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件你就怕

    目前,國際足聯舉辦的賽事對助攻的定義是:助攻歸屬於進球方的一名(或兩名)隊員。他將球送給了進球隊員,其方式包括任何形式的傳球,或者射門打在門楣或立柱上反彈,這意味著他(們)“助攻”了這個進球。如果是對方球員取得控球權,不僅僅是捅或碰到了球,隨後又失去球權給進球者,那麼此球就沒有“助攻者”。 助攻者 以此標準判斷,即使是球員完全依靠個人表演,穿越大半個球場將球打進,給他傳球的隊友(哪怕是門將)也是助攻者;而A球員射中門框反彈後由B補射入網,那麼A也是助攻者。可是,與越位和烏龍球一樣,對於這個“助攻”的定義,仍有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球中途碰到了對方球員,只要對方球員沒有取得控球權,那麼傳球者仍然可算助攻者。 怪異情況 但足球場上各種怪異情況都會發生。比如,甲方球員傳球,乙方斷球失誤,球強烈折射後由甲方球員射進,按照規則,甲方傳球隊員應算助攻者。但實際上,在許多聯賽和媒體的統計中,這種情況並不算助攻。即使球碰到對方球員沒有明顯的折射,傳球隊員也不一定算作助攻者。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即製造點球后由隊友射進,國際足聯官方不算作助攻。 編輯本段籃球中的助攻 助攻(assist)在籃球的籠統定義是透過傳遞幫助己方隊友完成得分。NBA對於球場上的助攻表現以及對於助攻技術統計均有非常細緻的規定。 在助攻方面,定義為:當球處於活球階段,透過持球球員對於球的傳遞,幫助第一位觸球的己方球員完成直接的得分的行為。 這個定義的首要判斷要點為助攻的時間界定為活球階段,概念為該球從持球球員手中離開的時間,賽場時鐘是在執行的。這個要點規定了助攻的最起碼的範圍:助攻球員是在界內的。而假設一名球員邊線外發球,接到球的隊友直接得分的情況出現,發球球員不計算助攻次數,理由是時鐘的運動是從線內首位觸球球員觸球時點開始,而邊線外發球球員觸球時候時鐘靜止,因此助攻的資料統計無效; 第二個判斷助攻的關鍵在於該球的傳遞幫助隊友直接得分,這個直接得分包含三大定義: 其一,得分球員從哪一名球員手中得到球,傳球球員計算助攻而不計算其他參與傳遞的球員; 其二,直接得分定義為得分球員獲得球后的系列得分動作,解釋為因為該球而獲得得分機會,而不包含接球受到犯規後的罰球得分; 其三,直接得分指的是指的投籃或者上籃得分,而不包括得分球員拿到籃板後的二次進攻; 在NBA而言,有著層出不窮的助攻高手,但是,就籃球的整體情況而言,助攻並不代表球員會組織比賽,而如何看待球員的助攻水平層次呢? 籃球是整體運動,助攻無法單一看待,最低限度,助攻數字應該與球員觸球時間以及失誤數字掛鉤來看,組織後衛是全隊觸球時間最長的球員,擔負著判斷整體陣形是否適合進攻方案的責任,這樣的球員的大局觀要求很高,助攻數字大多位列全隊首位,而將助攻數字除以失誤數字得出的比例也就標誌著球員助攻的質量高低,可想而知,每3次助攻出現1次失誤的球員和每1.5次助攻便會出現1次失誤的球員水平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而判斷助攻失誤比的具體情況分析還要參照球隊的戰術體系來看:使用速度型戰術的隊伍因為內線力量通常不是很強,用速度拖跨對手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組織後衛拿到球后第一時間判斷前場隊友位置,並且儘可能的在防守方落位之前完成進攻的第一次傳遞。這樣就註定了長距離的跨場傳遞出現的機率較一般球隊會高很多,而長距離傳遞無可避免的會在失誤數字上同樣上升,所以,這類後衛的失誤數字稍高可以接納;而另外一類比較注重陣地進攻的隊伍,進攻效率比較看重,要求組織後衛在穿插倒手中尋找隊友的得分位置,這就更注重效率,因為NBA的防守在陣地戰中當真會有空位的機會並不多見,所以一旦尋找到空位判斷是否值得傳遞的能力尤其重要,大量浪費機會被視為組織後衛不合格的一種表現。 具體判斷球員組織水平高低除了資料以外,還要看的是球員現實的球場表現,頂級後衛與一流後衛的資料統計上相差的也許並不明顯,而頂級後衛作的是當其傳出球之後,隊友發現跟球走會找到自己的最佳得分位置,一流後衛則是更有效率的保障隊友出現空位後的第一時間傳遞到其手中。這就是兩者指揮球隊最大的不同點,前者製造並且引導進攻機會,後者製造並且尋找進攻機會,前者可以盤活一支弱旅,而後者面對弱旅資料會有波動。 助攻位置的球員是全場的進攻發動機,也是全隊的靈魂,現役球員中符合頂級後衛標準的屈指可數,不過,精彩的助攻仍然傑出不窮,甚至於近年來還出現了類似表演的創意性助攻。可惜,新生代球員花哨的迷惑著球迷的眼睛的同時,似乎應該在怎樣系統組織上多花些功夫,而不是追求如何完成某一次完美助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列{n*2^(n-1)}的前n項和是多少?