不可能統一全國。
回覆列表
1、答案是不能
2、原因很簡單,孫吳不夠霸氣!
3、說實話我對孫吳略有偏見,但還是要簡要的說一下我的看法!
不瞞大家說,孫吳在我的印象裡非常的差,我對他們的認識就是,吳國總是喜歡在魏國和蜀國交戰之時敲別人竹槓,發別人家的國難財!
第一,我們來分析一下吳國的戰鬥力怎麼樣,赤壁之戰吳國打敗了曹操,劉備討伐吳國也被打了一個落花流水,看起來軍隊實力還是挺強的,這個是肯定的吳國軍隊實力很強,可是吳國缺少能夠統一全國的戰略家,曹操和劉備的目標是統一全國,而孫權卻是想和他們其中一個平分天下!所以,吳國是一個防守型的政權!
第二,吳國內的政治條件不允許,既有以周瑜為首的主戰派也有以張昭為首的主和派,大家再看看蜀國和魏國那個不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許他們也有主和派,但是勢力沒有張昭這樣大!
第三、軍隊實力不允許,剛才還說吳軍厲害,現在又說軍隊實力不允許是不是前後矛盾呢?其實不矛盾,吳軍厲害的是水軍,然而無論是對蜀國還是魏國,都免不了路戰,這樣勝負就很難說了!再說你南方人到北方去身體也不適應,限制因素太多!
第四、沒有理由去統一天下,人家曹操有皇帝做幌子,劉備有衣帶昭當噱頭,你有什麼,是你老爹撿的那塊玉璽嗎!顯然不合適!
最後:綜上所述周瑜沒有能力讓吳國統一全國,當然周瑜確實是一位有勇有謀有才幹的英雄人物,值得我輩敬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