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浪0120

    梁山徵方臘雖是虛構,但透過慘勝的結局正說明了世間任誰都逃不脫榮衰的規律。受招安後梁山好漢開始了給朝廷打工賣命的生涯,一直無往不勝,如日中天一般。好日子寫到此為止,由歷史上實有,還挺厲害的方臘來終結再合適不過,時機也對。方臘和梁山好漢都是造反者,方臘是徹底的,梁山陣營在受招安時已有分裂,但反對者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義字當先。造反者之間火拼,最後兩敗俱傷,悲從中來,還是朝廷坐收漁利。總不能又寫成凱旋而歸,皆大歡喜,難道朝廷還要為眾好漢養老送終嗎?我想作者為了寫成這部書,讓它能面世,必須給好漢們披上為國盡忠的外衣,好讓統治者點頭,實際上則導演了一場盛大的悲劇。我發現眾多書裡位置次要的,本領相對一般的,隨大流,篤信公明哥哥的好漢都掛掉了,而少數有頭腦,有個性,有本事,抵制招安,書中給予濃墨重彩的人物倖存下來,而且不鳥皇帝,自擇出路。我想這不只是作者偏愛的表現,更是暗示了他對招安的真實想法,是不是很諷刺。

  • 2 # 灰色軌際

    小說麼,總得有結局,歷史上宋江只有36頭領,規模就是草寇級別的,歷史上宋江名義上詔安,實際被圍困被迫投降的,方臘可是真正的厲害角色,手下幾十萬人,厲害的將領遠超梁山,小說演義能讓宋江慘勝已經是抬舉宋江了,真正剿滅方臘的是童慣。

  • 3 # 春秋風雲

    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實力懸殊。梁山雖有108將,但手下人數並不多,投奔而來一般是被逼無奈之人,不排除有老弱病殘,軍事素質也就一般般;反觀方臘這邊,有八大虎將。分別是兵部尚書王寅、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離大將軍石寶、護囯大將軍司行方、皇侄方傑、鎮囯大將軍厲天閨、小養由基龐萬春、南樞密呂師囊,個個身經百戰,智勇雙全。梁山不過幾萬人,方臘幾十萬人;方臘主場作戰,以逸待勞;宋江長途行軍,客場作戰;方臘為正義而戰,傾盡全力;梁山為邀功而戰,於心不忍。

    第二,作者要烘托宋江對大宋朝庭的忠義形象。真實的歷史是:宋江起義規模不大,被張叔夜制伏後招安,將梁山兄弟分派各地,然後逐一害死。另外,僅憑梁山好漢滅方臘,這不可能。梁山不過是眾多圍剿方臘的部隊之一。

    作者虛構《水滸傳》,先前宋江不遺餘力結交天下好漢,然後讓這些好兄弟放棄造反、紛紛為朝庭送死,不為別的,就是要烘托宋江對朝庭的忠義形象。

    第三,作者要交待這些英雄好漢的結局。施耐庵先生把水滸108將塑造成神勇非凡的形象,只有讓他們死於更強大的對手,才能保證貨描相符。另外,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英雄好漢也不可能有好的結局。讀者必定要關心他們的結局,書也要結尾了,施先生就讓他們在徵方臘中死去。

    第四,小說要過政審關。元末明初,政治空氣嚴酷,如果作者讓梁山好漢所向無敵,得以善終,豈不是鼓勵大家都去造反,推翻朝庭?你施耐庵有幾個腦袋夠朱元璋砍?是株你九族還是十族?

