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盧曉群
-
2 # 西西1783
有的人說書法和年齡沒有關係,很多小孩兒寫字也寫得很好,並不是年齡大的人寫字才好看。我承認有的小朋友書法特別好,我自己前幾天也看到有個小姑娘在現場寫春聯,字寫得很好,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書法與年齡沒有關係。
我沒有專門拜師練習過書法,但是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寫過很多字帖,觀察我們自己寫的字可以發現,小時候寫的真的不好,越長大練習得越多,我們寫的字才越好看。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有的小朋友天賦很高,書法寫得很好,但也只有堅持下去,年齡越大,才會會寫得越好,甚至成為有名的書法家,書法的風格和韻味才更能夠提現出來。這些個人的風格是小時候無法展現出來的,必須經過歲月的磨礪才能夠擁有。
所以,我認為書法是否寫得好,跟年齡有重要的關係,希望大家都能夠堅持練習書法,寫出一筆好字。
-
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和年齡是有一定的關係的,但是書法和年齡的關係,又不是絕對的相關性關係。
清代楊鈞說過一句話:小道數載可成,中庸千古莫盡。
所以從楊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書法水平和時間的關係,其實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考察,也就是小道和大道的關係。我們傾向於認為,小道和中庸分別指的是書法的兩個不同的側面。
小道指的是書法的技法層面,中庸指的是書法的文化層面。
小道數載可成。也就是說在技法層面來考察的話。其實年齡和技法的掌握之間並不是一個正比例的關係。你對技法的掌握和你的書法習慣以及對書法的悟性和天賦都有很強的相關性。
中庸千古莫盡。是從文化的深層次來說,儒家的精神在書法中得以體現,正是書法文化深層次的表現。而楊鈞的後四個字,千古莫盡。這裡的文化意味就非常濃了,也就是說在書法的文化層次方面。
對於書法,體會的時間越長,你的人生經歷越豐富,你的文化修養越高,那麼有可能你在說法中所體現的文化層次也就越高,你的書法水平也相對應的會提高。文化是隨著時間的積累而不斷地提升的,並且是無窮無盡的。還在這方面比較著名的例子就是顏真卿的書法。
而且顏真卿一聲的書法水平的變化也印證了這一點,他一生的書法可分為三個階段:小顏、中顏、老顏。而在這三個階段中,顏真卿的書法水平不斷提高。從文化層面看,老年的顏真卿巔峰之作《麻姑仙壇記》堪稱楷書中的巔峰之作,那種古拙質樸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而真正在技法上,麻姑仙壇記早已經超越了技法的束縛。
-
4 # 千千千里馬
一是看筆力
如果是青年書法家的作品,從筆力上看非常明顯。青年書法家的作品,一般都很清秀,點畫清新秀逸。例如宋徽宗19歲送給童貫的那個《千字文》是“瘦金體”寫出來的,但是,與宋徽宗晚年寫的“瘦金體”書法《濃芳帖》比較起來,就明顯很清秀。
而《濃芳帖》的字跡,已經體現出宋徽宗的大氣老辣的味道出來了。所以,書法的書齡越長,書法的熟練程度就越成熟,自然和適性的程度就會高一些。
二是看筆法從筆法來看,睡著年齡的增長,筆法有一個從有法到無法,然後又有法的明顯過渡。
青年的書法,法度森嚴。例如顏真卿的《多寶塔》寫於顏真卿青年時期,這個字帖也是顏真卿的書法最受推廣的一個帖子。為什麼《多寶塔》那樣受推崇?因為,初學書法要從平正處入手,而《多寶塔》就是中規中矩平正無奇的書法典範。有一種青春的俊逸之氣。而十幾年二十年以後,歷經安史之亂和平定安史之亂的恢復統一,顏真卿的書法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例如《中興碑》、《麻姑仙壇記》這些書法就是奇崛的筆法,一般初學者也不好進入這些碑帖的學習。
晚年顏真卿書法筆法的特點,就得融合了更多的筆意。例如《麻姑仙壇記》就吸收了隸書的朴茂和篆書的嚴整。完全有些不像《多寶塔》的顏真卿,而實際上,顏真卿晚年的書法,把自己歷練的精神都寫入書法作品的筆法之中了。
如果是青年的顏真卿,你絕對想象不到他的書法筆力是那樣的氣勢磅礴。
三是看筆意我們說過,人的認知是不斷豐富的,就像看一座山,初看山就是山啊,可是有了一定閱歷,對山的理解就多起來了,所以這山又不是山了,又過一些年,你看山還是山。
對書法家來說,假如一個筆畫一個字就是一個山,你說一生的不同階段的“山”肯定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就有“筆意”的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絢爛歸於平淡”。
例如李叔同的書法,他青年時代的書法是比較傳統的,但是晚年的書法有一種孤寂的平淡。只要比較一下弘一法師和李叔同,你會看得出來,青年的入世和晚年的出世,大相徑庭,判若兩山。
這就是說,書法和年齡是絕對有關係的。
最後我們看看筆境一個書法家,青年時代的筆境和老年的筆境也是大不相同。
我們看王獻之的書法,完全就是青春的氣息。因為王獻之一生只有四十二個春秋。按照古代書法家的平均年齡來說,只能屬於中年。所以王獻之的筆境浪漫奔放,無牽無掛,不拘一格。
但是懷素的《自敘帖》就有一種自由奔放中的抗拒和掙扎,與王獻之的沒牽沒掛完全不同。因為懷素書寫《自敘帖》已經七十多歲了。
古人云:“人書俱老”,這是對一千多年書法家的案例的總結。也符合書法與年齡的絕對關係。
不過,極其少數的書法家,書法與年齡的關係不是那樣突出,那也不能掩蓋書法與年齡的絕對關係。
-
5 # 手機使用者雲天野鶴
謝邀。書法和年齡沒關係。有的人只是喜愛書法,能把字寫得好看些而已。這遠遠不夠。黃山谷說,讀聖賢書,養胸中正氣,方可書法。王鐸說,功夫在書外,是同一道理。不要迷信書協主席、理事等頭銜,那都是學識不高的人混飯吃的手段。真正有學識的人,基本都在公務員隊伍裡,如果這些人中有愛書法者,字定當不俗。
-
6 # 子衿書法
書法和練習的時間,對書法的認識有關,和年齡關係不大。
講真實的故事,我有兩個學習書法的朋友,他們都是六十出頭的老人了,寫字的時間不少於三十年。一個富於奇思而不肯用功,基本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水平。另一個則下死功而不善思考,每天堅持背臨蘭亭序。我給他說,背臨是在完全掌握的它的筆法和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背臨也是要和原帖進行對比修正的。但是他對我的話不以為然,仍然我行我素。都寫了近千遍了,字是越寫越油,越寫越滑,神態全無。
書法不是寫的越多越好,而是要靠練習。在練習中思考修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歲數大的人,如果在青壯年時期不打好基礎,到老的時候也不可能寫得好。雖說是人書俱老,但方法不對,路越走越彎。好在都是消遣娛樂,已經不在意修成什麼樣的結果。
歷史上年紀輕輕的書法家如王獻之,孫過庭等。他們都只有四十多歲就離世了,但他們的書作,卻流傳千古。即使書聖王羲之,也僅五十九歲,放在今天來說,連退休年齡都不到。
所以我認為,書法的好壞和年齡大小關係不大。畢竟能如文徵明九十高齡時還在為人寫墓誌,尚未寫完,握筆仙逝的人,千百年來,僅有他一人而已!
-
7 # 不二齋
書法和年齡是有關係的,同一個人,每個年齡階段對於書法的理解不同,所寫出來的風格也不一樣,寫書法就是寫人生。
清代書法家劉熙載在他的《藝概》這樣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法和個人的學識、才能有關,不同的年齡,這些都不一樣,書法也能有不同的面貌。
孫過庭在他的書法論著《書譜》裡說,“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說的也是一個有年少到年老,由初學到通會的過程。
但是,有一點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無論老少學習書法,都要臨帖,這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另外,不是說年齡大了就寫的好,年齡小就寫的差,寫的好壞和年齡無關。
你覺得呢?