  • 4 # 本人李分河南開封尉氏

    方啦!是人民中的起義軍,宋江梁山起義軍,起義軍起義刺殺,這不就是兩敗俱傷嗎?方拉是梁山第一盞燈,宋江也就是自取滅亡。

  • 5 # 日暮惜楊

    這個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去看待。

    從宋江的梁山起義軍來說,首先,梁山軍從根本上來說是不願意詔安的。雖然梁山軍中有出身官軍的頭領,但也是少部分的,大部分的頭領都是綠林好漢,不願意和朝廷沆瀣一氣,自由自在慣了。只是因為大家一起推舉宋公明為山寨之主,沒辦法只能接受詔安。在南征方臘的時候,自然不是心甘情願的。很多人都是帶著抱怨的心情去打仗,從心理學上講,就已經輸了一半。

    其次,梁山眾頭領在聚義的時候,很多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那個時候武藝高強加上一腔熱血,肯定在梁山能幹出一番事情。後來,在詔安後,一部分頭領已經不再是年少了。自然武藝也會有退步。在和南軍交戰的時候,傷亡也是不可避免的。

    再者說,梁山屬於山東,山東屬於北方。而江南呢,屬於南方。方臘起義雖然時間不長,但他在江南已經摺騰了一段時間,不管是防禦體系還是兵力部署,都是優勝的。再加上北方人到南方不適應南方的地理條件氣候,自然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這也是影響宋江南征不利的一個原因。

    第四,宋江在出徵前,像神醫安道全,入雲龍公孫勝等人已經留守或者離開了隊伍,讓隊伍的實力有所下降。在和魔君包道義對抗時,如果沒有混世魔王樊瑞,宋江恐怕會傷亡更大。部隊的補給和醫療跟不上,自然傷亡不小。

    第五,在南征方臘前,宋江還帶領自身的隊伍去滅了王慶田虎等人,還御遼,打了很多仗,儘管沒有將領死亡,但自己的隊伍沒有足夠的時間修整,那還怎麼去打仗呢?疲憊之師又失算了一手。

    第六,宋江去南下屬於進攻,而方臘屬於防守。車馬勞頓的一方去打準備俱全的一方,肯定有難度。

    第七,平南這場戰鬥,本身就是中了高俅等人的以賊滅賊之計。詔安後的宋江,在大宋朝廷的眼裡,依舊是草寇。不管最後是宋江吃了方臘,還是方臘滅了宋江,哪怕是兩敗俱傷,對於大宋朝廷來說,都是好事。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把剩下的殘寇全部剿滅,洗刷自己之前剿匪不力的恥辱。

    第八,和宋江一起打方臘的還有童貫張叔夜等人。他們也想搶功,自然也不會多配合宋江進行攻城躲寨,肯定在後勤補給和糧草上對宋江有一定的不利。

    從方臘的角度看,首先,江南是一個富庶的地方,文人才子猛將自然不會少。宋江有一百單八將,方臘呢,有江南十二神,杭州二十四將,人數也不比梁山人少,宋江收納北方人才,而方臘卻狙擊南方的豪傑。二虎相鬥,必有一傷。贏的那一方自然也就會死傷慘重。

    第二,江南的獨特地理位置,水鄉居多。而梁山的水軍數量很少,水軍頭領也不多,訓練也不是很到位。和方臘呢,水戰精通,還有火炮,這自然也就增加徵南的難度了。宋江的劣勢再一次被放大。再加上有烏龍嶺這樣易守難攻的位置,自然打仗不容易。

    第三,在宋徽宗事情,老百姓本身就生活不是多好,方臘統一的江南,自然比大宋統一的時候要好得多。宋江卻要剝奪他們現在生活狀況,你說江南的百姓能不和宋江拼命嘛。都開始玩命了,能不會傷亡不大嘛?

    第四,方臘的實力比宋江要強很多。方臘已經自立為王,和大宋勢不兩立,而宋江卻做不到,兩個人實力有懸殊。自己本來就比人家弱,就要靠智取為主。不能智取的地方自然也就會死傷慘重。

    第五,方臘等人有對抗大宋的經驗。在此之前,已經和宋軍戰鬥過,對宋軍的實力有一定的瞭解,自然在宋江打來的時候不會慌張,還可以從容應對。

    從歷史時期來看,筆者也不可能讓宋江手下的人完整歸來。那個時候距離靖康之恥也沒多久了,如果梁山眾將還生還,按照宋江順天護國的思想,肯定去抗金。但歷史上沒有宋江抗金,所以作者施耐庵肯定安排梁山軍死亡慘重,才符合歷史現實。否則就會和歷史發生衝突。

    希望可以幫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索尼nw-e50.mp3怎麼載入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