-
8 # 陽光報道
書法,這個中華獨特的文化,在以金錢為追求的改革環境下,大多數人已經迷失了書法的風向。書法是否與年齡有關?我這裡暫且不下結論,我只想說,中國書法就猶如建房子,沒有根基的沙灘上的房屋,無論多麼漂亮,是經不起風吹浪打的。
毫無疑問,任何一個行業、一門學問、一項技術跟所花費的時間是有巨大的關係的!所謂熟能生巧是也,一個開了30年車的老司機,跟開了2年的司機相比,老司機30年路況行駛經驗,絕對是新司機無法比擬的!舉個例子,前幾年我曾經去我一個老師家教他小孩寫字,那小孩10餘歲,但天性有些狂傲,說他在班裡也是有獲獎的。見我寫了幾個字,便要與我相比,還能挑我的毛病。但在我的心裡,這怎麼相比呀?就算再給他二三年的時間,任憑努力下苦功,也還是不在一個層次上面,因為年齡段不同。寫字絕不僅是手上的功夫,還有讀書、閱歷、眼界、覺悟等,有些事情非是時間而不能為的。
出成績需要時間這是整體而言的,至於年齡越老寫的越好,在當代來看並不一定是這樣。很多人寫了一輩子,也沒寫出什麼名堂,反而有些大學生,學了三四年書法,就能獲大獎,並且書法作品價格不菲,做起培訓來,粉絲蜂擁而至,超有人氣,混的風生水起。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家專業!
書法上來講,明清不如唐宋,當代又不如清、民國,時代的發展在變化,拿起毛筆的人越來越少 ,當代真正在書法上有建樹有修為的人也是極少,書法逐漸淪為一項高不可攀的精深藝術。雖然大家都在學,但再也與寫不出古人那樣的精妙,因為大家的精力在分散,付出的時間在減少,又充斥著浮躁、功利心。
說這麼多就是想表達,我們離書法越來越遠了,學書法變得困難起來!大街上再難看到精妙的對聯,難得一見的門店牌匾也一定是某某名人書寫,而非實力書家書寫。影片影像書籍資料多了起來,只是少了言傳心授的人。年輕人能獲獎,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大多數人連書法的門徑都入不了,所謂的年老也只不過是自娛自樂了幾十年。只有少數人有才學的人,有專業圈子的人,才更容易入的了書法的殿堂。
本人認為,學書法不分什麼年齡段,3歲到70歲的人都可以學。 有人說年齡太大了,學書法就晚了,為什麼晚了?如果你60歲開始學,認真學個5年,這5年的時間就不得了了。別人大學生3,4年的時間就能收穫多多,你為什麼就不能?除非你手腳不靈便,說到底還是看你肯不肯投入,願不願意學,再說到老年了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有時間,有經濟條件。
-
9 # 麓風軒
當代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在談書法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趣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少年愛工麗婉轉的字,青年愛劍拔弩張的字,中年愛富於內涵的字,老年愛平淡天真的字。” 翻遍書法史,莫不如此。
一、少年愛工麗婉轉的字少年情懷總是詩,富於浪漫、瑰麗的想象。工麗婉轉、精緻華麗的書法正合口味。這樣的書法筆勢流暢,筆畫跳躍,婉轉起和,能表現出嫻熟的技法,彷彿工匠筆下的雕樑畫棟。正如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雲:“四壁隱起,雕刻為君臣官屬,龜龍麟鳳之文,飛禽走獸之像,作制工麗,不甚傷毀。”
(趙孟頫書法)
二、青年愛劍拔弩張的字《漢書·王莽傳下》:“省中相驚傳,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 後南朝梁袁昂用“劍拔弩張”形容書法雄健,筆力遒勁。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震,劍拔弩張。” 劍拔弩張的書法往往比較張揚,富於表現,典型的如宋代書法家黃庭堅的行書,長槍大戟,英氣逼人。
(黃庭堅書法)
三、中年愛富於內涵的字中年以後,火氣漸消,書法慢慢崇尚內涵。書法藝術是高尚的精神活動,絕不是單純地寫字,同時也是富有精神內涵和深厚濃烈的文化傳統。一幅書法作品中包含著動與靜、剛與柔、舒與斂、虛與實等陰陽對立的統一。有內涵的字,往往寫得綿厚,剛而不露,內藏,寄託書者豐富的情感與思想。
(書譜區域性)
四、老年愛平淡天真的字老年復歸平淡天真。董其昌在80歲以後,筆墨輕淡,愈老愈體現其對“平淡天真”的美學追求。弘一法師進入佛門,其書牘愈至晚年,愈是字字清正,給人以一種不食人間煙火之感,靜而不躁,文而不野,潤而不枯,簡而不繁,整體上出現出樸素無華、天然本真的藝術容顏。
(弘一書法)
細想起來,四種年齡四種風格,雖然不是絕對的真理,但反映了書法風格與年齡層次的對應關係。學習書法應該明白此理,應與學書軌跡吻合,定會有所裨益!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
10 # 千年蘭亭
其實,書法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與之有關係的是技法、閱歷和身體狀況。
而這三者與年齡才有直接關係。
技法的訓練,需要時間的積累,一般來說,年齡越大,沉澱越久,技法越高。
書法寫到最後是拼文化,文化有時體現為一個人的閱歷。人活得越久,見的越多,知識的積累也就越多,所以,很多書法家晚年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水平。
但不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要慢慢老去,身體狀況也會不如青年時代。而書法也是個力氣活,年老體衰後,手已不聽使喚,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人的書法水平到了一定時候也會停滯不前,甚至有所退步。
-
11 # 金昌YKF
書法和年齡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書法是透過日計月累加之不斷的練習慢慢的成就的,所以它又和一個人的年齡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同步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現有許多少年書法家,但真正成名造詣很深的還是我們的老前輩!!
-
12 # 秋風起001
書法的好壞和年齡大小沒有必然關係,書法的好壞和自己練習以及自己的悟性,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勤加練習,書法也會有質的提升。再者,一個人的悟性或說天賦的有無也能影響一個人,舉個例項,高中時一個同學臨摹字帖一月有餘,字型就有了明顯的進步。
-
13 # 半桶水書法
應該說:有關係。跟年齡增長,知識積累,眼界開闊是同步關係。小學生階段,離不開老師;中學生階段,逐步有自己看法,老師也願意放放手,但可控;大學階段,沒有約束,但容易張狂輕浮;出來社會乃至中年,生活擔子慢慢加重,適者生存,個性化的東西相對收斂;五十以後,天命所歸,這時,應該更能發現自己的弱點,去逐步改進。書法煉心,這個說法本人非常認同!等你哪天把很多雜事都放下,去專心寫字,肯定會不一樣。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沒有絕對的。古人很多中年就去世了,但字寫得非常好,比如王獻之,王寵,唐寅等等,甚至王羲之也不到六十歲吧?
-
14 # 茶色華年
書法與年齡有一定的關係,藝術也是一種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也隨之豐富,少了心浮氣躁,多了淡然平和,藝術造詣也會隨著漸長,但年齡只是外因。書法要想有更深的造詣,離不開平時的勤學苦練,以及對書法的領悟。
-
15 # 雲捲雲舒274107891
書法和年齡的關係不大。只要認真寫好好寫,有悟性年齡小也可以寫出好的書法。不努力去寫,去悟,年齡再大,也寫不出好的書法。
王羲之,一開始,字寫的也不好。但是他堅持臨池學書。寫罷之後,要在池中洗毛筆。堅持日積月累。天天寫。日日寫。月月寫。年年寫。多年之後,寫得一手好書法。臨池學書的水池,也變成了墨池。他也成為書法大家。是一個大器晚成的典範。他的事例告訴我們:書法寫得好不好,與年齡沒有關係。那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要想寫一手好書法,那就努力吧!
回覆列表
書法和年齡有一定的聯絡,但並非必然。小時寫字好看但可能稍顯稚嫩,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格趨於沉穩,心境漸趨平和。書法也會隨之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